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北,唐貞元12年(785年),工部尚書洪圭(號大丁)謫潮陽州刺史。旋落籍潮陽。於溪水分支之北建村,故名。
由來,圩由來,
由來
唐貞元12年(785年),工部尚書洪圭(號大丁)謫潮陽州刺史。旋落籍潮陽。於溪水分支之北建村,故名。募夫墾荒造田,鑿壬嶼溪,修橋築路,擁有莊園、作坊多處,布及練江西岸和榕江出口,志載 “富甲郡縣 ”。洪氏門下先後各舍田千畝為靈山寺產。孫洪奮虬辭官後在新治棉城後溪圍營花園,並置紅頭船經商。是為載籍較詳,至今可考,激活潮陽經濟騰飛之知名人士。
圩由來
岐北圩(Qíběixū) 在潮陽區西北22公里,(廣東汕頭市朝陽區銅盂鎮)北臨北港運河。唐建中元年(公元783年)建村。創圩時,先後建洪使橋(今稱岐北橋)、瀟湘橋等石橋,附近鋪設長25公里石路。原僅有一條小街,名岐山街。今圩面積達8000平方米。有供銷社、信用社、醫療站及個體商販共逾百家。有豬苗三鳥、布匹服裝、草蓆竹器、水車(農具)等交易,水車製造已有500多年歷史,今尚有製造工場四個。是潮陽市歷史較長圩場之一,也是附近村豬苗及農副產品的主要交易場所。逢農曆一、四、七日為圩期,日趕集者逾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