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區概況
山東農業大學泮河校區位於泰安市城區東南,距岱宗校區7公里。中心片區於2003年9月開始啟用,東南片區與西北片區分別於2019年8月、2020年8月建成並投入使用。校區由教學園區、科技園區、學生生活園區等部分組成。校區西靠溫泉路,南臨畔河大街,交通便利。校區內百花爭艷,碩果飄香,四季蔥蘢,環境優美。目前,有14個教學學院在泮河校區辦學,在校學生21000餘人。
校區占地面積2200畝,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是一座集數位化、園林化、生態化於一體的現代化校區。校區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小群體、大個體、緊密型、放射型的設計構想;校區建設堅持了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中心片區綜合教學樓建築面積為36000平方米,樓內設有教室106個,其中多媒體教室89個。實驗樓建築面積為28000平方米,設有14個實驗教學中心,建有先進的數碼互動實驗室和多媒體實驗室等,完全滿足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需要。圖書信息樓建築面積為21000平方米,電子閱覽、圖書借閱等已實現全校資源共享。建有高標準的體育館一座,塑膠田徑場3個,另有網路控制、安全監控室、校園廣播等設施。學生生活區有100000平方米的標準化學生公寓,安裝有直飲水、洗衣機、熱水洗浴等設施,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居住條件。東南片區與西北扯區均建有高標準的教學樓、學生公寓、食堂等建築及室內外相關配套設施,相應條件達到山東省高校一流建設水準。南、北校區之間建立了高速光纖信息通道,實現了虛擬網聯通和一卡通服務。校園一卡通系統、校園網路系統、安全防範系統、公共廣播及背景音樂系統、LED大屏顯示系統、多媒體雙向教學系統、廳堂擴聲系統、有線電視及實況轉播系統等八大電子信息系統,使南校區成為一所名副其實的數位化校園;鱗次櫛比的高樓,四季常青的校園綠化,寬闊壯麗的廣場,優雅靜謐的樓內庭院展示著園林化校區風采;環繞教學園區、依據學科特點建立的農學實驗站、園藝實驗站、動物科技實驗站、動物保健醫院、蠶學實驗站、林學實驗站、植保實驗站、資源與環境實驗站、國家蘋果技術中心、黃淮海區域玉米技術創新中心等高科技示範站園,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平台。
泮河校區管理辦公室代表學校負責校區的全面管理,協調、督查學校職能部門、教學學院在泮河校區的工作。管理辦公室按照“突出育人為本,強化協調服務,確保和諧穩定,提升校區功能”的工作思路,始終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學生工作為重點,以站園建設為特色,以後勤安保為保障,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工作原則,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創新管理模式,為校區的管理搭建了高效的平台。為莘莘學子學習、生活提供了優越條件,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了廣闊舞台。為學校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交通信息
配套設施
校區內
百花爭艷,碩果飄香,四季蔥蘢,環境優美。2012年有11個學院在南校區辦學,。
另有其他功能教室10個。實驗樓建築面積為28000 ㎡,設有14個實驗教學中心,建有先進的數碼互動實驗室和多媒體實驗室等,完全滿足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需要。圖書信息樓建築面積為21000㎡,電子閱覽室有計算機500台,藏書37萬冊。建有高標準的
體育館一座,塑膠
田徑場2個,另有
網路控制、安全監控室、校園廣播等設施。
學生生活區有100000 ㎡的標準化學生公寓,為學生提供了舒適優美的居住條件。同時,校區與校本部之間建立了高速光纖信息通道,實現了虛擬網聯通和一卡通服務。
校園一卡通系統、校園網路系統、安全防範系統、公共廣播及
背景音樂系統、LED大屏顯示系統、多媒體雙向
教學系統、廳堂擴聲系統、有線電視及實況轉播系統等八大
電子信息系統,使環繞教學園區、依據學科特點建立的農學實驗站、園藝實驗站、動物科技實驗站、動物保健醫院、蠶學實驗站、林學實驗站、植保實驗站、科技學院實踐基地、資源與環境實驗站、省級花卉苗木科技示範園等高科技示範站園,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平台。
學校管理
南校區實行“統一領導,職能延伸,條塊結合,以條條為主,一體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南校區管理委員會代表學校負責南校區的全面
