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現狀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醫療衛生服務業發展,先後出台了一系列
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動了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到2014年年底,我省期望壽命超過77歲,比全國期望壽命高2.5歲;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為5.3‰、6.48‰、14.63/10萬,提前6年實現了國家婦女兒童發展綱要2020年
目標要求,提前2年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2015年目標要求,我省主要健康指標居全國前列。
主要特點
1.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7064所,居全國第一位,其中醫院1854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2834所,疾病預防機構等專業衛生機構2162所。全省門急診人數達6.3億人次,人均就醫次數達6.5次。醫療床位50萬張,每千人口床位數達5.11張(全國4.77張)。衛生技術人員60.4萬人,執業(助理)醫師23.1萬人、註冊護士24.57萬人。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6.17人(全國5.4人);執業(助理)醫師2.36人(全國2.06人);註冊護士2.51人(全國2.13人)。
2.醫療服務能力及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2014年,我省有二級醫院426所、三級醫院116所。全國百強地級城市醫院中我省有12家;全國百強縣級醫院中我省有23家;全國百強中醫醫院中我省有7家。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逐年提高,服務項目和覆蓋人群不斷擴大。城鄉
居民健康檔案基本實現全覆蓋,0-6歲兒童健康管理541萬人,占全省91.04%(國家標準為90%);孕產婦健康管理85.5萬人,占全省90.75%(國家標準為90%);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834.5萬人,占全省78.95%(國家標準為65%)。大力推行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城鄉390多萬個家庭擁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全面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基層
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總量達到20%。
3.社會辦醫呈現良好發展勢頭。隨著我省健康服務業政策不斷完善,審批程式簡化,社會辦醫積極性充分調動,社會力量通過各種方式參與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多元化辦醫格局初步形成。到2014年年底,全省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23044所,占全省醫療衛生機構的29.9%,2014年比2013年增加581所。其中,社會辦的醫院增加到1000所,占全省醫院的53.94%,2014年比2013年增加83所;社會辦醫院床位數6.22萬張,占全省醫院床位總數的17.3%。
4.中醫藥服務能力與水平不斷提高。全省中醫醫院187所。隨著“國醫堂”建設的推進,95%左右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65%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全省已建成面積100平方米以上的國醫堂865個,占全省鄉鎮衛生院和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數的43.1%。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高血壓)落戶省中醫院。建設國家中醫臨床重點專科23個,全省國家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50個,重點實驗室13個,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
5.醫療衛生相關服務業逐步發展。我省探索開展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醫養保健融合發展開始起步。隨著信息化發展,遠程醫療、移動醫療、雲計算服務等相關產業迅速發展。保健品支出增加,2014年全省人均達到990元,其中城市居民1188元,農村居民776元。青島、泰安等地發揮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能夠滿足旅遊和健康養生雙重需求的產業,健康旅遊業初露端倪。
存在問題
1.衛生髮展思路尚未根本轉變。重疾病輕健康,重治療輕預防,與人群疾病譜變化不相適應,與醫學模式轉變不相適應,與人民民眾健康需求不相適應,整個醫療衛生服務業還沒有轉到大衛生、大健康的管理理念和發展模式上來。
2.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平衡。醫療衛生資源呈“倒三角形”,城市資源過度集中,農村地區相對短缺。在城市中,大部分優質衛生資源又集中在大醫院,縣級醫療機構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薄弱、人才匱乏、設備簡陋,服務能力不強。
