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整省推進實施方案

為加快我省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方便民眾生產生活,積極做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整省推進示範省建設,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推進“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以農民需求為導向,以實現全省農村益農信息社全覆蓋為目標,集聚資源,創新機制,加快信息進村入戶建設,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提升農民信息獲取能力和增收致富能力,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服務“三農”。緊緊圍繞農民民眾期待和需求,瞄準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充分發揮信息進村入戶在方便農村生產生活、繁榮農村經濟和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加快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堅持政府引導。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引導作用,緊緊圍繞農村發展需要,以為農民提供便捷公益信息服務為著眼點和落腳點,夯實“全要素、全過程、全系統”的農村信息服務基礎,切實提高農民民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堅持市場運作。充分調動和發揮運營主體積極性、創造性,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農民受益”和“民建公補、公管民營”的原則,探索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誠信守法、共建共享、合作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堅持持續運營。統籌協調各類資源和力量,形成多方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強大合力,通過增值服務實現運營主體和益農信息社自我發展,確保全省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持續運營。
三、總體目標
自2018年起,利用3年時間,按照“六有”標準(有場所、有人員、有設備、有寬頻、有網頁和有持續運營能力)在全省7萬餘個行政村開展益農信息社建設,實現全省廣大農民民眾享受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服務不出村,並與國家信息進村入戶公益平台對接,有效解決信息進村入戶最後一公里難題,加快“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四、重點任務
(一)夯實全省信息進村入戶基礎。按照省級統籌,市、縣為主體,村為基礎,社會主體運作、合作共贏的建管體制和市場化運行機制,統籌整合涉農資金,用於省級綜合服務系統開發和益農信息社建設。
1.確定省級運營主體。公開發布招募公告,制定評價標準,組織專家對有意向的企業進行量化評價,遴選出有意願、有能力、有資源的企業作為省級運營主體,由省級運營主體負責開發建設信息進村入戶省級綜合服務系統,整合金融、保險、通信、電商平台等社會資源,與相關投資企業建立溝通結算機制,積極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協助各級農業部門開發建設益農信息社,並負責益農信息社運營事宜,確保全面完成建設任務。
2.建設省級綜合服務系統。開發建設全省統一入口的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省級綜合服務系統,信息進村入戶所需的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服務等四類服務內容可通過手機、電腦、電視、觸控螢幕等多媒體設備接入,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用戶信息共享,並與國家平台互聯互通。
3.深化益農信息社套用。按照“六有”標準開展益農信息社建設。2018年,全省完成3萬個行政村任務,占總目標的40%,手機APP下載量達到200萬;2019年,完成3萬個行政村任務,全省行政村覆蓋80%,手機APP下載量累計達到600萬;2020年,完成1萬餘個行政村任務,基本實現全覆蓋,手機APP下載量累計突破1000萬。
4.建設一批農業特色網際網路小鎮。堅持把信息進村入戶作為推進“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的重要抓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依託益農信息社,統籌推進農業信息服務、農業電子商務、農業物聯網和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結合現代農業示範區等園區建設,打造一批農業特色網際網路小鎮。
(二)全面推進信息服務套用。制定全省統一的益農信息社基本服務目錄並定期向社會發布。
1.暢通服務渠道。升級完善和整合接入12316信息服務、農業雲平台等,實現公益服務進村入戶;整合接入山東省遠程醫療服務平台、電信運營商充值繳費系統等公用事業繳費系統、小額提現系統等便民服務進村入戶;整合接入山東品牌農產品商城、郵政和快遞、供銷e家等物流、電商平台,實現電子商務進村入戶;整合接入山東農民培訓網等,實現培訓體驗服務進村入戶。
