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展覽會》,莫傑斯特·彼得羅維奇·穆索爾斯基的作品,原曲為鋼琴組曲;經後代音樂家改為管弦樂版後,吸引更多的聽眾,最有名的版本為拉威爾和斯托科夫斯基所作。
1874年6月穆索爾斯基寫下鋼琴組曲展覽會之畫,靈感來自於一次畫作展覽會,會上的作品是由穆索爾斯基一位已逝世的朋友維克托·阿里山大羅維奇·哈特曼所畫。
本曲中分為漫步、侏儒、古堡、杜樂利花園、牛車、蛋中小雞、窮富猶太人、市集、墓穴、女巫的小屋、基輔城門樓10段。其中的“漫步”穿插於全曲,加強了作品的整體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圖畫展覽會
- 作者:穆捷斯特·彼得洛維奇·穆索爾斯基
- 類別:鋼琴曲
- 時間:1873年
作者介紹,基本解說,曲目解說,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作者介紹
穆捷斯特·彼得洛維奇·穆索爾斯基(Mussorgsky Modest Petrovich,1839~1881),俄國作曲家。1839年3月21日生於托羅別茨縣卡列沃村。
他主張音樂必須反映現實,表現人民的精神面貌。其作品具有民族性和獨創性。
1863年返回聖彼得堡,進一步受到了以H.r.車爾尼雪夫斯基為代表的俄國革命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經歷了深刻的思想轉變,形成了進步的世界觀與藝術觀。他的民主思想傾向和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充分體現在他的作品中。他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均產生在這個時期。
1881年3月28日卒於聖彼得堡。
基本解說
圖畫展覽會是俄國著名作曲家穆索爾斯基所做的鋼琴套曲。
樂曲是由與“圖畫”有關的十首小品,以及有間奏功用的“漫步”主題組合而成。其配合之佳,表現了穆索爾斯基所獨有的大膽的創造性,因此,這一首樂曲時至今日仍然很受歡迎。這種直截了當的表現方式,對後來的法國印象派有很大的影響。
曲目解說
(第1軌)漫步Promenade
(第2軌)第一幅畫《侏儒Gnomus》
這是一個小侏儒邁著畸形的雙腿笨拙地走路。他身材矮小,八字腳外拐,十分醜陋。
(第3軌)漫步
(第4軌)第二幅畫
《古堡The Old Castle》。
中世紀的古城堡前,一個游吟詩人在夜幕中唱著他那純樸憂傷而又動人的歌。
(第5軌)漫步
(第6軌)第三幅畫
《杜伊勒里宮的花園The Tuileries Gardens》。
穆索爾斯基為此曲加的副標題是"孩子們遊戲後的爭吵"。
這是巴黎一所王宮的花園,孩子們在花園裡遊戲著,吵鬧著。
木管樂器調皮地上下飛馳,好像孩子門嘰嘰喳喳的喊叫,小提琴的對比樂句更使音樂充滿了盎然生機。這是一幅逼真而典雅的風俗性生活畫面。作品細緻的心理描寫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7軌)第四幅畫《牛車Bydlo》
大號和樂隊沉重、緩慢地進行,描繪牛車不堪重負地艱難行進著,悲戚的音調錶現了農民的悲慘生活。
(第8軌)漫步
(第9軌)第五幅畫
《鳥雛的舞蹈Ballet of the Chickens in their Shells》。
(第10軌)第六幅畫
《兩個猶太人——胖子和瘦子Samuel Goldenbery and Schmuyle》。
(鋼琴版此處有“漫步”)
(第11軌)第七幅畫
《里莫日的集市The Market-place at Limages》。這是法國南部一個陽光明媚的集市。
法國號歡樂的敘述,弦樂器愉快的跳動,木管樂器的穿插聒噪,小號喜劇性的喧鬧,構成了一個喧譁熱鬧的市場景象。
(第12軌)第八幅畫
《墓穴The Catacombs》。
沉重的、葬禮似的低音和威嚴的和弦有時陰森,有時又有著教室合唱般的效果。
(第13軌)“漫步主題”的出現
似乎是作者與亡友間的對話(Cum mortuis in lingua mortua)。
