岑才生

岑才生

岑才生於1922年在中國香港出生,廣東省江門恩平市江洲中安草朗村人。據香港大公報文匯報等多家媒體報導,資深報人、香港報業公會名譽會長岑才生2016年4月27日上午7時於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岑才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籍貫:廣東省江門恩平市江洲中安草朗村
  • 出生日期:1922年
  • 逝世日期:2016年4月27日
  • 畢業院校:美國紐約大學
  • 主要成就:創辦《華僑日報》
  • 出生地:香港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其父岑維休,幼隨兄長前往香港,畢業於育才書院,於1925年創辦《華僑日報》,該報成為香港出版最早、歷史最長的中文報紙之一。岑維休有子女五人,岑才生居長。 岑才生出身於書香之家,從小就接受良好的薰陶和教育,在香港體育學校就讀國小,在英皇書院中學畢業,繼而進入香港華僑工商學院進修大學課程。他對報業情有獨鐘,從小就立志繼承父業。1945年大學尚未畢業,就進入《華僑日報》營業部工作。在此期間,他白天工作,晚上讀書,數年艱辛,大學業成。1949年大學畢業後,他為適應新聞業務發慨盛勸展之需,隻身遠赴英國,進行了歷時9個月的報紙專業訓練,獲益匪淺。1952年1月又為美國紐約大學所錄取,攻讀該校研究所經濟系碩士學位課程,棵燥一年半年後,以優異成績獲碩士學位

人物生平

岑才生自幼聰穎,還在求學期間已才華初露,表現了他從事新聞工作的才幹。在英國時,他一面從事報紙專業訓練,一面進行實地采寫,寫了不少新聞特稿寄回香港,發表在《華僑日報》上。這些文章內容豐富,涉獵面較廣,有的描述英倫各地風光,有的記敘英國華僑生活,有的分析英國多個行業近況。尤其是對當時英鎊的貶值,更是論述詳細,觀點準確,論據充分。他學成回到香港後,將這些文章整理後結集出版,以《英游鱗爪》為書名面世。不久,他又以學習所得,編輯出版了《報紙》一書。該書具體介紹了當時報紙的組稿、排版和印刷過程,以及他對報紙的深刻認識。由於該書資料翔實,圖文並茂,深受讀者歡迎,所以一出版就轉瞬售罄。
經過多年的勤奮學習,努力拚搏,岑才生學識長進,業務嫻熟,於1960年出任《華僑日報》經理,協助父親工作。為辦好這份對華南地區有較大影響的中文報紙,他付出了極大的熱誠與精力。雖然他任經理要職,並且是個熱心的社會活動家,在社會上擔任不少職務。但他以身作則,一心撲在報社,常在報社進午餐,回家吃完晚飯後又返回報社,直至深夜才催勸享回家就寢。
在岑才生出任經理期間,他對報紙的版面設計、內容安排、分析報導、印刷技藝、專題採訪等,作出了一系列改進的措施,收到了顯著的效果。1964年,《華僑日報》添置了一批先進設備,大大加快了新聞報導的采編速度,使新聞報導既及時又翔實。如購進了英國生產的無線電話對講機,建立無線電採訪車,使編輯和記者直接溝通,記者在現場採訪的新聞,可以直接發回編輯部,編輯也可以直接指導記者進行採訪。1969年又購進了新型的美國GOSS廠的全自動高速輪轉印刷機,後於1973年又改裝了美國GOSS廠全自動輪轉標式印報機。1982年又購置了MCB植字機和NCP一3、MC一101電腦排版機,使報紙的題目字形多樣,版面活潑,並先霉達墊迎將分類廣告等欄目採用電腦排版、電腦豎排、膠版印刷。
1985年12月,岑維休不幸病逝,岑才生接任《華僑日報》總經理。在報社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華僑日報》如日中天,蒸蒸日上。翌年,為能每天詳盡地報導世界各地的新聞,該報開設了路透社、法新社、國際合眾社、美聯社中央社中國新聞社新華社香港新聞處等自動收報機或傳真機。1991年初,該報全部取消了鉛字排版,採用電腦排版,開香港中文報業之先河。香港和新加坡、台灣等地報業界人士紛紛前往參觀學習,交口稱頌。
為了吸引更多的讀者,《華僑日報》在版面安排上也大為改觀,不惜漿項己花重金,每天列出多個彩色版,圖文並茂肯奔照估;對於人們普遍關心的經濟信息、外匯資訊、股市述評、外國投資屋宇地產等,不吝篇幅,詳盡報導;每逢星期六,增出“星期六周刊。,既有娛樂新聞、消閒訊息、小說文苑、美食心得、最新時裝,又有專門介紹港九各大購物中心的商店資料,竭誠為讀者的購物和娛樂服務。該報除在香港大量發行外,還有台灣版、英倫航空版、國際航空版等。《華僑日報》在岑才生的苦心經營下,不斷向前發展,遠遠超過了其父生前的規模。岑才生的名字也衝出了香港,進入世界報業巨人行列。
