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呈流線型,體表光滑,適於鑽沙。背部大多黃褐色並飾以深色條紋,與沙地背景協調一致。腹部呈白色,能反射沙地表面的高溫輻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居延沙蜥
- 拉丁學名:Phrynocephalus guentheri
- 界:動物界
- 目:蜥蜴目
- 科:鬣蜥科
- 屬:沙蜥屬
名稱簡介,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保護級別,
名稱簡介
中文學名:居延沙蜥
中文目名:蜥蜴目
中文科名:鬣蜥科
中文屬名:沙蜥屬
中文俗名:無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Phrynocephalus guentheri
英文名:Gvnther's toad-headed agama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Bedriaga,1906
形態特徵
沙蜥上下眼瞼邊緣鱗片特化成鋸齒狀,形成兩排密密的“睫毛”,鼻孔內側則生有皮瓣,藉以阻擋風沙侵入眼鼻。指趾兩側鱗片同樣特化成櫛狀,以增加與沙面的接觸面積,以免陷進沙中。它四肢有力,奔跑迅速。其皮膚缺乏腺體,不分泌液體,排泄物乾燥少水。沙蜥從不飲水,僅從食物中獲取水分便能安然生活。7月份產卵繁殖,8月份幼蜥破殼而出,此時昆蟲最多,它們大吃特吃,9月下旬便開始漫長的冬眠,直至翌年4月。
生活習性
沙蜥起源和分布中心在中亞荒漠區,這是一群古老的動物。它們占據地勢開闊、植被稀疏的沙漠地帶。以昆蟲為食。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