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龍鳥(屬美頜龍類)

中華龍鳥化石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華龍鳥是一種發現於中國的美頜龍類。和大多數美頜龍類一樣,中華龍鳥的體型十分嬌小。依據正型標本估計,它的體長約為1米左右。中華龍鳥在發現之初由於身披絲狀羽毛,一度被認為與鳥類有著非常近的親緣關係,被認為是解決鳥類起源的關鍵物種。不過以現在的相關研究來看,中華龍鳥所屬的美頜龍類是手盜龍形類中最為原始的一支,與鳥類的親緣關係較遠。即便如此,中華龍鳥的發現也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的,它是第一件被報導的長羽毛的恐龍化石,它使古生物學家逐漸意識到非鳥類獸腳類恐龍也可以擁有鳥類的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華龍鳥 
  • 拉丁名:Sinosauropteryx
  • 模式種:原始中華龍鳥(Sinosauropteryx prima)
  • 分類位置:獸腳類,手盜龍形類,美頜龍類
  •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
  • 時代:早白堊世,巴雷姆期,距今約1億2600萬年至1億2400萬年
  • 地層:義縣組
  • 命名人:季強等人(Ji et al.)
命名由來,基本信息和形態學,系統發育位置,羽毛印痕,羽毛顏色復原,食性,繁殖,科學意義,

命名由來

中華龍鳥的屬名含義為“來自中國的蜥蜴翅膀”。種名原始的主要是因為一開始認為中華龍鳥是介於非鳥類獸腳類恐龍的過度狀態,被當作了第一隻鳥。現在的研究結果已經確定中華龍鳥不屬於鳥類,而是屬於美頜龍類,是手盜龍形類中最為原始的一支。

基本信息和形態學

目前已確認有三件標本屬於中華龍鳥。
正型標本:NGMC 2123,NIGP 127586(正副模)是一件幾乎完整的骨骼,保存了大部分骨塊,為一件幼體。
中華龍鳥具有以下的鑑定特徵組合:一種小型的獸腳類恐龍,最大體長不會超過1.2米。具有雙平型的頸椎,小船形的遠端脈弧,恥骨遠端具有呈小船形的膨大,腓骨近端的寬度約為脛骨的75%,距骨升突內外向窄,背腹向高。前肢較後肢明顯短小但很強壯,第一手指的長度大於肱骨和尺骨的長度第一掌骨的近端內側具有一發達的脊。中華龍鳥和美頜龍的區別在於它的前肢較後肢要更短小。中華龍鳥的肱骨和尺骨的總長度與股骨和脛骨的總長度之比是0.3,而這一比例在美頜龍中是0.43。
歸入標本:NIGP 127587是一件幾乎完整的標本,僅缺少尾部的末端。
歸入標本:NGMC 2124是一件幾乎完整的標本,最開始由季強等人描述。這件標本的胃裡保存了一些胃容物,如小哺乳動物的下頜。
歸入標本:IVPP V 14202未經正式骨骼學描述的標本。這件標本的羽毛印痕中發現了黑素體。
中華龍鳥
中華龍鳥骨骼化石

系統發育位置

目前基於大矩陣的系統發育分析都支持中華龍鳥屬於虛骨龍類,手盜龍形類的美頜龍類,如菲利.森特2012年的基於簡約法的分析,麥可.李等人2014年的貝葉斯末端定年分析和布魯薩特等人2014年的基於簡約法的分析。但是美頜龍類內部分系統發育框架解析度較差,基於不同矩陣的計算結果可能會不一樣。該詞條將給出菲利.森特等人2012年的美頜龍類系統發育框架作為參考。
中華龍鳥
中華龍鳥系統發育位置

