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鷹攫兔圖

蒼鷹攫兔圖

《蒼鷹攫兔圖》是明代畫家張路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作者以蒼鷹撲擊野兔的瞬間場面入畫,野兔拼力奔逃,蒼鷹凌空倒懸正欲俯衝取,草叢中雙雀驚飛,撲翅背向而逃。茅草隨風搖曳,使畫面氣氛更趨緊張。作者以淡墨平塗整個背景,留白以襯托茅草飛揚之勢和蒼茫的環境。該圖筆墨形象生動通真,堪為妙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蒼鷹攫兔圖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者:張路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158厘米,橫97厘米
  • 現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 作品別名:鷹兔圖、蒼鷹逐兔圖
  • 幅式:立軸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蒼鷹攫兔圖
此畫是張路傳世作品中少見的一幅寫意花鳥畫,描繪自然界生存搏鬥的畫幅,畫面以寒冬季節在茫茫田野中的一側山坡為背景。描繪雜草被寒風吹得倒斜在坡地上,一隻白兔飛馳般地從草叢逃竄,四腳騰空,雙耳緊貼頸背,雙目圓瞪,呈現出驚慌失措,恐懼萬狀的神態,力圖逃脫被蒼鷹劫持的這場災難。白兔的逃竄,由於大地上有一隻急速飛馳而下的蒼鷹,它側身虎視,蜷爪展翅,掉轉頭來,對準白兔向下俯衝,猶如利箭一般從天而降,但獵物發現了敵情,逃竄時不斷變換方向和速度,使下撲的蒼鷹也隨時改變原先的飛行方向,收攏雙翅扭轉頭,緊盯著急速奔跑的兔子,伺機再次準備進行致命的攻擊;另外,旁邊兩隻鵲雀,亦嚇得魂不附體,長鳴不止,愴惶地飛向遠方。款署“平山”。鈐“張路”朱文方印一。

創作背景

蒼鷹是一種兇猛的食肉飛禽,具有雄強、剛烈、英勇等特性,也是畫家們常用來作畫的表現題材之一。鷹作為一種獨立的畫科始於唐代,據畫史載,唐漢王李元昌及馮紹正都善畫鷹。此後畫鷹者日增,風格多變。鷹畫的形式大致有兩種,表現鷹的閒暇自得或兇猛獵食,以後一種為常見。其畫法或雙鉤填彩,或水墨寫意,或兼工帶寫。《蒼鷹攫兔圖》是其中之一。
張路是位明代中期的畫家:他在仕途上失意,一生不得志,過著清貧的生活,但他卻以畫名天下。他以人物,山水畫著稱於世,花鳥畫卻不常落筆,畫則生動可喜,筆墨高超,說明他對禽類觀察的細緻:此《蒼鷹攫兔圖》為其傳世花鳥畫的代表作。從作品所呈現的風格特色來看,應為張路接近晚年流寓南京時所作。

藝術鑑賞

為襯托此畫的主題,作者巧妙地在坡地上畫有雜草,且被風吹得倒向一邊,恰與白兔逃竄的方向相對,使人們更感到白兔奔跳的飛快速度,此時此景,不由得令人屏息靜氣,擔心小兔的命運,人們卻暗暗期盼小兔能逃脫這場劫難。這一驚心動魄的情景,更加增添了畫面的緊張氣氛和這種搏殺的殘酷性。此畫構圖並不複雜,但所畫的景物安排妥貼。作者以嫻熟的筆調,十分細膩地刻畫出鷹、兔、鵲的不同神態,鷹、兔形象栩栩如生,十分傳神,充滿了勃勃生機。在背景中除一角坡石和田野雜草外,其餘空白處均用淡墨加渲染,有效地加強了作品的感染力:總體來說,此畫構圖緊湊謹嚴,虛實相宜,筆墨形象如此生動逼真,堪稱妙作。但從畫法上看,卻仍繼承了林良、呂紀的風格,而略有變化。

名家點評

天津美學學會副會長王振德:此作在畫法上並未十分放筆,而是著意於形神兼備的精妙刻畫上,運筆宛轉且有跌宕之勢,風格雄健、清灑、靈巧,顯然受到宋元粗筆水墨一派及呂紀、林良等人水墨寫意畫風的影響。在背景的渲染方面,也能做到明暗適度,儘量表現自然界那種豐富微妙的變化。不消說,這是張路禽鳥題材作品中不可多得的力作。

作者簡介

張路(1464-1538),字天馳,號平山,僅以字行於世,祥符(今河南開封)人。擅山水、人物,行筆勁峻頓挫,力可扛鼎。少年聰慧,見吳道子、戴進所畫人物,臨摹肖其神,以畫成名,是明代追隨戴進、吳偉的重要浙派畫家,在人物上師法吳偉,但秀逸不足,狂放過之,山水上有戴進的風致。張路的繪畫藝術很受世人讚譽,明朝詹景風就盛讚他“足當名家”。在當時,縉紳們鹹加推重,得其真跡,如若拱壁。傳世畫作有《山雨欲來圖》《山水人物圖》《溪山泛艇圖》《吹蕭女仙圖》《蒼鷹攫兔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