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高約6—20(—30)米;小枝圓柱狀,暗褐色,具條紋,疏被近銹色粉末狀毛,幼枝被近黃色微絨毛。
羽狀複葉長10—40厘米,有小葉3—5對;葉柄長5—9厘米;小葉對生或近對生,近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8厘米,寬3—5.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多少偏斜,楔形,全緣,葉面無毛,具光澤,葉背疏被平伏微柔毛,蒼白色,側脈(9—)11—14(—17)對,在葉背隆起,網脈不顯;小葉柄長4—6毫米。
圓錐花序腋生或生於枝頂,密被金黃色微絨毛,雄花序與葉等長,長10—16厘米,雌花序較短,長約10厘米;花小,淡黃色;花柄長約2毫米,被毛;花萼淺杯狀,5—6裂,裂片三角狀卵形,長約1.5毫米,先端鈍,外面被銹色柔毛,裡面和邊緣被灰白色絨毛;無花瓣;花盤近無毛,環狀;雄蕊8,伸出,花絲線形,長約3毫米,中下部被長柔毛,花葯長圓形,微被毛;子房橢圓形,2裂,被長硬毛,花柱2裂,下彎。
果大,橢圓形,長約4厘米,徑約3厘米,密被軟刺,幼時金黃色,成熟時橙紅色,乾時轉黑褐色,刺長7—12毫米,扁平,基部闊,向上漸狹而成鑽形,先端鉤狀,無毛。花期2—4月,果期5—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20—1530米的密林中潮濕處。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果肉味酸甜可食;種子油可制肥皂,作潤滑油;樹皮及果皮可提栲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