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英才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的前身是計算機系,在建校之初1998年設定,當時是山東英才學院唯一的理工類專業系。2002年更名為理工學院,2003年為適應學校的發展,計算機類專業從理工學院分離獨立建立計算機學院。2013年更名為信息工程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英才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 英文名:shan dong ying cai university
  • 簡稱:山東英才
  • 創辦時間:2013年
  • 所屬地區:山東
  • 類別:公交大學
  • 主要院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主要獎項:2013年山東省首屆微課比賽三等獎兩個;
  • 現任校長:趙紅艷
學院概況,專業建設,教學條件,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地圖信息,

學院概況

信息工程學院現有專任教師71人,其中,自有專任教師47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54人,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教師36人,聘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指導教師22人。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初步形成了一直專兼結合、校企互通、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專業建設

信息工程學院建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聯網工程四個本科專業,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網路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軟體技術五個高職專業,基本形成了電子信息類專業架構。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以軟體工程、網路工程為專業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為專業方向;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以嵌入式系統為專業方向;物聯網工程專業以感知與傳輸為專業方向,從而使得信息工程學院專業體系中各專業培養能力有所側重,又相互補充,形成合理的專業架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兩個專業是在2008年首次招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2010年首次招生,物聯網工程專業2013年首次招生
信息工程學院的專業建設思路是:遵循“重點突出、結構最佳化、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思路,以信息工程實驗(實訓)教學中心為依託,以計算機套用技術為核心,以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以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以校企合作建設為重點,促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聯網工程各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提升專業群整體水平。

教學條件

信息工程實驗(實訓)教學中心創建於2004年,是我院優先發展重點建設的實驗中心之一。中心總面積2000餘平方米,各類儀器設備2500餘台/套,設備總值1430餘萬元,下設24個專業實驗實訓室,可涵蓋電子信息類多個專業的實驗實訓項目。中心培養體系:專業實驗、綜合設計、工程訓練、科技創新。中心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專業基礎和較高職業素養的高級技能型、高層次套用型、複合型、工程技術型人才。

科學研究

信息工程學院堅持科研興院、科研促教的指導思想,大力鼓勵教師進行科學研究,制定了相應的科研獎勵制度。教師學歷層次較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相對較強,形成了一支以高職稱、高學歷教師為學術帶頭人,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幹的科研隊伍,具有較雄厚的科研實力。
近三年教師承擔科研項目35餘項;發表學術論文190餘篇,SCI、EI和ISTP收錄論文70篇;多次獲得科研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以及科研各項獎勵;2013年山東省首屆微課比賽三等獎兩個;2014年全國微課比賽獲得全國三等獎,課件大賽進入了全國決賽。2014年改院青年教師黃惠芬博士申報成功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填補了該校此項空白。

人才培養

信息工程學院非常注重更新教育理念,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全面推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建立健全套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實踐環節教學,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該院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省、市、院的各種學習、技能競賽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並在競賽活動中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013年第四屆“藍橋杯”全國軟體大賽-軟體創業團隊賽獲得全國三等獎;2013年ITAT大賽獲得全國二等獎;2013年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得全國二等獎3項;2013年山東省電子設計大賽獲得二等獎、優秀獎;2013年山東省“聯通沃·3G”杯山東省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獲得二、三等獎;2012年齊魯大學生軟體設計大賽獲得省二等獎;2012年十三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電子商務大賽獲得省三等獎等獎項。
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在人才培養質量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達到:80.6%,六級通過率:25%;本科學生考研成績喜人,考研上線率達15%。就業率全校名列前茅,一次性就業率均在95%以上。

地圖信息

地址:濟南市歷城區高新區英才路2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