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特卡系統

尼特卡系統

尼特卡系統,俄語縮寫НИТКА的音譯,其全稱為“наземный испытателъный тренировоч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авиационный”,意即:航母艦載機陸地綜合飛行訓練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特卡系統
  • 外文名:наземный испытателъный тренировоч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авиационный
  • 使用對象:航母艦載機
  • 所屬國家:俄國
歷史,構造,歷程,

歷史

蘇聯時期20世紀40年代,蘇聯海軍高層在涅瓦船舶設計局擬定航母設計草圖的同時,就對艦載機飛行員的起降訓練問題開始關注,並萌發了建造一個艦載機試驗訓練基地的構想。1955年,海軍司令庫茲涅佐夫向蘇聯軍事委員會提交的一份關於設計輕型航母的決議草案中指出,為試驗艦載機起降航空技術裝備(彈射器、攔阻裝置、應急阻攔網、光學助降和無線電助降系統),研究飛機的航母搭載特點以及培訓航母艦載機飛行員,需建造一個地面航母試驗訓練基地。但這一構想直到30年後才得以實現。1975年,時任蘇聯海軍司令的戈爾什科夫在考察完美國“列剋星敦”號教練航母和“萊克赫斯特”陸基訓練中心後,才將“建造艦載機陸上實驗訓練基地”的內容加入了蘇聯的海軍發展規劃中。

構造

上世紀70年代早期,蘇聯海軍開始發展水平起降艦載機的大型進攻性航空母艦,最初要使用蒸汽彈射器來起飛艦載機,但由於蘇聯海軍要求首先把大型航母配屬在北海艦隊,用於掩護彈道飛彈核潛艇,靠近北極圈航行的低溫導致設計師在研製蒸汽彈射裝置方面碰到了技術門檻,加之受到美英國家影響,採用了當時最時髦的滑躍板起飛方式。蘇聯涅瓦船舶設計局於70年代末設計了Т-1型地面滑撬起飛甲板,Т是俄語Трамплин的第一個字母,翻譯成漢語就是“跳板”的意思。 該滑躍甲板高為5米,長60米,寬30米,跑道盡頭裝有升角為8.5度的弧形躍飛甲板。 1976年,在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的薩基空軍基地開始修建一座大型艦載機陸上模擬訓練系統。該系統包括Т-1型地面滑撬甲板,艦載機著陸攔阻裝置,指揮控制系統等設施。整套系統於1982年正式投入使用,蘇聯人把這套系統命名為“尼特卡”。蘇聯海軍同時還在新羅西斯科和巴庫建有相對規模較小的航母模擬甲板,但對此報導不是很詳細,筆者也沒有找到更多的資料。該系統除建有模擬航母甲板的停機坪、滑行道、跑道、機庫等常規設施,還有完全仿真的航空母艦甲板,由起飛滑躍甲板、“斯維特蘭娜”攔阻系統、光學和無線電著艦引導系統組成。整套系統為全金屬結構,甲板與地面齊平,地下共有三層,使用了12000噸鋼材,從某種意義上說,“尼特卡”就是一艘的陸上航空母艦。起飛和降落甲板下面都配備有巨大的液壓裝置,可以使甲板以一定角度側傾,用於模擬航母在海上航行時產生的橫搖。滑躍起飛跑道上還裝有用於阻止飛機在發動機達到起飛推力狀態前移動的液壓阻擋器。機場建有模擬航母指揮塔的塔樓,裝有近進引導雷達,以及與艦上相同的飛行指揮系統。特別有意思的是,“尼特卡”的飛行跑道除了可以滑躍起飛,還裝有兩條蒸汽彈射器,用於實驗彈射起飛艦載機(由此可見蘇聯人並未停止研發蒸汽彈射起飛技術,蘇聯海軍計畫在第三艘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上使用蒸汽彈射系統),主鍋爐由列寧格勒特別鍋爐設計局設計,彈射器氣缸由伏爾加格勒斯克工廠生產,蒸汽發生量為每小時115蒸噸,64個大氣壓,兩條彈射器氣缸內徑500毫米,長90米,能在幾秒鐘內以250-280公里/小時的速度將戰鬥機彈射出去。蘇聯人設計的這種彈射器,其艦上使用的淡水主要來源於對海水進行蒸餾,為此“尼特卡”也特地挖了一條通海的管道,把海水引入蒸汽彈射器附屬的蒸餾鍋爐。

