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1977年
招收數學師資班
1978年
招收計算數學專業一個班46人
1984年
1985年
創立套用數學與軟體工程系
有教職工30餘人
1990年
1996年
獲得計算機套用理論和套用數學兩個碩士點
2000年
成立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2年
2003年
獲得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博士點,碩士點發展到7個
每年招收7個本科專業,共約900名學生,教職工120餘名
2004年
共有學生3000餘名,教職工140餘名
2005年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二十周年院慶
套用數學專業被評為一級碩士點
共有學生3000餘名,教職工150餘名
2006年
獲得計算數學、電路與系統、情報學三個碩士點,碩士點總數共10個
2007年
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工作
學院榮獲“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積體電路與嵌入式系統設計實驗室申報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建設項目,獲得批准。
2008年
申報山東省普通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獲得批准
2009年
程式設計與數據結構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山東省省級教學團隊
2010年
獲批物聯網工程本科專業
2011年
獲批軟體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
2012年
新增軟體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13年
盧新明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申報的“面向數位化採礦的軟體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煤礦安全開採虛擬仿真實驗中心”教育部組織的專家評審,成為首批100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之一
“軟體工程”獲批青島市重點學科
2014年
“物聯網與軟體技術”獲批為青島市重點實驗室
盧新明教授入選2014年度泰山學者攀登計畫名單
盧新明教授獲得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
彭延軍教授入選2014年度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15年
“礦山物聯網”獲批山東省省級示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獲批山東省智慧礦山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2016年
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7年12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在全國第四輪科學評估中結果為B-
2018年4月,成立騰訊雲人工智慧學院
2018年7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獲批為山東省一流學科(培育)
2019年1月,獲批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2019年8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獲批在青高校服務青島市產業發展重點學科
2019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2020年,《數據結構》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2020年,軟體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2021年1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獲批山東省高等學校高水平學科培育學科
2021年12月,騰訊雲人工智慧學院獲批山東省現代產業學院
2022年6月,物聯網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 | | | | |
| 基於機器視覺的大棚膜生產線模頭定位安裝測量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 | | | |
| | | | | |
| 基於格線服務的遙感圖像提取與共享系統及提取與共享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辦學條件
專業學位
學院擁有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
物聯網工程、
數字媒體技術、信息安全、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7個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網路工程是山東省特色專業。程式設計與數據結構是山東省教學團隊。擁有國家級“煤礦安全開採”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和山東省省級“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擁有山東省“程式設計與數據結構”教學團隊、《數據結構》和《計算機網路》2門山東省精品課程。
學院擁有軟體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體工程的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情報學二級學科碩士點,另有擁有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的2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其中,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學科是山東省“九五”—“十二五”特色重點學科、山東省首批確定的“泰山學者”設崗學科,軟體工程是青島市首批重點學科。擁有山東省智慧礦山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礦山物聯網工程技術中心(示範)、青島市物聯網與軟體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高校數字礦山與軟體技術重點實驗室。學院現有在校生近2500人,其中本科生2160人,研究生326人,另有在職工程碩士近300人。