管理,領導、協調、督查學校職能部門、教學院部在南校區的工作。南校區管理委員會下設“一辦五部”,即辦公室、教學管理部、學生管理部、後勤管理部、安全保衛部、站園管理部。具體負責行政管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生活和後勤服務、校園安全保衛和科教園區的管理。南校區管理委會會始終堅持
“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學生工作為重點,以站園建設為特色,以後勤安保為保障,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的工作思路,不斷深化教育改革,通過創造性地開展“三位一體”的課堂教學
管理模式、“三進三同”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校地警共建”的
平安校園建設管理模式等活動,為南校區的管理搭建了更高的平台。一流的教學科研設施,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嚴謹的學風
校風,濃郁的學術氛圍,優雅的校區環境,為莘莘學子學習、生活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為
學生成人成才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南校區的建設和發展與北校區形成了南北並峙、協調發展的新格局,為在新世紀突出山東農大的辦學特色,提高辦學水平,保持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辦學空間。
下設部門
教學管理部
學校專業設定及南校區教學基本情況
山東農業大學共有62個本科專業,涵蓋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法學、教育學和醫學九大學科門類,其中農學類16個專業、理學類9個專業、工學類21個、管理學類7個專業、經濟學類2個專業、文學類4個專業、法學類1個專業、教育學1個專業、醫學1個專業。現有教室130個,多媒體教室89個(教學樓85個,信息樓4個),座位數8250,普通教室82個,座位數8040,總座位數16290。另有其他功能教室10個(語音訓練室5個,美術教室2個,繪圖室3個)。教師休息室單間5個,四間兩個。
2012年南校區共涉及37個本科專業,學生達13000餘人。
人才培養方案
自2003級學生起全面執行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於2007年對培養方案進行重新修訂,新的培養方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積極推行因材施教,強化學生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注重各教學環節的科學性、系統性、綜合性和連續性,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學習的內容包括:必修課、
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和實踐課程等幾部分。
學分制學籍管理
學校實行學分制學籍管理制度,學生只要修滿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即可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學士學位。學生因病或其它原因需要休、停學的,可申請辦理休、停學。休、停學時間最長可達兩年。學生對所修課程成績不滿意或課程成績不及格,可申請重新學習。重新學習次數與時間不限,成績以最高分登記。學生可以自主選課、自主選擇教師、自主決定學習進度。學校實行彈性學制,符合條件的學生可以申請提前畢業;學生在學校規定年限內,修完教育教學計畫規定內容,未達到畢業要求,學生可申請結業或延長學習年限。申請結業的學生,由學校頒髮結業證書。結業生在結業離校後的一年內,可以向學校申請補考或者補作畢業設計、論文、答辯,考核合格,取得規定學分後,可換髮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頒發
學士學位證書。申請延長學習年限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計畫後,符合畢業條件和學位授予條件者,頒發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學生申請延長學習年限,完成規定的學分後,其有關證件均在申請延長學習年限一年後隨下一年級辦理。
第二次選擇專業
為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管理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尊重學生的志向和愛好,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2002年起,學校按照“以人為本,學生自願”、“公開選拔,優秀生優先” 、“學生需求與教學資源相協調”、“保持專業和學生相對穩定”的原則推行本科生第二次選擇專業制度,一年級優秀本科生可以在全校範圍內自主選擇專業,另有38個專業實行“按大類培養,一年後按規定自主選擇專業”。
