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農15

半冬性,幼苗半匍伏。株型緊湊,葉片較窄短、上挺,較抗倒伏,熟相較好;穗型長方,頂芒、白殼、白粒,硬質,籽粒飽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農15
  • 審定編號:魯農審2006057號
  • 品種來源:山東農業大學以濟南17號為母本
  • 審定情況:2006年9月山東省農作物
品種信息,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要點,適宜區域,

品種信息

審定編號:魯農審2006057號。
品種來源:山東農業大學以濟南17號為母本,濟核916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並採用改良系譜法選育而成。
審定情況:2006年9月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通過審定。

特徵特性

半冬性,幼苗半匍伏。兩年區域試驗結果平均:生育期237天,比對照早熟1天,屬中早熟;株高73.6厘米,株型緊湊,葉片較窄短、上挺,較抗倒伏,熟相較好;穗粒數31.5粒,千粒重45.5克,容重789.0克/升。生產試驗結果,穗粒數33.4(高達37.8)粒,千粒重48.4(高達56.6)克,容重781.3(高達825)克/升。穗型長方,頂芒、白殼、白粒,硬質,籽粒飽滿。2006年經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鑑定結果:中感條鏽病和紋枯病,感葉鏽病、白粉病和赤霉病。2005-2006年生產試驗統一取樣經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泰安)測試:籽粒蛋白質(14%濕基)14.7%、濕麵筋(14%濕基)36.7%、沉澱值(14%濕基)33.8毫升、出粉率75.9%、麵粉白度73.4、吸水率64.0%、形成時間4.2分鐘、穩定時間3.8分鐘;2004年和2005兩年山東省小麥高肥預試和區試統一取樣測試結果平均,形成時間5.7分鐘,穩定時間13.6分鐘。另據該中心對山農15號麵條品質檢測結果,總評分為90.5分,屬優質麵條小麥。
該品種突出的特點是,抗逆性強(抗凍、耐旱節水、落黃性好),抗病性、穩產性和廣適性好。據2003~2004年山東省區試11個試點調查結果,其凍害為1~2級,越冬百分率100%(僅1個點為99.9%),耐旱性為1級、抗倒性1級;抗條銹0~2級,葉銹0~2級,葉枯病1級,白粉病2級,赤霉病2級,均屬於高抗或中抗類型。
該品種已被河北、河南、江蘇、安徽等省引種試驗示範,均表現高產、穩產,且廣適性好,非常適應在黃淮麥區推廣種植,其推廣套用的前景十分廣闊。

產量表現

2004~2005兩年山東省小麥高肥乙組區試,平均畝產520.9 Kg,比對照魯麥14號增產6.71%,其中魯北片畝產559.3Kg,比對照增產12.21%,居第一位。2006年山東省小麥中高肥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4.61Kg,比對照濟麥19號增產5.53%,比濟麥22增產1.48%。

栽培要點

適宜播種期為10月1日至15日,每畝基本苗8~12萬,可依據土壤肥力、播期早晚、管理水平等因素而定。施肥注意氮、磷、鉀配合,每畝施純氮14~15Kg,50%底施,50%拔節期追施。冬前畝分櫱數應控制在70~80萬,最大分櫱在90萬左右,一般不要超過110萬,畝有效穗數45~55萬。冬季管理重點抓好查苗補種和化學除草,確保苗全、苗齊、苗壯。春季管理重點抓好劃鋤,以保墒、增溫、促進根系生長;高產田在拔節期追肥澆水。後期管理重點抓好防病治蟲工作,特別是注重防治蚜蟲的危害;澆好挑旗水或開花水,慎澆灌漿水;蠟熟末期適時收穫,產量最高。

適宜區域

適宜在黃淮海麥區中、高肥水地塊推廣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