專業設定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堅實的計算機科學理論基礎、較強的程式設計和分析能力,系統掌握計算機軟體、硬體及其套用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電腦程式設計和程式分析能力及軟、硬體系統開發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到企事業單位、科學技術研究開發部門,從事計算機軟硬體的開發、設計、維護及管理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從事計算機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山東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和特色專業,擁有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山東省重點強化建設學科、山東省首批泰山學者設崗學科。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博士後流動站,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博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三個專業碩士點和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2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
本專業創建了“一個核心,兩個層次,三個階段,四個結合”的分層次人才培養模式和“2+1+1”的培養方案,構建了“核心穩定化,主幹精品化,方向靈活化”的分方向課程體系。開設的主要課程:工科數學分析、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物理實驗、大學英語、程式設計基礎、面向對象程式設計、離散數學、數據結構、算法設計與分析、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與系統結構、彙編語言與微機接口技術、計算機網路、作業系統、編譯原理、
資料庫系統、軟體工程、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象處理、人工智慧等。其中數字圖象處理是國家級精品課程,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工科數學分析是省級精品課程,擁有“數據結構與程式設計”省級教學團隊。
本專業以“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就業競爭力”為目標,建設了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建成了以山東省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為龍頭、國內外知名企業參與、實踐與就業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平台。本專業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有:軍訓,“思政課”實踐;專業課程實驗包括:程式設計實驗、面向對象程式設計實驗、電子技術實驗、計算機組成原理與系統結構實驗、計算機網路實驗、彙編語言與微機接口技術實驗、計算機圖形學實驗;專業課程設計包括:數據結構課程設計、資料庫系統課程設計、作業系統課程設計、編譯原理課程設計和軟體工程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近年來,在校本科生有近百人在全國挑戰杯競賽、數學建模大賽、電子設計大賽中獲獎,獲省級優秀學士論文6項,省級優秀碩士論文6項,省級優秀博士論文1項。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一、本科生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信息系統建設與信息管理的高級複合型人才。學生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面寬,套用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既掌握信息系統工程項目建設技術,又熟悉信息資源管理知識。畢業後可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IT部門、金融保險部門以及工商企業等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從事本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二、辦學思想:
掌握技術、懂得管理、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諧的心態,成就CIO。
三、本科生培養要求
本專業主要學習計算機套用技術、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開發方面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學生通過四年的學習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紮實的數學基礎、掌握計算機套用技術及管理學知識;
2、掌握信息管理基本知識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方法和實現技術;
3、受到基本的科研訓練和實踐鍛鍊,具有較強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開發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
4、了解本專業相關領域的發展動態;
5、掌握一門外語,能夠閱讀本專業外文書刊,並具有初步的聽說寫能力。
6、本科畢業可報考情報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等專業的研究生。
四、主幹學科
管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五、主要課程
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套用數理統計、運籌學、離散數學、作業系統、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計算機網路、面向對象程式設計、信息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信息經濟學、IT項目管理、電子商務、信息安全技術、ERP、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等課程。
六、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軍訓、公益勞動、課程實踐(實驗)、課程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作業系統課程設計、資料庫系統課程設計、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設計)、企業經營模擬、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七、修業年限
4年
八、授予學位
管理學學士
九、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構成以及學時、學分分配
本專業設必修課36門,其中通識基礎課18門,專業基礎課9門,專業技術課9門,各門課程安排與學時分配見培養計畫一覽表。
本專業總課時2504學時,其中必修課2194學時(包括通識課1324學時,專業基礎課506學時,專業技術課364學時),選修課310學時(包括通識教育基礎選修90學時,專業選修220學時)。 本專業學生要求在四年內須取得179學分,其中必修152學分(含必修課131學分,實踐、課程設計、實驗、畢業實習共21學分);選修27學分(含通識教育基礎選修5學分,專業選修18學分,創新學分4學分),所有選修課學分約占總學分的15%。
網路工程
自2003年本專業獲批以來,本專業一直堅持“厚基礎、強能力、重特色”的辦學方針,