2.提升信息服務能力。幫助農民查詢和發布產品供求、市場價格、招聘用工信息、醫療預約掛號、生活繳費、小額提現等服務,指導農村信息員進行農業生產、農村經濟運行信息採集、監測和村網頁信息更新;幫助農民代購農資、工業品並提供物流到家;組織農民開展線上生產技術、政策、市場等相關業務培訓和農民手機套用技能培訓。
3.構建共享經濟生態。加強信息資源共享,實現農產品產銷對接;規範統計農業生產機具信息,實現農村生產資源共享,提高機具使用率;及時發布閒置勞動力和用工信息,實現農村閒置勞動力的有效安置。
(三)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1.實施村級信息員培訓計畫。以“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務、會經營”為標準,依託益農信息社運營主體,以縣、鄉為單位開展計算機、智慧型手機及網際網路等基礎知識和套用技能集中培訓,並進行能力考核,確保每個行政村至少有1名合格的信息員。
2.開展農民手機套用技能培訓。依託通信運營商和益農信息社等,重點組織農民、返鄉農民工、大學生村官、復轉軍人、大中專和初高中畢業生、村兩委成員等圍繞手機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套用,利用益農信息社終端對接全國農民手機套用技能培訓平台,組織通信運營商、軟體服務商製作培訓課件,錄製培訓視頻,定期定點在益農信息社平台播放,廣泛開展農民手機套用技能培訓。
3.最佳化專家服務團隊。依託現有省、市、縣三級農業專家團隊,面向農業部門、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等,遴選政策理論水平高、實戰經驗豐富、善於與農民溝通交流的優秀農業科技、市場信息、政策法律專業技術人員,聘請一批在當地特色農業生產、經營方面的“土專家”,充實最佳化專家服務團隊。
(四)創新運營機制和方式。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方式,不斷探索政企合作長效推進模式,創新服務資源融合共享機制,形成有山東特色的整省推進信息進村入戶運營機制和方式。
1.各方協同推進。省農業廳重點做好服務資源整合、制定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重大項目謀劃實施、檢查指導考核等方面的工作。省級運營商重點做好省級綜合服務系統的開發建設和運營維護及信息員的培訓,市、縣(市、區)農業部門按照省實施方案要求,按時完成益農信息社建設任務,確保各類公益服務、便民服務等服務資源無縫接入益農信息社。
2.政府購買服務。按照政府購買服務有關規定,通過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採購、定向委託等方式,將信息進村入戶的有關係統開發、平台運營、人員培訓、績效評價等公共服務、技術性服務等項目內容,交由具備資質條件的社會力量和單位承擔。各級農業部門要科學設定服務需求和目標要求,依法依規對購買服務進行全過程監督管理,確保財政資金使用規範、安全。
(五)建立健全制度規範和監管體系。
1.建立健全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工作規範。制定完善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工作規範、益農信息社選點及建設標準規範、信息進村入戶村級服務站信息員培訓制度、益農信息社運行管理標準等制度規範,明確各方責任和權利,以及益農信息社服務標準和內容,為農民民眾提供更優質的信息服務。
2.加強工程建設監督管理。建立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推進定期督查制度,縣級農業部門要以目標為導向,強化制度執行和過程監督,嚴格激勵約束和責任落實,確保監督有效、風險可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按照農業農村部關於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部署要求,在省委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省農業廳要發揮好牽頭作用,建立健全有關部門參與的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示範省建設工作領導和推進機制,統籌指導全省益農信息社建設,強化部門間為農服務數據銜接、互通和關鍵信息數據資源保護,提升省級綜合服務系統數據資源共享和安全防護能力。各市要完善相應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二)強化宣傳引導。加大對信息進村入戶政策措施、建設經驗、服務成效和優秀典型的宣傳力度,開展服務平台、運營模式推介,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信息進村入戶的良好氛圍。
(三)加大投入力度。依託農村現有商超、小賣部、農資店、新型經營主體等建設益農信息社。採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方式,各市、縣(市、區)要結合當地發展規劃,按照涉農資金整合使用的有關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購買流量等方式,支持運營主體和益農信息社開展各項服務,提高運營能力。
(四)培育市場機制。按照“政企聯合,協同推進”的運營模式,對運營主體給予一定補助。引導運營主體探索盈利模式,建立長效運營機制,確保益農信息社持續運營。指導運營企業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誠信經營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