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郯城馬頭清真寺

山東郯城馬頭清真寺

郯城馬頭清真寺位於郯城縣馬頭鎮居委會清真街路南,是魯南蘇北時代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民寺院。它始建於1406年(明永樂三年),清代續修添建,民國及現代又多次修葺。現存大部分為清代建築,是馬頭鎮附近穆斯林民眾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該寺平面呈長方形,占地總面積13畝,建築面積87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郯城馬頭清真寺
  • 現任教長阿訇:馬全福
  • 寺管會主任:肖付全
  • 清真寺所在地:山東省郯城縣馬頭鎮
簡介,建築布局,教義,歷史沿革,重點單位,
山東郯城馬頭清真寺外景山東郯城馬頭清真寺外景

簡介

郯城馬頭清真寺位於郯城縣馬頭鎮居委會清真街路南,是魯南蘇北時代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民寺院。它始建於1406年(明永樂三年),清代續修添建,民國及現代又多次修葺。現存大部分為清代建築,是馬頭鎮附近穆斯林民眾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該寺平面呈長方形,占地總面積13畝,建築面積870平方米。

建築布局

該清真寺坐南朝北,整座建築群體布局合理,規模雄偉壯觀,裝飾古樸典雅,幽靜肅穆,頗具中國宮殿式建築風格和伊斯蘭教民族建築特色。
正門面北,紅漆大門,兩尊雕刻精美的石鼓分踞左右,門額高懸三個金光閃爍的楷書大字“清真寺”。緊接門廳的是一座寬6米,深8米,高3米的花牆圍成的小天井。這座小天井是整座寺院的樞紐。以牆為界將寺院分成東庭院、西庭院、南庭院三部分。這樣既劃定了各殿室的宗教事務活動範圍,又有月門甬道直接貫穿,界而不隔。整體布局恰當嚴謹,儼然一體。其南面影壁牆中間是一個帶燈箱的阿文嘟阿,其意思是伊斯蘭的基本信仰清真言:“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東月門上刻陰文“澄源”二字,古樸圓潤。進東門便是井亭及沐浴室。井為方形,深十餘米,早期為穆斯林做禮拜沐浴用井,後在井上建亭,四柱支撐,高4米,長3米。單檐歇山頂,四面九脊,金黃色琉璃瓦覆頂,鴟吻走獸,飛檐殿翼,斗拱雙重,亭內藻井枋檀,雕刻精美。亭下周圍繞以彩繪圍欄。井台四角各有一石鼓。
山東郯城馬頭清真寺內景山東郯城馬頭清真寺內景
西月門上題“范化”二字,出門便是西庭院,包括北講堂、廚房、碑林等。
沿甬道往南拾級而上,便是由大殿與南講堂、東對廳圍成的寬20米,深22米的月台(即南庭院)。
大殿為清真寺的主體建築,始建於雍正年間,系單檐五脊六獸硬山式,是穆斯林每日參拜及聚禮、會禮活動場所。長寬各15米的正方形大殿,氣勢雄偉,莊嚴肅穆。大殿正面,四根廊柱拔地而起,高高矗立,將大殿分成三個開間,中間欞門寬6米,左右欞門各4米,是按照中國古典建築中間寬、兩邊略窄的結構特點而設計的,殿頂是傳統的雙層瓦,前檐由四根廊木支撐雕花過梁支托,微微翹起。左右兩條山牆邊檐前遄都鑲嵌著雕塑龍頭,在雲朵雕塑的襯托下,使得整個殿堂仿佛騰越而起。殿脊中部是傳統的伊斯蘭箭塔造型。箭戟直指雲宵,既給大殿增添了雄渾的氣魄,又起到了傳導靜電以避雷擊的作用。殿內赤紅壁面,四根圓柱把整個殿堂分成中間大、周圍小的立體空間。每逢伊斯蘭教節日,紅燭高懸,張燈結彩,全鎮男婦老幼都來觀賞。1983年在大殿後新建“望月樓”一座,為穆民齋戒、望月之建築。1997年對東對廳與南講堂進行了維修,其廊檐設計、門欞裝飾與大殿的建築風格協調一致、渾然一體,使得這座舉行教門活動的寺院更為莊重、優雅。
寺院內,百年槐樹、椿樹、白果樹參天挺拔,常青花木點綴其間。最南部為百卉園和師冢區,是歷代阿訇之墓地。區內有一楸、一槐、一銀杏,為明代所植。
馬頭清真寺在建築設施營造上採用明清建築藝術風格。大殿、南講堂、古井亭均為木構件,尤其是大殿的木構架採用抬梁式和穿斗式,使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這就賦予建築物以極大的靈活性。而大殿南北兩山出廈,廈下留有便門,既方便人員出入,又具有通風、透光、防潮、防火功能,設計頗為科學合理。
從另一角度審視,馬頭清真寺展示了中國古代傳統民族建築和伊斯蘭教民族建築寓意象徵的藝術手法。以大門樓、門廳、月台和南講堂等建築中心為一中軸線,兩邊對稱排列的其它建築。四合院式院落、歇山式井亭以及枋檁斗拱、鴟尾走獸、雕梁、畫棟等建築和裝飾藝術形式,結合伊斯蘭教箭塔等造型,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與伊斯蘭民族建築風格的珠聯璧合。
山東郯城馬頭清真寺山東郯城馬頭清真寺