網路工程專業在“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新型課程體系”、“網路安全興趣小組第二課堂”、全面進行實踐實訓教學改革等方面一直在堅持不懈的進行探索和發展。 2012年山東科技大學網路工程專業被批准為“山東省特色專業”。
本專業先後培養出本科畢業生400餘人。有多名畢業生考取包括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北航、北郵、武大、中山以及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名校研究生。有很多畢業生進入到百度、新浪等知名IT公司工作,也有同學進入在行業領域領先的公司工作並成為核心骨幹,他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在山東省網路安全大賽等專業領域競賽中,本專業同學多次獲得團體獎以及個人競賽獎。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網路工程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具備網路工程領域基本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網路工程建設和網路套用系統研發工作,具有套用創新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畢業生能力及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網路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研究與套用網路工程系統的基本訓練,具有網路工程建設和網路套用系統研發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網路工程的基本理論、知識、規範和標準;
2.掌握網路系統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
3.具有網路系統研究開發的基本能力;
4.了解計算機、網路安全領域的相關法規;
5.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技術領域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
7.掌握一門外語,能夠閱讀本專業外文書刊,並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
8. 在掌握上述能力的基礎上,具備一定的綜合設計開發能力,能夠在Linux、Android等特定的平台上,針對網際網路套用環境,設計並開發滿足用戶需求的網路套用系統。
三、主幹學科:
網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四、主要課程
程式設計基礎、離散數學、面向對象程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
資料庫系統、作業系統、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網路程式設計、協定分析、網路安全、信息安全、網路管理與服務設計、路由交換。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軍訓、公益勞動、“思政課”實踐、大學英語實踐;
各類實驗實習:程式設計基礎實驗、面向對象程式設計實驗、計算機網路實驗、數字邏輯實驗、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路由交換實驗、網路程式設計實驗、協定分析實驗、網路安全實驗、網路管理與服務設計實驗、畢業實習;
各類設計:程式設計綜合實踐、數據結構課程設計、作業系統課程設計、資料庫系統套用、畢業設計;
工程訓練:Linux套用與編程、網路工程設計、網路套用系統開發、網路運維(安全)綜合實訓。
六、修業年限
4年。
七、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軟體工程
軟體工程專業2006年3月獲得國家教育部批准,並從2008年9月開始招生。
軟體工程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基礎知識的,掌握計算機科學基本理論和計算軟硬體基本知識的,掌握軟體工程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具備紮實的計算機軟體理論基礎知識、軟體工程研發能力,熟練套用計算機及
軟體工程工具的,能在各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與企事業單位從事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領域的生產、研發、維護、管理及教育等工作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科學素質和道德修養,有較寬知識面、創新能力、熟練的外語套用技能、較強的國際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的軟體工程技術與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軟體工程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軟體工程學科及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數學、管理學、系統工程等相關學科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計算機軟體研發和軟體工程項目組織與管理的基本訓練和工程實踐,培養運用先進的工程化方法、技術和工具從事軟體需求分析、設計、構造、測試、維護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項目的組織與管理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
畢業生可以在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等領域從事科研、生產、開發、測試、維護、管理及教育工作。如系統分析員、
軟體架構師、程式設計師、軟體測試工程師、計算機及軟體工程維護人員、計算機及軟體工程項目管理者和質量保證人員、計算機及軟體工程市場和銷售人員、計算機及軟體工程技術培訓師等,並可在軟體工程、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等相關行業進行自主創業。
經過四年的培養和學習,畢業生可以獲得如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外語綜合套用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系統地掌握軟體工程學科的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論;具備在實際套用中綜合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特別是能認知和理解抽象事物;
熟練掌握軟體開發過程、需求分析、設計、編碼、測試、維護以及軟體工程項目管理的技術和工具;
獲得較好的工程實踐訓練,具有運用先進的工程化方法、技術和工具從事軟體分析、設計、開發和維護等工作的能力;
了解軟體工程領域的理論前沿、套用背景、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
了解
軟體智慧財產權有關的法規,認識並遵循軟體職業的規範和社會公德,具有強烈的職業責任感;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
