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屏南鴛鴦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屏南縣,周寧縣,政和縣
- 氣候:中亞熱帶海洋性
- 級別:省級
- 區域面積:1457.3公頃
- 類型:野生動物類型
- 保護對象:鴛鴦、獼猴
- 管理單位:屏南縣林業局
- 批准時間:1984年
- 批准文號:閩政[1984]綜551號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質地貌,氣候,土壤,水文,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旅遊景區,白水洋遊覽區,鴛鴦溪遊覽區,叉溪遊覽區,考溪遊覽區,鴛鴦湖遊覽區,
歷史沿革
1984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屏南宜洋鴛鴦、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
1991年建立屏南縣鴛鴦溪風景名勝區。
2005年屏南鴛鴦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重新確界,並經過福建省政府批准(閩政文[2005]273號)面積為1457.3公頃,其中:屏南縣境內面積1043公頃,政和縣面積236.06公頃,周寧縣面積178.24公頃。保護區核心區406.46公頃、緩衝區286.14公頃,實驗區764.7公頃。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屏南鴛鴦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質地貌
屏南鴛鴦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緊靠政和大埔斷裂帶東側,處閩東南燕山火山岩帶上,以新華夏系構造為主,這些構造形跡對地質地貌特徵有明顯的控制作用,形成溪流蜿蜒曲折。特別是鴛鴦溪的地形地貌發源於1億3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經過長久的火山活動,發育凝結成以凝灰岩為主的岩石,並有侵入岩漿冷凝形成一部分花崗岩,這些岩石形成現今鴛鴦溪。此後,這些岩石受到地球引力持續而強烈的作用,形成兩岸斷層多,溝壑縱橫,深潭密布,山峰林立,樹茂潭蔭,清幽秀麗的良好環境。隨著地殼的不斷運動,現今區內多為中生界火山岩所覆蓋,地質以花崗岩和凝灰岩為主,主要是燕山運動晚期的酸性花崗岩,風化程度較低,常見巨石危崖顯露,成土母岩以岩漿岩類的酸性岩為主。區內總體屬低山地貌,海拔在600~l000m,坡度在15°~56°,最高山峰海拔1093m,山勢陡峭,其餘峰谷之間相對高差較大,形成山陡、溝深,開闊度狹窄的地形。由於區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形成層層跌落的白岩(鴛鴦)溪水匯入霍童溪。
氣候
屏南鴛鴦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陽光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區內密布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形成特有的小氣候,具有溫差小、降水多、濕度大、水熱條件優越的特點,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極適宜的生長環境。據多年氣候觀測資料,年平均氣溫15.5℃,1月平均氣溫1.4℃,7月平均氣溫29.7 ℃,極端最高氣溫37℃,極端最低氣溫-9.5℃,最低氣溫天氣出現在1~2月份,平均無霜期236d。
全年日照時數1720h,占可照時數的39%,平均每天時照4.7lh,一年中7月份日照時數最高,2月份日照時數最低,常年日照平均溫度>10℃的日照天數達200d以上,日照溫度隨海拔升高而呈下降趨勢。
年降水量1500~2000mm,年降水量1858.3mm,最高年降水量2459.4mm,最低年降水量1092.9mm,日最大降水量178.9mm,時最大降水量46.3mm。年平均降水量日數(R≥0.1mm)194.2d,幾乎年年都有降雪,最大集雪深度800px。全年降水在季節上可分為,3~4月份為春雨季;5~6月份為梅雨季節;8~9月份為颱風雨季節;10月至翌年2月為少雨季節。年平均相對濕度83%。年均蒸發量1179.2mm。
土壤
屏南鴛鴦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土壤以紅壤、黃紅壤為主,另有少量黃壤和粗骨性黃壤分布。紅壤分布於海拔790m以下山坡,由花崗岩分化物殘積母質發育而來,土層深厚,腐殖質較厚,肥力中上;黃紅壤分布於 790~1000m的山坡地帶,與黃壤成複合狀分布,大多發育於花崗岩、閃長岩等母岩分化物殘積或坡積之母質上,土層一般較深厚,常在70~3750px,表土層厚10~1250px左右,腐殖質較厚,土壤肥力中上;黃壤分布於1000m以上,土層一般在1500px以上,土體發育成熟,腐殖質較厚,肥力中上;粗骨性黃壤分布於山頂、山脊、山坡上部,土層瘠薄,但腐殖質尚可。由於保護區管理處重視對區內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區內地帶性植被保存較好。使得地表腐殖質普遍較厚。總體而論,中下部及谷地的土層中厚,腐殖質較厚,多為質地疏鬆的砂壤土,濕度較大,肥力中上。山坡中上部土層較淺薄,甚至岩石裸露,但腐殖質尚可,肥力中上。
水文
屏南鴛鴦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所處的叉溪河上段(又稱白岩溪、鴛鴦溪)屬於霍童溪上游支流。在保護區北部(白水洋上游富溪和當溪匯合處)上游流域面積為280km。霍童溪支流叉溪河沒有水文站,以相鄰的霍童溪支流棠口水文站資料為依據,推算並根據對白水洋水流量實測結果表明,平均豐水期徑流量為14.6943m/s(保證率10%),平均平水期徑流量為11.1576m/s(保證率50%),平均枯水期徑流量為7.11931m/s(保證率90%),是福建省重要的河流濕地之一,其水源充沛、水質優良,為鴛鴦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屏南鴛鴦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森林覆蓋率達89.0%,蘊含著多種生態系統及其景觀。保護區終年溫涼濕潤,水熱條件優越,植物資源豐富,組成複雜。現已初步查明保護區內有8個植被型21個群系,常見群叢有32個。植物種類745種,隸屬於150科431屬。其中國家I級保護植物有南方紅豆杉、櫚木、喜樹、閩楠、福建柏、長葉榧、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種,銀杏2種;國家II級保護植物有花傘花木等6種,以及福建省重點保護植物有:福建櫻桃、柳杉、三尖杉、刨花潤楠、油杉、江南油杉、紅楠、絞股藍等8種。境內蘭科植物30多種。
動物資源
屏南鴛鴦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內保護區的動物種類,按動物地理分布,以東洋界動物區系種類為主,並具有古北界的特徵。
已查明野生脊椎動物總計74科130屬181種。其中有47科103種屬於有特殊意義和保護價值的野生動物種類。野生脊椎動物種類有(鳥類30科90種;獸類19科35種;爬行類15科30種;兩棲類10科 26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21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豹、雲豹、白頸長尾雉、蟒蛇等5種,國家lI級保護動物有獼猴、鴛鴦、豺、穿山甲、白鷳、虎紋蛙等16種,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簡稱“三直”動物)79種、另有省級重點保護動物小山蛙、黃腹鼬、黃斑葦鳽等16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