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是目前國內規模較大、力量較強、學科較為齊全、貢獻和效益較為突出的省級農業科學院之一。我院科研歷史發軔於1903年清政府在濟南東郊創辦的山東農事試驗場,歷經晚清、民國、抗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科研工作未曾間斷。1946年秋,我黨在革命老區莒南縣成立山東省農業實驗所;1948年定址濟南,並接收了國民黨時期的農業科研機構;1950年改稱山東省農業科學研究所;1959年正式擴建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 外文名:Shandong Ac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創辦時間:1903
  • 所屬地區:山東省濟南市
  • 機構地位:中國規模較大,貢獻突出的農科院
  • 院風:創新為本,科研立院
學院簡介,歷史探源,歷史沿革,所獲榮譽,發展情況,科研隊伍,科研機構,現任領導,學院處室,機關處室,院屬單位,科研成果,出版刊物,地理位置,

學院簡介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是省政府直屬的綜合性、公益性省級農業科研單位,是國家農業科技黃淮海創新中心和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承建單位。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改革發展和幾代農科院人的不懈奮鬥,目前已經成為國內規模較大、力量較強、學科較為齊全、貢獻和效益較為突出、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省級農科院,成為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的龍頭和支撐黃淮海區域農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省級農科院前列。2015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我院科研歷史發軔於1903年清政府在濟南東郊創辦的山東農事試驗場,歷經晚清、民國、抗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科研工作未曾間斷。1946年秋,我黨在革命老區莒南縣成立山東省農業實驗所;1948年定址濟南,並接收了國民黨時期的農業科研機構;1950年改稱山東省農業科學研究所;1959年正式擴建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目前,我院擁有12個處室、24個研究試驗單位和18處有業務關係的分院,並設有1處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現有在職職工2080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753人,博士341人、碩士476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人,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0人,泰山學者(含“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25人,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91人。
主要研究領域涵蓋山東乃至黃淮海區域農業發展所需的糧經作物、果樹、蔬菜、畜禽、蠶桑、資源環境、植物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業微生物、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農業機械等40多個學科。建有國家和省部級創新平台87個,其中國家及部級創新平台57個,省級創新平台30個,數量居全國省級農科院前列。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全院國有資產達17.37億元,保存種質資源4萬多份、圖書資料50萬冊(卷),新增8個電子文獻資料庫,編輯發行《山東農業科學》等6種科技期刊。自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以來,全院共取得各級各類科技成果1556項,省部級以上獎勵719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31項。自1982年實行品種審(認)定以來,共有617個品種通過了國家或省審(認)定。目前,在我省種植面積過千萬畝的小麥、玉米、棉花、花生、果樹五大類作物中,我院育成的品種均占主體地位。這些品種和成果的大面積推廣套用,為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院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開放辦院方略,努力擴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提升對外交流與合作水平。先後與50多個國家、10多個國際組織建立了廣泛的科技合作關係,與國外科研院所共建聯合實驗室5個。被評為國家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商務部援外培訓工作承辦單位。
當前,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院上下正緊密對接國家和省重大戰略需求,深入實施強院建設提升工程規劃、“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騰飛行動和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紮實推進農業科技強院建設,努力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更為有力的科技支撐,為推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歷史探源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5月26日致中國農業科學院60周年的賀信,在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引起強烈反響。
據正著作權威史籍《山東省志·農業志》、《山東科學技術史》、《濟南歷史大事記》等記述:
1.1903年山東巡撫周馥奏請清政府獲準,集官商股銀1.5萬兩購地建房,辦起山東農事試驗場。說明該場性質為官商合辦的股份制單位,而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自創辦至今都是公辦單位,股份制單位無法作為其前身。
2.1906年濟南農桑總會在農事試驗場建起了濟南農林學堂,將試驗場劃歸學堂作為學生實習場地,至此,農事試驗場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此後,1907年所建山東高等農業學堂、1913年所建山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1926年所建山東大學農學院均沿襲此體制。所以山東省農科院不應該把農業院校實習農場當作自己的歷史。
另一個重要史實是,1958年12月27日中共山東省委以(58)712號文批覆同意省農林廳黨組關於建立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的報告(批文詳見《山東農業科學院院史》1946—1992)該院史經山東省新聞出版局審查準印,(準印號為1994-2-157)根據省委批示省農科院於1959年3月14日召開了成立大會。後因山東省農科院的根源是1946年在莒南縣所建山東省農業實驗所。該所於1948年整建制遷到濟南,1950年改稱山東省農業科學研究所,故此,經批准將建院時間更改為1946年。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並在黨的領導下,一直傳承著紅色基因的科研單位,得到山東省各界的廣泛公認。在建院三十五周年和五十五周年時,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姜春雲、吳官正、趙志浩等都題詞或致信表示祝賀,對1946年的建院歷史予以充分肯定。