音樂進而發展成為一首神聖的悼歌。
(第14軌)第九幅畫
《雞腳上的小屋The Hut on Fowl‘s Legs》。
小屋的主人是俄羅斯童話中的妖婆。野性發作般的音樂橫衝直撞,表現了妖婆在樹林中飛翔的幻想景象。
(第15軌)第十幅畫
《基輔大門The Great Gate of Kiev》。
音樂是一首莊嚴的頌歌,像巨人一樣氣勢宏偉。
樂隊的全奏好像民眾的歡騰,音樂在輝煌的音樂形象中氣勢磅礴地結束。
創作背景
《圖畫展覽會》是1874年穆索爾斯基參觀亡友俄羅斯畫家和建築家,加爾特曼的遺作展覽後有感而寫的。加爾特曼從國外深造回來後,致力於研究和創造一種能夠把古老的農村建築,同現代的要求統一起來的新的俄羅斯建築風格。出於共同的鬥爭目標,加爾特曼同穆索爾斯基、斯塔索夫關係十分親密。
由於生活的窘迫和折磨,加爾特曼在39歲時突然死去。此後不久,在斯塔索夫的奔走和主持之下,在美術學院舉行了加爾特曼的速寫、水彩畫和舞台設計圖等美術作品紀念展覽。
穆索爾斯基參觀加爾特曼的紀念展覽會後不久,又從展品中選出他最感親切的肖像畫、風俗畫以及與民間創作密切相關的畫面,寫了一套鋼琴曲,叫做《圖畫展覽會》。他在這部作品中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哀思和熱情,寫作時樂思和音調源源而來,幾乎是一揮而就。他的這套作品的鋼琴寫法文采斐然,表現了他的自成一家的特色。
作品賞析
概述
全曲共分十段。它們分別是:《侏儒》、《古堡》、《杜衣勒里宮的花園》、《牛車》、《未孵化的鳥雛的舞蹈》、《兩個猶太人》、《李莫日市場》、《墓穴》、《雞腳上的小屋》、《基輔大門》。
每一段樂曲描繪一個特定的景物,而整個作品則用一個叫做“漫步”的主題貫串和統一起來。這個主題是從加爾特曼繪畫中獲得的靈感寫出的。它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好像是穆索爾斯基自己,可能還有斯塔索夫,以及加爾特曼的朋友們,在展覽會的觀眾面前走來走去。這個主題在樂曲中起著很大的作用,成為整套樂曲的基礎。這個主題不論在音調、節奏、和弦連線以及整個表達方式上,都可以看出它同俄羅斯民間歌曲之間保持有直接的密切聯繫。
1.《牛 車》
兩頭馴順的公牛拖著一輛裝有大車輪的、在波蘭農村常見的笨重而簡陋的大貨車蹣跚而過,這就是樂曲所要描繪的另一幅風俗性畫面。
樂隊中低聲部的緩慢而沉重的和弦式進行,表現出這沉重的牛車在不勝負擔似地艱難行進,而在這背景上由大號奏出的一支駕車人之歌,用悲戚的音調錶達著農民對他們不自由的生活和沒有歡樂的艱苦勞動的悲痛感受。
這首樂曲的力度有著很大的變化:樂曲從極弱的音響開始,好像這負重的牛車從遠處慢慢走過來。當音樂到達高潮時,又如牛車已經走到聽者跟前似的。這時候還可以聽到小鼓模仿牛車的吱吱呷呷聲。後來,這駕車人之歌的餘音又在帶弱音器的法國號和低音單簧管上閃現,最後便在遠處慢慢地消逝。
2.《兩個猶太人》
撒母耳·戈登堡和什繆耶爾都是加爾特曼在1868年旅行時寫生的模特兒。這兩個猶太人,一個富有、肥胖、自滿而樂觀;另一個貧窮、羸弱、消瘦、哀怨,幾乎是哭喪的樣子。
他們本來是加爾特曼的兩幅互不相干的肖像畫中的人物,但在穆索爾斯基的這段樂曲中卻聚在一起,相互交談,相互對照。這兩個人物各有其鮮明的性格特點。他們的心理刻畫既深刻又具有典型的社會意義。
撒母耳·戈登堡妄自尊大,威風凜凜,又傲慢,又粗暴,穆索爾斯基用間歇的節奏、出人不意的重音、減緩的速度,結合著每一個旋律音的意味深長的加重來表現它,好像這個人打著各種手勢,比手劃腳地不知是在威嚇,還是在勸說什麼人似的。這個主題由木管樂器組和弦樂器組的齊奏奏出;
它們在各自的陳述之後便交織在一起。其中,窮人的主題動機屢次被粗暴地打斷,並被拋棄一旁,而富人的主題終於占據優勢。
3.《基輔大門》
加爾特曼為基輔設計的一座雄偉的城門,具有古俄羅斯的建築風格,並有很多民族色彩的裝飾,城門同教堂毗連。
穆索爾斯基的這首樂曲很好地表達出畫面的基本內容。
它包含三個互為對比的形象:
第一個是一首莊嚴的頌歌,它像巨人一樣宏偉和有氣魄。管樂器的合奏強調出它所特有的這一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