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分析試紙是指測試尿液中膽紅素,尿膽原,酮體,抗壞血酸,葡萄糖,蛋白質(白蛋白),血細胞,PH等的試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尿液分析試紙
- 外文名:UrineAnalysis Test Strips
- 管理類別:Ⅱ類醫療器械
- 分類名稱:尿液分析系統
發展歷史,檢測原理,組成成分,分類,主要功能,樣本要求,檢驗方法,優點,缺點,注意事項,擴展閱讀,參考文獻,
發展歷史
1.國外尿液乾化學分析技術發展概況
時間 | 發展概況 |
16世紀 | 英國物理學家Robert Boyle發明石蕊試紙,用於測定溶液p H |
1850年 | 法國化學家Mauraene用氧化錫浸泡美麗奴羊毛的纖維,將尿液滴於其上,加熱羊毛纖維,如果有葡萄糖存在,纖維變為黑色。這是最早利用乾化學法判斷尿糖有無的實驗 |
1883年 | 英國醫生George Oliver發明了測定尿蛋白和尿糖的藥片,這是乾化學片劑法用於尿化學分析的方法 |
1920年 | 美國大學生Benidict首次使用還原法測定尿糖,創建了著名的班氏尿糖檢查法。乾化學測定方法中就有利用該原理而改進成的片劑法(Clinitest)尿糖測定 |
1937年 | 費格爾利用“蛋白質誤差(protein error)原理,首次發明了測定尿蛋白的一種單顏色反應,從而取代了沿用很久的沉澱法。此發明奠定了以後發展浸入即讀(Dip-and-Read)乾化學試帶的基礎 |
1941年 | Bayer公司的Walter Compton設計出基於班氏法的乾化學尿糖試劑片Clinitest,省卻了原來的加熱程式。以及後來出現的尿酮體試劑片Acetest、潛血試劑片Ocultest,和膽紅素試劑片Ictotest |
1956年 | 聯合尿糖、蛋白、p H等多個項目組合的多聯試紙問世,從3~4個項目組合到九十年代的尿液10項乾化學試帶,已經達到比較理想的境地 |
1970年起 | 用於判讀尿試帶顏色變化的半自動化儀器問世,在美國、德國和日本,此類儀器發展非常迅速,多為配合自己所生產的乾化學試帶而產出的設備 |
1980年 | 具有自動進樣,點滴,試帶傳輸和列印功能的全自動尿乾化學分析儀問世 |
2.中國的尿液乾化學分析試紙和儀器發展概況
時間 | 發展概況 |
1966年 | 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生產出12種用於測定尿液中化學成分的試紙,開創了我國乾化學試紙分析的先驅時代 |
1980年 | 北京協和醫院與美國Miles的Ames公司簽訂雙方協作計畫,首次從美國引進一批自動化和半自動化檢驗設備 |
1985年 | 國內不少廠家引進日本京都第一化學或日本榮研化學的生產技術,生產8項的乾化學試帶生產線,開創了國內尿乾化學儀器分析法的先河,國內大量仿製到研製新形尿液乾化學分析儀和試紙就起於此時代 |
1990年代 | 國內生產尿液乾化學試帶和儀器的廠家逐漸增多,國產儀器也大量問世,尿液乾化學分析儀器和試帶已經擴展為10項至11項 |
2000年 | 開始在尿液乾化學分析方面重視質量管理,用於保證檢測系統和試帶的質量 |
檢測原理
1、pH:通過pH指示劑測定5-9的範圍內的pH值,正常人的新鮮尿液pH值在5-7之間。
3、葡萄糖:根據葡萄糖氧化酶法反應原理,葡萄糖氧化酶特異性氧化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醛酸和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在過氧化氫氧化物酶的作用下,使指示劑氧化而呈色。
組成成分
1. 單層膜結構
它一般採用高質量的濾紙,經配置的化學試劑浸泡,然後乾燥,剪裁成塊狀後再按一定順序和間隔貼上到塑膠條上而製成。
2. 二層膜結構
在支持層塑膠基片上有一試劑層纖維素片,在纖維素片中預固相了全部試劑,尿液中的待測成分與預固相在纖維素片上的試劑直接反應,通過反射光度計測定其顏色的改變,從而計算待測成分的濃度。
3. 三層膜結構
在試劑層上加一多孔膠膜過濾層。其作用是將樣品中的雜質過濾掉,並起保護試劑層作用。常見的是微量法測定葡萄糖的試劑條。
4. 多層膜結構
