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烽燧遺址

居延烽燧遺址

中國漢代張掖郡居延 、肩水兩都尉管轄的邊塞烽燧和塞牆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和甘肅金塔境內的額濟納河弱水)流域。綿延約250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居延烽燧遺址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和甘肅金塔境內的額濟納河
  • 長度:約250千米
  • 年代:漢代
居延烽燧遺址
塞牆自東北走向西南,基寬2.5~2.8米,高3米 ,兩側用粗石板壘砌,中間填礫石。此塞牆始建於西漢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廢棄於東漢末年。在歷史上曾起到維護河西走廊暢通、保證漢與西域交通、切斷匈奴與羌聯繫的戰略作用。塞牆沿線遍置烽燧,烽燧以草苣點燃,夜間點火叫烽,白天放煙叫燧,是漢代邊防報警的信號 。1930~1931年,西北科學考察團在這裡曾獲漢代木簡1 萬多枚(見居延漢簡)。1972~1976年,發掘了甲渠候官遺址、甲渠塞第四燧遺址和肩水金關遺址,了解了當時烽燧建築的情況,並獲漢代木簡2萬多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