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

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是山東省依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等檔案,制定的未來四年發展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
  • 頒布時間:2018年6月25日
  • 發布單位:山東省山東省人民政府
目錄
一、基礎環境
(一)發展基礎
(二)面臨形勢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發展目標
三、區域布局
(一)三核引領
(二)三帶集聚
(三)多點支撐
四、重點領域
(一)醫療服務
(二)健康教育與管理
(三)健康養老
(四)生物醫藥
(五)醫療器械與裝備
(六)中醫中藥
(七)體育健身
(八)健康旅遊
(九)健康食品
(十)健康大數據
五、主要任務
(一)實施一批創新工程
(二)推進一批重點項目
(三)扶持一批龍頭企業
(四)探索一批“網際網路+”模式
(五)集聚一批高層次人才
(六)打造一批高端產業園區
(七)建設一批特色健康小鎮
(八)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六、支撐平台
(一)科技創新平台
(二)行業投融資平台
(三)信息服務平台
(四)展示交易平台
(五)開放合作平台
七、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二)建立推進機制
(三)完善扶持政策
(四)深化體制改革
(五)加強監測評估
(六)推進試點示範
(七)營造良好氛圍
一、基礎環境
(一)發展基礎。我省是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和文化大省,醫養健康資源豐富,自然生態環境良好,發展醫養健康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實施,民眾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醫養健康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資源稟賦優勢突出。
——醫療養老基礎紮實。
——優勢產業特色鮮明。
——科技人才支撐較強。
——市場需求空間巨大。
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省醫養健康產業仍處在起步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質量效益有待提高。
(二)面臨形勢。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醫療服務能力和居民家庭健康意識不斷提升,我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面臨重大機遇。
——“健康中國”戰略深入實施。
——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持續推進。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到來。
——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升級。
——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聚焦聚力以“四新”促“四化”,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打造萬億級產業為目標,以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範省和建設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為抓手,圍繞“醫藥養食游”等重點領域,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推動醫療、養老、養生、文化、旅遊、體育等多業態深度融合發展,擴大醫養健康產品供給,完善全方位、全周期醫養健康產業鏈條,努力把醫養健康產業培育成為我省新的經濟成長點和重要支柱產業,為健康山東和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引領、平台支撐。緊密圍繞醫養健康產業特點,積極探索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政策創新、技術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圍繞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等創新鏈條環節,推進健康信息平台、數據共享平台、科技創新平台建設。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政府引導和規範作用,加強巨觀指導和政策協調,最佳化公共服務,維護市場秩序。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滿足個性化、多層次市場需求。
——堅持網路覆蓋、集群發展。整合存量、最佳化增量、提高質量,大力拓展服務範圍,提升服務水平,構建醫養健康服務網路體系。著力最佳化產業生態鏈,提高產業協作配套水平,引導特色優勢領域優先發展和集聚發展。
——堅持開放共享、業態融合。積極順應全球科技變革和產業發展趨勢,堅持以更開放的理念、更包容的方式,面向國際國內,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配置產業資源要素,促進健康、醫療、旅遊、體育等多業態融合發展。
——堅持多方參與、品牌提升。積極發揮醫養健康產業對就業的帶動作用,搭建社會參與平台,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充分發揮品牌示範帶動作用,大力培育醫養健康產業領域名品、名牌、名企,塑造產業和產品核心價值。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省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達到8300億元,年均增長18%左右,其中健康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55%左右,初步構建起具有山東特色、滿足民眾基本需求的醫養健康產業體系。醫養健康產業相關政策與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教學科研體系初步健全。醫養健康產業與相關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產業帶動效應初步顯現;形成一批在國內具有競爭力的領先技術,打造一批醫養健康產業集群和知名品牌。
——到2022年,全省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力爭達到1.15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1.5%,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其中健康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60%以上,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特色鮮明、結構合理、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醫養健康產業體系。產業競爭力、影響力、帶動力全面提升,各類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不斷湧現,對新舊動能轉換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我省成為全國醫養健康產業發展高地,打造濟南、青島、煙臺、淄博、臨沂等一批醫養健康產業千億級城市。
到2030年,全省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4-15%,基本達到已開發國家平均水平,產業集聚、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醫養健康產業體系全面形成,優勢領域引領全國,產業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三、區域布局