歷史沿革

1946年1月-----山東省實業廳在莒南縣大店區成立山東省農業指導所
1946年秋末-----山東省實業廳在莒南縣十字路鎮成立山東省農業實驗所
1948年春-----山東省農業實驗所由莒南縣遷至莒縣城南濱海專署農場
1948年夏-----山東省農業實驗所由莒縣遷至青州城裡剪子巷
1948年冬-----山東省農業實驗所由青州遷至濟南,暫定址經七路緯二路,翌年3月,再遷至東郊桑園,並 正式定址
1950年5月-----山東省農業實驗所改建為山東省農業科學研究所
1959年3月-----山東省農業科學研究所擴建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所獲榮譽

一、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植保所黨支部(2001年)
二、全國勞動模範
全國勞動模範:李明(1950)、陳啟文(1956)、陸懋曾(1979、1982)
全國先進工作者:張煥家(1989)何啟偉(2000)
三、山東省先進集體
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植保所黨支部(2001年)
農業先進集體:農科所作物系雜糧組(1956)
土壤肥料系肥料組(1956)
益都農業試驗站(1956)
作物系麥作組(1957)
萊陽農業試驗站(1957)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富民興魯”先進集體:蔬菜研究所大白菜抗病育種組(1988)
四、山東省勞動模範(37人,44人次)
李明(1951、1956)沈壽銓(1956) 唐介石 (1956)洪長庚(1956) 王質(1956)
安玉山(1956) 蔡英寰(1956) 陳啟文(1956) 孫彥浩(1956) 王華南(1956)
王澤生(1956)劉培烈(1956)張郁文(1956)王傑(1956)王筱程(1956)董祥慶(1956)
吳柳青(1956)張岳(1957)戴塤(1957)韓曉東(1957)孟廣達(1957)管榮池(1958)
尹序文(1960)劉鳴平(1960)黃明源(1963、1966)魏國華(1978)陸懋曾(1978)
馮建國(1978)邵炳煦(1978)王立銘(1978)楊延華(1978)李永仁(1978)張煥家(1982、1986)
莫聖澤(1982、1986)胡世昌(1984、1986)龐居勤(1984、1986)楊紹相(1986)
五、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
陸懋曾(1982)張煥家(1989)陳宛妹(1993)何啟偉(2001)
六、全國部門、行業先進個人
全國“三八”紅旗手:朱承滿(1979)陳宛妹(1989)
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萬書波(2001)
全國科技扶貧先進個人:張承安(2001)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先進工作者:王壽元(1996、2001)
全國模範老人:王蔭墀
七、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
朱斗北(1988)孫彥浩(1988)趙君實(1994)孫慧生(1999)楊崇良(2001)
八、山東省"三八"紅旗手
陳宜娟(1979、1983)張鳳娥(1960)陳宛妹(1989)遲憲法(1989)孫慧生(1990)張桂芝(1990)
九、山東十佳留學生歸國科技專家
王家喜(2001)
十、山東省歸僑僑眷先進工作者
楊錚(1999)

發展情況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科研歷史發軔於1903年清政府濟南東郊創辦的山東農事試驗場,歷經晚清、民國、抗戰、解放前,科研工作未曾間斷。1946年秋,我黨在革命老區莒南縣成立山東省農業實驗所,1948年遷至濟南,1950年改稱山東省農業科學研究所,1959年正式擴建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目前已擁有12個處室、20個研究試驗單位和18處分院,並設有1處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科研隊伍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擁有12個處室、20個研究試驗單位和18處有業務關係的分院,並設有1處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現有在職職工1820人,其中一線科研骨幹中研究生學歷人員占60%以上。擁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574人、中級技術職務的421人,博士生導師17人、碩士生導師68人,博士229人、碩士330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10人。