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工程設計方法和良好工程素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務實的工作作風和較強的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
軟體工程專業學制四年,主要開設工科數學分析、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物理實驗、大學英語、程式設計基礎、面向對象程式設計、離散數學、數據結構、算法設計與分析、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與系統結構、彙編語言與微機接口技術、計算機網路、作業系統、編譯原理、資料庫系統、軟體工程、軟體工程環境與工具、軟體體系結構、軟體項目管理等課程,畢業後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數字媒體技術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數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以及與數字媒體相關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備良好的技術素質和一定的藝術修養,能在互動媒體、媒體網路、新媒體工程等領域從事系統設計、開發與套用工作的數字媒體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程式設計基礎、面向對象程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作業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數字音視頻處理、藝術設計概論、構成基礎、角色與場景設計、計算機動畫、計算機遊戲程式設計、數字攝像與編輯、數字攝影與藝術設計、虛擬現實技術、移動套用開發、移動遊戲開發,人工互動技術等。其中“數字圖象處理”是國家級精品課程,“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是省級精品課程,擁有“數據結構與程式設計”省級教學團隊和“數字圖像處理”國家級教學團隊。
本專業主要實踐教學環節有:(1)各類實驗實習:程式設計基礎實驗、面向對象程式設計實驗、大學物理實驗、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計算機網路實驗、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計算機圖形學實驗、數字圖像處理實驗、數字攝像與編輯實驗,角色與場景設計實驗,計算機動畫實驗,畢業實習等。(2)各類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作業系統課程設計、畢業設計。(3)工程訓練:程式設計綜合實踐、遊戲程式設計綜合實踐、計算機動畫綜合實踐,影視編輯及後期合成綜合實踐,等。
本專業依託的實驗平台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學,山東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數字媒體技術實驗室,
軟體工程實驗室,網路工程與信息安全實驗室,計算機系統結構實驗室,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實訓中心。
物聯網工程
學校
物聯網工程專業是教育部首批獲批的27所本科辦學單位之一。自2010年本專業獲批以來,本專業一直堅持“厚基礎、強能力、重特色”的辦學方針,物聯網工程專業在“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整體最佳化研究”、“物聯網專業特色能力培養”、全面進行實踐實訓教學改革等方面一直在堅持不懈的進行探索和發展,並建成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物聯網教學實驗室。本專業首批招生同學即在“藍灣科技杯”全國物聯網首屆套用軟體創新大賽中獲得了特等獎。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電子技術學科交叉滲透、相互融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套用型學科。專業立足於信息大類知識培養體系,注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套用創新能力培養。研究從感知層(包括感測器、射頻識別等)到網路層(包括感測網路、通信系統、計算機網路等)再到以面向產業和行業套用的套用層相關的理論和工程套用問題,重點突出實踐能力和套用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能適應物聯網工程所涉及的多學科發展需求的新型創新人才,為中國以物聯網和感測網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技術新興產業發展輸送急需的科研、管理、生產等人才。
二、畢業生能力及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
物聯網技術、計算機科學理論、智慧型信息處理、嵌入式系統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物聯網研究與套用、智慧型信息處理和嵌入式系統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物聯網工程技術分析、設計、開發與研究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
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套用能力;
2、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所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包括物聯網技術、智慧型信息處理、計算機軟硬體基本原理及套用、
嵌入式系統等;
3、掌握物聯網系統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具有感測器網路研究、設計與開發,智慧型信息處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以及嵌入式系統設計與開發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家
電子信息產業政策及國內外有關智慧財產權的法律法規;
5、了解本專業學科前沿的發展趨勢和新技術、新設備的發展動態,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6、獲得較好的工程實踐訓練,具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
7、掌握通過資料查詢、文獻檔案等途徑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術設計、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8、具有創新能力和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9、掌握一門外語,能夠閱讀本專業外文書刊,並具有初步的聽說寫能力。能夠獨立用外文撰寫400字(中文字)左右的畢業論文摘要。
三、主幹學科
物聯網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四、主要課程
程式設計基礎、離散數學、面向對象程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資料庫系統、作業系統、電路與電子技術、計算機組成原理、算法分析與設計、網路程式設計、物聯網感知技術、物聯網通信技術、網路安全、網路規劃設計、