按照產業集聚、錯位協同、均衡發展的原則,依託區位、交通和資源優勢,強化核心引領、帶狀集聚、多點支撐,整體構築“三核三帶多點”的醫養健康產業發展格局,輻射帶動全省醫養健康產業健康發展。
(一)三核引領。
濟南:依託大數據、醫療和科研優勢,加快建設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開展健康醫療大數據套用,促進醫養健康產業高端化、專業化和智慧化發展,打造高端醫養健康產業集群和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青島:突出海洋優勢、製造優勢、生態優勢,加快布局海洋生命大健康產業體系,推進海洋生物醫藥科技創新中心、健康產業孵化器、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等項目建設,打造海洋生物醫藥高地和高端智慧型醫療集聚區。
煙臺:突出仙境海岸、海洋藥物優勢,大力引進高端醫療資源,加快建設國際生物科技園、海洋精準醫療科技園、醫藥健康綜合產業園,打造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區和養生養老勝地。
(二)三帶集聚。
藍色海洋健康產業帶:位於我省沿海地區,由青島、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濱州七市組成,匯集了以青島、煙臺、威海為代表的仙境海岸、海灘、海島,以濱州、東營為代表的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環境,以青島、煙臺為代表的優質醫療資源,以乳山、文登等為代表的生態資源與長壽文化,以崑嵛山、蓬萊八仙過海、龍口徐福東渡為代表的仙道文化等,著力打造以海洋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海洋旅遊、海洋運動、海洋食品為重點的醫養健康產業集聚帶。
運河養生健康產業帶:位於我省中西部地區,由濟南、棗莊、濟寧、德州、聊城、菏澤六市組成,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擁有運河、曲阜三孔兩處世界文化遺產,匯集了微山湖、東平湖、東昌湖、太白湖和台兒莊運河國家濕地公園、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等豐富的河湖、濕地養生資源,文化底蘊厚重、農業基礎良好,著力打造以健康旅遊、健康養生、健康食品為重點的健康產業集聚帶。
魯中南山區健康產業帶:位於魯中南地區,由泰安、淄博、萊蕪、臨沂四市組成,匯集了以泰山、沂山、蒙山、魯山為代表的名山大川,以淄博為代表的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製造,以泰安、萊蕪、沂源、沂水等為代表的山地養生資源,著力打造以綠色食品、山地養生、醫療器械為重點的醫養健康產業集聚帶。
(三)多點支撐。
四、重點領域
(一)醫療服務。進一步最佳化醫療資源配置,實施“雙創雙提雙滿意”行動計畫,聚焦聚力衛生計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構建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到2022年,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6.3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8人。
1.加快醫療服務創新發展。
2.推進多元化辦醫。
3.強化臨床新技術套用。
4.推動智慧醫療發展。
(二)健康教育與管理。按照“多元化、個性化、全程化、智慧化”要求,加快構建全生命周期健康評估諮詢體系和健康管理服務體系,推動健康教育與管理產業快速發展。
1.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大力發展醫養健康相關圖書、報紙、期刊、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市場。發揮好傳統媒體、自媒體、新媒體健康教育功能,推廣普及醫養健康科學知識,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斷提高居民健康素養。到2022年,全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高到25%。加強健康文化傳播與交流,支持開展健康題材文藝創作、舉辦健康促進論壇等學術性和民眾性健康文化活動。挖掘儒學、道家等傳統文化的養生文化底蘊,開發養生文化體驗班、養生文化研修班等養生文化活動。
2.加快發展多元化健康管理服務。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專業健康管理機構和品牌,鼓勵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合作開展健康管理服務。發展以商業保險機制為支撐,以健康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健康管理新型組織,積極開展健康篩選諮詢、未病管理與治療等形式多樣的健康管理服務。支持社會資本發展健康體檢、專業護理、心理健康、母嬰照料和殘疾人護理等專業健康服務機構。大力發展健康市場調查、諮詢、管理等第三方服務機構。到2022年,培育10家以上大型健康管理企業(機構)。
3.積極拓展預防保健服務。以預防醫療服務為核心,加快完善預防保健產業鏈條,推動疾病治療向健康促進轉變。加強預防醫療科學研究,加快突破生物醫學檢測、生物治療、細胞治療等關鍵技術,發展基於基因檢測的早期篩查與診斷,支持開展個性化預防和治療服務。支持醫療機構綜合運用現代分子醫學、細胞免疫學、功能醫學及臨床醫學等醫療技術和方法,對引起慢性疾病的重大風險因素進行風險評估、風險干預、篩查防治和健康管理。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整合,鼓勵組建綜合性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加強公共衛生大數據分析套用,提高監測、預測、預警、處置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4.深入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將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有機整合,為簽約對象提供綜合、連續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到2020年,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全覆蓋。支持各地結合實際,創新服務模式,豐富簽約服務內涵,拓展個體化健康管理、社區醫療和雙向轉診,促進家庭簽約服務智慧化。探索通過購買商業醫療保險的方式,滿足居民多層次、多元化的服務需求。
5.持續提升婦幼健康保障水平。進一步健全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加強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建設,引進優質婦幼保健醫療資源,增加優質產院產房資源供給。打造高端人類輔助生殖機構,鼓勵開辦高端孕產期護理服務機構,引導醫療機構提供多樣化的產科、兒科特需醫療服務。落實母嬰安全行動計畫和健康兒童行動計畫,深入推進出生缺陷三級預防,實現免費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篩查全覆蓋。積極開展高齡孕產婦、再生育人群的服務和指導。
