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通知
魯政辦發〔2009〕127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引導中小企業集聚發展,支持培育一批重點示範產業集群,促進中小企業轉方式、調結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發〔2009〕36號檔案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魯政發〔2009〕127號)和《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意見》(魯政發〔2008〕75號)精神,結合我省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中小企業辦編制了《山東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各級、各部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加大措施,積極作為,科學務實,加快產業集群發展,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各地要按照《山東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定落實方案,確保取得實效。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09年11月30日
發展規劃
山東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規劃
山東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產業集群是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組織形式,是
中小企業集聚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進一步推動產業集群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發〔2009〕36號檔案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魯政發〔2009〕127號)和《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意見》(魯政發〔2008〕75號)精神,結合我省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編制本規劃。
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現狀。
1.產業集群發展方興未艾。截止到2008年,全省年銷售收入過5億元的產業集群發展到329個,集群內企業達94806個,從業人員534萬人,實現銷售收入16981億元,上繳稅金715億元。其中,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產業集群47個,過50億元的90個,過10億元的269個。
2.產業特色漸趨鮮明。大量產業特色鮮明、比較優勢突出的產業集群應運而生,區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產業集聚化,成為經濟發展的新趨勢。膠南市隱珠鎮年產手推車800萬輛,約占全國70%的市場份額,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手推車製造基地;臨沭縣複合肥年生產能力450萬噸,占全國的12.5%,是全國最大的複合(混)肥生產基地,被國家質監總局授予“全國優質化肥基地”;禹城市功能糖年產量占全國市場份額的60%;武城縣魯權屯鎮的
玻璃鋼製品業年產量占全國1/3,是我國重要的玻璃鋼生產基地。臨沂市蘭山區人造膠合板產業,年產量1000萬立方米,居全國第一。臨清市煙店鎮的軸承產量達20億套,占全國產量的20%。
3.品牌優勢不斷提升。全省產業集群擁有省級以上名牌產品、馳名商標、著名商標673個,並打造出一批
區域品牌,如文登市、武城縣、博興縣、梁山縣、博山區、南王鎮分別被授予中國家紡城、中國玻璃鋼城、中國廚具之都、中國掛車(專用車)生產基地、中國泵業名城、中國化工名鎮等稱號,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4.社會化服務進一步改善。圍繞產業集群發展社會化服務,各類專業市場、現代物流、行業協會、信息諮詢、人才培訓、公共技術平台等服務體系逐步建立。2008年,全省為產業集群內中小企業提供產品研發、檢驗檢測、新產品推廣等服務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發展到237個,其中省級公共技術服務平台40個。
(二)存在的問題。
1.產業集群發展不夠平衡。有些地方對發展產業集群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產業集群發展缺乏整體規劃和引導,工作力度不夠,政策措施不到位,外部環境不完善,產業集群發展難。