歷程

由於雅克-41超音速飛機研製成功。因此,海軍高層覺得不需要製造艦上的彈射器,它本身以及為其服務的設備的質量達到2000噸。但是對現在的阻攔裝置沒有表示反對,估計在將來使用中雅克-41著艦時可能要用它。在此基礎上,阿麥利科海軍上將已經準備好了向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呈報,就等待總參謀長奧加爾科夫總長的簽字,在報告中建議放棄彈射器,大量壓縮“尼特卡”系統建造工作量。
由於蘇-27和米格-29飛機具有很高的動力裝備程度(飛機每單位質量的發動機推力)和能夠從滑躍甲板起飛,通過這些試驗,肯定了建造沒有彈射器的航空母艦可以搭載這些飛機。儘管如此,建造國產彈射器的工作仍在繼續進行。只是彈射器可以使所有飛機,從輕型到重型的,在它們最佳工況下起飛,增大攜帶彈藥的重量和增加飛行距離。不應該忘記彈射器主要的優越性,在滑動的纜索上起飛,這樣就允許在複雜氣候條件下完成起飛,如側風、搖擺和甲板淹沒時。當從滑躍甲板起飛時,這些都無法保證。過了20年後,於1988年,黑海造船廠開始建造的107訂單,“烏利揚諾夫斯克”號重型載機巡洋艦才實現了蘇聯自己的第一次研究搭載彈射起飛飛機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設計(此航母還未建成,蘇聯就解體了。後來被一家美國公司當成廢鐵收購)
試運行階段
1982年5月,烏斯季諾夫同意了航空工業部、空軍和海軍關於在“尼特卡”系統上從8°角的滑躍甲板進行蘇-27和米格-29戰鬥機起飛試驗工作的建議。 1982年,蘇霍伊設計局首席試飛員Н.薩多夫尼科夫和В.普加喬夫駕駛蘇-27的試驗樣機T10—3進行了滑躍起飛試驗,隨後米格-29戰鬥機和蘇-25攻擊機也採用滑躍起飛成功。一年的起飛試驗完成後,從1983年夏季開始利用“斯維特蘭納-2”著陸攔阻裝置進行著陸試驗,目的是探索艦載機在高速全車狀態下被攔阻索攔阻的飛行經驗,同時研究被攔阻時作用在飛機上的載荷。1984年涅瓦設計局吸收上述試驗的經驗,在“尼特卡”基地重新安裝了新一代T-2型滑躍起飛甲板,整套裝置由列寧格勒的“無產階級”機器製造廠製造,分段運輸到新費德羅夫卡機場組裝而成。該滑躍起飛甲板長53.5米,寬17.5米,傾角14度。降落系統改為БС-2型阻攔裝置,該裝置與“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的降落攔阻系統完全相同。1984年8月30日В.普加喬夫駕機利用“月球-3”光學助降系統,在БС-2阻攔裝置上用Ф-2阻攔鋼索著艦降落成功。從1983年7月到10月,T10-3、蘇-25、米格-27C米格-29等型機在 “尼特卡”上共完成了174次著陸攔阻試驗,其中81次尾鉤對準阻攔索。為了儘可能讓飛機鉤準阻攔索,飛行員們必須精確地操縱飛機降落,在飛機降落帶上,允許飛機的相對位移只有縱向5米(而空軍航空兵戰鬥機飛行員一般落在T字布前後50米都算合格,由此可見艦載機飛行員對降落要求之苛刻)。蘇聯人自述這種著陸攔阻裝置能保證攔阻降落重量11-26噸、速度180-240公里/小時、降落過載達4.5g的飛機。
蘇聯人當年對“尼特卡”系統特別自豪,跟中國一樣,蘇聯人特地強調“尼特卡”的所有部件都是蘇聯自己生產的,沒有進口,只有唯一的例外,是鍋爐房旁邊附設的桑拿浴房,那是蘇聯的準盟友——芬蘭人民的傳統手藝。
1991年蘇聯開始使用尼特卡系統訓練首批艦載機作戰飛行員,蘇聯海軍規定所有的艦載機飛行員在正式上艦之前,至少要在地面模擬器和地面滑跳甲板上進行超過400次的起降訓練。通過“尼特卡”地面訓練系統,蘇聯海軍實現了固定翼艦載機航母甲板水平起降的夢想,也為蘇聯海軍航空兵培訓出一代優秀蘇-33、米格-29K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然而好景不長,1991年蘇聯解體,“尼特卡”訓練中心由烏克蘭接管,俄羅斯將參與試驗的絕大部分艦載試驗機轉移到了莫斯科,由於烏克蘭尚不擁有航母,“尼特卡”訓練基地一度被停用。