6.不斷豐富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推進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醫療保險經辦服務,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健康保險機構,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保障需求。加快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到2020年,實現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全覆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面推行醫療責任險。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參與經辦長期護理保險,積極開發與長期護理保險相銜接的商業護理保險產品。促進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發展,推動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提標擴面。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適銷對路的疾病保險、醫療保險、護理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醫療意外保險、手術意外險等健康保險產品。
(三)健康養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充分發揮我省生態環境等綜合優勢,完善老齡健康政策支持體系,做優以醫養結合為重點的健康養老產業。到2022年,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85%以上。
1.推進醫養結合。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範省,加快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覆蓋全體老年人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深入推進機構醫養結合,支持各地改造一批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及非建制鄉(鎮、街道)所在地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重點向康復、護理和養老服務延伸,或轉型發展成為收治高齡、重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醫養結合機構。引導養老機構申請開辦老年病醫院、老年康復醫院、老年護理院、中醫醫院、安寧療護機構等,配備專業康復人員或引入專業康復機構。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合作機制,開通預約就診綠色通道,加快推進醫療養老聯合體建設。加強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老年康復醫院、安寧療護機構和綜合性醫院老年病科建設。支持社會資本採取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模式,新(改、擴)建以老年醫學、老年康復為主的醫養結合機構。到2022年,全省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覆蓋率達到90%左右,護理型養老床位占養老床位總數的40%以上。
2.開展社區居家健康養老服務。完善社區醫養服務設施,推進與衛生、助殘等公共服務設施統籌布局、互補共享,在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配備護理人員、康復護理設施設備和器材,引導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托老所等社區養老機構與周邊醫療機構“嵌入式”發展或簽訂合作協定。引導社會力量管理運營社區醫療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培育一批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的龍頭社會組織,使社會力量成為提供社區醫養服務的主體。加強以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為重點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按照區域最佳化、布局合理原則,充分利用鄉鎮敬老院等現有資源,新(改、擴)建一批農村綜合性社會福利服務機構。到2020年,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100%;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70%,2022年達到75%。
3.豐富養老服務業態。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企業,鼓勵連鎖化經營、集團化發展,實施品牌戰略,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規範、服務標準的龍頭企業,加快形成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養老服務產業集群。支持養老服務產業與健康、養生、旅遊、文化、健身、休閒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養老服務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鼓勵金融、網際網路等企業進入養老服務產業,適度發展健康地產,建設健康養老綜合體。大力發展智慧養老服務,開展健康養老大數據的深度挖掘與套用,創新發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網際網路健康諮詢、生活照護等健康養老服務模式。到2022年,創建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12個、智慧健康養老示範社區55個、智慧健康養老示範企業15家。
4.增加老年用品供給。加大老年產品研發力度,編制老年人產品、用品行業目錄,支持生活護理、監測呼救等產品、用品開發,優先發展健康促進、健康監測可穿戴設備,慢性病治療、康復護理、康復輔助、智慧型看護、應急救援、旅遊休閒等產品。豐富老年人用品市場,鼓勵設立老年用品專櫃、專營店、連鎖店,增強老年食品、藥品、保健品和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重點發展適合老年人的情感陪護、娛樂休閒、殘障輔助、安防監控等智慧型化產品。
5.加快適老化建設改造。推進居住區和公共服務區的適老化設施建設,實施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開展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工作,加大已建居住小區公共場所、城市道路和涉老設施場所無障礙化改造力度。完善涉老設施建設標準,落實城鄉各類公共設施、老年設施和建築工程的建設標準、生態標準、技術標準。加強適老化技術標準的實施與監督。到2020年,新建城市道路、社區公共場所和涉老設施場所無障礙化率達到100%。
6.推廣普及老年教育。落實老年教育發展規劃,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拓展老年教育發展路徑,加強老年教育支持服務,促進老年教育可持續發展。優先發展城鄉社區老年教育,加強對農村散居、獨居老人的教育服務。推動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結合學校特色開發老年教育相關課程,積極為社區、老年教育機構及養老服務機構等提供支持服務。引導老年大學進一步提高面向社會辦學開放度,支持鼓勵各類社會力量舉辦或參與老年教育。到2020年,縣級以上城市至少建設一所老年大學。
(四)生物醫藥。以人民健康需求為導向,瞄準國際醫學前沿,重點發展生物技術藥物、海洋藥物、小分子藥物等創新藥物,提高原研藥、首仿藥、中藥、新型製劑等創新能力和產業化發展水平。到2022年,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20家,產值過百億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達到15個。
