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高縣(山西陽高縣)

陽高縣

山西陽高縣一般指本詞條

陽高縣是山西省大同市下轄縣,西漢置高柳縣,金改名白登縣,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稱現名。陽高地處山西省東北部,北隔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與渾源、廣靈為界,西與雲州區毗鄰,東與天鎮縣、河北陽原接壤,總面積1678平方公里。

2009年,在離陽高縣城1.5公里處的龍泉鎮李官屯村附近發現了高柳縣遺址。高柳縣遺址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620米,分布面積62萬平方米,屬漢代文化遺存。

2010年陽高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156146萬元,比2009年增長23.7%。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陽高縣退出貧困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陽高縣
  • 外文名稱:Yanggao County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山西省大同市
  • 下轄地區:7鎮、5鄉
  • 政府駐地:龍泉鎮轅門西街政府大院
  • 電話區號:0352
  • 郵政區碼:038100
  • 地理位置: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部
  • 面積:1678平方公里
  • 人口:287303人 (2010年)
  • 方言:晉語-大包片-大同話
  • 氣候條件:中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雲林寺、許家窯人遺址、塞北長城、大泉山等
  • 機場大同雲岡機場
  • 火車站陽高站陽高南站
  • 車牌代碼:晉B
  • 名優特產:京杏、杏脯、檳沙果、元白菜
  • 行政代碼:140221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構造,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地熱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農林業,畜牧業,農業機械化,工業,投資貿易,財政金融,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事業,基礎設施,教育科技,衛生醫療,廣播電視,社會保障,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西漢置高柳縣,屬代郡,為西部都尉治。
陽高縣地圖陽高縣地圖
東漢末代郡來治,縣遂廢。
晉復置,仍稱高柳。
北魏永熙年於縣置高柳郡。
北齊時郡縣俱廢。
遼置長青縣,屬大同府。
金大定七年(1167)改名白登縣,以白登河流貫其間,故名。
元至元二年(1265)廢白登縣為鎮,入大同縣。尋復置縣,屬大同路
明洪武初縣廢,故治在陽高縣南二十五裏白登村。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陽和衛,屬山西行都指揮使司。
宣德元年(1426)徙高山衛來此同治,屬大同府。嘉靖二十六年(1547)設大同東路。
清初改陽和衛為陽高衛,屬大同府。
順治六年(1649)大同府來治(八年復還故治)。
雍正三年(1725)改為陽高縣,屬大同府。
抗日戰爭時期在陽高縣南部山區建立了陽高縣抗日民主政府,屬晉察冀邊區
陽高縣城陽高縣城
1948年陽高縣解放。
1949年1月歸察哈爾省雁北專署。
1952年10月,復歸晉,仍屬雁北。
1993年7月,地市合併,雁北併入大同市,陽高隨之為大同市屬縣至今。
2000年,根據國務院精神,進行撤鄉並鎮,陽高縣設定7鎮6鄉。
2001年,城關鎮、孫仁堡鄉合併設立龍泉鎮;羅文皂鎮、太平堡鄉合併設立羅文皂鎮;王官屯鎮、朱家窯頭鄉合併設立王官屯鎮;大白登鎮、潘寺鄉合併設立大白登鎮;古城鎮、下神峪鄉合併設立古城鎮;獅子屯鄉、後營鄉合併設立獅子屯鄉;下深井鄉、張官屯鄉合併設立下深井鄉。
2018年1月,馬家皂鄉劃歸天鎮縣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2月,陽高縣下轄7個鎮、5個鄉,分別為龍泉鎮王官屯鎮大白登鎮羅文皂鎮古城鎮東小村鎮友宰鎮長城鄉北徐屯鄉下深井鄉獅子屯鄉鰲石鄉,共256個行政村。
陽高縣行政區劃
鄉鎮下轄
西北街居委、東北街居委、西南街居委、東南街居委、新華街居委、站前街居委、光榮街居委、幸福里居委、振華路居委、金光街居委、西北村西南村東南村東關村南關村八里台村青順堡村義合村顏家溝村胡窯村、花窯村、張小村龍泉寺村富貴村景家廟村興隆巷村李官屯村、舊孫仁堡村、謝家屯村燕家堡村新孫仁堡村太師莊村守口堡村鹿角溝村小龍王廟村磚樓村乳頭山村虎頭山村
大白登村、曹莊村石莊村王家堡村、小白登村、高官屯村大泉山村、南楊官屯村、四百戶村、陳官屯村高山屯村周官屯村、普家梁村、四姓莊村張園村、潘寺村、趙家寨村張連莊村、上富家寨村、下富家寨村、賀塔村、賞家莊村、閆家屯村、田家屯村、劉指揮莊村、杏園村吳家屯村
下堡村賈莊村觀上村豐稔山村磚井村西坨村上堡村、西中佃村、深井窪村、上佃村、東中佃村、東坨村東水頭村上深井村孫家港村賈峰村、下佃村、張官屯村金家莊村官莊村橋頭村董家莊村、滴滴水村、王千戶嶺村、新團堡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陽高縣地處山西省東北部,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位於東經113°28′36″~114°6′15″;北緯39°49′50″~40°31′10″之間。縣城在陰山余脈雲門山腳下5公里許。西距煤海大同52公里,經大同去省城412公里;東經張家口去首都北京317公里,近於京包鐵路中段;經集寧北去二連517公里。東與天鎮縣、河北省陽原縣接壤;南與渾源、廣靈兩縣以山為界;西與大同市新榮區、雲州區毗連;北與內蒙古豐鎮、興和縣隔山相鄰。

