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山東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山東省煙臺市長島縣境內,地處膠東、遼東半島之間,黃海、渤海交匯處,由長山列島的大小32個島嶼組成,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和停歇地。保護區在動物分布上,屬古北界華北黃淮亞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長島縣境內
  • 總面積:5015.2公頃
  • 島嶼:32個
  • 陸地面積:3910.0公頃
  • 濕地海域:1105.2公頃
  • 建立時間:1982年
  • 級別:國家級
  • 保護對象:鷹、隼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區域範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植物資源,動物分布,重點對象,生態價值,旅遊資源,

歷史沿革

1982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護區。
山東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山東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山東省煙臺市長島縣境內,山東半島、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海峽、山東省長島縣境內,主要由南北長山島、南北隍城島、大小黑山島、大小欽島和廟島、高山島、候磯島、軸島等32個島嶼組成。地理坐標為東經120º35′28〃~120º56′36〃,北緯37º53′30〃~38º23′58〃。

地形地貌

保護區地理上屬諸島系“膠東隆起”斷陷分離的島鏈式基岩群島,屬膠東隆起的北延部分。

氣候特徵

保護區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植物區系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域。

區域範圍

保護區總面積5015.2公頃,其中陸地面積3910.0公頃,濕地海域1105.2公頃。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屬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類型,是以保護遷徙猛禽為主的重要海島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鷹、隼等猛禽及候鳥栖息地。

植物資源

區內陸地植物有139科591種,淺海海洋植物3門79種。保護區森林類型以人工林為主,有黑松林、赤松林、刺槐林、麻櫟林等,森林覆蓋率達56%。

動物分布

野生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是中國東部候鳥遷徙必經之地,有鳥類19目58科326種,其中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丹頂鶴、白鸛、大天鵝、白肩雕、金雕、禿鷲等60種;在中日候鳥保護協定所列的227種鳥類中,長島就有196種,占86%;被列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有47種;世界“瀕危動植物紅皮書”所列的國際重點保護鳥類有11種。
山東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金雕、白肩雕等9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42種,是我國開展鳥類環志的主要基地。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中,尤以猛禽為多,達39種。區內陸生動物除鳥類外,還有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以及淺海動物等。

重點對象

保護區內有國家級保護動物49種,一級有白鸛、中華秋沙鴨、金雕、白肩雕、丹頂鶴等9種,二級有大天鵝、小天鵝、鴛鴦及所有鷹科及隼科的所有猛禽總計40種。
保護區海域及海灘,常可見到海豹,保護區海洋魚類數量多,價值高,共有72種,淺海動物91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黑鸛等8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44種,省級保護鳥類358種。該保護區鳥類以候鳥和旅鳥居多,占總量的98.0%。候鳥遷徙多集中在春、秋兩季。區內有珍稀的猛禽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有金雕、白尾海雕、禿鷲、隼類等常在這裡出現。

生態價值

該保護區地處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之間,由長山列島的大小32個島嶼組成,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和停歇地。
長島自然保護區是中國鳥類遷徙三大通道之一的東部鳥類遷徙通道的必經之地,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素以“候鳥旅站”著稱,具有極為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旅遊資源

礓頭
在長島縣南長山島東南端,三面環海,丘迭山連。山巒,松柏蔥鬱,四季長青,每逢春秋時節,過往的候鳥多在此棲息羈旅,村中百鳥囀鳴,娓婉動聽;海灣卵石晶瑩,海水清澈;岩岸,洞窟幽深,礁石棋布,是垂釣、趕海的佳地。登上山巔,近看,海面養殖浮具縱橫成列,恰似海上田園;一條沙壩伸入海中,儼同蛟龍戲水;遠眺,列島隱約,漁舟穿梭;每逢薄霧繚繞之際,南望蓬萊丹崖,仙閣凌空,宛如奇妙無盡的海市蜃樓。 車由島
古有沙磨、沙帽、牽牛、車軸島等名。位於長島縣東部海嶼,面積0.044平方公里。島上春夏季節棲息著無數海鷗,飛起時可遮天蔽日,著陸時似雪壓山頂,落水時如冰覆海面,故此島有“萬鳥島”之稱。海島四周為懸崖陡壁,如削似劈。一條人工開鑿的逶迤小道懸掛其間,遊人拾階而上如登天梯。登上山頂,只見墨綠色的海水環繞著潔白的小島,周圍皆是翻飛嘎叫的鷗鳥,令人頓生憐愛之意。
九門洞
位於長島縣大黑山島廟山東側的懸崖下,由9個海蝕穴洞組成。洞口形狀奇特,錯落有致,由北而南,依次排列,氣勢壯觀巍峨,遠遠望去若城門高築,故名“九門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