根據1974年簽訂的俄烏雙邊協定,俄羅斯將烏克蘭境內的“尼特卡”海軍飛行員訓練中心作為其海軍飛行員的訓練場所。為此俄羅斯海軍每年支付給烏克蘭50萬美元,但這筆錢不包括“尼特卡”運行費用和設備零部件費用,到2007年使用費漲價到每年200萬美元。1994年俄北方艦隊組建了第一支蘇-33艦載戰鬥機團——第297獨立團,其基地位於摩爾曼斯克基地附近的北莫爾斯克-3機場,但該機場只能進行常規陸上起降科目。該團於1994年7月起,每年夏天都要到“尼特卡”進行近兩個月的訓練。直到1998年俄烏關係惡化,烏克蘭禁止俄羅斯利用“尼特卡”進行艦載機訓練,無奈之下俄羅斯的很多菜鳥飛行員不得不在沒有尼特卡訓練經驗的條件下進行首次庫茲涅佐夫號的甲板起飛和降落,毫無疑問這是非常危險的舉動,好在一年後科茲涅佐夫號就躲進了摩爾曼斯克基地的船塢,開始長達四年的大修。2004年俄烏關係緩和後,俄第279獨立艦載殲擊機團的飛行員終於又有機會來到“尼特卡”從事訓練。04年7月的月度訓練期間,俄飛行員就進行了19個飛行日,526次飛躍著陸攔阻裝置、551次著陸接地、167次攔阻著陸和62次彈射助推起飛,由此可見“尼特卡”訓練系統對於俄羅斯保持海軍艦載機飛行員戰鬥力的重要性。但由於訓練系統的受制於人,直至2004年,俄羅斯海軍只培養出了18名合格的蘇-33艦載戰鬥機飛行員。
2008年俄格戰爭期間,由於烏克蘭明顯同情和支持喬治亞,造成俄烏關係又一次惡化,俄羅斯海軍飛行員又一次望“尼”興嘆。。。。。雖然在2009年5月烏克蘭領導人表態將允許俄羅斯繼續使用“尼特卡”系統進行海軍飛行員的訓練工作,但烏克蘭國內確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主要原因是“尼特卡”系統所在地是個著名的風景區,其基地占據了最好的位置,利用機場來從事房地產開發,進行休閒旅遊顯然更有利可圖。然而隨著油價高漲荷包漸鼓的俄羅斯海軍再也不能忍受烏克蘭人的出爾反爾。於是,2010年初,俄羅斯計畫在俄羅斯南部亞述海附近建造一個海軍飛行員訓練基地作為艦載機飛行員訓練中心,該中心將在一個舊機場上改建,地點在南俄亞述海海邊的葉依斯克城(Ейск)附近。新的訓練中心將耗資240億盧布(大概折合53億人民幣),用時2年完成。令俄羅斯海軍有底氣的原因是,烏克蘭雖擁有“尼特卡”系統,但它沒有系統的生產維護能力,“尼特卡”的主要生產技術都由聖彼得堡的製造商所壟斷。
1981年薩基空軍基地的“尼特卡”建設者們,背景是T-1滑躍甲板跑道和蒸汽彈射器的建造現場。從左至右:基薩基地第299強擊機團團長Г.Л.吉爾科瓦廖夫上校、ЧСЗ跑道甲板設計師А.И.謝烈金、尼特卡飛行指揮官Е.Н.拉里金上校、“蘇聯英雄西奧多西亞”試飛研究院副院長В.П.霍勉科夫、尼特卡工程副總設計師格拉西莫夫、列寧格勒的“無產階級”機器製造廠總工程師Н.拉里金、蘇聯海軍駐“無產階級”機器製造廠軍代表В.К.羅季諾夫。
尼特卡系統
滑躍式航母
上世紀80年代初, “提比里西”(“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艦的滑躍甲板的建造交付。該艦試驗所用的滑躍甲板是一個好幾噸重的鋼結構,長60米,寬30米,在斜坡處高5.5米。1984年秋季,飛行員布加喬夫和薩多弗尼科夫在蘇-27飛機上,飛行員奧爾洛夫、法斯托維茨和阿烏巴基羅夫在米格-29飛機上,完成了飛機在阻攔裝置上的降落。而在1985年8月,蘇-27、米格-29和蘇-25YTF飛機完成了從自滑躍甲板的飛行。在第一批飛行後,飛行員提出了一系列意見,經過處理並修改了。此外,飛機研製人員表示希望加大飛機離開滑躍甲板處的斜角。 根據不同類型的飛行器,這個角度在12°~18°範圍內。所以在第二個滑躍甲板上採用了折衷的角度14°。與8°的滑躍甲板不同,此處的表面按照大直徑圓弧完成,而新的滑躍甲板的剖面,根據飛行試驗研究所和中央空氣動力研究所的建議,按照專門的數學公式確定的複雜拋物曲線完成。同時,在“尼特卡”上安裝了並按其直接用途試驗了光學著艦系統“月亮-3”。通向建造新一代的、能夠搭載水平起降飛機的航空母艦的道路已經被開通。
俄羅斯亞述海海邊的葉依斯克空軍基地