1.大力發展生物技術藥物。圍繞基因工程和新型疫苗等創新前沿和關鍵技術,加快重組單克隆抗體藥物、抗體偶聯藥物、新型重組蛋白質藥物、血液製品、幹細胞技術與產品、治療性疫苗和核酸藥物、生物診斷試劑等新型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發。在基因工程藥物方面,重點加強重組蛋白的突變體、修飾體、融合體、重組單克隆抗體等類藥物研發;在新型疫苗藥物方面,重點開展新型抗腫瘤、抗病毒感染、抗細菌感染、抗寄生蟲感染等疫苗研究;在生物診斷試劑方面,重點推進臨床生化試劑、免疫診斷試劑、分子影像診斷試劑、高通量生物晶片等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
2.積極培育特色海洋藥物。構建海洋生物藥物資源庫,加快突破海洋藥物研發關鍵技術,開發海洋創新藥物。重點發展海洋糖類創新藥物、海洋小分子創新藥物,創新發展海洋中成藥及海洋生物材料。在海洋糖類創新藥物方面,重點針對腫瘤、心腦血管、神經系統及代謝性疾病,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系列海洋糖類創新藥物。在海洋小分子創新藥物方面,建立靶向性海洋小分子創新藥物先導化合物研究技術體系,篩選發現海洋小分子活性天然產物。在海洋中成藥方面,重點開發療效顯著的海洋中成藥和中藥新劑型產品。在海洋生物材料方面,重點研發先進的醫用生物材料、組織工程支架、藥物載體材料。
3.加快研發小分子藥物。重點突破活性化合物高效合成、手性藥物合成與拆分、藥物晶型研究等關鍵技術,重點發展抗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精神性疾病、高發性免疫疾病、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創新藥物。加速罕見病藥物、兒童用藥、愛滋病藥物、老年病用藥等臨床短缺藥物的開發及產業化。在傳統原料藥方面,重點發展與主導原料藥相匹配的精細化工產品、醫藥中間體。在製劑產品方面,重點開發緩控釋、靶向給藥、透皮吸收、黏膜給藥、載體給藥、兒童及老年人特殊給藥的新劑型、新產品。
4.做大做強藥品流通業。鼓勵大型藥品流通企業通過併購、重組和企業內部資源整合等方式,加快形成以大型骨幹企業為主體、中小企業為補充的藥品流通網路,打造面向全省、輻射全國的藥品現代物流配送中心。鼓勵藥品零售業規模化、集約化、連鎖化經營,擴大和完善醫保定點藥店布局。支持大中型藥品流通企業向居民社區、鄉鎮布局和延伸,構建立體化區域藥品供應體系。在藥品流通、藥品零售和藥品工業及第三方藥品等領域,積極發展B2B、B2C、O2O等形式的電子商務,創新藥品流通商業模式和業態。到2022年,全省藥品銷售總額達到1600億元,培育1-2家年銷售額過200億元、2-3家年銷售額過100億元的跨區域經營的大型藥品流通企業。
(五)醫療器械與裝備。突出解決高端醫療器械依賴進口、核心部件國產化程度低的問題,重點加強數字診療裝備、體外診斷產品、高值耗材等重大產品攻關,加快推動醫療器械技術突破,打造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基地。到2022年,培育8家以上具有自主核心智慧財產權且具備一定規模的創新型醫療器械與裝備高技術企業,部分重點產品市場占有率達到30%以上。
1.研發醫療器械特色優勢產品。重點開發數位化探測器、超導磁體、高熱容量X射線管等關鍵部件,手術精準定位與導航、數據採集處理和分析等技術。加快研製核醫學影像設備PET—CT及PET—MRI、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MRI)、多排螺旋CT、彩色超聲診斷、圖像引導放射治療、質子/重離子腫瘤治療、醫用機器人、健康監測、遠程醫療等高性能診療設備。重點開發高性能的數字X射線機、彩色超聲成像儀、心電監護系統、呼吸(麻醉)機、血液淨化設備、消毒滅菌設備等產品。
2.發展醫用生物材料及高端耗材產品。推動生物三維(3D)列印技術、數據晶片等新技術在植介入產品中的套用,重點開發可降解生物材料、體內植入材料、表面改性及生物功能化修飾技術、生物材料納米製備技術等。發展心臟瓣膜、心臟起搏器、全降解血管支架、人工關節和脊柱、人工耳蝸等高端植介入產品,支持新型生物醫用材料及高端耗材、新型血管支架、組織工程瓣膜、組織功能修復材料、神經修復材料、骨科材料、血液淨化材料及設備等重大新產品研發及產業化。
3.開發智慧型健康設備。發展適用於智慧型健康終端的低功耗、微型化智慧型感測技術,室內外高精度定位技術,大容量、微型化供能技術,低功耗、高性能微處理器和輕量作業系統。圍繞家庭和個人醫療、保健、養老需求,發展數位化診療設備、健康監測裝備、可穿戴醫療裝備、醫用機器人等新型醫療器械設備。積極開發基於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的臨床輔助、康復訓練設備。
(六)中醫中藥。依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積極發展特色優勢中藥產業,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水平,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打造全國重要的中醫藥養生基地。到2022年,建設6箇中醫藥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培育60家規模以上中醫藥龍頭企業。
1.壯大中藥材種植基地。依託省中藥材良種選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力開展中藥材優良品種選育,加強野生中藥資源保護,在泰山、蒙山、崑嵛山、微山湖建立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區。支持金銀花、銀杏、丹參、桔梗、牡丹、玫瑰、西洋參、驢皮等道地藥材基地建設和發展。到2022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30萬畝,產值180億元以上,建設中藥材產業科技示範園160個,中藥材規範化生產基地70個。落實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AP)種植要求,加強道地藥材產地加工研究,提升道地藥材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水平。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省外傳統產地建設道地藥材基地。加強中藥資源動態監測與保護,建設中藥材追溯系統,打造精品中藥材。
2.加快發展現代中藥。支持中藥科技創新,加快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促進創新成果智慧財產權化、商品化和產業化。推進中藥工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建設,加強技術集成和工藝創新,提升中藥裝備製造水平,強化中藥工業智慧財產權運用能力,培育大型中藥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加強重大疑難疾病、慢性病等中醫藥防治和新藥研發,積極推廣生物酶仿生提取、膜分離、超臨界萃取等技術套用。推進實施中藥標準化行動計畫,重點開發中藥藥效及安全性評價、質量綜合評價、現代分離純化、中藥飲片(提取物)加工炮製與質量控制等技術,研製一批療效確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確、作用機理清晰的中藥產品。發揮中醫藥在養生保健產業中的作用,加快開發中藥保健品、功能食品、藥酒、藥妝等。
3.提升中醫醫療保健服務水平。充分利用我省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實施中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創建國家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打造一批省級中醫專科專病診療中心。建設中西醫結合創新研究平台,開展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建立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聯合攻關協作機制。積極推進中醫醫院及有條件的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治未病科室建設。加強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國醫堂、中醫館)建設。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藥博物館、中醫經絡按摩館、太極運動館、養生館、藥膳館等,開展中醫特色治療、康復理療、針灸推拿、藥膳、情志養生等服務項目,實現集團化發展或連鎖化經營。鼓勵中醫藥機構充分利用生物、仿生、智慧型等現代科學技術,研發一批保健用品、保健器械器材等。加快中醫治未病技術體系與產業體系建設,促進中醫藥與健康養老、治未病、旅遊文化等融合發展,打造一批中醫健康養生基地。到2022年,全省創建10個左右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範基地。