雙專業、雙學位
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從2002年開始學校建立了雙專業和雙學位制度,在本科生中實行“主修+輔修”培養模式。學生在學習原專業的同時,可以申請修讀第二個本科專業,取得規定的學分後,獲得兩個本科專業的畢業證書,如果第二專業與原專業屬於不同學科門類,可以同時申請第二學位,經學位委員會審查通過後,取得兩個學士學位證書。2003年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生物技術、英語、園林等六個專業經省教育廳批准培養雙專業雙學位學生。
學生管理部
南校區學生工作是山東農業大學整體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組成部分,南校區學生管理部作為校學生工作處的派出機構,根據南校區的實際情況,負責在南校區落實學校有關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計畫、規定和部署,接受校學生工作處、團委和南校區管委會的領導。處理南校區學生突發事件,負責學院之間的交流、溝通、協調工作,代表學校學工處、團委和南校區管理委員會對各學院學生工作進行領導、組織、監督和考核。
南校區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面向全體學生,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從最大多數學生的需要、利益和學校的實際出發,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的服務。堅持和發揚在長期工作中形成的優良傳統,保持工作的穩定性、延續性和協調性,又要結合新校區的實際,有所創新,對山東農業大學南校區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南校區成立學生工作領導小組,由南校區管理委員會分管學生工作副主任為組長,學生管理部主任為副組長,各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教務、公安、後勤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對南校區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全面負責。
南校區學生有著光榮的傳統,艱苦的條件培育出優良的學風,本科生考研率逐年上升,其中植保學院考研率最高一年超過70%。南校區學生工作有著輝煌的歷史,在這裡培養了大批既有豐厚理論功底又有紮實實踐技能的畢業生,他們都為我國農業和科技事業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好多還走向了領導崗位。了解青年學生、開發青年學生、成就青年學生,南校區全體學生工作者將為竭誠服務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而努力工作。
後勤管理部
簡介
南校區後勤工作按照“三化、兩步走”的後勤改革思路,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為南校區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
學生公寓
南校區現有學生公寓14棟,總面積10萬多平方米,床位13450個。公寓收費標準由省教育廳、省物價局、省財政廳根據各公寓的硬體建設情況確定。公寓的管理是在學校公寓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按照“內務是基礎、安全是重點、社區文化建設是核心、最佳化育人環境為目標”的管理思路,採取“以‘物業管理與學生的思想教育、行為管理’兩條管理線並重,以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主”的管理模式。
學生食堂
南校區現有新建餐廳2個,總面積為17300m2,內部配有足夠數量的餐具和集洗刷、消毒、於一體的洗碗機,並按照省教育廳標準化食堂的要求和國家“食品衛生分級量化管理A級”標準進行經營與管理。餐廳按照其內部結構、同學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水平進行功能區劃,能滿足不同民族、不同口味同學的個體需求。
水電暖供應
對水電暖保障供應的管理,我們按照 “提高管理意識、更新管理模式、明確管理標準、落實管理措施”的總體要求,制定了科學的水電暖管理制度,實行24小時值班和巡視制度,時刻監控水電暖的運行,建立了保障重點部位水電暖供應的長效機制,做到人員到位、制度到位、責任到位、考核到位,確保了南校區水電暖的正常供應。
物業服務和校園美化
