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預警關鍵技術研究》是2019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洪預警關鍵技術研究
- 作者:鐘凌
-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7082798
《山洪預警關鍵技術研究》是2019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山洪預警關鍵技術研究》是2019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山洪的形成、發展與危害程度是該地區的降雨、地質地貌等自然條件和人類社會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具有獨有的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雖然災害的發生不是人為...
《汶川震區山洪災害風險評估與預警模型構建關鍵技術》是由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四川大學、河海大學主要完成的。完成單位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四川大學、河海大學。完成人員 丁文峰、張平倉、歐國強、王協康、潘華利、...
《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預警與減災關鍵技術》是2016年12月1日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宏恩、何勇軍、劉曉青、黃海燕、李錚。內容簡介 《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預警與減災技術研究叢書: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預警與減災關鍵技術》是在水利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201301033)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309164...
《平災結合的地質災害應急平台關鍵適用技術研究》是由 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徐洪、孫明謙、楊樂、程振林、徐升、陳宴、秦輝、陳正華、趙中記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為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國務院日前下發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要求各地完善監測預報網路,加強預...
這是中國第一部由國務院多部門聯合組織編制完成的防治山洪災害的專項規劃。法律法規 2006年10月27日,國務院正式批覆了《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報告》。這是中國第一部由國務院多部門聯合組織編制完成的防治山洪災害的專項規劃,改變了長期以來中國沒有山洪災害防治規劃的歷史,將為山洪災害的防治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將...
、“開挖面水土流失量測算模型及其關鍵參數研究”與“紫鵲界梯田原生態自流灌溉系統機理與保護措施研究”;水利部科技推廣計畫項目“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小流域生態修復技術的推廣套用”;長江水利委員會項目“滑坡土石流預警關鍵技術研究”、“滑坡土石流風險評估技術研究”、“紅壤丘陵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標準”、長江...
江湖演變機理、 河道整治技術、泥沙環境問題、河道采砂影響及江湖水沙資源綜合利用等研究。防洪減災 洪澇災害形成原因與致災機理及防治研究,洪澇災害動態監測,評估與風險分析,洪水預報、調度與預警技術研究,河道、湖泊、分蓄洪區洪水演進及潰壩、潰堤洪水模擬技術研究,防洪工程搶險加固關鍵技術研究,水工程與涉水項目的...
《山洪災害調查評價技術與實踐》是2018年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俊。內容簡介 本書以大量山洪災害調查與分析評價實踐為基礎,提煉總結山洪災害調查與分析評價的技術,包括山洪災害調查、山洪災害測量、山丘區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防洪現狀評價、預警指標計算等方面,並研究了降雨時空模式及產匯流計算方法對臨界...
產品包括智慧水利能力中心、氣象防汛套用服務雲平台、城市洪澇預報預警平台、山洪預報預警平台、防汛綜合指揮平台、水庫綜合管理平台、工程集控中心等。同時,對新時代智慧水利發展的理論體系、標準體系、技術體系、產品體系等開展深入研究,積極探索衛星遙感、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在水利行業中的套用,為智慧...
1.強化監測預報預警關鍵技術研發。加強強對流天氣發生髮展機理研究,強化典型氣象災害和惡劣天氣的精細化探測監測、預報預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相關部門與科研機構、企業聯合,加快研究成果的套用示範和產業轉化,及時將最新成果套用於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工作。2.構建災害風險防範技術支撐體系。進一步加強重大基礎設施的...
國家公共安全科學技術預測預警委員會委員 華中科技大學“智慧水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生態環境大數據研究團隊負責人 雲上貴州“防災減災創新中心”智庫專家 獲獎記錄 1.2019年,獲《高精度北斗洪災實時動態預測預警關鍵技術研究》衛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 2018年,獲《汶川地震區重大地質災害成生規律研究》國土...
《重慶市山洪災害危險區動態管理辦法(試行)》《重慶市山洪災害防禦工作規程》等一系列規範性檔案,並參與了市級多個年度《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和《重慶市山洪災害防治項目(2010—2015年)總結評估報告》的編制,參與《重慶市山洪溝防洪治理模式和關鍵技術研究》《山洪災害預警指標確定方法研究》等課題研究,...
受工作精度、技術方法和手段等多種因素影響,以及對地質災害發生機理和成災規律認識不足等原因,重大風險隱患還不能及時識別。針對不同區域、不同降雨類型的地質災害預警模型研究,特別是不同單元的災害發生閾值總結研究還不夠,風險預報預警精準度還不夠。地質災害防治與國土空間規劃尚未有機結合,通過國土空間用途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