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皮影戲是一種傳統民間藝術。主要活動場所在民間,在農村,是山西廣大農村民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形式之一。山西皮影興於清代,分南路和北路二派。南路皮影,以新絳、曲沃、臨汾、運城等地為代表。北路皮影,以廣靈、靈丘、代縣、渾源等地為代表。南路皮影,受到陝西省皮影流派中東路流派的影響,皮影作品形體小巧玲瓏,刻工精細,裝飾性強,而且色彩簡練明快;北路皮影,受北京西派皮影的影響,作品的形體略顯肥大,刻工縝密而且精細,色澤明快艷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皮影
- 類別:一種傳統民間藝術
- 年代:清代
- 分布:候馬、運城、孝義、文水等
簡介,歷史發展,造型特點,製作要求,
簡介
山西皮影戲的主要活動場所在民間,在農村,是山西廣大農村民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形式之一。山西皮影興於清代,分南路和北路二派。南路皮影,以新絳、曲沃、臨汾、運城等地為代表。北路皮影,以廣靈、靈丘、代縣、渾源等地為代表。南路皮影,受到陝西省皮影流派中東路流派的影響,皮影作品形體小巧玲瓏,刻工精細,裝飾性強,而且色彩簡練明快;北路皮影,受北京西派皮影的影響,作品的形體略顯肥大,刻工縝密而且精細,色澤明快艷麗。
南路即晉南皮影,分布在侯馬、運城、臨汾、新鋒、曲沃等地,造型受陝西東路皮影影響,影人高約33 厘米,裝飾性強;
北路即晉中皮影,分布在孝義、文水、廣靈、靈丘、渾源、代縣等地,影人造型和演出風格受北京西城派皮影影響,早期用紙糊舞台,後改用紗蒙舞台。
山西皮影製作多用小口齒母牛皮,選料考究,不用病死或老牛皮。唱腔在不同地區採用上黨梆子和蒲劇。
歷史發展
山西皮影起源很早。從1980年10月,在孝義縣西約五十華里許榆樹坪村南,金正隆元年七邊形磚砌單室墓中出土的皮影頭像壁畫可知,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宋金時期,孝義皮腔紙影戲已然有之,是山西目前發現最早的皮影。
山西皮影戲,主要活動在晉中、晉南以及呂梁、晉東南、晉北部分地區。
晉中一帶,皮影戲班社甚多。數百年來,它以孝義為中心,先後在汾陽、文水、交城、太原、榆次、祁縣、太谷、平遙、介休、靈石、隰縣、交口、沁源等縣廣為流傳,並安家落戶。不少大商號、大戶人家,出於吉慶之意、喜愛之心,都供起了皮影班。有的供一班,有的供兩班,甚至三班。文水縣徐家鎮商號“元生合”就供有兩班影戲,即“吉慶班”、“成慶班”。不少商號的影戲班,是以商號名為班名。介休城南街“增盛昌”賃鋪,供有三班皮影戲,兩班叫“增盛昌”,一班叫“增盛軒”。至於有“皮影之鄉”盛譽的孝義縣境內的皮影班社就更多,據老藝人回憶,清末民初,全縣有近四十個皮影戲班。可記班名者二十有餘,從事其職業者達數百人之多。民國年間,儘管戰亂頻仍,皮影活動卻從未停息。到建國初期,在文化館備案演出的皮影班還有九個,參與者近百人。1953年,孝義皮影曾參加“山西省首屆民間藝術會演大會”。事後,調孝義老藝師那鵬飛領導的第一班皮影回省備案,即太原市月影劇團之前身。
在晉南一帶,以曲沃為源頭,碗碗腔影戲,先後傳播到平陽、蒲州、解州等地。多少年來為民眾喜聞樂見,凡遇婚嫁喪葬、得子續後,都肯出錢唱台皮影小戲。有些富裕人家,就連大牲畜下了駒,也要請皮影戲熱鬧兩天,以示祝賀。似乎不這樣做,就覺得不喜慶,逐漸成為一種民間習俗。
南北兩路的皮影班社,均為半農半藝的臨時組織。農忙種地,農閒唱戲。在人員配備上大抵相同,都是“七緊八慢九消停”的班子。意思是,只要有七個人,雖然緊張,但勉強可以開戲,如有八個人正好,九個人就比較消停。但在活動形式上卻有所區別。南路皮影班內容單純,只演皮影戲。而晉中皮影班卻是皮、木同台,晝夜不一。白天以晉劇形式演木偶戲,晚上以皮腔或者碗碗腔演皮影戲。
由於南北兩路皮影活動形式有別,所以,在演出設施要求上亦有所不同。最早,皮影戲沒有固定的場所,都是臨時搭台。唱完拆掉,再唱再搭。在晉南一帶,素有“七長八短”之說法。即七根長椽、八根短椽就可以搭就一個皮影戲台,非常簡便。而在晉中一帶,卻是皮影,木偶同台演出,戲台太小,難以行動。所以,不僅要求範圍大,而且要有前後台之分,常以蘆席為之。在孝義境內,早在清中晚期就有了皮影戲的專用戲台,分皮影戲台和皮、木兩用戲台。尤其在縣西山區,幾乎村村壁壁都有。大者二十平方米,小者僅十平方米左右。至今仍保留有清乾隆、道光、光緒、民國等不同時期的皮影戲台實體十餘座。為山西別處少見之建築。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化,以及其它種種原因,皮影藝術趨於衰敗。南北兩路皮影班社,倖存者無幾。到五十年代後期及六十年代初期,都改為真人扮演角色,搬上了戲曲舞台。
造型特點
山西皮影作為一種民間傳統的小戲,在表演時,以驢皮、牛皮刻制的人物、布景和道具搬上舞台,造成影像,亦即“皮影戲”。這種形像的造型特點是:戲劇中的人物形像都是正面和側面的。由於皮影戲表演中的局限性,只能通過正側面的影像的活動展開戲劇情節。自然,這種美術造型也只能是運用正側面這種角度才能最為典型地表現出戲劇藝術造型。由於皮影戲只宜表現高、長度的空間,因而與剪紙的表現方法有相似之處。人物的生、旦、淨、末、醜各種角色,與戲劇上的臉譜、服裝的程式是相通的。皮影戲的裝飾性,尤其是誇張手法極強,在布景方面,有著殿閣、樓台、庭院、山水、樹石等;道具中,有桌、椅、車、劍、戟、刀槍等,造型頗為概括洗鍊。
製作要求
山西皮影,在製作方面,取料以牛皮為主,由於牛皮的韌性、透明性極強,著色顏料甚為講究,因而藝術效果頗佳。傳統的製作方法是,將紫銅細絲除去表面染物後浸入到酸性溶液中,一年後便可得綠色,而且時間愈久愈翠、透明度極好。黃色,是用中醫梔子一味細研蒸取,色澤黃而且透明;紅、紫、藍,可用銀米、大藍、二藍、墨藍研細澄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