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圖(明代張路創作的絹本淡設色畫)

山雨欲來圖(明代張路創作的絹本淡設色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雨欲來圖》是明代張路創作的絹本淡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圖為張路水墨山水畫代表作之一。寫山雨欲來前狂風大作,烏雲滿天的情景。此圖在筆墨形成上有獨到之處,充分運用不易暈化的特性,多用濕筆和濃墨,恰到好處。山石畫法近似馬、夏及戴進的帶水斧穿法,但又有所不同。畫樹則多以短筆橫向畫出,自然生動。全幅筆墨健拔淋漓,氣勢壯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雨欲來圖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者:張路
  • 材質:絹本
  • 幅式:立軸
  • 畫作類型:淡設色畫
  • 規格:縱147厘米,橫105厘米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山雨欲來圖
此描寫“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情景,似乎主人親臨其境,體味到狂風呼嘯、滿天烏雲、山雨欲來的景象。故作者特別注重環境和氣氛的描寫,使人察覺到風雨欲來之感。張路著重在“風”上狠下功夫,予以精心地刻畫。無論在遠山高處,或在山腳下的近處,亦無論是大樹或小樹,在狂風吹動下彎著腰,樹枝齊向一邊傾倒,樹葉在狂風吹拂下來回擺動。尤其是近處岩石上的兩棵松樹,雖枝幹粗壯,但也經受不了狂風突然來的襲擊,而彎腰低頭,隨風擺動。遠處山頂上的小樹,由於山高風大,有的被風吹折,有的幾乎被連根拔掉。近處有一間屋寧,座落在叢樹和山坡之間,屋內有一位長者正在注視著山雨欲來的情景。圖中另外二人,左邊石橋上為漁夫,正在收拾漁網,奔跑而歸。右邊山道上一位琴童,抱琴頂風而回。此圖中所畫的人物雖小,但有點睛之妙。通過作者構思和運用筆墨的功底,將身份不同的二人,刻畫得各具神態,維妙維肖-成功地渲染了“山雨欲來”的氣氛,點明了此畫的主題,道明了畫家的用意。畫法方面,不用勾斫而取沒骨,遠山迷霧,只以燥筆點出明暗輪廓。近景的樹木也皆取點筆而不取勾筆,即使是行途中的漁翁,也是線條剛狠但不細密。故這是一幅既流露浙派風貌,又成功表現出含蓄境致的一流作品。

名家點評

當代書畫家陳振濂:張路的山水畫是否一定“濁俗”?《山雨欲來圖》一反浙派戴進、吳偉那種拋筋露骨的弊病,不用勾斫而取沒骨,遠山迷濛,只以燥筆點出明暗輪廓,近景的樹叢也皆取點筆而不取勾筆,即使是行途的漁翁也是線條剛狠但不失細密,並不故為出鋒以求典型的浙派風格。整幅作品在以疏(人物與水流)比密(樹葉)、以點(樹)比面(山)、以黑(重墨)比白(空隙)方面,的確是匠心獨運的。因此,這是一幅既流露出浙派風貌又成功地表現出含蓄境致的第一流作品,說它“濁俗”,我想實在是難以服人。

作者簡介

張路(1464—1538),明代畫家。字天馳,號平山。祥符(今河南開封)人。以庠生游太學。山水學戴進,戴進是我國明代初期興起的一大山水流派的創始者,他是在南宋馬遠、夏圭畫派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嫡傳有吳偉,張路,蔣嵩等。吳偉、張路學戴進又有所變化,曾被認為“狂態”。張路與朱端、蔣嵩、汪肇等同列為浙派名家:他擅繪人物,師法吳偉,筆勢遒勁,卻厭草率頹放。他和吳偉同是“江夏派”創始人:亦工鳥獸、花卉。傳世作品有《吹簫女仙圖》軸、《漁父圖》軸、《人物故事圖》、《鷹兔圖》軸等。此《山雨欲來圖》是他的代表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