教義

馬頭鎮回族信仰伊斯蘭教。據考伊斯蘭教是開天古教,在七世紀阿拉伯半島誕生的穆罕默德聖人,復興了伊斯蘭教。公元610年他開始宣傳神教信仰,稱安拉通過天使加百利向他頒降最初的啟示,讓他作為安拉的使者向眾人傳布主的真理:安拉是創造宇宙萬物的惟一真主,人死後將受到真主的審判。信仰安拉並行善者,死後復活,升入天堂;反對安拉及作惡者將入火獄。
“伊斯蘭”一詞,在阿拉伯語是“順服”的意思,特指順服安拉的旨意。伊斯蘭教在中國舊稱“回教”、“清真教”。信仰伊斯蘭教的教徒,稱為“穆斯林”,意為“順服者”,即順服安拉旨意的人。伊斯蘭教的主要經典為《古蘭經》,是穆罕默德歸真後由教徒賽義德·撒比特根據穆罕默德生前的啟示在公元652年記錄編纂的。《古蘭經》內容豐富多樣,除教義、儀式與生活準則等外,還涉及社會制度、經濟狀況、法律規章、倫理道德與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安拉通過先和頒降的神啟,是神聖的永恆真理。
伊斯蘭教自唐朝永徽二年傳入我國。在元朝以前,漢文的記載和稱呼上都以清、真、淨、覺的辭彙表達伊斯蘭教的教義和內容,所以一些伊斯蘭教的寺院都以清真寺、清教寺命名。後來,清真寺一詞逐漸形成了伊斯蘭教專用名詞。
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的標誌,是穆斯林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清真寺的主持是掌教,亦稱“阿訇”,他是一方宗教領袖。阿訇按伊斯蘭教的教規、教法禮節、制度和傳統的風俗習慣要求穆斯林。他教育回民棄惡從善、遵紀守法。如有穆斯林吸菸、酗酒、賭博或詐欺等作風不正之人,要受到阿訇的責罰和教育。所以阿訇在回民中具有一定權威,是受到尊重的。
山東郯城馬頭清真寺山東郯城馬頭清真寺

歷史沿革

清真寺始建於明永樂三年,初建時僅草房數間。清雍正、乾隆年間,陵縣人回芝桂掌教,目睹寺院狹小,房舍簡陋,難以施教,回阿訇親赴各地募化,置料擴建,三年竣工,殿宇一新,並刻碑記志,乾隆三年“重修郯城縣馬頭鎮清真寺碑記”是回阿訇所立。一百年後楊阿訇來寺掌教三十多年,楊於同治元年建講堂一座並沐浴三間。以後金陵浦口人金兆元掌教三十餘年。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濟南党家官莊人左鼎臣掌教。1934年至1935年臨沂許善全掌教。1936年河南沁陽人陳懷儒掌教六年,陳阿訇重修水房,購置鍋爐一台,建南講堂及套房各兩間,為回芝桂立“功在萬世”木匾。1942年至1945年益都人趙春圃掌教。1953年郯城縣人民政府撥款800元修葺清真寺。1962年文益謙掌教至1966年“文革”初期受衝擊離寺。1970年沂水沙懷順來此掌教,沙以“復舊”罪名被逐。此後有安徽人馬金鼎任教七八年。1983年從棗莊聘來米成瑞掌教,同年政府撥款15000元新建望月樓一座並辦講堂四間、水房四間;重修了井亭、門樓。
山東郯城馬頭清真寺山東郯城馬頭清真寺

重點單位

馬頭鎮清真寺於2002年公布為臨沂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擬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該坊成功舉辦了建寺600年大慶,2009年度該坊穆民賽義德劉官振、優素福金含棟二位填補了該縣朝覲空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