嵌入式系統、嵌入式軟體設計、雲計算。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軍訓、公益勞動、“思政課”實踐、大學英語實踐;
各類實驗實習:程式設計基礎實驗、面向對象程式設計實驗、計算機網路實驗、電路與電子實驗、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網路程式設計實驗、網路規劃設計實驗、雲計算概論實驗、嵌入式系統試驗、畢業實習;
各類設計:程式設計綜合實踐、資料庫系統課程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作業系統課程設計、畢業設計;
工程訓練:Linux套用與編程、物聯網感知與通信綜合實訓、物聯網數據處理綜合實訓、物聯網套用系統開發。
六、修業年限
4年。
七、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本專業是山東省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專業群中的立項支持專業,擁有山東省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中心和山東省智慧礦山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系統掌握智慧型科學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與方法,能在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科學素質和道德修養,具有智慧型科學思維、智慧型算法設計和智慧型系統開發能力,具備套用創新能力和實際套用能力的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學生畢業後,能夠系統掌握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雲計算等方面專業知識,理解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數據挖掘、
計算機視覺、智慧型晶片、智慧型嵌入式系統等智慧型軟硬體設計開發基本原理知識;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科學素質和道德修養,具有智慧型科學思維、智慧型算法設計、智慧型信息處理、智慧型產品研發能力,可在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企事業單位從事人工智慧相關的教學、科研、軟硬體設計與開發、套用及管理工作。
信息安全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①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②掌握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信息科學基礎知識,系統掌握
信息安全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術,③具備信息安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套用服務能力,④能在政府機構、國防建設、社會公共安全和企事業部門,從事各類信息安全的設備套用、產品研發、信息系統安全分析、信息安全技術諮詢服務、信息安全規劃管理等工作的,⑤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畢業生能力及培養要求 要制訂總體業務要求,提出畢業生能從事的工作範圍,並要具體列出,基礎理論、知識、能力和技能的要求(包括外語要求)。
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1. 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和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
2. 掌握信息安全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術;
3. 掌握各類網路系統的安全子系統的設計、規劃、評估和維護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
4. 具有分析、設計、集成和套用信息安全產品的能力;
5. 了解信息安全領域的政策和法律法規;
6. 了解信息安全領域的新技術和發展動態;
7. 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言,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掌握文獻檢索和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
三、主幹學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等。
四、主要課程
信息安全數學基礎、現代密碼學、網路安全、軟體安全、信息系統安全、信息內容安全、信息安全法律基礎; 網路攻防技術、安全協定與標準、病毒理論與防治技術、路由器及防火牆技術、資料庫安全技術、信息系統安全技術、網路數據分析與套用。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1.認識實習:信息安全認識實習(1周)一年級
2.實驗實踐:程式設計基礎實驗、面向對象程式設計實驗(Java)、資料庫套用實驗、電工電子A實驗、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計算機網路實驗、網路程式設計實驗、Linux套用與編程實驗(C語言)、網路服務設計與架構(伺服器的配置)實驗。(一、二、三年級全部分散安排)。
3.課程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算法分析與設計課程設計、作業系統課程設計、資料庫課程設計、軟體安全課程設計、網路安全課程設計、信息系統安全課程設計。(全部分散安排)
4.綜合實踐:程式設計綜合實踐(3周,一年級)、網路套用開發工具(python)(2周,二年級)、網路安全綜合實踐(網路方向2周)、信息安全綜合實踐(內容分析2周)。二年級國小期
5.專業實訓:網路套用開發實訓(2周)、信息系統安全開發實訓(2周,內容安全方向)、網路攻防實訓(2周,網路安全方向)。三年級國小期
6.畢業實習:畢業實習(2周),畢業設計(12周)
六、修業年限4年。
師資力量
有教職工100人,專任教師82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導師16人(含院外導師),副教授35人,獲得博士學位的有52人,已形成一支學歷層次高、年齡結構合理、發展潛力較大的師資隊伍。著名計算機科學家楊芙清院士擔任學院名譽院長,聘請天津大學姚建銓院士等國內外知名專家為特聘教授和兼職教授。
所獲榮譽
學院重視人才培養質量,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院先後湧現出多名全國三好學生、山東省優秀學生,多人榮獲國家獎學金、省政府和企業獎學金,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ACM大賽、軟體設計大賽、“挑戰杯”競賽中成績突出,學生就業質量和層次逐年上升。學院從2006年起與東軟集團、中軟國際、浪潮集團、青島軟體園等知名企業,聯合培養高素質IT人才,2008年被山東省命名為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2011年被評為“山東省企校合作先進單位”。
現任領導
院長:梁永全
副院長:趙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