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氏鼬鯊

居氏鼬鯊

居氏鼬鯊(學名:Galeocerdo cuvier)體長,3-5米,也稱鼬鯊,俗稱“虎鯊”,但此處所說的“虎鯊”與生物學意義上的虎鯊無關,且兩者並不是一個屬的。

居氏鼬鯊在鯊魚家族中是僅次於弒人鯊的兇猛殘忍的食肉動物,它是目前所知的在其所在科屬中體型最大的成員。

基本介紹

生活習性,生長繁殖,分布範圍,
外形特徵
居氏鼬鯊:成年後一般長3米。目前採集到的最大標本長度達5米。 體呈紡錘型,軀幹相當粗壯。尾上葉長而尖。牙大,邊緣有鋸齒,一側深凹。呈淡灰色,幼魚具暗色斑點及橫帶塊。   頭寬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吻短而寬圓。眼近圓形,瞬膜發達。前鼻瓣短而呈三角形;唇溝很長,上唇溝幾達下唇溝之兩倍長而接近眼之前角。 口裂寬,深弧形,口閉時上下頜緊合,不露齒;上下頜齒同型,寬扁斜三角形,邊緣具明顯鋸齒,齒尖明顯外斜,外緣有一凹刻,凹刻下方具3-6小齒尖,小齒尖之外緣亦具明顯鋸齒。噴水孔裂縫狀,中小型。 體背側灰褐色或青褐色;背鰭2個,背鰭間存在明顯的隆脊;尾柄隆脊不高,第一背鰭寬大,起點與胸鰭內角相對,後緣凹入,上角鈍尖,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小,起點在臀鰭起點之前,後緣入凹,后角尖突。 胸鰭中大型,鐮刀形,後緣凹入,外角鈍圓,內角鈍圓,鰭端伸達第一背鰭基底後端。腹側白色。 尾鰭寬長,尾椎軸上揚,上葉位於近尾端,下葉前部顯著大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扁三角形微突出,與上葉分隔處亦具缺刻,尾端尖突。體側和鰭上具不規則褐色斑點,連成許多縱行及橫行條紋。

生活習性

環境適應能力極強,喜歡陰暗水域。具有垂直洄游習性,白天在深水域活動,夜間則至水錶層或淺水域捕食。 居氏鼬鯊的食物十分雜亂,一般捕食貝類、甲殼類和魚類。它那鋒利的鋸狀牙齒能咬斷、磨碎十分堅硬的物體,常常用來從較大的獵物身上撕下大塊的肉,包括鯨魚的殘骸和其它的海洋哺乳動物,它們也具有消化諸如海龜這樣的帶有堅硬外殼的生物的能力。有時它們會把任何能吃和不能吃的東西都吃得津津有味,無論是塑膠瓶子、汽車牌照、橡膠輪胎還是酒瓶子和空鐵罐都照吃不誤。曾有學者在一條居氏鼬鯊的胃裡發現魚骨、草、羽毛、水鳥骨、龜殼的碎片、舊罐頭、狗的脊椎骨、母牛的頭骨,非常驚人。
居氏鼬鯊居氏鼬鯊

生長繁殖

雄性居氏鼬鯊一般在4米達到性成熟;而雌性在5米達到性成熟。居氏鼬鯊是一種卵胎生動物,據說一條雌虎鯊一次可以懷400~500個胎兒,一般能夠產30到80尾幼仔。

分布範圍

廣布於暖水海區,從近海到外海均可見到。世界範圍內溫帶及熱帶海域。
居氏鼬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