3.與老齡化社會需求不適應。2014年年底,全省常住人口9789.43萬人, 65歲以上人口占11.56%,其中患有慢性疾病的占81.39%,失能需長期護理的127.75萬人。現有機構數量、從業人員和服務能力等還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尤其是醫養結合機構養老、居家護理以及高端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滯後。
4.醫療衛生資源相對分散。醫療衛生服務不僅僅局限於衛生系統,民政、教育、殘聯、國資等都有各自的項目和產業,
衛生服務資源條塊分割,難以形成發展合力。
5.健康創新驅動力較弱。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鄉居民健康需求日趨多樣化,相關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而醫療服務項目、手段、能力等創新不夠,一些新興醫療衛生服務產業尚處在起步階段,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還不健全。數字醫療、移動醫療等剛剛起步。
發展優勢趨勢
(一)發展優勢。
1.政策優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大力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為我省醫療衛生服務業轉型升級創造了良好政策環境。
2.經濟優勢。我省2014年實現生產總值5.94萬億元,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三位。職工和居民醫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疾病應急救助制度逐步完善。2014年,職工和居民醫保基金收入770.52億元,支出692.25億元。
商業健康保險逐步發展,健康險收入115.05億元。
3.產業優勢。醫療器械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三位,湧現出一大批優秀企業和優勢產品。如以血液淨化設備、骨科材料等為拳頭產品的山東威高集團,以消毒滅菌設備、X射線機為主的新華醫療集團,為全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設提供雲數據支撐服務的大型IT企業浪潮集團等。煙臺宏遠的高壓氧艙供氧系統產品占全國同類產品90%以上的市場份額。
4.資源優勢。我省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和衛生技術人員總量居全國首位,公立醫院數量居全國第二位,社會辦醫院數量居全國第三位,衛生機構總資產居全國第三位,為醫療衛生服務業轉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5.科技創新優勢。“十二五”以來,我省醫藥和衛生領域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4項,獲省科學技術最高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411項,其中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2項。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進一步加強,全省有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41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311個。學科交叉融合不斷加強,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套用日益廣泛。
(二)發展趨勢。
1.醫療衛生髮展理念和服務模式發生轉變。醫療衛生事業將進一步適應環境、生活方式、新技術以及醫學模式的變化,發展理念由以疾病為中心向關注人口健康為中心的大健康理念轉變,服務模式由被動醫療向主動醫療轉變,發展重點由重治療向重預防、健康管理、健康干預、健康促進轉變,發展領域由單純醫療向老年護理、臨終關懷、健康旅遊等眾多領域轉變。
2.醫療衛生服務業成為科技創新、產業變革的重要領域和經濟轉型的支柱產業。世界主要已開發國家如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日本等國家的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重在10%左右,美國高達17.9%;開發中國家如巴西、越南、高棉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重均在5%以上。2013年,全國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為5.57%,我省為4.11%。我省醫療衛生服務業發展具有很大潛力,健康將成為經濟成長新的動力。
3.新型醫療模式快速發展。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移動智慧型設備與醫療衛生服務的加快融合及大數據的普遍套用,針對全人群的專業健康諮詢、個體化醫療服務、遠程醫療、數字醫療、移動醫療快速發展,醫療衛生服務的個性化、智慧型化、精準化、便捷化程度不斷提高。
三、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省醫療衛生服務業轉型升級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全民健康為目標,以大健康理念為引導,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驅動相結合,依靠科技創新,提升服務能力,加快推進從以疾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轉變,拉長
