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山東省華僑中學是省屬重點高級中學,青島市規範化學校。學校於1956年由旅居海外的519名僑胞捐資興建,是長江以北地區第一所華僑中學,有“江北一枝花”的美譽。周恩來總理曾稱讚“這是僑胞愛國的表現,是辦學的一種好形式”。原山東省委書記、當代書法界泰斗舒同同志親筆為僑中題寫了“山東省華僑中學”的校牌。原山東省副省長
余修同志為建校紀念碑題寫了“熱愛祖國”的碑文,紀念碑的其它三面鐫刻著捐資建校愛國僑胞的芳名。
學校現已達到36個高中教學班的規模,有學生2000餘人,教職工170人,其中中高級教師近50人,市級以上骨幹教師、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50餘人次,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91.3%。2000年經
青島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全面深入的督導評估,認定我校的綜合辦學水平為優秀等級。
學校始終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實施人生預備教育”的辦學宗旨和“德育為首、育人為本、提高素質、發展特長”的辦學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堅持“科研興校”,不斷深化“最最佳化教育”的研究,教師在研究狀態下工作,學生在主動求知中發展,促進了教育教學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連續十年本科升學率居全市同類學校前列。學校的第二課堂也取得豐碩成果,成立了十幾個課外活動小組,充分發展學生特長,在各類競賽中均取得優異成績。
體育教學是學校的一大特色,連續十多年獲市中學生運動會同類重點中學冠軍,是山東省體育達標先進學校,山東省田徑運動傳統項目學校。中央電視台、
山東人民廣播電台、
山東教育報社、青島日報等,都曾對僑中進行過專題報導。在升入大中專院校的六千餘人中,有近百人成為博士生、碩士生,在美、德、英、法、日等十幾個國家有我們僑中畢業的學生在學習或工作。
學校園林化的校園布局優美、規範,優雅宜人,被授予“青島市文明單位”、“青島市綠化先進單位”、“青島市花園式單位”。學校教學設施先進,配套完善,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已進入課堂,擁有現代化的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信息中心和校園網、閉路電視系統,擁有一流的教學樓、實驗樓、圖書樓、辦公樓、住宅宿舍樓等等。學校圖書館藏書三萬餘冊,報刊雜誌三百餘種,有寬敞明亮的學生閱覽室、教師閱覽室和資料室。
學校以育人為本、以德育為首、以教學為主、為實現“高標準、嚴要求、創一流、作示範”,培養新世紀的高素質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而繼續努力奮鬥。
校史
山東省華僑中學坐落在平度市同和街道辦事處(原地址平度市新河鎮)。是由旅居海外的519名華僑於1956年捐資興建的,建校至今,已走過了45年的歷程。
新中國誕生後,祖國蒸蒸日上,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海外僑胞被歧視被凌辱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愛國僑胞揚眉吐氣,深感做一個中國人的無比自豪,從而激發了更加強烈的愛國熱情。他們身在海外、心繫家鄉,決心興學桑梓,報效祖國,造福子孫後代。最先倡導者首推東南亞的愛國華僑,他們以“山東公會”的名義在僑胞中積極醞釀。一九五四年,孫鳳梧先生帶著僑胞們的委託,代表“山東公會”,回祖國正式向山東省政府表達了僑胞為家鄉捐資興學的心愿,當即得到了省政府領導的高度讚揚和大力支持,並通知當時的蓼蘭縣政府。縣長
陳洪明同文教科副科長
王新德、民政科幹事王序五等熱情接待了孫風梧先生。後來,由蓼蘭縣縣長陳洪明、