2.產業層次相對較低。一方面,總體發展規模較小,資源型、勞動密集型等傳統產業比重較大,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等
高新技術產業比重低;另一方面,相當數量的產業集群產業鏈條相對較短較窄,產業鏈縱向延伸、橫向加寬的空間有待進一步拓展,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協作的機制需要不斷強化。
3.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集群內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技術裝備、產品研發、人才儲備相對較弱,缺少自主品牌,科技進步和品牌帶動效應尚不明顯。
4.社會化服務體系尚需建立健全。市場、信息、物流、檢測、研發等社會服務能力滯後,產業集群發展所需要的市場體系、外部環境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二、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及任務目標
(一)指導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按照“一區三帶”總體發展戰略,突出區域優勢和產業特色,以龍頭企業為依託,以產業園區為載體,以科技進步為先導,加強規劃引導,大力實施品牌帶動、龍頭企業帶動戰略和特色產業提升計畫,著力培育和發展一批特色明顯、結構最佳化、體系完整和市場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促進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原則。
1.統籌協調科學發展原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依據國家產業政策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結合地方特色,以中心城鎮、重點城鎮為依託,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的要求,提升產業集群整體競爭優勢。
2.推進新型工業化原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按照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要求,培育發展技術水平高、自主創新能力強、行業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拓展集群在研發、檢驗檢測、智慧財產權保護、現代物流和專業市場等方面的服務功能。
3.專業化分工協作原則。鼓勵引導集約發展,拉長產業鏈條,以特色產品和龍頭企業為核心,支持產品關聯度高、加工能力強的配套企業,形成專業化分工明晰、上下游產品配套的生產體系。
4.發揮區域優勢原則。與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相結合,突破行政區劃的限制,整合相關產業園區,發揮區域優勢。鼓勵地區之間的合作,共同培育規模實力較強的跨地區產業集群。
5.突出發展重點的原則。扶持重點產業、龍頭企業、名優品牌加快發展,鼓勵引導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重點建立完善信息發布、產品銷售、現代物流、技術創新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公共服務平台,促進產業集群健康發展。
(三)任務目標。
1.到2012年,全省培育出350個營業收入過10億元、170個營業收入過50億元、100個營業收入過100億元的產業集群。其中:過100億元的產業集群:輕工業22個、化工工業11個、裝備工業15個、紡織工業14個、汽車工業10個、船舶工業1個、電子信息3個、冶金工業14個、建材5個。
2.到2012年,產業集群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重點企業技術裝備水平80%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其中4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到2012年,產業集群產品質量明顯提高,重點產業集群內企業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健全完善,產品質量監督檢查覆蓋率達到90%以上,重點監督檢查覆蓋率達到95%以上,培育一批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發展和扶持一批質量過硬的龍頭骨幹企業,支持和打造一批
區域品牌。
4.到2012年,產業集群以行業協會、專業市場、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創業輔導、公共技術平台、擔保機構等為主要內容的公共服務機構建設明顯改善。全省建立公共服務機構500個,其中,在全省重點產業集群建立研發、檢測、培訓、新技術推廣等公共技術平台150個。
三、發展重點
(一)食品工業。
