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土琵琶”,形似柳葉,也稱“柳葉琴”。據《沂州府志》等史料記載,該樂器於清乾隆二十五年產於臨沂地區,為早期的“拉魂腔”和後來因以柳琴為主要伴奏樂器而改名的柳琴戲的主伴樂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柳琴
- 原始:柳琴結構簡易
- 時間:1958年
- 地區:山東
原始柳琴結構簡易,琴頸細長,頭背柳木,面板桐木,雙弦七品、音域一個半八度,無半音。1958年,王惠然改革柳琴,其特點是抒展音域,完善音位,增為四弦、二十四品、三個半八度,獨奏可達二十九品、四個八度,品位改為十二平均律,可任意轉調或奏和弦;音量增大、音色美化。他精選紅木製作,美化外形,增加音空,試改琴弦,更換琴碼、琴品等,被全國民樂界公認為是一件有特色的獨奏彈撥樂器。同時出版了《柳琴演奏法》,為用柳琴演奏各類樂曲奠定良好基礎。
隨著柳琴的改革發展,同時創作了一批獨奏曲目,如《銀湖金波》、《柳琴戲版子曲》、《春到沂河》、《幸福渠水金光閃》等。傳統曲牌有柳琴戲小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