按照學校的規劃,設計施工校園園林綠化面積5.5萬m2,新栽樹種65種,栽植喬木2238 株、灌木若干,力求做到“設計新穎、功能齊全、景觀優美”;同時,還承擔9萬m2的教學樓、實驗樓、圖信樓的保潔、保全、保運行和校園環境維護、垃圾清運工作,並以嚴格的管理、規範的工作程式、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服務意識和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努力營造一流的校園環境。
醫療衛生
今後,後勤將繼續堅持“服務教學中心、提升管理水平”的工作思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學校第五次黨代會精神,腳踏實地、拼搏進取、埋頭苦幹,為服務好教學科研、維護學校良好的教學秩序做出貢獻。
安全保衛部
安全保衛部是南校區安全工作的管理部門,共有8名幹警和36名校衛隊員組成。隸屬於學校公安處,接受南校區和公安處的
雙重領導,負責南校區的安全保衛工作。主要工作任務是:防火、防盜、防事故;保人、保財、保全全。按照學校對安全工作的要求,對南校區的安全工作進行管理、部署、檢查,保障校園安全穩定。
南校區技防設計先進、物防設施齊全、人防力量精幹。校區各重點部位配置電視監控系統、紅外報警系統。電視監控系統對各重點部位實施監控、錄相;紅外報警系統對各種違章越軌行為實施紅外報警。校區各樓層配置滅火器1686具和各種防火設施。校園安全體系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立體交叉、不留死角,全方位的安全防範網路,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為建設平安和諧校園,南校區實行“校、地、警”
治安聯防共建機制,在南校區學生生活區南門建立了警務室和“校、地、警”辦公室。上高派出所幹警常駐南校區警務室,方便接警、處警、出警。加強與上高派出所和校園周邊村莊的聯繫與溝通,採取聯防聯動協同防範的運行機制,共同防範和打擊不法分子,維護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
站園管理部
簡介
山東農業大學實驗站園,占地面積1428.74,北依馳名中外的巍巍
泰山,東、西、南鄰流水潺潺的梳洗河。外環路、基地路橫貫東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按照學校“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要求,正創建國內農業院校一流實驗站園,促進學校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能力的提高。
建設及發展目標:
利用4-5年時間,建成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彰顯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特色,名優特稀品種齊全,高新技術套用普遍,輻射帶動效果明顯,運行機制靈活高效,國內一流的教師科研園、學生實踐園、農業高新技術實踐園、科技產業孵化園、管理機制的創新園、科技交流的視窗園、農業科技信息中心、創新創業人才培訓中心。
功能定位:
1、科研中試功能:為山東農業大學實驗室科研成果提供必要的中試條件,與實驗室共同形成科研中心。2、孵化功能:利用我們的人才、科技優勢,對入園農業的高新科技企業進行孵化培育,使之迅速壯大。3、示範輻射功能:對我校的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和孵化成功的新產業,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必定在一定區域和產業起到典型示範作用,成為科技推廣的主要手段。4、教育、培訓功能:為山東農業大學的學生提供實踐場所,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科技企業家;培訓農技推廣和農民技術員。5、信息諮詢功能;為入園企業和社會大眾提供諮詢服力。
實驗站園
至2012年,學校有10個實驗站。分別是農學實驗站、園藝實驗站、動物科技實驗站、動物保健醫院、蠶學實驗站、林學實驗站、東校區科技實踐基地、省級花卉苗木科技示範園、植保實驗站、資環實驗站。
農學實驗站:農學實驗站始建於1971年,現有試驗地500餘畝,作物標本園10畝。曬場4000m2,綜合實驗樓2183 m2,播種樓1200 m2,種質庫480 m2,機械庫200m2,種子倉庫300m2,PVC大棚920m2,雙層
保溫玻璃大棚600 m2,早作栽培池600 m2,擁有各種農田作業機械30多台(件)價值數百萬,做到了栽培管理全程機械化,灌溉自動化,布局田園化,教學科研條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本站2012年建有國家小麥原種生產基地,國家小麥高新技術示範基地。國家小麥改良中心
泰安分中心,國家玉米創新中心,作物標本園、糧食作物園、經濟作物園、藥用植物園區等部分。農學實驗站已成為科研創新基地,農學及