昌邑縣縣長
盛永治主持召開有教育、民政及歸僑代表參加的建校籌委會,具體商討辦學事宜。是年底,孫鳳梧先生向“山東公會”和僑胞們轉達了同政府初步商定的辦學意見。自此,各位僑領僕僕風塵、不辭辛勞,奔走於僑胞之中,開始了積極的募捐活動。隨後,成立了由崔功堯先生出任董事長的學校董事會。
在國內,歸僑
王捷臣、韓其寬兩位先生一面與海外董事會聯繫,一面協助政府籌建學校。國內海外幾經協商,確定將校址選在周圍百里的僑鄉中心,僅一河之隔的
昌平兩縣交界處——
平度縣新河鎮。當時的省委第一書記舒同為學校命名,並親書了“山東省華僑中學”的校牌。
1956年春,政府派
王元三、
姜德志、王開棋、
張國明等籌建校舍。同年秋,昌灘地委任命
張子聖同志為學校黨支部書記、史景芳同志為校長,昌濰專署文教局派九名教職工到校籌備招生和開學事宜。當年招收國中一年級兩個班的學生,總計108人。十月,隆重舉行第一個開學典禮。於是,長江以北唯一的一所華僑中學正式開學了,實現了華僑的最大心愿。
僑胞們建校捐款共兌換人民幣30多萬元,政府利用這筆僑資分兩次共征地68畝,建校舍2264平方米。至1959年,學校已初具規模。是年夏,開始招收兩個班的高中學生——88人,全校在校學生達350人。至此,學校已成為一所遠近聞名的完全中學。
六十年代初,由於天災人禍,國家處於暫時經濟困難時期,教育進行調整,政府將昌邑縣卜莊中學、平度縣
灰埠中學撤消,學生轉入僑中,學校進一步得到充實和加強。此後,隨著國民經濟的逐步好轉,教育事業有了較大發展,1962年,學校被確定為
昌濰地區重點學校。“文革”前,學校的辦學規模、招生範圍和數額逐年擴大,高中在校學生四個班,國中在校學生12個班,共800餘人,教職工80餘人。全校師生員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教育規律辦事,教學質量逐年提高。1965年,高中四級的升學率已達75%,列平度縣第一名。學校桌球隊連續獲省、地、縣冠軍或亞軍,曲雲波同學獲山東省三級跳遠少年組冠軍。各項工作蒸蒸日上,學校越辦越好。
1966年夏,“文革”開始,師生停課鬧革命,學校教學秩序受到嚴重破壞。至1968年,在解放軍的幫助下,形勢趨於好轉,正常的教學秩序得以逐漸恢復,學校著手處理兩年來遺留的學生畢業問題。隨後又先後招收了高中八級和九級共五個班的學生。1969至1970年,招收高十級、十一級專業培訓班,實行開門辦學,開設農技、機電、醫務等課程。1971年,學校開始招收兩年制普通高中班。自此,學生級別改為按年序排列。1974年昌濰地區撥款三萬元建華僑接待室,並將愛國紀念碑移至接待室院中。“十年動亂”結束後,教育走上了正常軌道,全國恢復了高考,學校恢復了校長負責制和各種教學制度,學校內部秩序井然,全體師生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春回大地,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學校恢復了昌濰地區重點學校地位,落實了黨的知識分子政策,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教學質量大大提高。1979年春,昌濰地委副書記梁雲清約各有關部門到僑中現場辦公,決定由地區財政撥款25萬元(後增補三萬元)建設教學樓(2400平方米)。是年國慶節期間,回國參加國慶典禮的僑胞徐洪亭先生、孫鳳梧先生等由地、縣領導陪同,到校參加了教學樓奠基儀式。1981年秋教學樓竣工並交付使用。是年,省教育廳增補山東省華僑中學為省重點中學,高中改為三年制,執行教育部頒發的第一類教學計畫。1982年,省教育廳、衛生廳、體委組織了對省重點學校貫徹“體育、衛生兩個暫行規定”的檢查驗收,學校獲得“良好”等級證書。1984年,平度縣劃歸青島市,
青島市教育局撥款15萬元建造實驗樓(1350平方米)並增添了教學儀器和設備。1985年,隨著改革開放新形勢的發展,各級黨委、政府對華僑中學這所特殊學校更加關心和支持。省教育廳、省僑辦、國務院僑辦的領導先後來校視察指導工作。原副省長余修同志來校看到二十多年前自己在建校紀念碑親書的“熱愛祖國”(題詞)時無比感慨,當即留詩一首:
旅居海外
赤子心,捐資興學育新人。赫然四字依然在,二十年前未名身。