地質構造

燕山運動形成境內六棱山、雲門山、采涼山隆起,經喜馬拉雅運動山地明顯上升,形成挺峻的高山,山前是隆起產生的大斷裂,有清楚的斷層三角面存在。此時,山下是浩瀚的“大同湖水”。由於燕山運動的繼承性活動,地殼整體抬高,封閉式山口從斷縫裂開,湖水退出,形成山西台背斜桑乾河大背斜新生代斷陷式盆地,主要構成線為北東南西向。北中部成為燕山運動下的內陸湖沉陷盆地,雲門山前大斷裂清晰可見。盆地邊緣是廣大的洪積扇,反映出上升區和下降區交界的特點。大約在中世紀晚期,在燕山運動的作用下,整個山西拱曲上升,使老的斷裂,重新活動。並且在大拱曲軸部派生張應力,造成一系列正斷層,使大斷裂谷地下壓,它們所夾的地塊受擠壓相對隆起,成為渾圓狀山丘,即今天的丘陵。南部在強烈的壓力作用下,從斷縫間噴溢出岩漿,成為火山殘丘。進入中生代侏羅紀,西北部雲門山前大斷裂與采涼山斷裂相互擠壓使遍是原始森林的大山下陷,隨之洪水漫溢,逐步成為內陸湖沉積。今長城鄉境內的盆地即產生於此,和大同盆地西部及煤海成團相同,所以岩層下為煤系地層,有2~3層可採煤層,以黑色碳質頁岩為主,夾薄層黑色石灰岩。由於北東及北西斷裂上升盤與下降盤的不斷升降運動,導致基底起伏不平,鬆散沉積物薄厚不一。雲門山、采涼山、六棱山區上升幅度較大,盆地相對沉降較大,形成山前的深大斷裂,升降海拔高差達1560米。
陽高縣境內主要地層有:桑乾群,主要分布在雲門山、采涼山、黑龍洞山及中部丘陵區,六棱山區亦有出露;長城系(泛稱震旦系),分布在南部六棱山、中部圪墩山,峪家窯一帶亦有出露;寒武系,分布在六棱山區與中部丘陵區的峪家窯一帶;奧陶系,主要分布在六棱山區;侏羅系,分布在境內西北部長城鄉;第三系,由中、上統組成。中新統出露在中部丘陵沖溝內。上新統普遍分布於中部丘陵區。