農學類專業學生的實驗實習基地和農業高新技術的示範基地。依託站園先後創立了“三階段”、“三結合”和“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新模式,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和優秀獎各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五項,2012年承擔了“973、86.3”、國家科技攻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科技跨越計畫項目等各類科研課題100餘項。在農學專業教學改革和複合型人才培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帶動了山東及黃淮海農業的高效發展。
園藝實驗站:始建於2004年,現有溫室大棚17棟,面積8500m2,簡易棚2000 m2,曬場1000 m2。至2012年該實驗站承擔國家“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及省部級項目30餘項,並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每年有5000人次的學生在本單元進行實習,通過本站園的科技示範向社會推廣,科技成果20餘項,促進了山東蔬菜、果樹生產的發展。
動物科技實驗站:始建於2004年6月,占地面積27畝,建築面積7500m2,房間140間,其中管理用房18間,教學用房32間,
科研用房90間。實驗站以提高服務於科研、教學實踐和新技術展示的綜合能力為發展方向,已初步形成了管理、動物試驗、動物飼養、SPF試驗室牛奶加工和
淡水養殖六個功能區。已有繁育學科、動物營養學科、水產學科、預防獸醫學科承擔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5項、“863”計畫課題2項、省良種產業化課題1項、農業部成果轉化課題1項,動物遺傳繁育學科承擔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1項,“973”計畫課題3項、
國家自然基金課題1項、省良種產業化課題2項,動物預防學科國家自然基金重點課題1項。淡水養殖區擔負水產養殖專業教學、科研等工作,正在開展的有關研究工作有泰山螭霖魚的資源保護與生物學特性、泰山螭霖魚的系統選育及鉺料配方、泰山螭霖魚的藥用價值、觀賞魚的雜交育種試驗及遺傳性狀觀察、各種養殖品種的開口鉺料及鉺配方、動物舍微生物氣溶膠傳播模式研究、新疫病毒氣溶膠感染機制研究、免疫與工程化疫苗研究。2012年在試驗站內開展課題研究的碩士生有40餘人、博士生8人、進行創新學分研究的本科生200餘人,教師20人。
動物保健醫院:山東農業大學
動物醫院創建於1958年,2000年12月在南校區新建動物醫院並投入使用,占地面積1264平方米,建築面積3799平方米,是一家集檢測、防疫、治療及科研與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動物醫院,在省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現有教職工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研究生導師5人,動物醫院專職人員6人,擁有博士學位者4人。該院對家畜、家禽、寵物、珍禽及毛皮動物等動物的疑難病症有豐富的診療經驗。該院承擔著
動物醫學專業、
動物科學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動物內科學》、《動物外科學及手術學》、《動物產科學》、《
獸醫臨床診斷學》、《中獸醫學》等20餘門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實踐工作。改革開放以來,共承擔科研項目20餘項獲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其中,《快速培植牛黃和膽汁引流裝置及方法的研究》獲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牛體外牛黃髮生器內培植牛黃技術》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發明科研論文70餘篇。在研課題10項,包括山東省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1項,濟南市青年科技明星項目1項,山東農業大學博士後基金3項,山東農業大學博士基金5項,在研經費40餘萬元。著有學術專著《畜禽疾病防治學》、《奶牛疾病診斷與治療系列片》、《家畜外科手術學教學系列片》、《豬病診斷與防治彩色圖譜》等10餘部。該院擁有先進的檢查、檢測和化驗設備,如X光機、B超機、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半自動血液生化分析儀、
尿液分析儀、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等,診療手段先進,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常年為社會舉辦獸醫技術培訓班,為社會培養了大量
