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外宗
- 派別:宗派
- 筆畫數:8
- 部首:宀
字詞解釋,簡介,歷史來源,天台二宗論爭,時代區分,
字詞解釋
派別:宗派。禪宗(佛教的一派)。
主要的目的和意圖:宗旨、開宗明義。
尊奉:宗仰。
為眾人所師法的人物:宗師。
量詞,指件或批:一宗心事。
姓。
筆畫數:8
部首:宀
筆順編號:44511234
基本概念:一、山家,指傳統的天台教義,且廣被天台諸師(湛然,最澄,知禮,遵式,智圓)所闡述的天台學。二、山外,非派系名稱,乃是強加於對四明教學有所對立者的蔑稱。
簡介
山外宗,佛教天台宗派之一,天台宗是依據印度佛教經典之上自造諸“論”,建立起新的理論系統。
山外 : 1.太行山以東地區。戰國時泛指秦以外的六國地區。 2.山的外邊。 3.佛教天台宗山外宗的省稱。由於山家、山外論爭歷史區分來看,山外宗崇尚天外有天,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無窮無盡的境界。多用來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觀條件的限制,認識的領域需要不斷擴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閱歷不盡。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至此天台宗已分化為:山家、山外兩派。文昌繼忠法師旨在弘揚山家宗在妙果寺,設開元寺道場;山外宗信者眾多,立教有規,著述辭理切直,為世人所崇信。
歷史來源
天台宗是依據《妙法蓮華經》及《大般涅盤經》立教的,並採用了般若之學(也就是“中觀論”)。他的學說是由“般若”轉向“真常”教義的產物。天台宗真正的開宗者應該是:智者大師,但佛教的習慣是每立一個宗派必然要“上托古人”,所以按天台宗自己的說法稱智者大師為“四祖”,他之上依次為:龍樹、慧文、慧思。但是天台宗教義的真正確立者卻是智者大師,所以說他才是天台宗真正的“初祖”。智者大師是慧思的弟子,在陳末居住在天台修禪寺,又在金陵講說《法華經》。陳朝滅亡後雲遊說法。在隋開皇十一年到揚州;十二年到荊州;十五年又回到金陵;十七年十一月逝世。
智者平生很少執筆,他所遺留下來的三大重要著作:《法華玄義》、《摩訶止觀》和《法華文句記》都是在他講論時由他的弟子所錄,其後由其門下高僧“灌頂”整理編成三書。這就是日後天台宗所稱的“三大部”。
智者門下傳五代而到“湛然”,這又是天台宗一個很重要的人物,智者到湛然的世系如下:
(陳隋)(唐)
智者-----灌頂-----智威-----慧威-----玄朗-----湛然
湛然也就是“天台九祖”,他平生著書極多,並與華嚴、法相、禪宗等其它佛教宗派論辯,以保衛天台教義,可以說貢獻極大。
湛然再傳兩代就遇上了“會昌法難”,天台宗從此大衰。一直到北宋初年“知禮大師”興起,天台宗才由衰轉盛,但不久就又有了所謂“山家”與“山外”之爭。這是天台宗的一個重大事件,下面就略微說一下:
天台宗雖然主張“止觀”並行,但所注重的還是在於:理論的建構,唐朝湛然所著的《止觀輔行傳弘決》(簡稱《輔行記》。“決”即“訣”),在後世天台宗對之有很有註疏,這就足見天台宗的學風其實是偏重知識。但到“會昌法難”後,典籍佚散,其勢力日衰;到了錢氏割據江南,自號“吳越”的時候,才從高麗(也就是朝鮮)求得其所保存的天台宗教義書籍重返中國。知禮大師才復振天台宗,這就是天台宗的“中興”。但知禮大師雖然為當世所重敬(賜號“法智”),又被本派後學尊稱為“十七祖”,但在他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有派內的分裂之爭。這就是所謂“山外”問題。
起因可以追溯到智者大師時代,智者大師曾經講說《金光明經》,其講辭被稱為《金光明經玄義》,有“廣本”與“略本”之分。天台宗僧人晤恩著《發揮記》主張“略本”,認為“廣本”是後世“擅增”的,不是智者的意思。他的門下“源清”、“洪敏”更是繼承師說,猛烈批評“廣本”。“知禮大師”對此則撰《扶宗》《釋難》來應對,源清門下的“慶昭”、“智圓”再與知禮辯駁,如此反覆五次,歷時七年。而雙方辯駁的文字就匯總成了《四明十義書》。這個時候知禮最有權威,所以對於後來持“異論者”,自源清、慶昭、智圓等以下,都被稱為“山外宗”,也就是“外道”的意思。
宋朝的宗鑒曾模仿史書體裁作《釋門正統》,其中以天台宗為“釋門正統”。志磐又繼作《佛祖統紀》,它上溯釋迦,下到知禮,都模仿史書立《本紀》。對於山外與知禮同時的諸師則列於旁出的《世家》中,而對於知禮其後的山外諸師,則都被貶入了《雜傳》中。這種模仿儒生史筆的作法,使得是“山家”與“山外”之爭越演越烈,最終成為了一個不可解決的問題了。
據諸文之用例可知,在四明知禮的時代,對於「山家」一詞,是用於天台教團內部在闡揚自宗教學的優越性之時所使用。
至於「山外」的表現,到底何時開始起用?尚未十分地明確。從現存數據可知,四明知禮、慈雲遵式不曾使用過「山外」一語。首次使用此用語的是,知禮的徒孫扶宗繼忠。其「忠法師天童四明往復書後敘」中云:「然《指要》之中,正明觀心達妄之道。辟他山外觀真之非。」[5] 此文當中的「山外」,乃指對於四明知禮《指要鈔》持著異見的源清和宗昱等人。
其後,宗鑒《釋門正統》卷5「慶昭傳」當中云:
自茲二家觀法不同,各開戶牖,枝派永異。山家遂號清昭之學為山外宗。
天台二宗論爭
山家、山外論爭內容:
- 論爭前期的《金光明經玄義》廣略二本及其宗旨所引起的論爭。
- 知禮《十不二門指要鈔》之撰書所造成的論爭。
- 智圓《請觀音經疏闡義鈔》所造成的論爭。
- 知禮《觀無量壽經疏妙宗鈔》所造成的論爭。
- 論爭後期的《金光明經》的教理解釋關係。
- 《法華經》的教理解釋關係。
- 《觀無量壽經》的教理解釋關係。
時代區分
第一期,自知禮至繼忠的四明教學安定期。
第二期,繼忠以後至宗曉以前的四明教學確認期。
第三期,自宗曉至志盤的四明教學復權期。
之後,再簡介日本古來至今對宋代天台教學的流傳與研究。並提出宋代天台教學研究的四個方向,即人物研究、教學研究、行法研究、典籍研究等的概況。同時指出宋代天台教學論爭的中心,乃由於《金光明經》、《法華經》、《觀無量壽經》教理之解釋異同所產生。而由論爭產生的其它種種小論點並非各自獨立,乃是互有關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