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豌豆(中藥)

山野豌豆(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野豌豆,中藥名。為豆科野豌豆屬植物山野豌豆Vicia amoena Fisch.的嫩莖葉。植物山野豌豆,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陝西、甘肅、寧夏、河南、湖北、山東、江蘇、安徽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風濕疼痛,筋脈拘攣,陰囊濕疹跌打損傷,無名腫毒,鼻衄,崩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野豌豆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豆科
  • :野豌豆屬
  • :山野豌豆
  • 採收時間:7-9月
  • 毒性:無毒《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藥理作用,炮製,鑑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宿根巢菜《重要牧草栽培》,落豆秧、山豌豆,山豆苗、宿根草藤、豆碗碗、澇豆秧《國產牧草植物》,山黑豆《東北藥用植物志》,透骨草、草藤《吉林中草藥》,大巢菜《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野豌豆、胡不姿《沙漠地區藥用植物》,豆豆苗、蘆豆苗《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入藥部位

嫩莖葉。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入肝、膀胱經。

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

主治

風濕疼痛,筋脈拘攣,陰囊濕疹跌打損傷,無名腫毒,鼻衄,崩漏。

相關配伍

1、治風濕痛,山野豌豆、菖蒲適量。煎水熏洗。(《吉林中草藥》)
2、治無名腫毒,山野豌豆適量。研細末,用蠟調敷。(《吉林中草藥》)
3、治陰囊濕疹,山野豌豆、花椒、艾葉各9g。煎水熏洗,每日1次。(《吉林中草藥》)
4、治碰傷、摔傷、局部腫痛,野豌豆9g。水煎服。或鮮草搗爛外敷。(《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5、治鼻衄、子宮功能性出血,野豌豆全草、茜草各15g。水煎服。(《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鮮者30-45g。
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研末調敷。

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
2、止血作用。
3、鎮靜作用。
4、防治維生素A缺乏症的作用。

炮製

採集加工:7-9月間採收植株上部的嫩莖葉,曬乾。

鑑別

藥材形狀:莖呈四棱形,細長盤繞,直徑1.5-2毫米,灰綠色或灰棕色。質輕脆,易折斷。羽狀複葉,小葉片多已脫落散在,先端具有卷鬚。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植株被疏柔毛,稀近無毛。主根粗壯,鬚根發達。莖具棱,多分枝,細軟,斜升或攀援。偶數羽狀複葉,長5-12厘米,幾無柄,頂端卷鬚有2-3分支;托葉半箭頭形,長0.8-2厘米,邊緣有3-4裂齒;小葉4-7對,互生或近對生,橢圓形至卵披針形,長1.3-4厘米,寬0.5-1.8厘米;先端圓,微凹,基部近圓形,上面被貼伏長柔毛,下麵粉白色;沿中脈毛被較密,側脈扇狀展開直達葉緣。總狀花序通常長於葉;花10-20 (-30)密集著生於花序軸上部;花冠紅紫色、藍紫色或藍色花期顏色多變;花萼斜鐘狀,萼齒近三角形,上萼齒長0.3-0.4厘米,明顯短於下萼齒;旗瓣倒卵圓形,長1-1.6厘米,寬0.5-0.6厘米,先端微凹,瓣柄較寬,翼瓣與旗瓣近等長,瓣片斜倒卵形,瓣柄長0.4-0.5厘米,龍骨瓣短於翼瓣,長1.1-1.2厘米;子房無毛,胚珠6,花柱上部四周被毛,子房柄長約0.4厘米。莢果長圓形,長1.8-2.8厘米,寬0.4-0.6厘米。兩端漸尖,無毛。種子1-6,圓形,直徑0.35-0.4厘米;種皮革質,深褐色,具花斑;種臍內凹,黃褐色,長相當於種子周長的1/3。花期4-6月,果期7-10月。2n=12。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7500米草甸、山坡、灌叢或雜木林中。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陝西、甘肅、寧夏、河南、湖北、山東、江蘇、安徽等地。

相關論述

1、《東北藥用植物志》:“療熱毒,軟堅。外用洗風濕、風氣疼痛,毒瘡。”
2、《吉林中草藥》:“活血止痛,敗毒燥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