地貌

陽高縣呈“W”形褶皺地形。高低起伏的複雜地貌分剝蝕構造、侵蝕構造、堆積構造3個單元。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谷地諸類。習慣上粗分為山、川、丘3類。
古墓群古墓群
以農業區劃使用數字分,陽高縣總面積1704.6平方公里(25.6萬畝),其中山區(土石山區+邊山峪口)面積539.8平方公里(8.1萬畝),占31.7%;川區(平川+灘地)面積622.6平方公里(9.3萬畝),占36.5%;丘陵區面積542.2平方公里(8.1萬畝),占31.8%。近於三分天下。
雲門山為剝蝕斷塊變質岩類基岩中山區,面積31.6平方公里。主峰在羅文皂鎮北白柳溝後山,海拔2118米,因山高常有雲氣飄浮而得名。
采涼山為剝蝕斷塊變質岩類基岩中山區,屬陰山余脈,面積149.1平方公里。該區在縣城西10里許,北與雲門山以開山口為界,南達大同縣之聚樂,西被御河割斷,綿延數十里。主峰海拔2144.6米,在磚銀溝西南,是與大同市的分水嶺。
六棱山為剝蝕斷塊山區。山頂保留有北台期的夷平面,山間溝谷多唐縣期寬谷。面積60.5平方公里,東西走向,似有六個山稜挺拔,十分壯觀,因以為名。主峰黃羊尖,海拔2420.5米,屬恆山山系,是北嶽最高峰。該山分水嶺北為陽高界,背坡植被良好,多生樺樹,曾有猛獸、大蛇棲居。山上埋藏有鐵礦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山谷間有黃土坡、王官掌等十幾個小山莊。
陽高縣村貌陽高縣村貌
邊山峪口區包括南、北、西3個邊山峪口區,面積298平方公里,占陽高縣總面積的17.5%。北邊山峪口面積130.6平方公里;西邊山峪口面積90.2平方公里;南邊山峪口面積71.5平方公里。丘陵區面積為542.2平方公里,近於陽高縣面積的三分之一。地貌十分典型,沖溝迅速發育,多成“V”形谷,谷中谷現象很多,支離破碎。海拔在1100~1400米之間,相對高差不大。分丘南、丘北兩個地類,兩地分水嶺為剝蝕低山區。丘南面積243.5平方公里;丘北面積298.7平方公里;豐稔山剝蝕低山區為丘南丘北的分水嶺。
黑龍洞山在昝娘城村北,海拔1335.6米,為最高處;丘陵中部延北有大泉山、鳳凰山,海拔1266米。平川區包括南、北兩塊,面積238平方公里,占陽高縣總面積的14%。包括:北平川,也叫陽高盆地。面積55.9平方公里,海拔1050~1100米之間,水肥條件好,是產糧區;南川谷為桑乾河兩岸川谷地,屬大同盆地的一部分。為陽高縣海拔最低處,在850~920米之間,面積182.1平方公里。
灘地區陽高盆地中心由於積水面積大,東去在天鎮縣內地勢趨高,排泄不暢,地下水只好靜儲盆內,加之地下有亞粘土隔水層,便形成鹽漬化灘地。該區分成盆地、盆邊兩部分,面積384.6平方公里。占陽高縣總面積的22.5%。盆地中心最低海拔1008米(南徐屯),迤西八里台、沙河台一帶1030米左右。屬鹽鹼灘地,面積214.9平方公里。盆邊為周圍海拔1050米到1100米間的部分緊接灘地的村莊。面積169.7平方公里。程度不同受鹽鹼危害,亦屬灘地區。
陽高縣13個鄉鎮,除北徐屯鄉全部為灘地外,其餘均兩個地貌類型以上。

氣候

陽高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夜溫差明顯,區域差異明顯。春季多風少雨,溫度回升快;夏季炎熱多雨;秋季降溫迅速,秋高氣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乾燥。
年平均氣溫7.1℃,極端最高氣溫38.1℃,極端最低氣溫-31.8℃;年平均降水量411.3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691.4小時;年平均風速2.3米/秒;最高氣壓920.0百帕,最低氣壓872.5百帕,極大風速27.1米/秒;最大積雪深度25厘米;全年無霜期從4月19日至9月25日,平均為135天;凍土深度最大達143厘米;農作物一年一熟,主要氣象災害有乾旱、大風沙塵、霜凍、洪澇、冰雹等。
陽高縣郊外土地陽高縣郊外土地
春季3~5月是冬季環流向夏季環流形態過渡的時期,是冷暖空氣交替季節。降水少,有“十年九旱”之說。氣溫回升快,但冷空氣活動頻繁,冷暖多變,常造成“倒春寒”和晚霜凍,多大風和沙塵天氣。季平均氣溫8.3℃,降水量57.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4%。大風日數占全年的58%。
夏季6~8月主要受大陸低氣壓控制。當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向西北伸展,影響本地時,出現東南季風,熱帶海洋性氣團帶來豐沛雨水,降水日數增多,降水量增大,日照時間長,輻射強度大。季平均氣溫20.6℃,降水比較集中,降水量265.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5%。7月降水量是全年最多月,占季降水量的42%。7月氣溫也是全年最高月,即水熱同期,故常發生局地洪澇災害或階段性乾旱。同時多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常給工農業生產造成損失。
秋季9~11月蒙古高壓開始發展並逐漸南侵,控制縣境,降水明顯減少,降溫迅速,天氣穩定,秋高氣爽,日照時間縮短,輻射強度減弱,氣溫明顯降低,有時形成早霜凍災害。季平均氣溫7.1℃,降水量76.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9%。
冬季12~2月蒙古高壓強大穩定,其勢力範圍遍及全國。陽高距高壓中心近,受其控制更為明顯。極地冷空氣頻繁南侵,形成偏北風,風力強勁,寒冷、乾燥、晴朗。季平均氣溫-8.0℃,降水量8.0毫米,占全年總降水量的1.9%。境內主要氣候要素評述為:氣溫陽高縣氣溫趨勢是變暖。