預防、保健、諮詢、養生等前端鏈條,促進醫養結合等多業態融合發展,建立覆蓋全體人群、生命全過程的大健康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注入新動力,為提高人民健康素質、提前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總體發展目標是,醫療衛生服務業產值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17年,醫療衛生服務業總規模達到5000億元左右;到2020年,達到8000億元左右,人民更健康,體系更完善,產業更科學,資源更高效。
——大健康、大衛生理念基本形成。堅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以“健康城鄉”創建為抓手,形成衣、食、住、行、用各方面有利於健康的社會環境。
——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在滿足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基礎上,創建一批具有國家一流水平的區域醫療中心。
——扶持發展一批具有影響力、競爭力、多層次的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使社會辦醫數量、規模、能力、服務全面升級,滿足不同層次需求。到2020年,社會辦醫床位數每千人口不低於2張,服務量達到總量的25%。
——醫療衛生服務新業態形成一定規模,健康養老服務、養生保健服務、醫療健康旅遊、健康管理與健康保險以及相關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態健康發展,並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產業集群,基本滿足民眾多樣化健康需求。
——醫療衛生服務相關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醫療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藥品、保健食品、醫療器械等自主研發能力顯著提升,產值繼續在全國領先,相關流通業有序發展。中草藥種植、加工、流通、銷售產業鏈做大做強,實現快速可持續發展。
四、重點領域及主要任務
醫療衛生服務業發展涉及領域廣,既能帶動第三產業增長,也能拉動種植養殖、加工製造、高新技術發展。從我省實際出發,下一步,重點抓好以下9個方面:
(一)推進“健康山東”行動。將“健康山東”行動升級為全省發展戰略。適應疾病譜和醫學模式變化,加快衛生服務模式由“重疾病治療”向“重疾病預防”轉變,改善和加強覆蓋孕產保健、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慢病管理到臨終關懷的生命全過程的健康服務。積極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廣、全民健身、衛生城鎮創建、環境衛生整治、健康關愛、疾病預防控制、食品藥品安全等專項行動。在全國率先開展“健康城市”建設試點,積極打造健康環境、健康社會、健康人群,全面預防、控制和消除健康危害因素,促進城市建設與人的健康協調發展。鼓勵支持社區、單位、家庭和個人參與健康城市建設活動,大力開展健康社區、健康校園、健康家庭、健康企業、健康機關、健康醫院等健康細胞工程建設,築牢健康城市的基礎。 提高國家重大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和項目效益,提升傳染病防控能力,擴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和居民健康危險因素監測,推廣高危人群篩查、干預與管理,將疾病預防關口前移,提高防治效果。
(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醫療保健服務能力升級。一是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在醫療衛生和健康服務業領域,加大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力度。圍繞
惡性腫瘤、慢性病、出生缺陷等臨床疾病和地方病、職業病防治等問題,集成優勢資源,布局打造一批國內一流的臨床醫學協同研究網路,積極探索創新醫學科研的協同研究新模式。突出臨床實際套用,加強基礎與臨床的協同創新,加快各種組學技術、
系統生物學、幹細胞與轉化醫學、基因檢測、
腫瘤免疫治療等前沿技術或基礎醫學研究成果向臨床套用的有效轉化,實施精準醫學、腦科學、慢性疾病防控、幹細胞與轉化醫學、創新醫療器械等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按照“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原則,將疾病防治研究重點轉向預防和早期診斷治療技術研究及套用推廣,增強醫學科技對百姓健康的服務能力,為健康山東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二是做優做強城市醫療機構。堅持硬體、軟體“兩手抓”, 在推動設施、設備、裝備等傳統硬體升級的基礎上,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內涵建設,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最佳化專業設定和服務流程,積極促進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打造一批具有全國一流水平的區域醫療中心,促進我省醫療衛生事業由大變強。三是全面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通過建設、培訓、支援等方式,加強縣級醫院以人才、技術、重點專科為核心的能力建設,實現醫院管理法制化、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信息化,醫療服務能力達到要求,能夠承擔縣域居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危急重症搶救與疑難病轉診的任務,力爭使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選擇部分縣級醫院進行三級綜合醫院管理試點。四是夯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基礎。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總體要求,調整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及功能定位,積極推進標準化建設,加大對口幫扶力度,不斷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探索實行縣鄉一體化管理,建立分級診療、雙向轉診良性互動的醫療服務機制。