重點培育以榮成好當家、泰祥、赤山集團、山東俚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煙臺開發區聯發水產為龍頭企業的海產品加工產業集群;以臨沂金鑼、萊陽龍大、諸城得利斯、煙臺喜旺、萊陽春雪、牟平仙壇、陽穀鳳祥、淄博海達等為龍頭企業的肉禽加工產業集群;以金鄉縣魚山鎮、成武縣大田集鎮、萊西市、萊州市平里店鎮為中心的生薑大蒜加工產業集群;莒縣、臨沂市河東區、蒼山縣果蔬加工產業集群;平邑縣地方鎮果蔬罐頭、沂水餅乾、平原食品、山亭區城頭鎮豆製品、招遠“龍口冬粉”、臨邑麵粉、沂源農產品加工、萊陽花生油、武城辣椒、夏津麵粉和植物油、齊河麵粉、鄒城食用菌、樂陵調味品等產業集群;蓬萊葡萄酒釀造、禹城功能糖、嵐山茶業產業集群等。
(二)化學工業。
以
齊魯石化公司為依託,齊魯化學工業園區為中心,培植從煉油、乙烯、丙烯、芳烴等原料產品到精細化工等產品、
化工新材料、橡塑助劑等產業鏈,推動現有化工企業向特色園區聚集發展,做強做大淄博石化產業集群;扶持以
山東海化集團為龍頭企業的濱海經濟開發區海洋化工,以齊翔石油化工集團、山東凱日化工為龍頭企業的臨淄精細化工,以海明化工為龍頭的鹽化工產業集群;依託青島、煙臺、威海、廣饒輪胎生產優勢,發揮三角、玲瓏、成山、雙星、賽輪中國名牌帶動作用,綜合運用現有人才、科技、裝備製造等力量,推進資源整合和企業重組,打造具有全球較強影響力的輪胎產業集群;發揮臨沂地區緩控釋肥企業集中的優勢,加強企業間在生產、研發、流通、交易、信息等方面的合作,重點培育臨沭新型肥料產業集群。
(三)裝備製造業。
重點培育以濟南
數控工具機及數控鍛壓設備、威海
加工中心和數控木工工具機為龍頭的機械設備製造產業集群;重點扶持煙臺數控工具機功能部件,滕州中小數控工具機及加工中心,齊河宴城機械裝備,以山東青雲起重機、泰山起重機、光明起重機、泰峰起重機為龍頭企業的新泰市羊流起重機,以濟寧市恆松工程機械、博特精工、精良海緯為龍頭企業的機械製造,以佶締納士、華成集團、博泵科技、山博電機等為龍頭企業的博山泵業及電機減速機;以淄博齊魯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山東美陵集團、淄博萬昌石化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石化設備製造;以
山東三金玻璃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的制瓶機械產業集群;周村風機產業集群;以莒南縣大店鎮為中心,整合資源培育磨料磨具加工產業集群;依託澳柯瑪電動車業公司、華盛中天車業公司等龍頭企業打造沂南電動車產業集群。
(四)紡織服裝鞋(皮件)業。
重點培育濱州、文登、高密、蓬萊家紡產業集群,淄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促其做大做強。加快夏津、陵縣、昌邑、臨清、冠縣、鄆城、利津、費縣等棉紡印染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進一步形成規模優勢。鼓勵支持耶莉婭、希努爾、即發、紅領、舒朗、魯泰等服裝龍頭企業加快產品創新和技術改造,帶動關聯企業發展壯大,擴大集聚效應,推動產業升級。以孚日、亞光、喜盈門、金號等巾被企業為龍頭,加強產品設計以及系列產品的配套開發,提高織造水平和染色牢度,提升產品檔次,增強市場競爭力。重點建設青島、煙臺、淄博、濰坊服裝製造業基地,進一步做大做強“即墨中國針織名城”、“昌邑中國印染名城”、“諸城中國男裝名城”、“海陽中國毛衫名城”、“文登中國工藝家紡名城”、“鄒平中國棉紡織名城”、“夏津縣棉紡織名城”、“周村中國紡織產業基地”、“臨清中國蠟染城”。加快培育濟南洛口、淄川、即墨、臨沂等大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以貿促工,工貿協調發展。發揮區域優勢,突出地方特色,拉長延伸產業鏈條,重點扶持高密製鞋、藍村製鞋和霑化製革產業集群發展,加快技術裝備更新換代和技術改造步伐,增強產品創新研發能力,推動我省鞋業在自主品牌、產品質量、花色款式、技術含量、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發展提高。
(五)電子信息家電業。
重點培育以青島為龍頭,以膠東半島為基地,沿膠濟鐵路沿線鋪開的
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齊魯軟體園、青島軟體園、煙臺軟體園為依託,充分發揮技術、信息、人才、研發等優勢,帶動產業集聚,加快形成軟體業產業集群;以青島海爾、海信、澳柯瑪,淄博多星、科匯,濟南九陽、力諾瑞特、山東桑樂,招遠康泰,德州皇明、中大、亞太等龍頭企業為依託,重點扶持青島工業園、黃島工業園、煙臺工業園、濟南工業園、淄博小家電、張店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建立形成青島、煙臺、濟南、淄博、德州家電產業集群。
(六)建材業。
重點扶持以山東耀鴻玻璃有限公司、
滕州金州玻璃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的滕州鮑溝,以黑山玻璃等為龍頭企業的博山現代玻璃產業集群;以淄川區建材城為集散基地的建築陶瓷為特色的建材產業集群;以
山東齊峰特種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的高檔裝飾原紙產業集群;以淄博、臨沂等為主的高檔建築陶瓷產業集群;博山、羅莊日用陶瓷產業集群;青島新型建材、淄博灃水建材、山東鳳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的周村輕鋼建材、山東中齊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淄博公司為龍頭周村高檔耐火材料、博山耐火材料、沂源的陶瓷纖維節能材料、五蓮石材、平邑石材、萊州石材、平邑石膏、嘉祥石雕、茌平鋁型材等產業集群。