科研機構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是全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自建院以來,經過五十餘年的建設,學科發展已涵蓋了全省主要農業科研領域,成為科技力量雄厚、設備先進、學科齊全、科技成果豐碩、綜合實力較強、社會效益大,對山東乃至全國有重要影響的科研單位,全院土地面積5977畝,固定資產1.8億元,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450台,藏書48萬冊(卷)。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全院設有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所、水稻研究所、棉花研究中心、花生研究所、果樹研究所、蔬菜研究所、畜牧獸醫研究所、飼料研究所、家禽研究所、蠶業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原子能農業套用研究所、山東省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心實驗室 、高新技術中心、奶牛研究中心等19個研究單位、1個試驗農場。其中設有國家級、省部級檢測機構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9個,駐濟單位15個,濟外單位4個。

現任領導

院黨委書記:周 林
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萬書波
院黨委副書記:逯 岩
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賈 無
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立明
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杜方嶺
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劉兆輝
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張明志

學院處室

機關處室

院辦公室
政工處
人事處
科研處
科技產業處
財務計畫處
法律審計處
國際合作處
老幹部處
紀檢監察室行政處
保衛處
研究生教育中心

院屬單位

作物研究所
玉米研究所
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植物保護研究所
質量標準研究所
棉花研究中心科技信息研究所
蔬菜花卉研究所
農產品研究所
畜牧獸醫研究所
家禽研究所
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奶牛研究中心
種質資源中心
水稻研究所
試驗基地服務中心
山東省葡萄研究院
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
山東省農藥科學研究院
蠶業研究所
花生研究所
果樹研究所
山東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省農科院幼稚園

科研成果

每年承擔國家、省科研項目200餘項,推廣新成果、新技術100餘項, 每年新鑑定科研成果30項左右,科技成果轉化率80%以上,其中大面積推廣套用的占40%以上 ,年創社會經濟效益40億元以上,在促進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成為一支不可替代的科 技骨幹力量,發揮了科技興農主力軍的作用。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一是調整科研工作方向任務,加快了科研成果的步伐。緊緊圍繞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 需要,把不斷解決全省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作為科研工作的首要任 務,調整研究方向和重點,在搞好套用基礎研究的同時,重點突出了可產業化的物化技術研 究和高新技術研究。同時,加大力度,集中力量攻關,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對我省農業 結構調整、產業化升級以及農民增收做出了積極貢獻。“八五”以來,全院取得省部級科技 成果160多項,育成小麥、玉米、花生、棉花、果樹、蔬菜等主要作物新品種100多個,農業 高新技術成果40多項,相當一部分科學研究領域在山東乃至全國居於領先地位。我院育成的 新品種,2000年小麥占全省播種面積的40%、玉米占50%、花生占全國種植面積的45%;兩薯脫 毒技術已在全省推廣普及,基因工程疫苗、轉基因育種、動物克隆技術研究等都取得良好進 展,牛胚胎移植技術、無特定病原雞研究與開發居國內領先水平。
二是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初具規模,科研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在國家科技部、農業部和省委、 省政府、省有關部門的領導與支持下,相繼建設和正在建設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和8個省級 重點實驗室;5個農業部檢測中心;4個國家種質改良分中心。通過科技力量的重組,建立和 發展優勢學科,加強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的建設,使我院科研水平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新 的科技經濟成長點不斷出現,為加快科技創新和承擔國家、省重大課題項目,多出快出大成 果,創造了良好條件。
三是加強了科技示範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 以“3450”科技示範工程為重點,狠抓了科技成果示範和推廣。建成25個固定示範基地,示 范面積500多萬畝,帶動基地2000多萬畝,推廣面積6000萬畝。以良種良法配套為重點,狠抓了栽培技術、動植物疫病防治技術的推廣套用和農業科技知識宣傳普及工作。
四是科技成果產業化開始起步,建立了一批經濟實體和科技企業,年創收能力達到1000萬 元左右,彌補了部分事業費的不足,支持了科研工作。同時積極探索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五是按照“調整結構,精簡人員,提高效率”的原則,重點加大內部機制和制度建設,各項 改革取得了初成效。職工的改革意識明顯增強,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加快了科技事業的發展。
本院作為全省最高的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決心以十五大精神為指針,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發揚“團結、求實、創新、高效”的院訓精神,發揮優勢,突出重點,促進科研、開發、生產、經營一體化。在省委、省政府的關懷領導和省直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本院正朝著建成現代化的國內一流的省級農業科學院的目標邁進。

