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龍口

山東龍口

山東龍口位於山東省,隸屬煙臺市管轄。龍口市(原黃縣)地處膠東半島西北部,總面積893平方公里,海岸曲線長68.4公里;轄13個鎮(區街)、632個村(居),人口63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口市
  • 行政區類別:山東煙臺
  • 面積:893平方公里
  • 人口:63萬
  • 方言:山東方言
自然資源,經濟建設,歷史沿革,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境內已探明煤炭儲量26億噸,建有全國唯一的大型海濱煤炭基地,年產量700多萬噸。沿海大陸架儲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屬“富集型”油區,在渤海灣中部發現的PL19-3油田屬於特大型整裝油田,距龍口僅48海里,已探明地質儲量為10億噸,可開採儲量約為6億噸;距龍口48.6海里的渤南油氣田位於渤海灣南部,已探明天然氣儲量225億立方米,可開採儲量為108億立方米。南部山區盛產黃金,花崗岩、石灰石、鉛鋅、螢石、石英砂等礦產資源的儲量也相當豐富。

經濟建設

綜合實力明顯增強。1991年跨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居第60位;1992年躍居第37位,1994年上升到第35位,2003年位居第25位,去年位居第21位。2005年全市初步核算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30.4億元,比上年增長25%,一二三產比重為6.2:64.1:29.7;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17.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億元,分別增長26.4%和49.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0.5億元,增長48.5%;
契約外資6.2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92億美元,出口創匯5億美元,分別增長37.1%、99.7%和21%。獲得“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先進單位”稱號。
工業經濟實力雄厚。全市現有工業企業近40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05家,形成了能源、鋁製品、汽車零部件、食品、紡織皮革、化工建材等六大產業集群。培育出一批規模大、競爭力強的骨幹企業。全市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75處,其中最高的南山集團達到126億元;納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18處,其中龍礦集團、南山集團和百年電力等3家企業納稅額過1億元,分別達到3.37億元、3.3億元和1.34億元。大力實施名牌帶動戰略,擁有省級以上名牌18個,其中中國名牌產品3個,山東省著名商標17個,中國馳名商標2個。2005年,全市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00.3億元,利稅98.2億元,分別增長40.7%和40%。
第三產業繁榮活躍。2005年,全市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98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億元。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猛。全市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9萬戶,私營企業達到2727戶,2005年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稅收占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31.2%。
對外開放紮實推進。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龍口投資,累計舉辦各類合資合作項目788個,契約利用外資27.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4.1億美元。年出口創匯過1000萬美元的企業達到8家,其中最高的東海貿易公司出口額達到7140億美元。
城鎮面貌日新月異。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按照“東城西城相融、南山北海呼應、新區居中、組團式發展”的思路,全面加快城市建設步伐。2005年投入42億元,實施了大萊龍鐵路、206國道改造、集中供氣供熱、港口擴建、村村通油路等一批重點工程,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目前,全市公路通車裡程達1215.6公里,通車公路密度達136公里/百平方公里。國家一級對外開放口岸—龍口港現有萬噸級以上泊位10個,去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600萬噸。圍繞推進城市綠化,實施了一大批精品工程,2005年新增城鎮綠化面積127.3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49.3%。加快鎮駐地改造,重點抓好北馬、諸由觀、石良等3箇中心鎮建設。全市城市化水平達到53.8%。
社會事業發展迅速。1996年,在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評比中列第12位;1997年,被原國家科委確定為全國兩個“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之一;1998年,被確定為山東省唯一的“全國持續高效農業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示範區”;去年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市”稱號。全市已累計實施省級以上“火炬”計畫117項,申報專利2718件,創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1家,開發國家級新產品130個。全市中國小和職業學校達到165所,在校學生8.6萬人,2005年向全國高等院校輸送學員3713人。擁有國家批准設立的民辦大學—煙臺南山學院,初步形成了幼教、普教、高教、成教全面協調發展的教育體系。同時,文化、環保、衛生、民政、民兵預備役等各項社會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先後獲得全國教育、文化、科技進步先進市等榮譽稱號。
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加強。結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積極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並落實了領導幹部任期制、任前公示制、試用期制和聘任制。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為總抓手,紮實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在鎮級探索推行了以“三定一公開”為主要內容的“一線工作法”,切實把鎮級工作重心下移到農村一線。按照“五個好”要求,全面加強了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班子建設。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有效維護了黨紀政紀的嚴肅性。認真紮實地進行了黨代表大會常任制試點工作,制定了黨代表大會常任制等一系列相關制度。在加快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目前全市共有煙臺市級以上文明單位67個,其中省級文明單位12個,國家級文明單位2個。去年獲得全省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社會和諧穩定。在城市,深入開展“五城聯創”活動,即創建全省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省全國平安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努力建設平安龍口、和諧龍口和生態龍口。在農村,圍繞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堅持黨委、政府主導推動,不斷加大財政支農力度,穩步實施了“五通雙建六保”工程,農村面貌和農民民眾的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廣泛開展了“知民情、解民憂,讓民眾滿意”活動,為民眾辦了一批實事、好事,使民眾充分享受到了發展帶來的實惠。高度重視並切實抓好信訪工作,廣泛開展了信訪工作“雙教育、雙規範”活動,推動信訪工作步入了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大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加快推進普法和依法治理步伐,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定。2005年,人民民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到98%。先後獲得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工作和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市等榮譽稱號。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積極維護和實現好民眾利益,在多渠道抓好民眾增收的同時,不斷加大對困難群體的救助和幫扶力度,紮實搞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5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6180元,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55元,增長18%。全市電話普及率達37部/百人。去年末,全市城鄉居民儲蓄餘額達到132.8億元,比年初增加11.7億元,人均2.1萬元。

歷史沿革

龍口古為青州夷地。商西周、春秋為萊國地。戰國為齊國疆域。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於境內置黃縣,隸屬齊郡,後隸屬膠東郡。黃山在縣南二十里,有黃水,縣因名。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東萊郡,黃縣為轄屬。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黃縣仍隸於東萊郡。三國時屬魏,郡縣不變。西晉初,東萊郡改為東萊國,黃縣屬於東萊國。東晉十六國時期,黃縣隸屬於東萊郡。隋開皇三年(583年),黃縣屬牟州。
唐初,黃縣屬東萊郡,後改屬登州(治所牟平)。宋、金、元、明、清,黃縣均屬登州。民國三年(1914年)黃縣隸屬膠東道(道治煙臺)。民國十六年(1928年)廢道,黃縣直屬山東省。抗日民主政府時,黃縣隸屬山東省北海區行政督查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6月,黃縣屬山東省萊陽專署。1958年10月萊陽專署改為煙臺專署,黃縣屬之。同年11月蓬萊縣、黃縣、長島縣並為蓬萊縣,屬煙臺專署。1962年1月黃縣復還原治,仍屬煙臺專署。
1983年11月,屬煙臺市。 1986年9月23日撤銷黃縣,設立龍口市(因原黃縣有龍口鎮而得名。注:儘管批文是市政府駐地為龍口鎮,實際上沒有遷移),由煙臺市代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