雨過天晴倍覺親,莘莘學子是知音。更愛邦家四時春,勤奮園丁茹苦辛。
1986年,山東省華僑中學建校卅周年,愛國僑胞和各級領導共商卅年校慶大計,省政府正式下達批文。省、市、縣共撥款50萬元,征地40畝用以改建校舍、擴建操場,美化、綠化校園。愛國僑胞捐贈87萬港幣建設“圖書館”大樓,有56位僑胞回國參加校慶活動。九月十日,省、市、縣領導、歸僑和僑眷、校友代表及全體師生員工共1300人在僑中隆重舉行校慶典禮。國務院僑辦教育司發來了賀電,國家和省市領導為校慶題詞,市、縣政府送來了慶匾。次年九月,徐洪亭、孫鳳梧、
高玉山等僑胞回國觀光,再次來校並參加圖書館落成典禮。卅年校慶活動圓滿成功,學校的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大大提高,山東省僑中學以嶄新的風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1989年春夏之交,全體師生員工經受住了全國政治動亂的考驗,學校教學秩序正常,局勢穩定,各項工作成績顯著。九零年,平度市政府授予“金馬獎”錦旗。
1991年9月,舉行卅五年校慶,高玉山先生率49名僑胞參加校慶活動,僑胞捐贈豐田麵包車一輛,建立了“華僑獎勵基金會”。1992年,省、市撥款25萬元建造教工住宅樓(1632平方米)。是年夏,孫鳳梧先生率華僑青少年夏令營回國觀光,並來校參觀,國家教委
王明達副主任由
丁日新同志陪同來校視察,都對僑中給予很高評價。本年內學校先後獲得青島市“綠化先進單位”、“文明單位”、“規範化學校”等榮譽稱號。
1993年,學校內部進行機制改革,領導幹部和教職工實行聘任制。這大大加強了各方面的工作,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1994年和1995年高考升學率,名列平度市第二和第一,學校獲得青島市“花園式單位”稱號。此間,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
劉振華同志、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
肖崗同志先後來校視察指導工作。僑胞亦多次來校參觀指導,領導和僑胞的關懷指導,給師生以極大的鼓舞。
1995年,山東省政協將省僑辦、省僑聯“關於山東省華僑中學四十年校慶及今後發展”的兩個提案由青島市政府回復。青島市和平度市兩級政府分別撥款40萬和30萬扶持學校發展。學校興建華僑紀念館、學生餐廳和學生宿舍,總計3144平方米,青島市政府命名學校為花園式單位。
1996年1月,山東人民廣播電台播發專稿《赤子丹心育新花》,介紹僑中辦學情況。同年4月中央電視台來校拍攝專題節目,介紹僑中辦學情況。5月,被命名為平度市“文明單位標兵”。9月,隆重舉行40年校慶活動,68位僑胞參加校慶,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劉振華副主席親臨學校參加慶典。黨和國家領導人
宋平、
宋任窮、
李鐵映、
吳學謙、劉振華、山東省省長
李春亭等對我校題詞勉勵。同年,學校獲青島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錦旗。
1997年,省政協第七屆五次會議提出173號提案,建議改變華僑中學管理體制。由校友崔鵬坤等捐建的校園雕塑落成。學校被授予青島市普通高中畢業會考先進單位、青島市僑務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1998年,年內學校先後榮獲平度市勞動競賽先進單位、平度市企事業先進單位、平度市先進黨支部、青島市僑務工作先進集體等獎勵,政治組被授予青島市先進教研組稱號,物理組被評為平度市先進教研組。獲平度市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名。學校業餘黨校成立。
1999年8月,選聘學校領導班子,辦公室主任車振東、教導主任李書山、副主任王洪仁、柳春榮、總務主任付文瑞、團支部書記
李錦山。本年內學校先後獲得平度市先進女職工集體、平度市先進基層工會、平度市圖書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