(七)體育健身。深入推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大力開發具有消費引領性的健康運動項目,積極推廣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運動健康服務,構建健康運動產業生態圈。
1.拓展體育健身休閒產業。依託山嶽、海河、湖泊等資源,重點發展路跑、騎行、登山、冰雪、露營、攀岩、帆船帆板、皮划艇、汽摩、航空、垂釣等戶外運動健康休閒產業。鼓勵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創建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國家級運動休閒基地、國家體育公園和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實施體育醫療康復產業發展行動計畫,依託專業醫療機構和運動休閒基地,加快科學健身指導體系建設,培育體育康復產業,探索設立體育康復產業園區。實施精品賽事提升計畫,支持各地舉辦一批高水平、高質量的運動主題賽事活動,進一步提升黃河口(東營)國際馬拉松賽、泰山國際登山節、中國國際航空體育節、青島國際帆船周、濰坊國際風箏會、濟南國際泉水冬泳節等賽事的國際影響力。積極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等傳統養生運動項目。大力培育健身休閒、競賽表演、場館服務、體育中介、體育培訓與教育、體育傳媒等體育服務業,支持各地打造一批優秀體育俱樂部、協會等體育社會組織。
2.提升體育健身用品製造水平。發揮國家體育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山東)、國家體育用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台作用,重點圍繞運動健身器材、高科技運動器材、新材料運動器材等,做強做大健身休閒器材裝備製造業。支持體育健身用品企業參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和國家、行業標準制定,提高關鍵技術和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鼓勵研發新型體育器材裝備、可穿戴式運動設備、虛擬現實運動裝備等。鼓勵企業通過合資合作、聯合開發等方式,提升冰雪運動、水上運動、汽摩運動、航空運動等高端器材裝備的本土化水平。
(八)健康旅遊。依託獨特的生態、康養與旅遊資源,加快開發濱海療養、森林康養、溫泉浴養、研修康養等健康旅遊業態以及高端健康體檢、醫學美容、養生護理、醫療保健等健康旅遊項目,推動醫養健康與旅遊深度融合。到2022年,建設60家省級康養旅遊示範基地。
1.發展濱海休閒健康旅遊。充分利用山東半島仙境海岸自然環境與養生特點,以海濱城市、優質海岸、特色海島和廣闊海域為載體,合理布局濱海療養院、綠色健康賓舍、療養公園,規劃建設一批海島健康旅遊目的地、濱海休閒度假養生基地。加快開發海水熱療等健康養生產品,打造獨具特色的濱海中醫理療、濱海養老、避暑養生、膳食療養項目。挖掘養生文化,打造“仙境海岸、養生福地”養老健康旅遊服務經濟帶。
2.發展山地生態健康旅遊。依託豐富的山地生態資源,進一步加強優質森林資源、中醫藥資源與現代醫學及傳統醫學有機結合,大力開發景區森林浴、登山攬勝、天然氧吧、中醫藥療養康復、竹林療養等生態養生體驗產品,以及避暑度假養生和生態夏令營項目,鼓勵開發森林旅遊、中醫藥健康旅遊主題線路,打造具有國際特色的山地生態健康旅遊勝地。
3.發展溫泉浴養健康旅遊。充分挖掘我省豐富的溫泉地熱水體資源,發揮美容、瘦身、養生、康體等功能,積極發展溫泉養生文化,推動溫泉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結合輔助養生材料、養生手段及現代科技康療手法,培育以溫泉療養、溫泉保健等為調養手段的健康養生業態,建設一批集休閒度假、特色醫療、保健養生於一體的溫泉養生小鎮、溫泉度假城、溫泉保健療養基地。
4.發展田園休閒健康旅遊。依託各地區位條件、特色資源和市場需求,推進健康養生項目與種植養殖基地、農耕用器、農耕文化、民俗風情、農業勞作過程和農業生產過程相結合,大力發展農業“新六產”,開發田園觀光、農耕民俗體驗、鄉野拓展、鄉村度假、鄉村慢生活體驗等多種鄉村休閒業態,設計田園休閒健康旅遊精品線路,建設一批休閒農業公園和田園康養綜合體。
(九)健康食品。加快以科學保健理論為基礎的健康食品生產開發,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和不斷升級的安全、多樣、健康、營養食品消費需求,加快完善健康食品標準體系,推動健康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1.積極發展功能性農產品。深化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省建設,深入開展果品、蔬菜等標準園創建活動,重點扶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打造高端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重點支持中藥材、菌類和茶葉等營養功能成分提取技術研究,大力發展食藥同源農產品種植養殖,開發營養均衡、養生保健、食藥同源的加工食品。加強功能農業技術研究,綜合採用農業技術、生物工程、生物營養技術等,積極發展功能農業,開發富硒、富鋅、富鈣等功能性農產品,建設一批功能性農產品生產基地。
2.大力開發營養保健食品。圍繞嬰幼兒、孕婦、老年人的健康營養問題,患病人群的醫學營養臨床需求,以及特殊環境工作人員的防護需要,重點推動抗衰老食品、膳食補充劑、營養強化食品、功能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研發。發揮人參、西洋參種植規模和品質優勢,開發利用其養生保健功效,加快人參、西洋參系列保健產品研發加工。聚焦特色養生保健食品資源,加大研發力度,豐富產品品類,做大阿膠、魚油等保健品市場。支持研究開發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纖維、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類、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和新型營養健康食品。
3.加快發展海洋健康食品。實施“海上糧倉”戰略,推進海洋牧場建設,積極發展海參、貝類、藻類等具有藥用價值、保健功能的海產品種植養殖,打造海帶、刺參、鮪魚、魷魚、三文魚、鱈魚等海洋健康食品生產基地。以深海生物組織和海洋活性物質提取為方向,加強海洋生物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研發和生產。
(十)健康大數據。推動健康醫療信息系統和公眾健康醫療數據互聯融合、開放共享,探索服務新模式、培育發展新業態,積極營造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創新發展、安全規範的套用環境。到2022年,基本形成以健康需求為導向的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體系。
1.夯實健康大數據套用基礎。實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強化公共衛生、計畫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等套用信息系統數據採集、集成共享和業務協同,促進信息產業與健康產業深度融合。進一步完善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電子處方等為核心的基礎資料庫,大力推廣“健康雲”套用。鼓勵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採集、存儲,加強套用支撐和運維技術保障,打通數據資源共享通道。制定分類、分級、分域健康醫療大數據開放套用政策規範,穩步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開放。加快健康醫療數據安全體系建設。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健康醫療大數據基礎研究,積極爭取在我省建立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和開放大學。