岑才生從事報業工作40餘年,是一位資深的行家,在同業中享有盛譽,近年連續三屆被選為香港報業公會主席。十多年前起,他分別任世界中文報業協會主席和國際報業會香港區副主席至今,現還是大英國協報業協會理事會委員。
岑才生不但在報業界成績卓著,在社會生活中也屢有建樹。由於他對香港的關心和貢獻,深為港巴墓體人的讚許和港英政府的信任。自60年代起,他一直在政府機構任職,先後被委任為香港公共運輸顧問委員會委員、香港政府彩票管理委員會委員及主席、香港放射物質管理局委員、香港學生保健服務委員會委員、香港商船事務顧問委員會委員、海員招募諮詢委員會委員。70年代後,他又被委任為香港城市設計委員會委員達十一年、香港市政局議員也達十一年。1985年被委任為香港東區區議會議員,旋被公選為東區議會主席,任期至1994年。
此外,他還任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委員、柏立基爵士信託基金委員會委員。自中英兩國首腦在北京簽署了聯合聲明後,岑才生又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
數十年來岑才生憑著一顆愛心,竭盡全力,服務社會,深孚眾望,受到港人的讚頌。
1953年他從美國返回香港後,即與著名兒科專家李學良、香港滙豐銀行總經理端納爵士、香港大學醫院骨科主任葛捷臣教授、則師樓老闆陳南昌、印度商會主席麥雲尼等共七人組織“香港殘廢兒童救濟會。,岑才生被推為秘書。不久,該會在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在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士大力支持下,在大口環興建了當時為東南亞地區第一所殘廢兒童醫院——兒童骨科醫院。這所醫院不僅造福於香港殘廢兒童,也為東南亞地區的殘廢兒童服務。數十年來,不知多少殘廢兒童在這所醫院裡獲得新生。由此,醫院聲譽日隆,不斷發展,而今已擴展為著名的“根德夫人兒科醫院。”殘廢兒童救濟會近已改名為香港弱能兒護助會,為香港社會福利事業貢獻極大。這其中有義務秘書岑才生的一份功勞。
在眾多公益事業中,岑才生對教育事業不遣餘力,他深深地感到社會要繁榮昌盛,必須開民智、育英才,尤其是對兒童的教育當推首要。因此,於1960年他率先舉辦“讀者救童助學運動”,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熱烈回響,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資助貧苦兒童入學。三十多年來,該會共籌得善款9250萬港元,受惠兒童150多萬人次,受資助學子14.4萬多人。同時,他還把《華僑日報》的教育版加以擴充,大大增加了報導教育界的篇幅。由於他對教育事業作出極大的貢獻,因而得以在多個的教育機構任職。他現任香港職業訓練局新聞訓練委員會主席、香港教育津貼國小議會委員、英皇御準賽馬會助學金委員會副主席。在大專學校中,他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校董、樹仁書院校董。在中學,他任香港四邑黃棣珊中學和恩平工商會李琳明中學校監,孔聖堂中學和香港四邑陳南昌紀念中學校董。在國小,他任香港四邑商工總會學校和孔聖會英文國小校監,香港四邑陳黎繡珍紀念學校校董,英皇書院同學會學校有限公司主席。在幼稚園,他任銅鑼灣維多利亞幼稚園和特殊教育之香港四邑陳南昌紀念學校校董。他還任過警察子女教育信託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警察教育福利信託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等職。在教育界任如此眾多的社會職務,可見他為香港的教育事業耗費了不少心血。
此外,岑才生還先後任過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委員,保護兒童執行委員,香港四邑商工總會理事,香港恩平同鄉會理事,香港工業總會之印刷、紙業小組主席及總會理事會理事,銅鑼灣街坊福利會主席,全港青年學藝比賽大會主席,香港公益會副贊助人,香港東區大廈會主席,香港交通安全會會長,香港節地區委員會主席等政府機構及社團職務共30多個。
