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達妮合唱團

尼達妮合唱團

尼達妮合唱團(Nidani Children's Choir)是2003年初成立於廣西武鳴縣壯語兒童合唱團,以演唱原生山歌與新創民歌為為主。“尼達妮”為壯語,意為“男孩和女孩”。尼達妮合唱團的演唱自然、純樸、婉轉、優美,其歌聲像春風一樣溫馨,像山泉一樣清亮。先後榮獲第二屆中國兒童音樂協會舉辦的音樂比賽金獎、全國校園藝術展評特別獎、全國校園藝術選拔賽金獎、首屆中國—東協藝術盛典比賽聲樂類金獎等獎項。2010年參加了上海世博會廣西館、羅馬尼亞阿根廷等場館的演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達妮合唱團
  • 外文名:Nidani Children's Choir
  • 成立日期:2003年
  • 地區:廣西武鳴
  • 語言:壯語,國語
  • 服飾:鏡面青天衣
名詞解釋,成立背景,發展歷程,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4年,2015年,文化傳承,尼達妮服飾,鏡面青天衣,尼達妮款式,原創作品,

名詞解釋

“尼達妮”為壯語,“尼”指男孩,“妮”指女孩,“尼達妮”就是男孩女孩的意思。

成立背景

2003年,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打造武鳴縣三月三”歌圩的亮點,武鳴縣文化局文化館開始打造尼達妮合唱團。經過認真挑選,第一次便選了一百多名年齡在10至12歲的小學生,由文化館老師特別是黃榆婷老師進行精心訓練。
尼達妮尼達妮
在壯語中,‘尼’指男孩,‘妮’指女孩,‘尼達妮’就是男孩女孩合唱團的意思。黃榆婷介紹,武鳴的山歌種類繁多,單是武鳴縣馬頭鎮歌師蘇鼎崇老先生手抄的《山歌集》里,就記載有十幾種,有生活歌、歷史歌、愛情歌、勞動歌、儀式歌、季節歌等等。武鳴東西南北中各地區的山歌,又各有特點:東部的委婉,西部的嘹亮,南部的抒情,北部的明快,中部的高亢。那么豐富、優美的山歌,以前卻只有中老年人會唱。這讓文化館蒙水生等老館員很擔憂。於是蒙水生領頭,在靈源國小創辦了合唱隊。
蒙水生退休後,黃榆婷接任。考慮到農村小學生源少,合唱隊改在縣城國小招生,從武鳴三小、四小和實驗國小,挑選5~12歲的小學生來培訓。2003年尼達妮合唱團正式成立。武鳴壯族人民崇尚藍色,以藍為美,藍色寓意美好,所以合唱團的孩子們都穿藍色的民族服飾。
出乎意料的是,成立合唱團的初衷,只是想把本民族的山歌傳給下一代,沒想過要參加比賽。但尼達妮合唱團亮相後,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各種比賽和演出邀請紛至沓來。到如今,合唱團參加過的比賽與演出不下50場次,摘得第二屆中國兒童音樂節大賽音樂類金獎、首屆中國-東協青少年藝術大賽金獎等大獎,還參加了央視首屆中國民族民間歌舞盛典演出。
“大家都很高興。唱山歌的老藝人也很欣慰,說唱山歌的終於不再是‘三個歌手兩顆牙齒’了,我們的山歌不會失傳了。”黃榆婷說,截至2009年尼達妮合唱團已經培養了100多個壯族小歌手,其中有不少“靠唱山歌唱出去了”,考上了各類藝術學校、學院,“下一步,縣裡計畫在校園中推廣這種模式”。至於音樂方面,則在保留山歌的古老曲調基礎上,作了一些改良,“以前的歌調有些比較低沉,改編時就提高了,還加了一些現代音樂元素,用現代樂器伴奏,同時加進領唱,由單聲部變多聲部。加上一些形體表演,山歌演唱更加豐富多彩”。
活潑可愛的尼達妮合唱團小演員活潑可愛的尼達妮合唱團小演員

發展歷程

2003年

2003年4月,在武鳴縣壯族“三月三”歌圩開幕式和“壯鄉歡歌”文藝晚會上,以一曲壯語山歌《迎客歌》一炮打響,尼達妮合唱團很快就在區內聲名鵲起。
尼達妮首次亮相尼達妮首次亮相

2005年

2005年參加由中國兒童音樂學會和天津華廈未來文化藝術基金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兒童音樂節”中,獲得了聲樂類金獎和新作品創作獎。

