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2012年成立的政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2012年6月,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改良派和革命派派最終分道揚鑣:尼聯共(毛)副主席也是革命派領袖基蘭帶走黨內1/3力量,宣布重組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

2013年年初,兩黨又分別召開“七大”並制定了兩條對立的“總路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
  • 外文名:Communist Party of Nepal-Maoist
  • 別名:尼共(毛)
  • 成立時間:2012年6月
  • 分裂自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
  • 主席基蘭
  • 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主義
成立背景,主要主張,黨的七大,主要活動,國外觀點,

成立背景

兩條路線之爭
尼聯共(毛)黨內改良派與革命派的兩條路線鬥爭由來已久。2011年8月尼聯共(毛)副主席即黨內改良派代表巴布拉姆·巴特拉伊當選政府總理後,認為形勢在朝著有利於自己的一方發展,因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議會鬥爭進行下去。巴特拉伊在極短的時間內促使尼聯共(毛)做出了交出武器庫鑰匙、遣散尼泊爾人民解放軍和返還戰爭期間“侵占”土地的決定,並且在出訪印度期間與印度簽署了被革命派視為“賣國”的“雙邊投資保護和促進協定(BIPPA)”。這些政策突破了黨內鬥爭的底線,將尼聯共(毛)推向分裂的邊緣。
巴特拉伊上台後施行的一系列中間路線政策,使尼聯共(毛)的內外環境發生根本性轉變:對內而言,這些政策激化了黨內矛盾,加速了黨的分裂;對外而言,尼聯共(毛)不斷犧牲自己的根本性利益向制憲會議各反對黨妥協,但尼泊爾制憲會議混亂局面沒有絲毫改觀,巴特拉伊最終被迫下台。
2012年4月的第2周,革命派在印度德里的格羅爾巴格酒店秘密集會籌劃分裂。該會議的重要議題是,在沒有武裝力量的支持下分裂是否可行?與會代表判斷,在過去的6年間有3000名武裝戰士並未投降,在大部分武器上繳政府的情況下,仍有不少武器和軍火被藏起來,這些訓練有素的戰士和武器足以支撐一支新黨的成立。
正式分裂
2012年6月16日到18日,革命派召集75個地區的3000名幹部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召開全國會議,宣布與尼聯共(毛)決裂以及新黨尼共(毛)的成立。該黨通過新的黨章,選舉基蘭為新黨主席,巴達爾為總書記,高拉夫為書記。新組建的尼共(毛)帶走了母黨149名中央委員中的45人,原黨48個側翼組織中的36個,至少是尼聯共(毛)總體力量的1/3。

主要主張

尼共(毛)認為,尼泊爾正在淪為帝國主義和擴張主義的新殖民地,當前尼泊爾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廣大人民民眾與受到印度保護和支持的國內買辦資產階級以及封建地主之間的矛盾。該黨通過的政治檔案認為,所謂“馬列毛主義普拉昌達道路”是一個錯誤,而2006年全面和平協定的簽署是對人民、革命和國家利益的背叛。“通過與封建主義、買辦和官僚資產階級的合作和無休止的扯皮無法制定出一部憲法。……無論是制定一部憲法,還是進行另一場選舉,都是徒勞的。
尼共(毛)仍然將美國、印度等帝國主義國家視為頭號敵人,“反帝”色彩十分濃厚。該黨強調,尼泊爾政府一直無所作為,印度擴張主義的干涉力度在尼泊爾全面上升,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和決策部門。該黨於2012年9月5日向當時還是巴特拉伊領導的政府開出列有70項要求的清單,其中“反印”的內容有:廢除1950年尼-印和平友好條約、廢除1965年尼印雙邊安全協定、廢除馬哈卡里條約、終止印度政府在尼支持的小型發展工程項目等。該黨還要求“控制和管理”尼印兩國間的無障礙邊界,要求印度終止對尼泊爾的‘邊界侵犯’,未經授權印度安全人員不得進入尼泊爾,禁止印度牌照汽車駛入尼泊爾,禁止印地語和英語的電影、錄像及出版物等。此外,尼共(毛)還要求禁止外國對媒體的投資;關閉廓爾喀招募中心以及禁止利用尼泊爾作為反華活動的秘密基地等。

黨的七大

2013年1月9日到12日和2013年2月2日到7日,基蘭領導的尼共(毛)在加德滿都和黑道達召開“七大”。兩個“七大”分別為未來兩黨政治走向定調,因此格外引人矚目。尼共(毛)強調其黨承繼自21年前的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而非尼聯共(毛)。分裂之初,革命派將其名稱改回“尼共(毛)”,也是想說明自己才是“正統”。
尼共(毛)的“七大”堅持經典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主義的理論指導地位,會上制定了“基於人民戰爭基礎之上的人民起義”總路線。該黨著手重建人民軍隊,恢復武裝鬥爭。大會秘密決定將黨的青年側翼組織、國家志願者轉變成一支軍事組織。這次大會形成了以基蘭為主席的51名委員的新中央委員會,高拉夫留任副主席,巴達爾任總書記,古隆和比普萊普任書記。
就在尼共(毛)“七大”閉幕不久,2013年2月13日黨的總書記巴達爾(曾是享有崇高聲望的尼泊爾人民解放軍最高指揮官)赴尼泊爾武裝革命的誕生地春邦慶祝人民戰爭18周年,並重申黨對革命的承諾。該黨遭到詬病的是黨的領導層老齡化問題。該黨中央的多數委員年齡偏大,培養新一代接班人的任務急迫。

主要活動

以尼泊爾凱拉利地區的土地歸還事件為例,在尼聯共(毛)做出歸還土地承諾的一年半後(到2013年4月),由於尼共(毛)的抵制,尼泊爾凱拉利地區寸土未還,這顯示尼聯共(毛)制定的政策無法在基層得到落實。尼共(毛)在凱拉利地區的書記馬赫什·巴杜瓦表示:“尼共(毛)絕不容許將土地退還給地主階級。並且根據政策,尼共(毛)還將占領更多的土地,並將占領土地分給烈士家屬、窮人和失地農民。尼共(毛)將奪取尼聯共(毛)手中全部土地,因為後者在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
作為其捍衛國家主權與獨立的“反錫金化運動”的一部分,尼共(毛)聯合了尼泊爾30多支政黨抵制2013年尼泊爾制憲會議選舉,號召民眾拒絕大選,這使相當一部分原本作為尼聯共(毛)選民基礎的選民沒有參加選舉。例如,羅爾帕地區是10年人民戰爭的第一個解放區,此次被尼共(毛)宣布為選舉禁區,沒有哪個候選人敢進入村子。尼共(毛)還組織了青年志願者在每個村子進行抵制大選的思想宣傳。由於尼共(毛)在基層民眾中影響很大,有大量民眾回響尼共(毛)號召沒有參加投票。

國外觀點

長期在第三世界國家推行民主政治的前美國總統吉米·卡特要求政府用暴力鎮壓尼共(毛):“我希望,基蘭領導的革命派如果繼續阻止民眾參加選舉或阻礙大選會遭到逮捕,並因非法活動罪遭受懲罰”。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