水文

陽高除丘陵頂部缺水,其餘均水資源豐富,山區有溪、泉、季節河水溝,山前、丘陵邊緣及凹地有承壓泉水,盆地有河水和豐富的地下水。
1989年5月提交的《陽高縣地下水資源詳查報告》測得陽高縣水資源總量為28308.9萬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為15937.4萬立方米/年;地下水為12371.5萬立方米/年。在水資源總量中,客水資源為4491萬立方米/年,占總量的15.9%。
陽高縣水資源情況是:地表水陽高縣地表水資源是通過自然降雨所產生的徑流和泉水來補給。地表徑流總量為8738.4萬立方米/年,來自境內外流域面積2184.6平方公里(境外481平方公里),每年泉水的補給量為3678萬立方米/年。
境內有五條河流和121處山泉。這五條河流是:桑乾河、白登河、吾其河、黑水河、黃水河。白登河,為永定二級支流,發源於陽高縣中部丘陵。由陽高縣采涼山區發源的黃水河、內蒙古豐鎮發源進入陽高的黑水河,天鎮發源的吾其河匯入該河,東歸洋河。白登河境內長34公里,流域面積390平方公里,清水流量每秒0.26立方米/秒,豐水期0.39立方米/秒,最大洪水217立方米/秒;黑水河境內長23公里,流域面積363.4平方公里,清水流量每秒0.4立方米。百年一遇最大洪水822立方米/秒;黃水河長27公里,流域面積186平方公里,清水每秒0.15立方米。百年一遇最大洪水150立方米/秒;吾其河長24公里,流域面積177.1平方公里,清水流量每秒0.02立方米。永定河一級支流桑乾河出冊田水庫入陽高,東流16公里進入河北境內,境內流域面積557.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06~5.57億立方米,一般清水流量為0.4立方米/秒,豐水期5.57立方米/秒,枯水期0.27立方米/秒。
陽高縣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077公里,徑流總量6280萬立方米。地下水陽高縣地下水總補給量為13110.7萬立方米/年。其中,陽高盆地9420.15萬立方米/年,大同盆地為3690.57萬立方米/年。可開採儲量為7740.95萬立方米/年。其中,陽高盆地為5450.72萬立方米/年,大同盆地為2290.22萬立方米/年。加上地表水資源,陽高縣可利用的水資源為14884.95萬立方米/年,只開發利用7037.81萬立方米/年,占47.3%,尚有52.7%的潛力。
陽高盆地大部分水位都有下降,年降幅一般為0.05—0.86米,個別可達2.35米。友宰、鰲石山前、白登河下游為穩定區,錢家堡、河兒屯到石家莊一線及夏家場水位處上升趨勢。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陽高縣陽高縣
非金屬礦藏
至2013年,陽高縣境內有鉛、鋅、金、鐵、泥煤、煤等多種有色金屬和石英石、石灰石、油石等非金屬礦藏19種。
至2013年,非金屬礦藏磷礦,以九對溝村南的飲牛溝為主,探明儲量1775萬噸,可選性好,易開採。南仁窯、磚樓、謝家屯、平山、許家園、孤山、正宏堡、七墩等地均有礦點。水泥石灰岩廣泛分布在六棱山北麓,形成於寒武系中上統,範圍東起南徐,西到屈家窯山前斷裂帶南,Cao含量47~52%,Mgo含量0.8~1.1%,儲量270億噸以上。石材主要有花崗岩、輝綠岩、輝長石、正長閃長岩等。分布於北部、西部山區,形成於太古界集寧群。礦體(脈)出露延伸在4公里以上的有20多條,估計儲量1億立方米以上,山區、丘陵區、河谷兩岩均有分布,易開採。境內長城鄉、東小村鎮有豐富的石英石礦,初步探明約6000萬立方米,含矽97%。
金屬礦藏
金屬礦藏山區鐵礦分布較廣,至2013年,估約200萬噸以上。其中沉積變質型(鞍山式)鐵礦主要礦點有太師莊(儲量6.9萬噸)、磚樓(3~5萬噸)、十九梁(10萬噸)、三墩(10萬噸)、大元溝(10萬噸)等地。含鐵量25~38%,埋深不大,易開採;接觸交代型(矽卡岩)鐵礦主要分布於六棱山的岩掌段,地質儲量118萬噸,品位50%以上。埋深較淺,已開通道路,小型開採;沉積型(廣靈式)鐵礦,分布於黃土坡(3.6萬噸),選冶性能良好,宜地下坑采;熱液型鐵礦分布大小二對營一帶。
陽高洪門寺陽高洪門寺
至2013年,能源礦藏陽高縣僅有的一處煤田位於長城鄉郭家坡村。礦床屬內陸沼澤相沉積型。含煤地層為侏羅系中統代。區內煤傾角較緩。煤層呈透鏡狀,層狀分布共見煤8層。其中可採煤6層,總厚8.8米,單層最大厚度2.51米,最薄0.65米。勘探探明儲量為1695萬噸。煤田文水地質條件簡單,煤質較好。高灰、高硫、低熱值資源儲量2378萬噸。
陽高縣有一較大面積的泥煤區,位於王官屯境內邢家堡、重興鎮、南沙嶺一帶,為河流沼澤沉積型,成煤時代為第三系。經詳查地質儲量107.7萬噸。另外羅文皂鎮野山泉亦有泥煤儲量10萬噸。
黑色金屬還有錳礦,礦體山露有顏家溝、正宏堡、燕家堡、榆林村等地。
至2013年,有色金屬包括:銅礦,多為鐵礦的伴生礦,礦點有九對溝(25萬噸)、七墩村北礦點6處,露頭一千平方米,含銅量0.3~0.5%。鉛鋅以硫化礦為主,主要礦點:正邊東南臭柳溝、九對溝鋼砂營盤、十九墩東北、大元溝猴兒路等地;鉬礦以細脈浸染(斑岩型)為主,主要分布在大二對營、九對溝、堡子灣等地。品位一般在0.04~0.1%,最高0.33%;貴金屬主要為金礦,屬硫化物石英脈型。探明堡子灣村南儲量約5噸,平均品位7.26克/噸。該礦已經全部開採。九對溝,小龍王廟也有金礦露頭。