動物醫學專門人才。對外科技服務工作一直是山東農業大學動物醫院的重點工作,每年接診病例十餘萬例,年經營額在30-60萬元之間,每年為學校創造利潤10-20萬元。為了更好地為禽業養殖戶服務,該院常年聘請山東省著名禽病專家張嗣林教授常年座診,為您進行禽病診斷和諮詢服務。
蠶學實驗站:蠶學實驗站堅持以學生實踐,教師科研、科技開發為宗旨。擁有國內一流的養蠶樓1棟,面積2300平方米,設有家蠶育種研究室,人工飼養室和良種繁育室等33間。建有噴灌桑園25畝,栽植了國內外具有特色的桑樹品種資源170餘份。本站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科研為基礎,生產為保障的運行機制,擔負著蠶學專業《養蠶學》、《家蠶良種繁育與育種學》、《桑蠶栽培及育種學》、《桑樹病蟲害防治學》四門課程的教學實習任務,先後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山東省教學成果三等獎2項。三年業,共培養學生192名,制定了完善的實踐教學評佑,考核標準體系和各種管理規章制度,建立了良好的運行機制,使實踐教學活動實出了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本實驗站先後承擔了國家的課題2項,橫向研究課題3項,發表論文50餘篇,培養出具有特色的優良品種3對。
牟志美教授研製出的“家蠶主要傳染病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先後有4項科技成果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本站園年生產優秀特色蠶種12000餘張,產值達30萬元。為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保障,2012年,實驗站擔負著北方數省蠶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任務,培訓技術人員428名,為山東農業大學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省級
花卉苗木科技示範園:該園始建於2006年,投資340萬元,利用韓國技術建設了塑膠溫室3024平方米,
玻璃溫室1075.2平方米,自動化播種車間200平方米,改造溫室800平方米,引進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南韓吸氣全自動播種機;設計安裝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自動化滴灌、伸灌、彌霧灌概系統;自動施肥系統;自動化遮陽系統;自動化降溫系統;自動化補光系統和自動化水處理系統。
溫度自動控制系統;使其達到生產高檔次花卉、蔬菜等產品的要求。每年向社會提供一大批高質量、高檔次的盆栽花卉產品,每年有近500人次的學生到該園進行實習。有多名教師利用該園的設備、設施進行20餘項科研項目的實施研究。
東校區科技實踐基地:東校區科技實踐基地實踐於2004年,占地面積150餘畝,分為林學、園藝、園林、花卉、苗木培育科技實踐區,該基地無論是在設備、設施的先進性方面,還是在硬、軟體的相互配套及規模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能夠承擔較大規模的專業實驗、實習設計以及實踐技能訓練。使學生在校期間即受到了所學專業與無進軟、硬體設備操作的綜合訓練。每年有600多人次的學生到該基地實習訓練,使他們的技能大大提高。在確保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根據市場的需求,自主開展生產經營、科技推廣和社會服務等活動,激發了基地的活力,增強了基地的市場競爭力,在有力地促進了實訓基地發展的同時,鍛鍊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技能水平,使東校區逐步走上產教結合,相得益彰的良性發展之路。
植保實驗站:植保學院站園是為培養適應21世紀農業社會需要的“道德、知識、能力”全面發展的複合型人才,按照山東農業大學教學基地總體建設規劃和植保護學科特點,遵循為培養目標和基本規格服務的原則質量和效益相統一的原則,逐步發展完善起來。現占地50畝,設有
農作物病蟲害觀測及防治區、林木病蟲害觀測及防治區、燈下昆蟲觀測試驗區、雜草實驗區、農藥藥效試驗區、昆蟲繁育試驗場和菸草實驗站。通過實施科學有效地管理和建立一套良好的運行機制,植保站園建設同實驗中心的建設密切結合形成一個整體,構建立了實驗室室內實踐內容與站園室外實踐內容相結合的
實踐教學體系。植保實驗站園已成為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農業昆蟲學》、《農業病理學》、《植物化學保護學》、《菸草病蟲害防治》、《農業病蟲害預測預報》等課程的教學實習任務,每年承擔的各類實習主要有植保專業的3周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第一、二階段24周,及農學、果樹等專業教學實習各半周。每年均接收學生實習數為950餘人。