2.全面深化健康大數據套用。促進大數據支撐下的健康維護、健康保障、健康產業三大體系融合發展。加強居民健康狀況等重要數據精準統計和預測評價。推動社會保障卡融合居民健康卡工作,實現實名就醫“一卡通”和就診信息互認共享。綜合運用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健全醫院評價體系,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最佳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推進健康醫療臨床和科研大數據套用,依託現有資源建設一批心腦血管、腫瘤、老年病和兒科等臨床醫學數據示範中心,構建臨床決策支持系統。支持醫療機構加強人口基因信息安全管理,推動精準醫療技術發展。發揮大數據服務支撐作用,構建數據共享、人才互動、項目共建格局,加快培育富有山東特色的“全息數字人”產業鏈。
3.培育健康大數據新業態。加強健康醫療海量數據存儲清洗、分析挖掘、安全隱私保護等關鍵技術攻關,搶占健康大數據產業技術和市場制高點。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創新發展健康醫療業務,促進健康醫療業務與大數據技術深度融合,加快構建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鏈,不斷推進健康醫療與養生、養老、家政等服務業協同發展。鼓勵發展基於大數據的精準健康管理服務。大力發展居家健康信息服務,規範網上藥店和醫藥物流第三方配送等服務,推動中醫藥養生、健康養老、健康管理、健康諮詢、健康文化、體育健身、健康旅遊等產業發展。推動疾病危險因素監測評估和婦幼保健、老年保健、國際旅行衛生健康保健等智慧型套用。
五、主要任務
圍繞醫養健康產業工程、項目、企業、模式、人才、園區、小鎮、品牌等關鍵要素,推進“八個一批”重點任務,做優做強做大醫養健康產業。
(一)實施一批創新工程。聚焦醫養健康產業發展需求,推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出創新產品和新型健康服務模式,培育形成我省醫養健康產業自主創新和產業競爭新優勢。實施醫養健康產業關鍵技術創新工程。圍繞重大新藥創製、高端醫療器械、腦科學與類腦人工智慧、中醫精方等領域,推進建設一批國家科技計畫項目和省重大科技專項,重點攻克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腫瘤免疫治療、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生物醫學大數據分析等關鍵技術。推動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科技創新,開展前瞻性佇列研究、重大防治關鍵技術和早期篩查靶點發現與設備研發。實施醫養健康產業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工程。整合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統籌推進基礎研究、套用研究、產品研發、臨床套用、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為支撐、市場為導向、產品為核心的醫養健康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強化政府、企業、高校院所協同,組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實施醫養健康產業特色專業孵化器建設工程。鼓勵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區(產業園區)和行業龍頭企業圍繞醫養健康產業共性需求和技術難點,建設一批特色專業孵化器。實施醫養健康智慧財產權戰略推進工程,加快形成一批行業關鍵技術、標準、專利等智慧財產權。
(二)推進一批重點項目。按照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目標方向和重點任務,建立省級醫養健康產業重大項目庫,謀劃一批帶動作用大、技術含量高、市場效益好的重大項目,在項目審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每年在全省滾動實施100項醫養健康產業重大項目。建立重大項目動態調整機制,實施項目退出和增補制度。強化重大項目信息採集、數據分析、進展監控、結果評價機制,實現對入庫項目管理、推進、監管、服務全過程覆蓋,保障重大項目順利實施。積極爭取我省醫養健康產業重大項目納入國家重點項目名單。
(三)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加大醫養健康產業領軍企業培育扶持力度,在醫療服務、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健康食品、健康養老、健康旅遊、體育健身、健康管理等領域,每年認定一批市場效益好、發展潛力大、龍頭帶動作用強的醫養健康骨幹企業。到2022年,全省規模以上大型醫養健康企業達到60家左右。實施醫養健康產業供給側改革,推動全省醫養健康企業兼併重組,進一步增強龍頭企業實力。支持醫養健康企業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加快開展創新鏈和價值鏈產業布局,與國際一流的科研機構、跨國企業聯合建立國際開放實驗室和創新中心,或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收購兼併境外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和研發機構,開展前沿技術攻關和重大戰略產品產業化,參與國際競爭。支持企業跨領域、跨行業發展,由傳統的醫藥、醫療領域向養生、養老、康體等領域延伸發展,加快形成覆蓋醫養健康全產業鏈條的大型企業集團。實施中小微企業成長計畫,完善創業孵化體系和中小微企業創新服務體系,鼓勵企業開展商業模式創新,培育一批醫養健康產業中小創新型企業集群。推動醫養健康骨幹企業改制,支持其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掛牌融資,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四)探索一批“網際網路+”模式。促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與醫養健康相關產業領域深度融合,打造智慧醫養健康產業體系。實施“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行動計畫,全面推動醫療、公共衛生、家庭醫生簽約、藥品供應保障、醫保結算、醫學教育和科普、人工智慧套用等醫療健康服務與網際網路相融合。支持高速寬頻網路覆蓋城鄉醫療機構,建立網際網路專線保障遠程醫療需要。健全“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標準體系,加快信息互通共享。實施“網際網路+健康智慧型製造”行動計畫,推動醫療器械、體育器材、老年產品、綠色食品加工等領域,利用網際網路對接用戶個性化需求,加快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和供應鏈管理等關鍵環節升級改造,推廣基於個性化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實施“網際網路+健康農業”行動計畫,在綠色食品、中藥材種植等領域,建設農業物聯網雲服務平台、農業大數據管理平台,提高遠程監控、數據分析、測土配方、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保障支撐能力。實施“網際網路+健康旅遊”行動計畫,建設定製旅遊平台,根據遊客個性化需求提供智慧型化健康旅遊產品設計。