地熱資源

陽高縣地熱田面積2.3平方公里,熱能為5.742MW。水溫25—32℃,熱水資源量為2200m3/山水溫43℃,熱水資源量為1200m3/d。地熱水水質以重碳酸鈣型水為主,鋰、鍶、硒等28種微量元素含量居華北地區之首。礦泉水水質優良,1994年被地礦部評定為鋰鍶偏矽酸複合型飲用天然優質礦泉水,並獲得省級證書。
地熱水田孤山村東有豐富的地熱水田,水質為重碳型水,以重碳酸鈣型水為主,礦化度0.4~0.62克,HP值7.5左右,無色、無味,透明,水質良好。出水溫度43度。平山村打出一口深井,水溫達到104度。探明日出水量2268立方米。

水資源

陽高縣境內河流有桑乾河、吾其河、白登河、黃水河、黑水河,均屬永定河水系,以白登河最長。
陽高古長城陽高古長城
80年代陽高縣有121處溪泉,所存無幾。據水利部門資料,陽高縣水資源總量為18723.52萬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資源量為12371.52萬立方米(仍沿用80年代數據),地表水資源量為6352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現狀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2371.52萬立方米。其中,洋河區陽高盆地為8811.78萬立方米,桑乾河區大同盆地為3559.74萬立方米。陽高縣可采量為7740.95萬立方米。其中,洋河區陽高盆地可采量為5450.73萬立方米,桑乾河區大同盆地可采量為2290.92萬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現狀陽高縣地表水資源量為6352萬立方米。其中,白登河流域為1203.31萬立方米,桑乾河流域為1900.02萬立方米,吾其河流域為444.5萬立方米,黑水河流域為1867.75萬立方米,黃水河流域為560.16萬立方米,外流域為376.26萬立方米。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據調查,陽高縣2008年地下水利用量為5411萬立方米,占地下水開採量7740.95萬立方米的70%。其中,陽高盆地利用量為3819.6萬立方米,占可采量的70%,桑乾河區利用量為1591.4萬立方米,占可開採量的69.4%。按開採用途分,城鎮生活利用135萬立方米,農村生活利用392萬立方米,農業灌溉利用4825.9萬立方米,工業生產利用58.1萬立方米。據調查,陽高縣2008年地表水資源利用量為1031萬立方米,占當地地表水資源總量6352萬立方米的16.2%。其中,河水799萬立方米,泉水由80年代的3678立方米/年下降為232萬立方米/年。

人口民族

人口

到2010年末,陽高縣總人口為287303人,在總人口中,農業人口239308人,非農業人口47995人,男性146815人,女性140488人,男女性別比為104.5∶100。

民族

到2010年末,陽高縣主要有漢族組成,此外還有回族、蒙古族等。

經濟概況

綜述

2010年陽高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156146萬元,比2009年增長23.7%。在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60839萬元,占總值的39.0%,比2009年年增長30.0%;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4314萬元,占總值的15.6%,比2009年增長89.2%;第三產業增加值為70993萬元,占總值的45.4%,比2009年增長9.8%。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9.0:15.6:45.4。2010年陽高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640元,比2009年增加1279元,比2009年增長13.66%。單位從業人員年末人數為9101人,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28232元,比2009年增加5673元,比2009年增長25.1%。

