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稻屬於旱稻的一種概稱品類,指離水性高到不僅不必種於水田還能種活在缺水的山丘地之稻米,史上記載最早大規模種植出現於中國北方山丘地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稻
概述,現況,山稻優勢,
概述
史書記載:“山稻,種於內圖及黎山中,燔林成灰,因灰為糞,不需牛力,以錐土而播種焉,不加灌溉,自然秀實,連歲有收,地乃去之,更擇它處。” 在古代黎族人便首先適應所居地區的山地缺水特性,艱苦開發出了增產糧食的稻種,使用刀耕火種方法在山上量產。1932-1933年,中山大學農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崖縣(今三亞市)發現了“山稻龐粒”的野生稻種,首次開始科學化研究和現代化種植。
現況
目前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是山稻課題的前列研究機構,花費多年訪查少數民族地區尋找失傳的山稻種,已經基因定序30多種山稻,主要有秈米、粳米、糯米三類並開發了其現代化利用價值,以往山稻由於產量不高在農業綠色革命後新品種水稻和化肥、機械運用大大增長產量,原本就稀少存在於特殊地域的山稻逐漸被淘汰失傳,但目前山區經濟作物多元化的發展態勢下,學界發現山稻有新經濟價值,例如在山區耕作油茶樹時往往飽受雜草爭奪樹苗發展資源導致死苗或是除草費用大增的困擾,此時若將油茶樹和山稻穿插種植,稻長得比草快反壓制了雜草的生長,稻米收穫後還能賣錢補貼除草費用,大幅最佳化了油茶樹的生長環境。
2014年山稻利用價值的專案引起浙江省政協高度關注,視為農民脫貧的另類方法,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前期在全省的武義、新昌、青田等地油茶、香榧等林地套種山稻累計5000畝。實驗結果每年每畝可減少除草費用500元人民幣,山稻本身又多收產值為3000元,讓油茶每畝增加產值可達2萬元。
山稻優勢
山稻栽培在邊遠山區,具有不占耕地、不施農藥和化肥、不噴除草劑、不需人工澆水等特點,並且可以與山茶油、香榧等作物進行糧油林間作,保護生態,符合現在社會對糧食安全、生態、健康的需求,對保證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山稻在旱地可直接播種,沒有了育秧環節,節省了人力,而且只要具備適宜的條件,可具有與水稻一樣的增產潛力。
2、通過整地或以耕代撫,抑制雜草,同時也減少了油茶林管理成本提高林地利用率和複種指數,實行“以耕代撫、種糧助油”,可以達到“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效果,促進了油茶產業的發展。
3、由於種植了山稻,減少了地表徑流,起到固土保墒,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山稻是無水層管理,耕層土壤處於氧化態,從根本上解除了水稻田因長期淹水而造成的嫌氣條件,避免產生有毒氣體如甲烷等對大氣的破壞。
4、山稻的常規高度在1米以上,可為油茶、香榧等套種作物幼苗提供庇蔭,提高了套種作物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長量。
5、加強了油茶林等套種作物林地的人為活動,抑制雜草滋生,山稻剩餘物的還地,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維護各營養元素平衡,保障套種林幼苗營養生長良好的土壤環境。
6、不使用農藥和除草劑,多施有機肥,杜絕了水稻田化肥、農藥隨耕層滲漏而對地下水和江河湖泊造成的面源污染。
7、山稻米的品質明顯優於有機大米。160天以上的生長期,遠超普通水稻的100天左右生長期,加之生態化種植模式,確保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