岑才生在事業上取得成就之後,沒有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在他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期間,曾四次隨團訪問北京,均受到中央有關部門領導人的熱情接待,並在會晤時討論了中英雙方關心的問題和有關事項。北京之行後,他自己及特邀香港各大專院校的學者教授,撰寫時事文章,在《華僑日報》上登載。這些文章對大陸的現行政策深表讚許,對促進香港繁榮和穩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岑才生雖然出生於香港,但對家鄉的公益事業極為關心。從1985年起,他和父親先後斥資100多萬元,助建了江洲中學教學樓、江洲鎮僑聯大廈、大江中心國小教學樓、江洲醫院、永華中學、江洲鎮水坭村道、恩平人民醫院和恩平體育館等。1993年4月,五邑大學海外基會會在香港成立,岑才生又認捐了100萬港元。
1993年11月17日,岑才生偕同夫人首次回到了嚮往已久的故鄉。他在江洲鎮領導的陪同下,瀏覽了江洲轄下的四個管理區和江洲墟,出席了恩平海外聯誼會理事會、江洲建鎮十周年和江洲中學建校十周年紀慶典禮以及東北雁國小教學樓的奠基儀式等活動。在會上,岑才生盛讚家鄉建設日新月異,祖國開放改革政策英明正確,並期望海內外鄉親同心同德,精誠團結,為使家鄉更加繁榮富庶,盡心盡力。他在江洲中學建校十周年大會上,還表示:“匡扶社稷諸善舉莫過於興辦學堂,培育英才,我將繼承父業,為家鄉之繁榮,民族之萬世強盛,為家鄉教育事業之振興再添綿力。”
家鄉人民對岑才生父子樂辦善事、造福桑梓的義舉給予高度的評價,在1993年3月31日召開的恩平捐資辦公益事業表彰大會上,他被授予最高榮譽獎——金匙獎。在同年11月召開的江門市榮譽市民授榮暨三十八項工程剪彩(奠基)大會上,江門市人大和市政府分別授予岑才生“江門市榮譽市民”稱號和“江門市區貢獻獎”。
為了吸引更多的讀者,《華僑日報》在版面安排上也大為改觀,不惜花重金,每天列出多個彩色版,圖文並茂;對於人們普遍關心的經濟信息、外匯資訊、股市述評、外國投資屋宇地產等,不吝篇幅,詳盡報導;每逢星期六,增出“星期六周刊。,既有娛樂新聞、消閒訊息、小說文苑、美食心得、最新時裝,又有專門介紹港九各大購物中心的商店資料,竭誠為讀者的購物和娛樂服務。該報除在香港大量發行外,還有台灣版、英倫航空版、國際航空版等。《華僑日報》在岑才生的苦心經營下,不斷向前發展,遠遠超過了其父生前的規模。岑才生的名字也衝出了香港,進入世界報業巨人行列。
岑才生從事報業工作40餘年,是一位資深的行家,在同業中享有盛譽,近年連續三屆被選為香港報業公會主席。十多年前起,他分別任世界中文報業協會主席和國際報業會香港區副主席至今,現還是大英國協報業協會理事會委員。
岑才生不但在報業界成績卓著,在社會生活中也屢有建樹。由於他對香港的關心和貢獻,深為港人的讚許和港英政府的信任。自60年代起,他一直在政府機構任職,先後被委任為香港公共運輸顧問委員會委員、香港政府彩票管理委員會委員及主席、香港放射物質管理局委員、香港學生保健服務委員會委員、香港商船事務顧問委員會委員、海員招募諮詢委員會委員。70年代後,他又被委任為香港城市設計委員會委員達十一年、香港市政局議員也達十一年。1985年被委任為香港東區區議會議員,旋被公選為東區議會主席,任期至1994年。
此外,他還任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委員、柏立基爵士信託基金委員會委員。自中英兩國首腦在北京簽署了聯合聲明後,岑才生又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
數十年來岑才生憑著一顆愛心,竭盡全力,服務社會,深孚眾望,受到港人的讚頌。
1953年他從美國返回香港後,即與著名兒科專家李學良、香港滙豐銀行總經理端納爵士、香港大學醫院骨科主任葛捷臣教授、則師樓老闆陳南昌、印度商會主席麥雲尼等共七人組織“香港殘廢兒童救濟會。,岑才生被推為秘書。不久,該會在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在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士大力支持下,在大口環興建了當時為東南亞地區第一所殘廢兒童醫院——兒童骨科醫院。這所醫院不僅造福於香港殘廢兒童,也為東南亞地區的殘廢兒童服務。數十年來,不知多少殘廢兒童在這所醫院裡獲得新生。由此,醫院聲譽日隆,不斷發展,而今已擴展為著名的“根德夫人兒科醫院。”殘廢兒童救濟會近已改名為香港弱能兒護助會,為香港社會福利事業貢獻極大。這其中有義務秘書岑才生的一份功勞。
