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52年 首次登台演出
亞當的三幕
喜歌劇《朗朱穆的驛騎》。翌年,卡爾·奧爾 夫的歌劇《愛神的勝利》在米蘭首演時,他任男主角。後在巴黎和倫敦 登台。1957年參加薩爾茨堡音樂節。同年,初露鋒芒於美國大都會歌 劇院。具有清醇甘美的嗓音和精深、全面的藝術素養,演唱風格純正、 樂感敏銳。通曉俄、德、意、法等六國語言,
格魯克、海頓、
莫扎特、瓦 格納、
威爾第、
普契尼等人的歌劇,均所勝任。瑞典在本世紀湧現出兩位超級
男高音大師,一位是
約西·畢約林,另一位就是尼科萊· 蓋達。 蓋達1925年5月14日出生於
斯德哥爾摩。他的父親是俄羅斯人,他母親是瑞典人。在他尚未出生時,他父親曾是哥薩克民間合唱團成員。這個合唱團專以演唱俄羅斯和哥薩克
民歌為主,水平相當高。他們經常在歐洲各國巡迴演出並灌制了大量唱片。蓋達的父親後來定居瑞典並在教堂擔任合唱指揮。蓋達在這樣一個音樂家庭里受到了良好的音樂薰陶,幼年時即在
萊比錫學習
聲樂。
人物生涯
1948 年他在
斯德哥爾摩音樂學院師從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奧爾曼,奧爾曼認為蓋達是
畢約林之後最出色的
抒情男高音。1950 年他在
尼爾森聲樂比賽中獲獎。1952 年首次登台演出
亞當的歌劇《隆瑞莫的釋車夫》,他的歌唱打動了指揮多布倫和EMI 唱片公司的萊格,讓他擔任《鮑里斯·戈杜諾夫》 中的狄米德利一角,並於1953 年在巴黎同著名
男低音克里斯朵夫一起錄製了這部歌劇的唱片。同年,蓋達應
卡拉揚邀請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演唱了
奧爾夫的歌劇《特里奧菲》中的唐·奧塔維歐。
1954 年,蓋達先後在巴黎歌劇院和倫敦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演唱了雷赫曼的《奧伯龍》 中的胡昂和
威爾弟的《弄臣》 中的曼圖亞公爵,隨後又演唱了
浮士德、塔米諾等一系列歌劇角色。
1955 年在普羅旺斯音樂節上,蓋達演唱了公米雷葉》 中的維辛特和貝爾蒙特,以及
格魯克的《奧菲歐》 中的
男高音主角。從1956 年到1957 年間,蓋達錄製了大量歌劇唱片,均獲佳評。他在約翰·
史特勞斯的輝煌歌劇《蝙蝠》 、雷哈爾的
輕歌劇《風流寡婦》 、
巴赫的《 b 小調彌撒》 等曲目的演唱中,其樂句處理和旋律表述都達到了
盡善盡美的程度。
1957 年,蓋達首次在美國大都會歌劇院上演了
古諾的名作《浮士德》,他高雅的格調、演唱弱音的技巧受到極高的評價。在那個演出季節里,他還飾演了
莫扎特的《唐· 磺》 中的奧塔維奧,並嘗試了美國作曲家
巴伯的作品《伐奈莎》 中的阿那托爾。之後,他又在大都會上演了奧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 、柴科夫斯基的《葉甫根尼· 奧涅金》以及《弄臣》 。特別是
女高音歌后瑪麗亞·
卡拉斯嘗試演唱
女中音角色
卡門時,特邀蓋達飾演唐· 何塞,倆人雙雙獲得巨大成功,並由EMI 唱片公司錄製了全劇唱片.
1960年至1961 年,蓋達在元老級指揮大師克倫佩勒爾指揮下在倫敦演唱了《魔笛》 中的塔米諾王子,
莫扎特歌劇中那種輕巧、連貫的樂風在蓋達的歌聲中得到精美的展示。
40 多年來,蓋達先後在米蘭、紐約、巴黎、華盛頓、聖彼得堡的著名歌劇院,主演過意、法、德、俄等各國不同風格的歌劇作品。蓋達最拿手的劇目是《浮士德》 ,在他演唱的這部
歌劇中,我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他那清晰、準確、優美的法語。蓋達飾演的浮士德博士,沒有
科萊里那種義大利式的戲劇化的渴望,也沒有阿萊扎那種歌德式的極度深沉。他表現出一個法國人的那種閒適、優雅,似乎在人之暮年仍然在追求,玩味著人生的興趣。蓋達永遠能讓你體會到角色最恰當的形象,他能夠在不改變任何聲音的情況下, 使他的每一個戲劇形象真實、準確,讓人無可挑剔。
蓋達的獨唱曲目也非常廣泛,例如
古諾的《米茵》,安徒生作詞、
格里格譜的《 我愛你》 ,
唐尼采蒂的
浪漫曲《偷灑一滴淚》 ,理查· 施特勞斯的《夜》 、《神秘的邀請》 、《奉獻》,
約翰·施特勞斯的《威尼斯之夜》,雷哈爾的《風流寡婦》 等,這些都是他演唱會的精華。
蓋達在
男高音中堪稱全才,他以深厚的藝術功底和高超的語言天賦唱遍了幾乎歐洲各種語言的歌劇。他通曉俄、德、意、法、英以及瑞典等多國語言,這使他不僅能勝任不同國家、不同的歌劇作品的演唱,而且能夠做到純正、準確地貼近角色,使人聽不出是一個外國
歌唱家在演唱另一個國家的作品。
蓋達錄製的唱片數量豐厚,多達100 多種,不僅包括歐美各國的歌劇,還包括各國民歌、
藝術歌曲以及宗教歌曲。1978 年,蓋達出版了他的自傳《一份高價的禮物》。有評論家這樣寫道:“當人們還未發現足球場和聲樂有任何關係,當股票還未盛行,當唱片公司僅有兒家時,如果你提及
男高音,首先想到的就是蓋達,耳邊響起的是一縷縷沒有壓迫感的、清秀的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