羽毛印痕

所有中華龍鳥的標本的外表面都覆蓋有一層表皮衍生物。大多數文獻會把它解釋為纖維狀的原始羽毛。在NIGP 127586上,羽毛印痕在頭的後半部分,頸部,背部,腰帶和尾巴的背腹側都有分布。還有一些羽毛印痕則分布在右側肱骨的後面和右側尺骨的前面。在NIGP 127587中纖維狀的羽毛結構可以在標本的頸部和背椎的背側,以及尾巴的背負兩側看到。一小撮羽毛印痕保存在左側肋骨附近。羽毛印痕距離骨骼化石的距離大約與存活時的肌肉組織和表皮總厚度相當。這種纖維狀的羽毛質地較為柔軟。單個的纖維狀羽毛比較細窄,粗的直徑約為0.2毫米,細的直徑約為0.1毫米。一些分布在肩膀位置的羽毛更粗一些,直徑可以達到0.3毫米。
身體不同位置的羽毛長度也不一樣。NIGP 127586中頭部最靠近吻端的羽毛長度約為5.5毫米,在頭骨後側部的羽毛長度約為9.1毫米,而位於頭骨副枕突後方的羽毛只有2毫米長。在第四頸椎位置的羽毛長度較大,達到了13.4毫米。第八頸椎的羽毛長度略有下降,約為12.7毫米。肩胛骨遠端的羽毛長度為21毫米。背椎和腸骨背側的羽毛長度為16毫米。第7節尾椎背側附近的羽毛長度是23毫米。第52節尾椎背側的羽毛長度是10毫米。尾巴腹面接近腰帶位置的羽毛長度較短。第25節尾椎腹面的羽毛長度為15毫米。第47節尾椎腹面的羽毛長度約為4.2毫米。另一件標本NIGP 127587的羽毛分布情況與NIGP 127586的類似。

羽毛顏色復原

早期對於中華龍鳥的體色研究主要是基於簡單的形態觀察。最開始注意到的是中華龍鳥的尾巴上有明暗相間的條帶。2002年北美古脊椎動物年會上的一項報告認為這些明暗相間的條帶代表了中華龍鳥生活狀態下的顏色。這一結論後來得到了更現代化的研究方法的證實。2010年的一項研究在一件未正式描述的中華龍鳥標本(IVPP V 14202)的羽毛印痕中發現了黑素體。研究人員藉此推測中華龍鳥尾巴上顏色較深的位置附著的羽毛為栗褐色。2017年的一項研究重建了中華龍鳥全身的顏色分布,並重建了中華龍鳥的三維模型。研究人員模擬了不同棲息地的光照條件,來研究在哪種棲息地環境下中華龍鳥的體色能夠達到最好的反蔭蔽效果。結果發現,中華龍鳥的體色在開放的環境下能夠取得最好的保護色效果。這一研究也顯示了嚴謹的體色復原有利於人們認識滅絕物種的棲息環境。
中華龍鳥(中華龍鳥化石)
中華龍鳥顏色復原圖

食性

NIGP 127587的胃部保存了一件小蜥蜴的殘骸。這隻蜥蜴的殘骸被鑑定為大凌河蜥。大凌河蜥是一類奔跑能力很強的小型蜥蜴。這一化石證據顯示中華龍鳥會以快速奔跑的小型生物為食。NGMC 2124的胃部保存了三件哺乳動物的下頜,其中兩件下頜被鑑定為屬於張和獸,另外一件屬於中國俊獸。這些化石表明中華龍鳥也會捕食小型的哺乳動物。
中華龍鳥(中華龍鳥化石)
中華龍鳥捕食蜥蜴

繁殖

NIGP 127587也保存了類似於蛋的結構。其中有兩枚蛋保存在恥骨遠端的上側。蛋大約36毫米長,26毫米寬。兩顆發育良好的蛋同時保存在腰帶的位置意味著中華龍鳥與其它非鳥類獸腳類恐龍一樣可能也是雙側輸卵管同時下蛋,一邊一個。

科學意義

如果現在去朝陽市龍城區的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旅遊,依然會看到一條標語“第一隻鳥起飛的地方”。這裡的“第一隻鳥”指的就是中華龍鳥。依據現有的科研進展來看,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目前基於大矩陣的系統發育分析都支持中華龍鳥屬於美頜龍類,這一類群處於手盜龍形類的最基部,也就是說中華龍鳥是一種較原始的虛骨龍類,其與鳥類的親緣關係遠不如伶盜龍,臨河盜龍等馳龍類與鳥類的親緣關係近。因此從系統發育位置上考慮,中華龍鳥對於討論非鳥類獸腳類恐龍向鳥類的演化其實沒有原來認為的那么重要。即便如此,中華龍鳥的發現也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的,它使古生物學家逐漸意識到非鳥類獸腳類恐龍也可以擁有鳥類的特徵。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