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承宣

山西承宣

山西承宣,又作山西承政司,是越南黎朝於國都西部設定的一個級行政區名,下轄六府二十四縣。其轄區範圍包括今天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河內市河西地區、富壽省永福省部分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承宣
  • 漢字:山西承宣
  • 越南語:Sơn Tây thừa tuyên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國威府,三帶府,臨洮府,端雄府,陀陽府,廣威府,山西處巡檢司,

建置沿革

永樂五年(1407年),明朝征服安南。是年六月,於東關城西北設定了威蠻、三帶、洮江、宣江、沱江等散州,直隸於交州府。置廣威直隸州,直隸布政司
宣德二年(1427年),黎利推翻明朝在安南的統治,建立了黎朝,分全國為五,以山西之地屬西道,沿用陳制,改屬明諸州為
黎聖宗即位後,效仿明朝制度,於光順七年(1466年)六月,分天下為“承宣”十三道。並于山西地區設定國威承宣。光順十年(1469年)四月,正式改名山西承宣。領府六府二十四縣。洪德二十一年(1490年),四月初五,定天下版圖,改為山西承宣處。襄翼帝洪順年間(1510-1516年)又改為鎮。

行政區劃

國威府

屬明為慈廉州,黎朝初年為國威下路,光順七年(1466年)六月,改為國威府。洪德二十一年(1490年),領五縣。
慈廉縣,屬明慈廉縣,領五十四社、二冊、十村、六洲。
丹鳳縣,屬明丹山縣,領二十七社、八村、八洲。
福祿縣,領二十三社、七村、四莊、三洲。黎顯宗景興年間,改隸本府。
石室縣,四十社、二莊。
寧山縣,三十六社、四村、二莊。黎中興後改為安山縣。

三帶府

屬明為三帶州,黎朝初年為三帶路。光順七年(1466年)六月,改為三帶府。洪德二十一年(1490年),領縣六。府署兼理白鶴縣。
安朗縣,屬明安朗縣,領三十社、五村、二莊。
安樂縣,屬明安樂縣,領九十社、十洲。
白鶴縣,屬明扶隆縣,領六十九社、一村、二洲。
扶寧縣,屬明扶寧縣,領五十七社。黎中興後,避黎莊宗諱,改為扶康縣。
新豐縣,領四十社。黎中興後,避黎敬宗諱,改為先豐縣。
立石縣,屬明立石縣,領九十五社。

臨洮府

屬明洮江州,黎朝初年屬三江路,後析為洮江路。光順七年(1466年)六月,改為臨洮府。洪德二十一年(1490年),領縣四。永盛年間(1705-1720年),省陀陽府,以三農縣來屬。府署兼理山圍縣
夏華縣,屬明夏和縣,領五十七社、七村。
清波縣,屬明清波縣,領五十三社。
山圍縣,屬明山圍縣,領五十七社。
華溪縣,屬明麻溪縣,領四十二社、七莊、一洲。

端雄府

屬明宣江州,黎朝初年屬三江路,後析為端雄路。光順七年(1466年)六月,改為端雄府。洪德二十一年(1490年),領縣五。
東欄縣,屬明東欄縣,領五十八社、四莊。黎顯宗景統年間(1498-1504年)改東欄縣。
三陽縣,屬明楊縣,領四十五社、二十村。
山陽縣,屬明乙縣底江縣,領四十五社三十莊。
西欄縣,屬明西欄縣,領五十四社。黎顯宗景統年間(1498-1504年)改西欄縣。
當道縣,屬明當道縣,領三十六社、一莊。

陀陽府

屬明沱江州,黎朝初年屬三江路,後析為陀陽路,光順七年(1466年)六月,改為陀陽府。洪德二十一年(1490年),統縣二。永盛年間(1705-1720年),省陀陽府。府署兼理隴拔縣。
不拔縣,屬明隴拔縣,永盛年間改屬廣威府。領三十六社、二莊。
三農縣,屬明古農縣,永盛年間改屬臨洮府。領三十三社、一村。

廣威府

屬明廣威直隸州,黎朝初年為廣威路,光順七年(1466年)六月,改為廣威府。洪德二十一年(1490年),統縣二。永盛年間,以不拔縣來屬。景興三年,以美良隸國威府,又以先豐、福祿二縣來屬。府署兼理麻籠縣
美良縣,屬明美良縣,領四十二社。
摩義縣,屬明麻籠縣,領四十二社。

山西處巡檢司

寨江鎮巡檢司,在東蘭縣。
白鶴巡檢司,在白鶴三岐江口白鶴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