(五)集聚一批高層次人才。堅持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良性互動,大力培養、引進醫養健康產業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培養一批基礎研究類、產業開發類及成果轉化類的醫養健康產業戰略人才、領軍人才、創新創業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積極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爭取國家支持建設中國康復大學,加快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建設,支持高等院校開設醫養健康產業相關專業,重點打造生命科學、醫學、藥學、健康信息、健康食品等領域的研究型和套用型人才培養基地。促進產教融合,通過支持校企合作、推行“訂單培養”模式,重點培養一批醫養健康產業發展急需專業人才。藉助國家“萬人計畫”和我省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外專雙百計畫”等工程,吸引、集聚和柔性引進醫養健康產業領域緊缺人才和團隊,引進頂尖人才實行“一事一議”政策。力爭通過引進一個高層次人才、集聚一個高層次團隊,帶來一個高科技項目、崛起一個新興產業。每年選拔認定一批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業績突出、民眾認可的“齊魯基層名醫”,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六)打造一批高端產業園區。依託國家和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整合資源要素,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一批發展基礎好、潛力大、比較優勢明顯、主導產業突出、創新能力強的醫養健康產業製造園區(基地)。組建省級醫養健康產業園區創新發展聯盟。依託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文化產業基地、重點旅遊景區等,打造具有較強區域影響力和顯著比較優勢的休閒度假、滋補養生、體育健身、健康旅遊等特色健康服務園區(基地)。按照有利於集中發力、協調發展、產城融合、項目推進的原則,加快園區整合、產業配套和要素集聚。到2022年,打造40個左右產值過百億、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醫養健康產業園區(基地)。
(七)建設一批特色健康小鎮。遵循特色小鎮集約化發展方式,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以科技、人才、金融、企業融合創新為重點,以高端教育、醫療、商務、服務等為支撐,突出主導產業,拉長產業鏈條,打造一批醫養健康特色小鎮,支持和鼓勵健康服務和健康生產融合發展。最佳化設定小鎮範圍內各片區功能屬性,結合自然生態肌理,打造內生關聯度大、互動性好、凝聚力強的小鎮空間,提高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打造以醫養健康產業重大項目為載體,醫療、養生、養情、養心、休閒功能一體化,健康服務、健康產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集聚區。到2022年,建成20個左右產業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富有生機活力、示範效應明顯的醫養健康特色小鎮。
(八)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大力實施品牌強省戰略,用足用好品牌發展政策措施,培育一批醫養健康產業領域知名產品和品牌企業。實施“品牌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工程”,打造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山東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充分發揮地方資源、文化和產業優勢,集中打造產業集群和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培育醫養健康產業區域品牌。積極引導品牌企業“走出去”,充分運用馬德里國際商標註冊體系優勢,推進商標海外註冊。鼓勵企業到國外投資設廠,開拓國際市場,支持企業在國外建立研發機構,打造國際自主品牌。支持品牌企業以參股、換股、併購等形式與國際品牌企業合作,提高品牌國際化運營能力。組織舉辦國際性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論壇等活動,打造行業性活動品牌。到2022年,我省進入中國品牌價值500強的醫養健康企業力爭達到7-8家左右。
六、支撐平台
圍繞醫養健康產業發展所需的科技、金融、數據、交易等共性關鍵服務,搭建五大公共服務平台,強化醫養健康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要素支撐。
(一)科技創新平台。支持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產業創新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轉化醫學中心、藥品醫療器械區域檢驗檢測等新型創新平台建設,實現創新藥物、高端醫療器械、新型健康產品和健康服務等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積極推進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建設,重點引進建設心腦血管中心、腫瘤中心、兒童醫療中心、醫藥研發中心等科研機構,打造全國醫學領域產學研高地。圍繞疾病防治和產業發展需求,按照新型科研組織模式,組建以醫療機構為主體、臨床套用為導向、協同網路為支撐的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加強臨床生物樣本庫和資料庫建設,優先在發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疾病診治領域或臨床專科布局建設省級臨床中心。加快建設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實驗室、有源醫療器械實驗室和藥品醫療器械安全評價實驗室。
(二)行業投融資平台。研究設立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醫養健康產業母基金,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開透明、開放包容,依法合規、防範風險”的原則,突出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特點,遵循整體設計、分期募集、上下聯動、滾動發展的思路,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資,著力支持全省醫養健康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重點支持設立母基金,根據需要直接出資設立或增資參股子基金,或直接投資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點項目。探索與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合作,撬動社會資本投入醫養健康產業。每年向社會公布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共建醫養健康項目清單。在省內區域性股權市場探索設立醫養健康板塊,為中小企業融資發展及行業兼併重組提供平台。
(三)信息服務平台。加快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建設,逐步打造世界級健康醫療雲數據中心。發揮大數據中心集聚效應,吸引國內外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形成數據匯聚、新型醫療、醫教研用、創新創業、高端產業發展高地,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健康醫療“數字矽谷”。授權承建企業採集、存儲、開發利用、安全保障、開放共享、管理、“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及運營等有關權責,開展數據交易服務、雙創套用。搭建健康醫療大數據共享平台,推動可穿戴設備、智慧型健康電子產品、健康醫療移動套用、國民體質監測設備、科學健身指導等產生的數據資源規範接入全省人口健康信息資源綜合平台,實現健康醫療數據集中存儲、統一管理。