2006年

2006年9月,在武鳴縣靈水風景區,參加2006年“聚焦廣西”國際電視採訪活動的印度尼西亞廣播電視台、新加坡新傳媒公司、寮國國家電視台、菲律賓ABS-CBN電視台4家東協國家主流電視台的8名記者,採訪武鳴尼達妮合唱團。尼達妮合唱團現場演唱的《壯家五色飯》、《我是壯家小歌手》等壯族民歌讓東協記者如醉如痴。菲律賓ABS-CBN電視台記者鄭培德說:這些歌非常動聽孩子非常可愛,所以我讓我的攝影師就一直注意把所有的合唱全部拍下來,不要漏掉那些美妙的細節,我覺得把這個民歌傳統傳承下去是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事情。
尼達妮合唱團深受外國友人的喜愛尼達妮合唱團深受外國友人的喜愛
2006年10月,尼達妮合唱團特邀參加中央電視台民族民間歌舞盛典演出,並在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CCTV-3)、音樂頻道(CCTV-音樂)黃金時段播出。

2007年

2007年,尼達妮合唱團參加中國東協青少年藝術盛典比賽獲金獎。

2008年

2008年,尼達妮合唱團特邀參加廣西春節文藝晚會演出。

2009年

2009年3月29日農曆三月三,尼達妮合唱團在武鳴歌圩上用壯語演唱武鳴縣幾首最具特色的山歌,純淨甜美的歌聲,讓人耳目一新。表演結束後,合唱團的小演員們在舞台邊成了各路攝影師的“模特”。
2009年10月20日晚,第11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開幕晚會《大地飛歌·2009》上演,節目精彩紛呈。在第二篇章《致敬經典》中,來自捷克的布拉格之春合唱團和廣西武鳴壯鄉的尼達妮合唱團表演的合唱,掀起了晚會的一個高潮。身著民族服裝的捷克布拉格之春合唱團大演員,與身著藍色壯族服飾的尼達妮合唱團小演員,無論是音樂節拍,還是表情動作,配合如此默契,他們共同演繹的雲南經典民歌《猜調》,宛如天籟,成為晚會的一個精彩亮點。

2010年

2010年,尼達妮合唱團應邀參加上海世博會演出。在廣西館、羅馬尼亞、阿根廷等場館,小歌手身著“鏡面青天衣”藍色服飾,用甜美的童稚之聲,給中外遊客送上了一道涼爽的壯族山歌之風。一身身藍瀅瀅的服飾,一張張如花的笑臉,一聲聲猶如天籟傳來的歌聲,向中外遊客展示了中國壯鄉鳴的壯文化、壯山歌、壯民歌、藍衣壯的民族風情,表達了壯家兒童熱愛家鄉,奮發向上的精神風采,獲得了全場觀眾的高度讚賞和熱烈掌聲。羅馬尼亞阿根廷兩個國家的文化部長和展館館長觀看了演出,並給小演員們贈送禮品,合影留念。羅馬尼亞文化部的一位官員通過翻譯對領隊的黃榆婷老師說:民歌無國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尼達妮合唱團在阿根廷館演出尼達妮合唱團在阿根廷館演出

2011年

2011年4月3日,中國壯鄉·武鳴“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由城鎮一小、三小、四小和縣民族中學300名學生組成的尼達妮合唱團用壯語演唱了歡快活潑、優美動聽的兒歌《壯鄉處處都是歌》、《壯鄉五色飯》。
2011年,尼達妮合唱團應邀參加在香港舉行的第十屆中國—東協青少年藝術盛典大賽獲特等金獎。

2014年

2014年2月,尼達妮合唱團獲香港第四屆國際青少年音樂舞蹈大賽特金獎。
壯鄉“歌海”等您來壯鄉“歌海”等您來
2014年4月2日,尼達妮合唱團參加“三月三”歌圩開幕式表演,參與了廣西電視台首次推出跨時空、長時段、多點連線的《“三月三”大直播》,演播室現場展現原生態的壯族山歌,穿插於直播節目中。

