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型硬皮病又稱硬斑病,最多見幾片損害,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以腹、背為常見,其次是四肢和面頸部。病變初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舶水腫性斑片,呈淡紅色或紫紅色。經數周或數月逐漸擴大硬化,中央部顏色逐漸轉淡黃或象牙色,外圍繞以紫紅色暈、表面光滑乾燥,具蠟樣光澤,局部不出汗,上無毛髮,經過緩慢,數年後逐漸變成白色或淡褐色萎縮性瘢痕。另有一種泛發性硬斑病,較少見,損害數目多,可分布於全身各個部位,但很少累及面部;損害的性質、發生、發展類似硬斑病,然而病變面積大,分布廣泛;雖無系統損害,但病人常有疲乏、虛弱、消瘦,並有關節痛、神經痛、腹痛、偏頭痛和精神障礙,部分病人可發展為系統性硬皮病。另一種深部硬斑病,或稱泛發性皮下硬斑病,其炎症和纖維化主要在皮下組織,表面呈深褐色凹陷。滴狀硬斑病的皮損好發生於頸、胸、肩、背等處,為綠豆至黃豆甚至5分幣大,集簇性或線狀排列,呈珍珠母或象牙白色的圓形稍有凹陷斑,表面光滑,周圍有紫紅色暈或色素沉著,以後變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