農林業

2010年陽高縣種植業生產在氣候條件較為有利的情況下實現增產,農民收入較2009年增長,陽高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133782.7萬元,比2009年增加43387.2萬元,比2009年增長48%。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82560萬元,比2009年增加22462萬元,較2009年比2009年增長14.03%。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416.48元。
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計量單位2010年實績比2009年數±%
糧食

184681
40.45
其中:玉米

159869.8
26.66
油料

1598.5
232.33
蔬菜

210102
5.34
瓜類

13328
146.36
2010年陽高縣完成當年造林面積2685公頃,其中人工造林1685公頃,飛播造林667公頃,封山育林333公頃。林業產值2677.4萬元。2010年,陽高縣水果產量為4908.2噸,比2009年增長112.02%,其中葡萄1070噸,下降6.14%,杏3400噸,比2009年增長346.78%。年末果園面積為2469.7公頃,下降28.52%。

畜牧業

到2010年末,陽高縣豬飼養量為596219頭,比2009年增加112776頭,比2009年增長23.33%;羊飼養量為315743隻,比2009年增加3262隻,比2009年增長1.04%;大牲畜年末存欄45541頭,比2009年減少3124頭,下降6.42%,其中奶牛存欄12152頭,比2009年增加4600頭,比2009年增長60.91%。畜牧業產值完成56919.2萬元,比2009年增加8397.2萬元,比2009年增長17.31%,占全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2.55%。
畜牧業生產情況
指標名稱計量單位2010年實績比2009年數±%
大牲畜年末存欄

45541
-6.42
其中:奶牛

12152
60.91
豬年末存欄

255354
19.18
羊年末存欄

179918
-0.39
家禽年末存欄

464748
28.58
豬年內出欄

340865
26.63
羊年內出欄

135825
3.01
家禽年內出欄

324435
10.93
肉類總產量

30122.3
21.39

農業機械化

2010年末,陽高縣農業機械化情況為:農機總動力185580千瓦,比2009年增加3764千瓦,比2009年增長2.07%。農業機械原值31506萬元,淨值22054萬元。擁有拖拉機2303台33642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機317台7824千瓦,小型拖拉機1986台25818千瓦。擁有農用運輸車3113台71144千瓦。農機化經營總收入9680萬元,成本與費用5405萬元,利潤總額4275萬元。2010年陽高縣農用化肥施用量為72572噸,農村用電量2874萬千瓦小時,農用塑膠薄膜使用量1413噸。陽高縣水澆地面積為22710公頃,占耕地面積的37.02%。

工業

2010年陽高縣工業,按月報數據,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90324萬元,比2009年增長196.01%,完成工業增加值18016萬元,比2009年增長145.40%,工業增加值率為19.95%。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完成情況
產品名稱計量單位2010年實績比2009年數±%
鐵礦石原礦量

57850
-30.8
配混合飼料

3840
-0.3
乳製品

60
-92.4
軟飲料
千升
28393
87.9
磚(折標準磚)
萬塊
5010
-1.8
耐火材料製品

2073
15.7
石墨及碳素製品

13756
23
鐵合金

61343.5
709.1
啤酒
千升
173
-94.1
鹽酸(氯化氫、含量31%)

7072

燒鹼(折100%)

4745

合成橡膠

2638

投資貿易

2010年,陽高縣全社會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174135萬元,比2009年增加64318萬元,比2009年增長58.57%。按行業劃分來看,農林牧漁業最多,為40055萬元,其次為製造業33937萬元。住宅投資7902萬元,比2009年增加4789萬元,比2009年增長65%。
2010年,陽高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064萬元,比2009年增加8592萬元,比2009年增長18.1%。在總額中,批發業8915萬元,零售業44714萬元,住宿業513萬元,餐飲業1922萬元。

財政金融

2010年,陽高縣完成財政總收入13814萬元,比2009年增加1283萬元,比2009年增長10.24%。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964萬元,比2009年增加881萬元,比2009年增長17.33%。財政支出87863萬元,比2009年增加16673萬元,比2009年增長23.42%。
到2010年末,陽高縣金融情況為: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96316萬元,較年初增加75658萬元,比2009年增長23.6%;各項貸款餘款95602萬元,較年初增加18354萬元,比2009年增長23.8%。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為263573萬元,較年初增加42598萬元,比2009年增長19.3%。陽高縣人均儲蓄存款餘額為9174元,比2009年增加1431元,比2009年增長18.5%。