2015年

2015年尼達妮合唱團參加中泰建交40周年“第一屆中國-東協國際少兒文化藝術節中泰文化藝術匯演”。由泰國總領事館、中國-東協國際少兒文化藝術節組委會、廣西韻陽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辦的“中泰友誼”中泰文化匯演活動。尼達妮合唱團在匯演上用壯語,泰國語,國語三語演唱了《友誼天長地久》。
演唱《友誼天長地久》演唱《友誼天長地久》
2015年9月16日,尼達妮合唱團參加第17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綠城歌台演出,與外國演員同台獻藝,並創新演繹方式,兩名尼達妮小領唱以中英雙語介紹壯族山歌,隨後集體演唱原創壯族山歌《山歌伴我長》,其淳樸優美猶如天籟的歌聲迷倒了在場的觀眾。
第17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綠城歌台第17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綠城歌台
尼達妮合唱團參加國慶非遺文化專場演出尼達妮合唱團參加國慶非遺文化專場演出
2015年10月2-4日,尼達妮合唱團參加廣西民族博物館輪番上演的“國慶非遺展演”,演唱原創壯族民歌《山歌伴我長》。
2015年10月3日,尼達妮小歌手石唯頌以尼達妮合唱團成員和廣西民族博物館小志願者雙重身份為外賓團講解廣西山歌,其間演唱了壯族山歌《迎客歌》,並用中英雙語進行了講解,將廣西山歌的精髓傳播給了更多的人,讓更多人了解廣西,了解壯文化,讓非遺文化走向世界,贏得了外賓和遊客的交口稱讚。
尼達妮小歌手石唯頌在民博為外賓當講解員尼達妮小歌手石唯頌在民博為外賓當講解員

文化傳承

2012年3月2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壯族歌圩”傳承基地和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三月三”歌圩傳承基地在武鳴縣城廂鎮第三國小掛牌成立,尼達妮合唱團合唱團最初的成員就是來自於城廂鎮第三國小。該團已成為武鳴縣的一大文化品牌,每年至少都要在區內外進行10場演唱。
掛牌儀式上,尼達妮合唱團演唱山歌掛牌儀式上,尼達妮合唱團演唱山歌
據該合唱團指導老師黃榆婷介紹,當天為大家演唱的已經是第四代小歌手了,在陪伴合唱團成長的9年中,她明顯地感受到壯族山歌的傳承氛圍越來越好。“剛開始有些家長不是很支持孩子加入合唱團,有的擔心影響學習,以後沒出息,還有家長擔心孩子學壯話山歌,會影響發音。不過,現在家長都很支持孩子學山歌了,有些家長還專門帶著孩子找到我,說想加入合唱團。”
黃榆婷說,“前幾代合唱團的一部分團員考上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廣西藝術學院附中,第一代小歌手農匯源今年準備從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畢業,現在已經通過了天津音樂學院的高考專業考試,合唱團為藝術院校輸送了不少人才,這讓家長對合唱團很看好。”
尼達妮合唱團得到政府的重視和社會的認可,使得壯族山歌后繼乏人的問題迎刃而解。“以前唱壯族山歌的多是中老年人,會唱的青少年很少,出現了歌手斷層的現象,這幾年通過合唱團進行培養,壯族山歌已經在青少年和兒童中得到傳承了。”黃榆婷說。加入合唱團兩年半的孔鈺茹就告訴記者,她非常喜歡唱歌,父母很支持她加入合唱團,自己從小說國語,學了壯族山歌以後,但已經能聽得懂壯語了。

尼達妮服飾

鏡面青天衣

尼達妮合唱團穿著的壯族服飾稱為鏡面青天衣,是武鳴藍衣壯特色服飾。武鳴藍衣壯主要色調是藍色,在染制的過程中,將布料精細加工,達到藍而發亮反光如鏡的程度,縫製好的服裝,壯語稱為“buh ndongq(壯文)”,譯成漢語的意思是“發亮的衣服”。
鏡面青天衣鏡面青天衣
被今廣西研究壯族文學史的專家、學者稱為“清末廣西壯族詩家、文學家”的武鳴鳳林人韋豐華,在他所著的《今是山房吟余瑣記》一書中,將武鳴壯族這一特有的服飾稱為“鏡面青天衣”(古人作詩,青藍同一,實為深藍色)。

尼達妮款式

尼達妮的“鏡面青天衣”經過重新設計,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時 ,加入了清新活潑的元素。
尼達妮的“鏡面青天衣”不止一種,至今不斷在推出新樣式,成為民族服飾文化的傳承發揚者。

原創作品

《武鳴是個好地方》
唱片封面唱片封面
《小小尼達妮趕圩忙》
《我也算歌手》
《壯家五色飯》
《壯家達妮愛唱山歌》
《我是壯家小歌手》
《壯家到處都是歌》
《山歌伴我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