(七)家具業。
重點培育寧津(中國桌椅之鄉)、淄博周村家具產業基地、鄒平家具、淄川西河鎮(山東省紅木家具之鄉)、曹縣莊寨鎮桐木製品、濰坊市高新區清池床墊沙發家具等特色產業集群;支持山東(臨沂)國際家具新科技產業園、濟南家具工業園、日照三木家具工業園、山東(杜村)家具產業出口基地的發展;扶持臨沂市蘭山區、費縣板材和壽光膠合板、禹城板材產業集群。
(八)工藝美術產業。
圍繞地毯、抽紗刺繡、草柳編織、風箏年畫、美術陶瓷、琉璃料器等優勢產業,將我省建成世界知名的地毯、抽紗刺繡、草柳編織、風箏、美術陶瓷、琉璃料器等產品的生產採購中心。重點培育臨沭柳條編、郯城杞柳製品、莒南草柳編、博興柳編、昌樂藍寶石加工、招遠黃金飾品、夏津絹花、武城地毯、文登繡品、萊州草藝、曹縣魯繡、博山藝術琉璃、淄川工藝美術陶瓷等產業集群。
(九)五金產業。
利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提升五金製品的性能和質量,重點培育以文登威達、威龍、威力工具集團為龍頭企業的文登五金工具產業集群,以龍口新達工具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的龍口五金工具出口基地;以臨沂五金城為龍頭,建立臨沂河東區五金產銷基地,以
濟南玫德鑄造有限公司為龍頭,建立平陰五金生產出口基地;以博興興福鎮為核心建立不鏽鋼廚具產業集群;培育發展商河金屬絲網生產基地。
(十)塑膠產業。
重點支持龍口
工程塑膠、昌樂PVC塑膠增強軟管(中國PVC塑膠軟管基地)、臨淄塑膠加工、淄博農用薄膜、陵縣土工合成材料、惠民塑膠安全繩網、陽穀閻樓橡塑製品等產業集群。
(十一)汽車及配件產業。
圍繞濟南、青島、威海、煙臺、濰坊、聊城、淄博整車生產區,支持為整車配套的汽車配件產業發展,促其做大做強,形成產業集群;重點扶持章丘明水、榮成、文登、諸城、武城、高唐、博山、淄川開發區、蓬萊、福山、煙臺開發區汽車及配件,臨清軸承、五蓮農用車配件、龍口和萊州地區出口剎車盤和濟寧專用車及配件產業集群。
重點發展榮成船舶配套、青島船舶修造與海洋工程裝備、煙臺海洋工程與造船、濟寧內河造船產業集群,提高船舶工業的產業集中度。
(十三)鑄造產業。
重點培育平度、東營、沂源、羅莊精密鑄造鑄件產業集群,昌邑圍子鎮鑄造園區、鄒平生產鋼丸鋼砂產業集群和青州供應鑄造生鐵產業聚集區、禹城通裕鑄造工業園區。
(十四)新材料。
以
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為龍頭,培育國內最大的
碳纖維材料產業集群;以濟南高新區為依託,以山東華光光電子有限公司為龍頭,以山東大學
晶體材料所為技術支撐,建設國內最大的碳化矽襯底材料和多種發光二極體、雷射二極體外延片研發生產基地;以
山東東佳集團為代表的博山鈦白粉新材料、沂源玻璃纖維產業集群、淄博高新區玻璃陶瓷新材料產業集群、以東嶽集團為代表的桓台縣氟矽新材料產業集群。
(十五)新能源。
以濟南力諾、桑樂公司為龍頭,打造濟南太陽能產業集群,重點發展
太陽能集熱器、矽片、電池片、光伏發電等產品;以皇明集團為龍頭,重點發展高效太陽能真空集熱管、高溫集熱金屬管、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能燈具等產品,培育中國太陽穀產業集群;重點支持為萊山、海陽核電配套產業發展。
(十六)醫藥。
支持以山東凱勝、魯維製藥、金城化工為龍頭的淄川生物製藥產業集群。
四、政策措施
(一)切實加強對產業集群工作的領導。加快產業集群發展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最佳化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各級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切實把產業集群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建立跨區域、部門、行業的聯席會議制度,負責指導和協調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形成發展合力。要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意見》(魯政發〔2008〕75號),搞好產業集群的規劃定位,制定強有力的措施,加強指導和服務,引導產業集群科學發展。要建立健全產業集群統計監測體系,加強調查研究,分析產業集群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加強指導,搞好跟蹤服務。
(二)完善基礎平台,創造良好環境。產業園區和公共服務平台是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支撐。要加強產業園區建設,提高園區的交通、電力、給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礎設施水平,引導和鼓勵產業集群向產業園區集中。要搭建融資平台,加強與各類金融機構、創投機構的合作,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投資力度;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上市融資、直接融資,積極開展