(三)扶持社會辦醫形成競爭優勢。完善社會辦醫政策,取消不合理限制。堅持分類原則,促進不同類型社會辦醫機構健康發展。一是發展一批。進一步放寬準入,支持社會資本(含境外資本)舉辦高水平、上規模、專業化的醫療機構。到2020年,爭取每個市建成1-2所三級社會醫療機構。大力發展第三方專業體檢、醫學檢驗、醫學影像、消毒供應、食品藥品檢驗、醫學獨立實驗室等專業技術服務機構。二是扶持一批。採取社辦公助方式,通過支持學科建設、派出管理技術團隊、組建醫療聯合體、發展遠程醫療等形式,扶持一批基礎較好、有一定技術優勢、民眾認可度較高的社會醫療機構,儘快提高醫療水平,改善服務,做大做強,提升社會聲譽。三是轉型一批。支持城市二級醫院以託管、合作等形式與社會資本合作,加快向康復醫院、老年病專科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老年專業醫療服務機構轉型。允許社會資本以聯合、參股、兼併、收購、託管等形式,參與部分公立醫院(包括國有企業醫院)改制重組。
(四)積極推進醫養結合等多業態融合發展。一是鼓勵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主動延伸養老、康復、養生等服務,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開設老年病科(區),增加老年病床數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復護理。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變服務模式,實行簽約服務,開設家庭病床,推進護理服務向居民家庭延伸。二是鼓勵200張床位以上的養老服務機構內設醫療、護理、康復服務機構或病區,規模較小的養老服務機構依託當地醫院,採取合作方式引進醫療服務,或通過設立衛生所(室)、醫務室等方式,為老年人提供專業醫療服務,到2017年基本實現養老機構醫療服務全覆蓋。三是做好經驗推廣,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總結推廣養老服務中心與三級綜合醫院委託經營、融合發展和醫院直接經營管理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等經驗做法,推動醫療、養老服務業深度結合、全面發展。到2020年,對65歲以上老年人實現健康諮詢、照料護理全覆蓋,建成一批集養老—醫療—養生於一體的醫養結合服務綜合體。
(五)發揮特色優勢,進一步發揚光大傳統中醫。一是擴大中醫服務覆蓋面。在醫療機構內部,積極培養引進中醫人才,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不斷提高中醫在醫療服務中的比例。中醫醫院中醫醫師占比不低於60%;
中藥飲片銷售額應占藥品銷售總額的15%以上;門診採用非藥物中醫技術診療人次應達到門診總人次的10%以上。二是擴大中醫服務半徑。引導人們樹立中醫科學養生保健理念,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鼓勵套用針灸、推拿、膏方、藥膳等,開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揮中醫“簡、便、驗、廉”特色優勢,支持零售藥店設定中醫坐堂醫診所,鼓勵有資質的中醫師在養生保健機構提供保健諮詢、調理服務,擴大醫療服務業市場份額占有率。三是加強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重點專科、重點實驗室和學術流派工作室建設,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到2020年,全省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75%的村衛生室具備較強中醫藥服務能力,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國醫堂)建設率達到85%以上。
(六)推進中藥產業升級。在做好中藥資源普查、中藥材品質區劃等工作基礎上,充分發揮區域自然條件、種植傳統和加工優勢,加強科技示範園區、規範化生產基地、中藥材產地加工及市場交易體系建設,推動我省中藥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中藥材栽培生產與產地加工、中藥新產品研製與綜合開發,促進中藥產業發展。一是完成全省中藥資源普查,制定中藥產業發展規劃。二是根據中藥材品質區劃,重點建設魯中南山區、膠東半島、魯西南、黃河三角洲、微山湖與東平湖等五大中藥材生產區。到2020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00萬畝,產值150億元以上;建設中藥材產業科技示範園140個、中藥材規範化生產基地60個、種子種苗繁育基地10個、道地藥材種質資源保護基地5個。三是深化金銀花、丹參、桔梗、銀杏、丹皮、地黃、西洋參等道地藥材產地加工研究,使產地加工與現代
中藥飲片生產密切銜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打造市場優勢品牌;積極研發新產品,促進中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培育藥材生產與飲片加工規模以上龍頭企業60家。四是積極扶持國家已批准的區域性中藥材交易市場,提升中藥材市場集散能力,建立中藥材儲備庫,建設中藥材市場
供求信息平台和電子交易平台。五是藉助中藥材生產基地、種子種苗繁育基地、道地藥材種質資源保護基地,建設一批中醫藥文化旅遊示範基地,開發一批中醫藥文化旅遊場所,打造一批中醫藥文化旅遊品牌,開發一批中醫藥文化旅遊產品,推進中醫藥健康旅遊。
