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濟普救寺

山西永濟普救寺

山西永濟普救寺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其鶯鶯塔因為元代雜劇作家王實甫《西廂記》描述了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而聞名天下。當年,張生赴京趕考,途中遇雨,到普救寺遊玩。在寺內看見了扶送父親靈柩回鄉時滯留在寺內的崔鶯鶯。兩人一見鐘情。張生處西軒,就在大雄寶殿的西側。鶯鶯和她母親、侍女紅娘居住的梨花深院,就在大雄寶殿的東側。現在沿當年張生遊歷過的小徑重建了梨花深院、後花園、跳垣處等,並塑造了一組佛像和《西廂記》人物蠟像,依照《西廂記》劇情再現了一幕幕戲劇場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西永濟普救寺
  • 地理位置:山西省西南永濟市
  • 占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
  • 著名景點:鶯鶯塔
這裡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臨壑,惟東北向依塬平展。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敞,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這是一座千年古剎,我國古典戲劇名著《西廂記》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從1986年以來,新修復的普救寺,寺院建築布局為上中下三層台,東中西三軸線(西軸為唐代,中軸為宋金兩代,東軸為明清形制),規模恢宏,別具一格。從塬上到塬下,殿宇樓閣,廊榭佛塔,依塬托勢,逐級升高,給人以雄渾莊嚴,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廂記》故事密切關聯的建築:張生借宿的“西軒”,崔鶯鶯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馬解圍之後張生移居的“書齋院”穿插其間。寺後是一地勢高低起伏,形成活潑的園林花園。園內疊石假山懸險如削,鶯語雙亭飛檐翹角。荷花池塘上橫架曲徑鵲橋,亭橋相接、湖山相銜。鶯鶯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鶯鶯塔,原名舍利塔,不僅形制古樸、蔚為壯觀,而且以奇特的結構,同北京天壇的回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我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遊人在塔側以石扣擊,塔上會發出清脆悅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聲,令遊人連連稱奇。據地方志中稱“普救蟾聲”為古時永濟八景之一。
由於《西廂記》的問世,使得這個“普天下佛寺無過”的普救寺名聲大噪,寺內的舍利塔也被更名為“鶯鶯塔”而聞名遐邇。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一直撼動著人們的心靈,使它成為文明中外的遊覽勝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