俄羅斯經過20多年對艦載機飛行員的精心培養,到現在也就培養出30位能在航母上起降的飛行員,其中接近一半是各個飛機設計局的試飛員,只有18位部隊飛行員被批准為全訓飛行員,能夠幸運的登上庫茲涅佐夫號出擊作戰,現在這個數字下降到了12位。由此可見艦載機訓練系統的重要性。
其他國家航母訓練系統
航空母艦是威力強大的進攻性武器,但海洋條件的限制和作戰任務的複雜性,要求航母艦載機飛行員與艦上工作人員具備最優秀的專業素質。為了確保戰鬥力的迅速生成和延續,擁有大型航母的各海軍強國,不約而同地在陸地上建造了仿真度極高的模擬訓練設施,用於培訓飛行員及航母操作人員。
美國是世界上擁有航母最多的國家,其航空母艦數量甚至超過絕大多數國家海軍驅逐艦的數量,美國海軍航空兵飛行員主要在佛羅里達州的海軍航空學院和海軍航空兵軍官候補生學校學習飛行,其陸上訓練分為幾個階段:首先是模擬器訓練,二是初級飛行訓練,三是利用螺旋槳飛機進行基礎和高級飛行訓練,四是利用噴氣機進行基礎/高級飛行訓練,最後是利用陸上甲板系統模擬在航母上起落、夜航、空戰、攻擊等科目。只有通過了全訓的飛行員,才能上艦進行海上飛行訓練。
印度海軍以前使用海鷂垂直起降艦載機,並沒有陸上模擬訓練場,純屬於玩票式。但在與俄羅斯簽訂引進“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和米格-29K艦載機以後,陸上訓練的事宜被提上日程。最近計畫拿出1億美元預算,在西南部科欽港附近建設一個滑躍式艦載機起飛訓練基地,專門用來訓練米格-29K艦載機的飛行員,以便於航母到位後立即形成戰鬥力。相比俄國建造新訓練基地和中國興城訓練基地的規模和投入,筆者估計印度人的1億美元還是在玩票,印度人確實是浪漫而又富有想像力,其實大家用腳趾頭想想1億美元建造一座航母訓練基地也是件天方夜譚的事情。最近還有傳言印度海軍欲利用烏克蘭的“尼特卡”系統來為其預先訓練艦載機飛行員,我估計這個才是印度艦載機飛行訓練的最終解決方案。
法國海軍的訓練基地在朗迪維肖,占地約3.8平方公里,跑道長2700米,可用於法國海軍現役所有艦載固定翼飛機起降訓練。該基地現有“陣風”M型戰鬥機10架、“超軍旗”攻擊機50架和“隼”式教練機10架。在這裡受訓的飛行員四分之一的時間用於白天和夜間陸上模擬著艦練習,剩下的時間用於其他常規訓練科目。
中國模擬系統
航母是十分複雜的大單位,幾千名船員和飛行員,都要經過專門的培訓才能適應本職工作。對於沒有航母使用經驗的國家來說,要想讓航母如同瑞士手錶一樣精確運轉是極其困難的。因此,對於沒有航母也無法求助於他人的國家來說,最好能夠建造一個高仿真度的陸上模擬航母,把涉及航母和艦載機作戰所需的人才都集中起來訓練,使他們切身感受到航母的實際運作。使新裝備的航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全訓狀態,加速形成實戰能力。毫無疑問,中國就是這樣做的,根據谷歌地圖顯示,中國現有至少三座航母和艦載機試驗/訓練系統,除了本文開頭所說的興城訓練基地,在武漢有一座水泥基座的模擬航母,估計可用於檢測航空母艦指控和電子設備的運轉(本人並不認同,看圖片所處環境兵不適合實驗,但表明了中國造航母的意志);在西北某試訓基地機場上有一個滑躍起飛的模擬甲板,個人分析是用於海軍仿製蘇-33艦載機試飛的。另據筆者翻閱烏克蘭當地媒體的報導,根據中國和烏克蘭2009年7月間簽署的協定,2009年9月下旬,18名來自中國空軍的軍官開始在烏克蘭哈爾科夫空軍大學(ХУВС)培訓,同時至少三批中國技術人員到烏克蘭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航母模擬甲板自動化控制系統技術和地面維護系統的培訓。2011年4月20日報導,烏克蘭國防部長米哈伊爾·葉熱利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和印度均已向烏方表達了使用“尼特卡”航母艦載機滑躍起降訓練系統培訓本國飛行員的意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