在眾多公益事業中,岑才生對教育事業不遣餘力,他深深地感到社會要繁榮昌盛,必須開民智、育英才,尤其是對兒童的教育當推首要。因此,於1960年他率先舉辦“讀者救童助學運動”,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熱烈回響,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資助貧苦兒童入學。三十多年來,該會共籌得善款9250萬港元,受惠兒童150多萬人次,受資助學子14.4萬多人。同時,他還把《華僑日報》的教育版加以擴充,大大增加了報導教育界的篇幅。由於他對教育事業作出極大的貢獻,因而得以在多個的教育機構任職。他現任香港職業訓練局新聞訓練委員會主席、香港教育津貼國小議會委員、英皇御準賽馬會助學金委員會副主席。在大專學校中,他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校董、樹仁書院校董。在中學,他任香港四邑黃棣珊中學和恩平工商會李琳明中學校監,孔聖堂中學和香港四邑陳南昌紀念中學校董。在國小,他任香港四邑商工總會學校和孔聖會英文國小校監,香港四邑陳黎繡珍紀念學校校董,英皇書院同學會學校有限公司主席。在幼稚園,他任銅鑼灣維多利亞幼稚園和特殊教育之香港四邑陳南昌紀念學校校董。他還任過警察子女教育信託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警察教育福利信託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等職。在教育界任如此眾多的社會職務,可見他為香港的教育事業耗費了不少心血。
此外,岑才生還先後任過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委員,保護兒童執行委員,香港四邑商工總會理事,香港恩平同鄉會理事,香港工業總會之印刷、紙業小組主席及總會理事會理事,銅鑼灣街坊福利會主席,全港青年學藝比賽大會主席,香港公益會副贊助人,香港東區大廈會主席,香港交通安全會會長,香港節地區委員會主席等政府機構及社團職務共30多個。
岑才生在事業上取得成就之後,沒有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在他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期間,曾四次隨團訪問北京,均受到中央有關部門領導人的熱情接待,並在會晤時討論了中英雙方關心的問題和有關事項。北京之行後,他自己及特邀香港各大專院校的學者教授,撰寫時事文章,在《華僑日報》上登載。這些文章對大陸的現行政策深表讚許,對促進香港繁榮和穩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岑才生雖然出生於香港,但對家鄉的公益事業極為關心。從1985年起,他和父親先後斥資100多萬元,助建了江洲中學教學樓、江洲鎮僑聯大廈、大江中心國小教學樓、江洲醫院、永華中學、江洲鎮水坭村道、恩平人民醫院和恩平體育館等。1993年4月,五邑大學海外基會會在香港成立,岑才生又認捐了100萬港元。
1993年11月17日,岑才生偕同夫人首次回到了嚮往已久的故鄉。他在江洲鎮領導的陪同下,瀏覽了江洲轄下的四個管理區和江洲墟,出席了恩平海外聯誼會理事會、江洲建鎮十周年和江洲中學建校十周年紀慶典禮以及東北雁國小教學樓的奠基儀式等活動。在會上,岑才生盛讚家鄉建設日新月異,祖國開放改革政策英明正確,並期望海內外鄉親同心同德,精誠團結,為使家鄉更加繁榮富庶,盡心盡力。他在江洲中學建校十周年大會上,還表示:“匡扶社稷諸善舉莫過於興辦學堂,培育英才,我將繼承父業,為家鄉之繁榮,民族之萬世強盛,為家鄉教育事業之振興再添綿力。”
家鄉人民對岑才生父子樂辦善事、造福桑梓的義舉給予高度的評價,在1993年3月31日召開的恩平捐資辦公益事業表彰大會上,他被授予最高榮譽獎——金匙獎。在同年11月召開的江門市榮譽市民授榮暨三十八項工程剪彩(奠基)大會上,江門市人大和市政府分別授予岑才生“江門市榮譽市民”稱號和“江門市區貢獻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