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分散式計算機軟體新技術重點實驗室
- 研究方向:套用基礎研究
- 類型:重點實驗室
- 所屬地區:山東省
實驗室定位,團隊建設,科學研究成果,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情況,學術交流情況,管理制度建設,實驗室成果轉化情況,
實驗室定位
本實驗室定位於套用基礎研究,旨在利用分散式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結合國家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重大需求,堅持“研究力求原創,技術取得突破,成果促進產業”的指導思想,在計算機軟體新技術研究與套用以及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形成特色和優勢。
團隊建設
實驗室擁有一支年齡、職稱、學緣結構合理,團結合作、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團隊。近年來,先後引進泰山學者1名,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16人。現有專兼職研究40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導師8人,29人具有博士學位。泰山學者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專家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泉城學者1人。
並且以實驗室人員為主體建設了“計算機套用技術”泰山學者崗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家特色專業,“分散式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創新團隊,山東省信息管理工程技術中心,山東省物流最佳化與預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計算機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山東省高等學校骨幹學科教學實驗中心,信息系統與網路信息安全強化建設重點實驗室,“軟體服務外包及創新能力培養教學團隊” 省級教學創新團隊,“山東師範大學-浪潮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山東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通信工程”山東省特色專業及5門省級精品課程。
實驗室學術帶頭人劉弘教授於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獲得博士學位,是全國十七大代表及山東省第七、八、九、十屆黨代會代表,山東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泉城學者,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山東省三八紅旗手,山東省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山東高校科教興魯先鋒共產黨員榮譽稱號,同時也是泰山學者梯隊的骨幹成員。
科學研究成果
實驗室已形成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並取得顯著的科研成果。實驗室共設分散式智慧型計算與軟體工程、分布/並行處理及網路套用技術、網路信息系統與信息安全、機器學習技術及其套用等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具備了多層次綜合研究開發能力,發展成為我省軟體技術領域教學、研究和推廣的重要基地。
自2002年以來,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10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29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17項,其它課題60餘項,科研經費總額達4900餘萬元。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65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270餘篇;實驗室人員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0項,省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山東省計算機套用優秀成果獎4項,山東省科委科技進步獎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3項,受理12項,軟體著作權16項;實驗室注重利用科學研究成果促進教學改革,獲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山東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高等學校實驗教學與實驗技術成果獎1項。出版專著、教材20多部,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3項。
基礎設施建設
實驗室擁有良好的軟硬體基礎設施。依託該實驗室,建立了山東省信息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物流最佳化與預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計算機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山東省高等學校骨幹學科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信息系統與網路信息安全強化建設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山東師範大學培訓基地、山東省計算機公共課考試中心、“山東師範大學-浪潮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目前,擁有各類專業實驗室14個,建築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價值達9200餘萬元。圖書資料室面積200平方米,擁有圖書資料5萬餘冊。並且,實驗室已加入山東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同共用網,在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了可利用的設備資源。
人才培養情況
實驗室擁有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實驗室依託的山東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在人才培養上形成了較強的培養梯隊和能力,擁有管理工程與工業工程、網路與網路資源管理兩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及相鄰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予點。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含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信息與通信工程(含通信與信息系統、物聯網套用技術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軟體工程”和“計算機技術”2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3個本科專業,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國家和山東省特色專業,通信工程是山東省特色專業併入選山東省卓越工程師計畫。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13人,碩士研究生243人。實驗室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軟體設計大賽及數學建模大賽,並多次獲得佳績。累計為社會培養博士15人,碩士1000餘人,本科生4800餘人。培養的研究生獲省級優秀博士論文1篇,省級優秀碩士論文10篇,省研究生科技創新成果獎5項,本科生省優學士論文7篇。
學術交流情況
實驗室注重學術交流與合作,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實驗室長期與英國劍橋大學、考文垂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計算所、山東省科學院計算中心等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進行學術交流。實驗室共舉辦國際學術會議3次,先後選派18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到國內外重點大學和研究所訪問進修或進行研究工作,在國內外產生一定的影響。聘任英國劍橋大學教授John Frazer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唐明晰教授、日本高等職業學院的沈鴻教授等客座教授8人;完成三項與香港理工大學的合作項目。選派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100餘人次;接受國內外訪問學者11人。邀請北京大學李曉明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學金群教授、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楊耘教授、河海大學王志堅教授等國內外知名學者作學術報告70餘人次。
管理制度建設
實驗室管理制度健全、績效突出。實驗室建立健全了各種規章制度,實行學術帶頭人負責制,明確責、權、利,加強對實驗室內部的管理。建立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形成以能力和績效為重點的自主創新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實行績效與職稱、職務評定掛鈎,在此基礎上最佳化實驗室學科隊伍。建立教學、科研獎勵制度,獎勵在教學和科學研究中做出突出成績的人員,充分調動科技人才的教學、科研工作積極性。定期召開學術委員會會議,討論並審議實驗室目標和任務,把握實驗室研究方向,審議重大學術活動和科研計畫。建立起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競爭創新、自我發展、“產學研”一體化的運行機制。
實驗室成果轉化情況
學科成果轉化多項,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及社會效益,帶動了地方產業改造及技術創新。其中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基於分形技術的產品包裝及防偽標誌創新設計”軟體、泉城學者項目“基於國產SOC晶片和EMV2000規範的金融稅控一體終端產品研製”,獲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網路安全審計與Web信息過濾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基於進化計算的協同產品設計及動漫創作系統”,以及“基於協同學習技術的網路資源智慧型檢測平台”,“網路資源分析挖掘系統”、“垃圾郵件過濾系統”等在多個用戶單位使用。與浪潮集團等20多家大中型IT企業聯合,實現技術轉讓及二次開發。截止到2013年底,累計產生經濟效益達到2億元,探索了一條產學研結合的有效途徑。 目前,本實驗室已發展成為我省軟體技術領域創新人才培養、高新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發展成為體制規範、管理科學、手段先進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和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