交通運輸

2010年陽高縣公路運輸完成客運量128萬人次,客運周轉量7168萬人公里,完成貨運量269萬噸,貨物周轉量7136萬噸公里。
公路建設方面,一是天鎮——大同高速公路陽高段建設工程進展順利,陽高段項目建設里程47.193公里,占到項目全線建設里程的48.65%,陽高段初步估算完成投資7.12億元,占到項目全線估算投資16.59億元的43%。二是省道積大線陽高縣過境段項目改造里程10.5公里,二級公路標準,灑青混凝土路面,建設工期一年,投資估算5816萬元,其中省交通運輸廳補助3021萬元。三是農村公路建設工程總投資277.5萬元,改建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蓋”工程通返不通項目4個,建設里程11.1公里。年末陽高縣公路通車總里程為1644.544公里,其中農村公路通車裡程1518.256公里,公路密度為98.59公里/百平方公里。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方面,完成養護投資650萬元,其中實施縣鄉公路路基加寬工程96公里;大、中修工程24500平方米;危橋加固改造工程1處,水毀工程8處;新建小橋小涵6處;縣道路肩硬化工程4公里;文明路綠化工程2050平方米,修補邊溝7.25萬米;創建文明公路2條;設立縣、鄉公路標誌牌230塊,警示樁6510個,養護宣傳牌160塊。縣、鄉公路的好路率為88%、70.8%,綜合值分別為83.3和66.9。
運輸市場監管方面,實現了城鄉客運一體化格局。累計建成鄉鎮汽車站13個,侯車亭149個,招呼牌63個,開通48條城鄉線路,行政村通客車率達到96%。新開通陽高——棚戶區線路一條。更新城鄉客運汽車45輛,維修翻新農村侯車亭30個,統一清洗陽高縣所有農村侯車亭3次。陽高縣現有客運汽車110輛,客運計程車200輛、貨運汽車2736輛、拖拉機及農用汽車1243輛。陽高縣通班車的行政村達256個,農村班車通達率為100%。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0年末,陽高縣共有文藝團體2個,縣級圖書館、文化館、文物管理所各1個,文物保護點231處。陽高縣設有地面衛星接收站5個。轉播中央一套和七套各輸出功率1台/千瓦,MMDS發射中心一座,調頻廣播發射功率1台/千瓦,有線電視用戶1.4萬戶。成功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三項:鰲石賽戲、王官屯杏脯、桂香布藝。
陽高一中新校開工奠基儀式陽高一中新校開工奠基儀式

基礎設施

郵電通信
截至2010年末,陽高縣共有郵政局(所)12個,陽高縣郵路總長度111公里,投遞匯流排路1448公里。陽高縣固定電話用戶3.8萬戶,行動電話用戶為9.47萬戶。
城鄉建設
陽高縣鋪開了總投資1.2億元的大北街拓寬改造、總投資0.14億元的新華北街拓寬改造、總投資0.5億元的轅門街拓寬改造、總投資1.1億元的雲林寺控制地帶改造、總投資1.53億元的西門口道路拓寬改造、總投資2.36億元的縣城集中供熱、總投資0.39億元的垃圾處理場、總投資0.25億元的污水深度加工和總投資0.8億元的縣城天然氣入戶九大工程,總投資達8.27億元。“十一五”期間,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先後重點改造了大南街、新華北街,鋪開了大北街、轅門街、光榮街等主幹道改造建設,縣城六橫四縱(六橫,即北環路、大西街、轅門街、新華三路、新建路和張同公路;四縱,即大北街——大南街——學府街、新華南北街——金光街、站前街——站南街和光榮街——光榮南街)主次幹道的交通框架初步形成。