著名的 Roche 尿乾化學試帶,其中間為 1~3 層化學試紙構成的反應試塊,在表面用一特製的半透尼龍膜覆蓋,將所有試塊固定在下端的塑膠底板上,這種結構的試帶每層化學試塊都擔負一定的化學反應特性,有試劑層、吸水墊以及用於中和排除VitC的干擾的特殊結構。
分類
尿液分析試紙分為目測系列和機測系列。目測系列按檢測項目不同分為若干型號;機測系列按適用儀器不同分為若干型號。
1.按測定方法分類
1)目測系列
觀察結果時,在色標上規定的時間內與標準色標進行比色,判斷並讀取結果。
2)機測系列。
儀器操作,參見所用尿分儀使用說明書。
2.按測定項目的多少分類
有單項,2項,4項和多聯試紙之分,目前在醫院臨床套用中最多的是10項或11項多聯試紙。
3.按結構分類
有單層膜結構和多層膜結構的尿液分析試紙。
主要功能
用於尿常規的檢查。
樣本要求
2)冷凍或冷藏的尿標本,應恢復到室溫,充分攪拌後再檢查
3)容器經洗滌劑、消毒劑處理後應以清水沖洗乾淨
4)保存尿標本時,不可添加強酸性防腐劑
5)檢查尿膽原時,任何時間采尿即可,但以午後2-4時為好,此時尿中排出的尿膽原最多
6)檢查亞硝酸鹽時,採用晨尿或在膀胱內滯留四小時以上者為好
檢驗方法
1、將試紙浸入充分攪拌的新鮮尿中,並及時取出;
2、將試紙靠在容器邊緣滴出多餘尿液或者測放在紙巾上吸走多餘液體,減少干擾。
3、判定:
(1)在色標上規定的時間內與標準色標進行比色,判斷並讀取結果;
(2)儀器操作,參見所用尿分儀使用說明書。
4、試紙目測時,反應結果在60秒內判讀有效,超過60秒判讀無效。
優點
簡單、快捷。
缺點
由於尿液試紙性質不穩定,如果試劑長時間攜帶在空氣中,空氣中的細菌會在試劑上繁殖,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會影響最終的尿液測試結果。
注意事項
1. 儲存
1)試紙未開封前及開封后都應在溫度為2℃~30℃的環境中,密封、避光、防潮、遠離各種化學試劑儲存;
2)開封后建議三個月內用完。
2. 檢查
1)尿常規檢查時,留取尿液不少於10毫升;
2)一般要求女性留取尿標本時應避開經期,以防止陰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影響檢查結果;
3)最好留取中段尿,按排尿的先後次序,可將尿液分為前段、中段、後段;因前段尿和後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規和尿細菌學檢查時一般都留取中段尿;
4)請按各項目規定時間判斷檢查結果,潛血及酮體陽性時,呈色隨時間增加而加深;
5)不要用手直接觸摸試紙部分,以免污染;
6)如試紙未完全浸入尿中,可致呈色不勻,影響判斷;
7)試紙從尿中取出後,應滴出多餘尿液,以免影響結果;
8)請在明亮處(如日光燈下)判斷結果;
11)當尿為強鹼性時,尿蛋白質可呈假陽性反應,可加入稀醋酸,使尿酸化後再檢查。
擴展閱讀
[1]楊鄭,李鵬.尿液分析試紙在腹水感染中的診斷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誌,2012,11(02):115+117.
[2]王立英.尿沉渣分析儀與尿乾化學分析法、顯微鏡鏡檢聯合檢測尿白細胞、紅細胞的分析研究[J].吉林醫學,2010,31(13):1750-1751.
參考文獻
[1]張時民.尿乾化學分析技術進展和展望[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0,16(12):6-13.
[2]向春道,陳大勇,楊瑞華,張曉麗.多聯尿乾化學分析目測法的探討[J].川北醫學院學報,2004(03):103-104.
[3]楊自華,何林,周克元.尿液乾化學分析的影響因素及其質量控制[J].中國誤診學雜誌,2005(04):751-753.
[4]王東.尿液試紙暴露時間對尿液分析儀檢測結果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12):49-50.
[5] 薛立中.尿液分析試紙的特異性及干擾因素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誌,2007(S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