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發行試點工作。要按照“政府推動、市場動作、自主經營、有償服務”的原則,加強共性技術、創業輔導、現代物流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要引導和推動產業集群依法組建行業協會(商會),發揮其在制定和執行行業標準、規範,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規範市場秩序,進行價格協調,開展職業培訓,實行行業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三)拓寬
延伸產業鏈,提高聚集度。圍繞產業集群拓寬延伸產業鏈,大力實施“四項計畫”,即:實施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計畫、小企業培育計畫、中小企業成長計畫和特色產業提升計畫,培育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孵化一批小企業,促進一批成長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培植一批特色產業鎮,促使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堅持產業鏈招商、產品配套和協作企業招商,培育產業集群;抓住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歷史機遇,加大對跨國企業、國內大集團、上市公司和民營企業的招商力度,形成“引進一個大項目,跟進一批配套企業”的招商新局面。堅持按產業鏈配套凝練項目,推動產業鏈橫向拉寬、縱向加深,做長做強產業鏈,較快形成規模效益;支持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具有相關配套條件的企業實施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業化,促進產業鏈延伸;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著力突破一批產業集群共性關鍵性技術,促進其推廣套用。
(四)實施“四個帶動”,提高市場競爭力。一是實施示範性產業集群帶動,培育省級產業集群,發揮其在產業升級、服務平台建設等方面的示範引導作用。二是實施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帶動,引導產業集群健全完善企業的質量管理和
質量控制體系,提高產品質量。三是實施龍頭企業帶動,發揮其在產品輻射、技術示範、信息擴散和銷售網路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四是實施品牌帶動,積極培育名牌產品、馳名(著名)商標和“名優產品生產基地”,打造一批名品、名企、名鎮、名市(縣),提高產業集群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份額,提高競爭力。
(五)加強企業自主創新,提升技術水平。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和產業技術中心建設,培植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的企業集團;吸引跨國公司以及優勢企業在產業集群設立製造基地、研發中心。鼓勵企業在產品設計、生產製造等環節採用先進信息技術,提升工業設計水平,推廣套用先進制造技術,培育自主品牌,提高附加值;支持有條件、有潛力的企業在關鍵技術、關鍵工藝上進行技術改造與技術創新,加快區域內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鼓勵採用各種模式,如技術聯盟、合作研發、合作創新、研發外包等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六)加大對產業集群的政策扶持。各市、縣(市)人民政府要認真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和《山東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的規定,建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已經建立的市、縣(市)要根據財政收入增長情況增加專項資金規模。省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支持省級產業集群產業調整升級。開展中小企業信用評級,建立信用檔案,制定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激勵和風險補償辦法,鼓勵擔保機構為更多的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服務。調整省內職業院校專業設定,針對產業集群企業的人才需求設定專業,定點培養產業集群急需人才。發揮省校企聯盟作用,重點搞好短期技術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