(四)展示交易平台。策劃舉辦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大會、醫養健康產業合作洽談會,定期舉辦醫養健康產業博覽會。創辦醫養健康產業國際高峰論壇,積極宣傳推介我省醫養健康產業投資方向與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山東醫養健康產業。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方式,建設全省醫養健康產品展示貿易平台。充分利用全省及各市的新舊動能轉換推介會、旅遊推介會等,支持企業參加世界養生大會、中國健康產業博覽會等國際國內各類醫養健康產業展會,宣傳推廣醫養健康產業。辦好山東(臨沂)傳統醫藥創新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五)開放合作平台。建立和完善醫養健康產業對外合作平台,探索國內外醫養健康產業領域科技合作、交流的新機制和新模式,促進國內外人才、技術、資源等方面優勢互補和共享。加強與長三角、京津冀等重點經濟區域醫養健康產業合作。回響“一帶一路”倡議,與重點國家開展高層次、多形式、寬領域的科技合作,大力引進韓國、日本、瑞士、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積極推動與歐美已開發國家在醫藥製造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依託各類醫養健康產業園區,支持引進全球頂尖醫養健康產業研發機構、總部或產業組織。
七、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專班,研究制定專項規劃、工作方案,制定工作計畫,研究決定醫養健康產業發展中的重大事項、重大政策,協調重大項目規劃、立項和實施等工作,及時研究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統籌謀劃推進產業發展。各級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政策配套,制定實施意見,落實工作責任,搞好統籌協調,強化要素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進規劃實施。
(二)建立推進機制。運用工程管理的辦法,建立“統分結合、責權明確、運轉高效”的協調推進體系,實行產業重點任務推進情況一月一調度、一季一通報、一年一評估制度,各市要加快編制實施本地區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省直有關部門要加快制定本部門推進醫養健康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建立醫養健康產業部門會商研討、監測評價、信息通報工作制度,統籌協調醫療衛生、食品藥品、保險養老、旅遊等相關政策配套實施。成立全省醫養健康產業智庫(研究院)、產業協會(聯盟),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完善扶持政策。全面梳理醫養健康產業領域相關政策,取消不合理規定,用好用活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一攬子政策,從財政支持、土地供給、稅收優惠、技術創新等方面,加大對醫養健康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支持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和原有土地興辦醫養健康產業。對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的醫養健康項目,給予新增建設用地支持,挖潛指標優先用於醫養健康產業發展,醫養健康項目涉及占用耕地的,允許耕地占補平衡在省內有償調劑使用。符合規劃的醫養健康產業項目,可以混合用地,允許同一地塊或同一建築兼容多種功能。各地要切實落實國家和省各項優惠措施,研究出台優惠扶持政策,建立工作激勵機制,破除醫養健康領域政策障礙。積極運用“網際網路+”新思維、新方法,探索眾包眾籌眾創等方式,加強醫養健康產品開發。建立健全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機制,研究制訂政府購買醫養健康產業公共產品指導目錄。
(四)深化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著力改善政府審批服務,簡化項目審批環節,探索醫養健康產業發展正面引導和負面清單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建立市場準入、重點項目審批“綠色通道”。鼓勵支持醫療機構利用現有資源申辦養老機構,實現醫養融合跨界審批“雙向通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統籌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積極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制度建設,推動醫療衛生事業與醫養健康產業協同發展。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途徑,採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參與醫療、養老、體育健身設施建設和公立機構改革。
(五)加強監測評估。建立醫養健康產業監測核算與統計信息發布制度,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企業的統計監測,及時掌握產業發展動態。支持醫養健康產業協會、學會、聯盟等行業組織發揮協調、服務和監管作用,開展產業運行監測分析、產業發展戰略等研究。加大對統計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嚴禁統計數據弄虛作假。加強產業自律,鼓勵行業協會制訂醫養健康產業行業規範,探索建立不良誠信企業(機構)黑名單制度和不良信用者強制退出機制。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建立產業發展督查和評估機制,適時開展規劃中期評估,調整修改相關政策。
(六)推進試點示範。以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範省為契機,開展醫養結合示範市、示範縣(市、區)創建工作,全面提升醫養結合服務水平。大力開展養老服務認證,用標準化認證助推提升醫養健康產業服務質量和水平。在技術創新、業態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探索實踐有效的經驗和模式,加快培育一批醫養健康新興業態。加快推動省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醫療器械產業集群、健康養老產業集群、中醫藥健康產業集群、健康旅遊基地、體育健身基地等建設,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努力打造全國產業集群(基地)和優勢品牌。
(七)營造良好氛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新媒體等媒介,廣泛深入開展宣傳,搭建創客平台等創新成果轉化載體,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培養健康消費觀念。每年遴選一批在醫養健康產業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單位(組織)、優秀企業家及先進個人。發布《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白皮書》,定期向社會公布我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情況和成就,廣泛爭取各方面關注和支持,吸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營造有利於醫養健康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