出版刊物

《山東農業科學》
《山東農業科學》是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山東農學會、山東農業大學共同主辦的綜合性農業科技期刊,創刊於1963年10月。堅持提高與普及兼顧、學術與實用並舉的辦刊方針,報導農業科技成果,傳播農業科學技術,促進農業科技交流,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刊物欄目有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遺傳育種與品質資源、耕作栽培與生理生化、資源環境與植物營養、植物保護與農業氣象、畜牧獸醫蠶桑、貯藏加工檢測、農產品標準與質量安全、新品種與新技術、農業經濟與管理等。及時報導農業科研的新成果、新進展、新方法和新技術。主要讀者對象是農業科研人員、農業院校師生、農業管理幹部、農技推廣人員、農村科技示範戶等。
本刊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山東省十佳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中國農學會優秀期刊、第二屆和第三屆中國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全文收錄期刊等。
《花生學報》
《花生學報》是由山東省花生研究所主辦的我國花生學科唯一的專業學術刊物,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登花生遺傳育種、栽培生理、植物保護、土壤肥料、貯藏加工及分析測試等研究領域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及簡報、技術與方法以及專題綜述等。讀者對象主要是科研、教學、生產推廣等部門的各級領導幹部、科技人員、院校師生及花生產業領域的廣大工作者等。
《花生學報》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並作為首批全國農業核心期刊入編國家電子出版物《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等。本刊分別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刊源,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
主要欄目:花生遺傳育種、栽培生理、植物保護、土壤肥料、貯藏加工、分析測試、產業化、機械化等。
《花生學報》辦刊宗旨是:堅持黨的科技方針和政策,服務於生產和科學研究,及時全面報導花生科技動態與發展,促進中國花生科技進步,為實現花生產業現代化發揮好橋樑紐帶和科技先導作用。辦刊方針是面向科研與生產,提高與普及相結合。主要任務是報導最新花生科研成果、交流科學研究動態、推廣先進生產技術、推動花生科技進步,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服務。
《落葉果樹》
《落葉果樹》為科學技術類刊物,是新聞出版總署雙效期刊、山東優秀期刊、山東園藝學會會刊。辦刊宗旨是為果樹科研和生產服務,設定專家論壇、試驗研究、綜合評議、引選育種、病蟲害防治、技術開發、果品貯藏與加工、茶學、生產服務、觀賞園藝和國外果樹等欄目,刊載有關落葉果樹及果用瓜類的生產經驗、技術總結、試驗研究報告以及果品貯藏加工、茶學、觀賞園藝和國外果樹等方面的文章。
《家禽科學》
《家禽科學》雜誌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正式出版的科技期刊,具有國內統一刊號。1979年創刊,曾獲得“全國畜牧獸醫優秀期刊”、“山東省優秀科技期刊”稱號。《家禽科學》是我國家禽行業綜合性的技術期刊,融前瞻性、指導性、實用性、可讀性於一體,設定有研究報導、飼養管理、禽病防治、養殖戶園地、文獻綜述、禽病門診、禽業信息及供求商情等眾多欄目。
《水禽世界》
《水禽世界》雜誌於2006年正式出版,雙月刊,國際標準大16開,64頁碼,面向全國發行。刊號:CN37-1424/S,郵發代號:24-51。創刊宗旨:普及提高水禽養殖科學技術,引導我國水禽業從傳統的低水平飼養向現代規模化飼養健康發展。欄目設定:開卷有益、行業論壇、飼養管理、疾病防治、試驗報告、產品加工、品種簡介、養鵝失誤失敗教訓100例、產品市場發行範圍:大、中、小型水禽飼養企業、養殖戶及其相關企業、有關畜牧行政職能部門、教學科研單位等從業人員。
《山東蔬菜》
《山東蔬菜》期刊,創刊於1996年10月份,作為山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主辦的省內蔬菜唯一專業科技期刊,主要報導省內外蔬菜科技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新經驗,蔬菜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國內外蔬菜科技發展動態等。主要欄目有專題論述、經驗交流、園藝設施、良種選育、栽培技術、土壤肥料、植物保護、食用菌、蔬菜良種、科技信息、專題講座等。讀者對象主要是全國農林院校園藝學師生、農業科研單位園藝技術人員、各蔬菜產區的管理幹部、農技推廣人員和廣大菜農朋友。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