(七)加快發展 “網際網路+醫療衛生服務業”。 搶抓信息產業發展優勢,加強“智慧醫療”體系建設。一是加快醫療衛生信息互聯互通。探索建立醫療衛生服務業數據中心,初步實現面向全社會、全人群、全機構的查詢、套用功能。完善省、市、縣三級平台建設,加快全員人口庫、
電子健康檔案庫和電子病歷庫的融合,逐步實現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和健康諮詢等業務數據互聯互通、共享套用。二是加快傳統就醫流程信息化改革。利用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和銀醫合作模式,積極推進第三方、網際網路終端、移動終端、自助機等掛號、支付、檢查結果推送、查詢和藥物配送,打造院內“一站式”服務,改善民眾就醫體驗。三是提升信息化服務套用水平。總結推廣“智慧醫療”建設經驗,支持並規範網際網路醫療。建立省市級醫院、縣級醫院、鄉鎮(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四級遠程醫療服務協作體系,開發建設和完善分級診療和社區優先預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及遠程會診、影像、檢驗、心電和病理等共享中心信息化支持系統,與相應信息平台對接,並實現與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協同套用。
(八)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培養引進高層次人才。結合泰山學者等人才建設工程,利用國家和省公派留學項目,著力引進和培養一批在重大疾病防治、醫藥研發、健康管理等領域有較高學術地位的領軍人才。制定優惠政策,吸引醫療衛生高端人才來我省發展。二是加快行業人才培養。建立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的醫學人才培養供需平衡機制。充分發揮我省醫學大專院校、護理中等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優勢,加快培養藥劑師、助產士、育嬰師、
康復治療師、按摩師、心理諮詢師等社會急需的從業人員。建立健全繼續教育制度,加強醫療衛生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加快中醫藥、全科醫生等重點領域人才培養。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培訓護工、月嫂、營養師等相關從業人員掌握急救、護理等醫療衛生基本知識,更好地適應職業複合型技術需求。三是促進人才流動。鼓勵醫師多點執業,促進優質人才流動。加強區域衛生人才交流和人才市場建設,建立人才城鄉雙向流動機制,探索實施衛生人才縣管鄉用,引導人才下沉服務基層。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
(九)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牢牢把握“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以公平可及、民眾受益為出發點和立足點,把公益性和經營性更好地結合起來。進一步最佳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拉長服務業鏈條,發展新型醫療服務業態;逐步推進公立醫療機構去行政化和內部治理現代化,培育和增強各類醫療機構的社會責任感;發揮醫保基礎性作用,通過不斷改革完善支付制度,滿足廣大民眾基本醫療需求,控制醫療費不合理增長。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積極發展相關產業,不斷滿足人民民眾的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引導。發展醫療衛生服務業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醫療衛生服務業轉型升級的組織領導,及時協調解決醫療服務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要將促進醫療衛生服務業轉型升級納入“十三五”發展規劃,科學設立發展目標,完善健康保障體系。
(二)加強協調配合。要積極建立協調工作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方案要求,各負其責,抓緊制定完善配套政策,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實到位。
(三)加強監督檢查。要把促進醫療衛生服務業轉型升級工作列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重要議事日程,細化目標任務,適時監督檢查。要完善法規標準,鼓勵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參與制訂服務標準;在暫不能實行標準化的領域,廣泛推行服務承諾、服務公約、服務規範等制度。加大衛生監督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加強醫療從業行為監管。積極推動醫療服務業協會建設,發揮業內協調、行業發展、標準制訂、行為規範、行業信譽維護等方面的作用。
(四)加強輿論宣傳。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深入宣傳醫療衛生知識,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社會風氣。要進一步規範藥品、保健食品、醫療機構等方面廣告和相關信息發布行為,營造良好的健康消費氛圍。
(五)堅持試點先行。對實踐有基礎、認識統一、已經看準的發展模式,加大力度全面推進;對認識還不太統一、時機還不成熟的改革,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逐步完善並積累經驗、凝聚共識、適時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