教育科技

截至2010年,陽高縣普通中學23所,專任教師1245人,在校學生數20816人;其中高中2所,國中21所,高中專任教師382人,高中在校學生6734人。國小112所,專任教師1416人,在校學生數2132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升學率68.2%,高中升學率41.6%。2010年,陽高縣規劃對36所學校進行加固改造,改造總面積100702平方米,總概算投資12106.6萬元,全部開工。同時,陽高縣“聯片教研活動”開展活動11次,累計推出公開課60節,參與教師達400餘人次。69名教師被評為”陽高縣教學能手“,40名教師被推薦參加大同市教學能手評選,20名教師在“陽高縣首屆‘英語周報杯’國小英語教師才藝展示大賽”中獲獎;在省、市“三優評選活動”中,陽高縣有16件教學案例、2個優秀課題、20節優質課題獲得大同市優秀成果獎,其中4件教學案例、3節優秀課題在省級評選活動中獲獎;19名教師在大同市作業設計評選活動中獲獎;2名教師獲得大同市有效教學評比一等獎;在全市組織的教育軟體、優秀論文評比活動中,陽高縣有16名教師獲得省、市一等獎。2010年內完成了義務教育階段教職工全員競聘工作。陽高縣123所公辦學校全部參加此次教職工全員競聘,其中國中14所,完全中學2所,國小10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涉及教職工2494人,其中國小1652人,國中842人。有2203名教職工通過競聘上崗。
古長城古長城
陽高縣有友宰鎮中心學校、馬官屯國小、陽高一中陽高二中、馬家皂中學和大白登中學等學校。2009年以來,陽高縣通過公開招考的方式,共補充農村特崗教師209名,最佳化了教師隊伍結構,兩年來共派出600多名教師外出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活動,聘請國家、省、市專家學者60多人次,舉辦講座、示範課50多場,參訓教師達1800多人次。同時,深入實施名師培養工程,兩年來共評選縣級名師32名,認定縣級學科帶頭人20名;培養市級名師7名、學科帶頭人6名、教學骨幹28名。

衛生醫療

2010年,鄉級住院補償比例由2007年的65%提高到80%,縣級住院補償比例由2007年的60%提高到70%,市級住院補償比例由2007年的45%提高到55%,市以上住院補償比例由2007年的40%提高到45%。合作醫療籌資標準由人均50元增至人均150元。2010年陽高縣參合率由2007年的89.42%提高到90.4%。陽高縣在職醫務人員1085人,其中縣直醫療機構463人,鄉鎮衛生院186人,村醫409人;技術人員910人,占職工總數的87.75%,其中縣級醫療機構技術人員402人,鄉鎮衛生院技術人員138人,村醫全部具備鄉村醫生從業資格。全年“五苗”接種率維持在98%以上。

廣播電視

2010年,陽高縣廣播電視台全年共播出新聞稿件2000多條;系列報導《創先爭優促和諧》100多期,《喜看農村新變化》13期,《新晉商風采》12期;大型晚會《杏花朵朵中國陽高二人台頒獎晚會》等7場;專題《塞外古風韻魅力信陽高》、《傾情托起夕陽紅》《陽和大地滿園春》等20多部;播出電視劇60多部,2100多集;文藝小品200多小時;講壇類節目200多小時。年內發展有線電視新用戶300多戶,消滅陽高縣23個廣播電視盲村。

社會保障

2010年,陽高縣城鎮新增就業911人,創業帶動就業人數359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231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135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職業培訓全年共舉辦培訓班42期,免費培訓各類人員7120人。各項社會保險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參保人數分別為:企業養老保險14535人,農村養老保險25949人,機關事業養老保險5536人,醫療保險37897人,失業保險8180人,工傷保險7856人,生育保險4637人。征徼企業養老保險金4329萬元,農村養老保險金66.24萬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金990萬元,醫療保險金825萬元,失業保險金121萬元,工傷保險金41萬元,生育保險金23萬元。發放離退休人員養老金7767.33萬元,為1300人發放失業保險金58.62萬元。

風景名勝

雲林寺雲林寺
龍混山海拔1577米,是采涼山的支脈。半山腰上的摩崖石上書寫著“壯觀”二字。此處“壯觀”落款日期則是“大明萬曆二十五年”。除了摩崖石刻,山上還有青雲觀。此外,還有一個天然的石洞,洞深約4至5米,洞內石壁光滑,左窟有人工開鑿的可供攀爬的台階,一些台階上還刻有文字。右窟內則隱約可見壁畫和一些珍貴的題壁,題壁上書寫“大明嘉靖二十三年補修”。相傳龍混山上建築是唐代李世民東征高句麗路過陽高之時命人修建的,是佛道合一建築,山頂為道觀,半山腰的洞窟則為佛閣。
縣城內西隅的雲林寺,明建的大雄寶殿及雕梁壁畫。
縣城東南30公里的古城墓群,為漢代墓群遺址。
守口堡為明長城大同鎮關堡。位於山西省陽高縣境內。據史載,為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設,隆慶六年(1572)磚包。城周“一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只城東有一門。明時在此駐守備,分守長城“十三里,邊墩二十三座,火路墩四座”。明隆慶年間俺答汗部由此入犯,曾使大同全鎮告急。今城堡已毀。長城由守口堡至鎮宏堡,人為破壞較少,地勢稍有起伏。
“許家窯人”遺址
“許家窯人”遺址是在1976年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北京人”後裔居住的地方,位於古城鎮許家窯村,這一發現彌補了從“北京人”到“峙峪人”之間的空白,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分布在下深井鄉長城鄉天橋等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