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3年,博物館開工建設。
2004年,博物館建成開放。
2010年7月,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上收藏恐龍和其他史前動物化石最多的博物館。
2019年8月,博物館入選為山東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2020年4月27,博物館劃轉至平邑縣財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建築格局
山東省天宇自然博物館於2004年建成開放,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陳列面積2.8萬平方米。展覽廳有千龍廳(恐龍), 和政生物群廳, 山旺化石群廳, 海百合廳, 貴州關嶺生物群廳, 熱河生物昆蟲蜘蛛廳, 萬魚廳, 寶石廳, 鐘乳石大廳, 蝴蝶標本廳, 綜合廳等等28個。館內設科研館1處,3D影院1處,館藏展品39萬餘件,總投資4億元。
展出內容
館內保存的1200多件恐龍以及2200多件鳥類化石,使其成為世界上保存較完整個體的恐龍和鳥類化石最多的自然博物館,為此,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都在這裡設有科研工作站,並於2010年7月被金氏世界紀錄總部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收藏恐龍和其他史前動物化石的博物館。
礦物標本展廳,凝結了地球億萬年靈氣的
礦物晶體讓遊客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世界上最大的紫水晶洞、最大的白鎢礦晶體、最大的綠松石標本;以及被歐洲《礦物寶石標本》雜誌評為年度十佳礦物的碧璽,我國有文字記載以來最大的重338.6克拉的金剛石,來自烏拉圭、巴西的水晶,巴基斯坦的海藍寶,哥倫比亞的祖母綠,印度的魚眼石……四百餘種數萬件罕見的原生態礦物寶石標本,集天地精華於一體,流光溢彩,令人嘆為觀止。
走進天宇的化石世界,億萬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將再一次地給您心靈上的震撼: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世界上館藏最長的
矽化木以及世界上最大的
中華龍鳥化石均陳列於此;兩億多年前雄霸海洋的魚龍等海洋生物,在大大小小近萬塊石板上留下了其栩栩如生的身影;美麗而神奇的海百合成為名副其實的“石畫天雕”,創造了所有
動物化石中的一大奇蹟;中生代的恐龍和鳥類化石為我們展示了恐龍如何變成鳥類的偉大奇觀;一千八百萬年前溫順的鹿類和貌似兇猛的犀牛,成群地游弋於遼闊的草地上,被自然界的一個變遷定格在天宇的展廳中,生動且壯觀;數萬條的魚兒在層疊的石板上努力地掙扎了一億二千萬年,卻永遠沒有機會再次獲得那種隨波逐流的快樂與自由;小到肉眼難辨的蟲卵,輕到一片羽毛,細到葉片的脈絡,我們都能夠在那特殊而神秘的化石世界中讀懂其生命的足跡!
天宇館藏不僅是一部描繪自然生命的“萬卷書”,更是人類探索生命起源,尋求宇宙未來的“神奇寶典”,它為研究、探索者提供了最好的科研平台,為求知、求識者以及一切熱愛自然、珍視生命的人們,送上了開啟自然文明的鑰匙,打開攀登自然科學之巔的大門。
所獲榮譽
2020年,入選“第四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
天宇自然博物館先後被命名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國土資源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古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山東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山東省服務名牌企業”、“中國縣域旅遊品牌百強景區”。
2022年4月,被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作用價值
館內已成功建立六項
吉尼斯世界記錄,並在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科學》等刊物上發表科研成果三十餘項;發表於《自然》上的“
孔子天宇龍”以及對早期羽毛髮育現象的研究等文章,更引起了世人的矚目。
景區事件
2023年5月19日,周忠和、朱日祥、徐義剛院士領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克拉通破壞與陸地生物演化”項目專家團隊一行到山東省天宇自然博物館進行實地考察和學術交流,名譽館長鄭曉廷、館長尹士銀陪同考察。
2023年12月1日,根據4A級旅遊景區年度覆核結果,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決定,給予平邑縣天宇自然博物館旅遊區責令整改處理,限期6個月。
參觀信息
地址:山東省平邑縣城蓮花山路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