在服務於教學工作的同時,每年有10餘名教師在站園進行著黃粉蟲工廠化生產、蝗蟲資源化利用、蚯蚓生產及生態轉化功能、新型除草劑田間藥效評價、無公害優質小麥生產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生物源農藥開發研究等10餘項課題。植保實驗站園作為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的搖籃,先後有6項科技成果從站園推廣,面積達20萬餘畝,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農業資源環境生態實踐站園簡介:農業資源環境生態實踐站在學校領導、南校區管理委員會及科技處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實踐站園的建設即將竣工。本站園是農業資源、環境科學、草業生態、氣象觀測集一身的多功能站園。站園占地三十餘畝,有實驗科研管理用房六百餘平方米,現代化科研網室600平方米,高檔栽培池50平方米,模擬生態護坡牆50米,建有空氣品質監測站、氣象觀測站,智慧型灌溉試驗站,並建有一個高爾夫模擬球場。站園內有國內外各位草坪種質資源50餘份,野生花卉20種,宿根花卉30種,其他觀賞地坡植物20餘種。站園將建成一個教學科研、觀光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性實踐站園。
站園建成後,每年將為資環、農學、園藝、植保、林學、生科、動科、水利八個學院,十餘個專業,近三千名本科生提供教學實驗基地,每年為近40名碩士、博士生提供科研場所和試驗材料。每年有十餘個科研項目、20餘名教師進行研究和教學研究。農業資源環境生態實踐站園的建成將會大大提高資環學院及全校的教學科研水平,也將成為山東農業大學實踐站園的又一個新亮點。
取得成就
山東農業大學農業實驗站園是由過去的農場、教學基地變革而來的,在不同的時期,對農大的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幾年來按照站園規劃和學校的要求,組織建設了包括:農學實驗站、園藝試驗站、動物科技實驗站、蠶學試驗站、東校區科技實踐煙基地、植保試驗站、資環試驗站、省級花卉苗木科技示範園、排水泵站、國家黃淮海區域玉米技術中心、控釋肥中試車間、園區道路等在內的基礎設施面積10 多萬平方米。整治改良復墾土地1450餘畝,建設南校區防洪排澇灌溉設施。為實踐教學、科技創新提供了高水平的基礎條件。積極協助有關學院創新教學模式。如:以農學院為代表的”課程論文”型,林學為代表的“生產實踐型”,園林科技學與工程學院為代表的“模擬承包型”這些模式已被證明是正確的,適應了農業高校人培養的需要,在培養高素質人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08年來,有20多個專業的學生到有關的實踐站開展劉程20論文、畢業生產實習、標本採集、科學研究,包括實習勞動在內的實習學生的規模達到3.5萬人次。 並寫出了大量的具有高水平的科技論文、調查報告、畢業論文等、使技能素質得到大大的提高 組織各試驗站共安排國家、省及部委各類科技項目30項,累計科研經費達2000多萬元,科技創新項目的實施,極大的提高了站園的科研水平和發展質量。在站園區的科技發展成果63項,有60項獲得了國家、省部及廳局級科學獎勵。有2項教學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獎勵。不斷把我校的實踐教學的研究水平推向新的層次。按照學校的要求,先後引進了校外四家企業加盟我校站園建設,形成了站園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機制,引進的企業已投入800多萬元進行項目的建設引進新品種200多個,開發項目20 多個,吸引一批年輕教師進行科技創新,收到了顯著的成效。有補少兄弟院校的領導專家前來參觀學習。積極組織集中發展了“農民進大學”、“科技進農村促發展”活動。有針對性地向周圍村莊提供投資少、見效快、經濟效益,高的科技項目10多項。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在短時間內,使農民見到效益,得到實惠。黃昆蟲養殖項目在黃家莊村開展後 ,已形成22個專業戶。使每戶增加經濟收入2000元以上。
校區領導
副主任:胡敦業
副主任:蘇樹民
副主任:劉同利
開設學院
1、植物保護學院
2、經濟管理學院
3、農 學 院
4、林 學 院
5、園藝學院
6、動物科學學院
7、資源與環境學院
8、食品科學學院
9、生命科學院
10、公共管理學院
學生團體
青年志願者協會
南校區學生會
南校區學生教學信息中心
大學生事務服務中心
大學生物業監督中心
書頁樓
南校區校管委為了緩解學生住宿壓力,於2011年開啟了書頁樓(既15號樓,又稱褲衩樓,因為你從其中任何一側看都是一條褲衩的狀態)的建設,其形狀為三角書頁行,在任何一側觀看都可以給人以書頁展開的狀態,樓層高達11層,裡面配有電梯,方便學生們的日常生活!
為了規範對對該樓的叫法,平息褲衩樓與書頁樓的名字之爭,維護學校形象,經全校區近20000名師生投票,學校於2013年夏將該樓命名為品慧樓。
2021年9月14日,經學校領導研究決定,北校區改名為山東農業大學岱宗校區,同時南校區改名為山東農業大學泮河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