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蘭畫派

尼德蘭畫派

尼德蘭畫派的藝術家們創作了大量祭壇畫與獨幅木板畫,因為尼德蘭美術脫胎於中世紀的哥德式藝術,使得尼德蘭文藝復興初期的繪畫有比較濃郁有宗教氣息,總的繪畫傾向是:嚴肅、靜穆,人物形象不夠生動自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德蘭畫派
  • 奠基人:羅伯特·康賓、揚·凡·埃克
  • 繪畫傾向:嚴肅、靜穆
  • 創作方法:在木板上作畫,用石膏底
  • 創作風格:羅馬派
  • 代表畫家:揚·凡·埃克
  • 代表作品:《根特祭壇畫》
簡介,發展歷程,創作方法,創作特點,代表人物,

簡介

尼德蘭畫派
中世紀的尼德蘭包括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東北部的一些地區。由於地理條件優越,尼德蘭很早就是歐洲西北部重要的水陸交通中心,手工業發達,商業繁榮,是當時歐洲資本主義經濟十分發達的地區,因此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美術也取得了輝煌成就。
15世紀尼德蘭畫派成就非常突出。另一方面,儘管這些作品大多表現了傳統的宗教題材,卻由於畫家對描寫世俗生活和周圍環境的興趣大大增長,作品中便不時體現出現實主義傾向。
羅伯特·康賓和揚·凡·埃克是尼德蘭畫派的主要奠基人。

發展歷程

康平的藝術具有明顯的市民文化特徵,其風格的形成則受細密畫、民間藝術和圖
爾奈雕刻學派的影響。康平的作品曾給予凡·愛克兄弟以影響。在尼德蘭繪畫新風格的建立中,J.凡·愛克起的作用最為突出。他是從人文主義的角度來描繪世界的最有代表性的畫家。他力求表現出世界的整體性、豐富性和多樣性。在創作中,除了重視對人物性格的刻
畫外,還在造型問題上,對光和色的表現和空間構成的問題給予特別的注意。他不僅對油畫方法作了重要改進,而且在肖像畫、風俗畫、風景畫方面都有所成就。尼德蘭畫家們沒有寫出藝術理論方面的論著。他留在畫框上的“盡我所能”的題字,是對於尼德蘭畫家們共同服膺的治藝精神的一個很好的概括。繼J.凡·愛克之後,成為布魯日首要畫家的P.赫里斯特斯可能是他的學生。 赫里斯特斯未能全面發揚J.凡·愛克的藝術傳統,但在傳播經過改進的油畫方法上曾起過一定作用。

創作方法

尼德蘭畫家大多在木板上作畫,用石膏底。先在紙上畫好素描稿,然後“拷貝”到已準備好石瞥底子的木板上。有時用針刺孔“拷貝”,也有在畫稿紙後面塗上木炭粉“拷貝”的,有時也用鉛筆或蘸水墨汁或油畫筆配以特種墨水“拷貝”的。 稿子“拷貝”上以後,接著用透明油色勾線,然後畫好全部明暗調子。尼德蘭畫家之所以一定要採用透明色是為了儘量利用白色底色的反射效果。在畫受光部分時,採用一種或幾種顏色加白粉來表現層次,畫出完整的素描,包括筆觸效果。
畫完後,要等畫面徹底乾透後才用透明的油畫色一層層地罩染,直至達到所需要的色彩效果。每罩上一層透明色,也要等到乾透了以後才可以再罩下一層,全部罩染完畢還須一段時間等待乾透。務必使畫面全部幹了.才最後上一層蠟克油。
比利時根持城的聖.巴馮教堂中有揚-凡-埃克兄弟所畫供禮拜用的20張畫面組成的根特祭壇畫,此畫雖然經歷了6個世紀,至今其色彩效果仍很好。說明在那時,尼德蘭畫派的揚-凡-埃克兄弟已經解決了油畫的乾燥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油畫技術上的一系列問題,如油畫布的底子,油畫筆膠的銜接,顏色的龜裂等等問題。 他們當時採用核桃、暑粟、亞麻仁等原料製作調色油,可使油畫的顏色經久不變。從他們存留下來的畫上看,色彩透明鮮艷,沒龜裂。

創作特點

第一,初期繪畫有比較濃郁的宗教氣息,嚴肅、靜穆、板滯。
第二,受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影響,初期以後描寫現實主義世俗生活繪畫漸漸增多,最終形成尼德蘭風格畫和早期團體肖像畫。
第三,出現摹仿義大利藝術風格的"羅馬派"。

代表人物

揚·凡·埃克(約1390—1441)於1422年成為獨立畫家,1425年,擔任勃艮第公爵的宮廷畫家,約於1425年創作的《教堂中的聖母》刻畫了無比親切的聖母形象,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心扉,通過高窗射進來的柔和陽光不只沖淡了教堂內莊嚴肅穆的氣氛,而且照在聖母的臉上,使她端莊秀美的面龐神采奕奕,流露出的微笑也更加親切動人。這件作品體現的世俗思想和畫粗在描繪室內光線方面獨具匠心的探索,使它成為尼德蘭早期室內畫的重要代表作,也是17世紀荷蘭室內風俗畫的先聲。《根特祭壇畫》是尼德蘭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傑出代表作。這幅作品是根特市聖貝文大教堂的一組祭壇畫。平日兩翼閉合,可以看到外側,節日慶典時兩翼打開,顯現出內側畫面。整個祭壇畫內外側共由23個畫面組成。內側中間的四個畫面系主要畫面,上面中間為上帝,兩面為聖母和施洗者約翰,下面是祭壇畫的主體部分 《羔羊的禮讚》,人物形象端莊自然,栩栩如生,花草景物絢麗多彩充滿生機。畫家熱烈地讚頌了人類與大自然,對現實世界採取了肯定的積極態度。除了《根特祭壇畫》之外,揚·凡·埃克還有一系列傳世佳作:
根特祭壇畫根特祭壇畫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尼古拉斯·羅林的聖母》、《凡·德爾·巴力的聖母》等《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是一幅新婚夫婦的全身肖像畫,也可以視為一幅出色的風俗畫,畫家精心刻畫了一對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他們宣誓對婚姻信守忠誠,表現了他們的內在情感,也表現了當時市民階層的道德觀念。雖然揚·凡·埃克的大部分作品是宗教畫,他卻突破了宗教畫的傳統技法,非常重視對人物性格與心理的刻畫,非常注意寫實,細心研究了光和色的表現,還對油畫方法做了重要改進,在他的筆下展示了現實世界豐富多彩的景象和現世人生的生活,衝破中世紀的禁慾主義,體現了人文主義觀念,為尼德蘭文藝復興開闢了道路。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希羅尼穆斯·博斯(約1450—1516),他的藝術在當時是獨樹一幟的,那時一般尼德蘭畫家特別注意平整細膩的畫風,注意形象的如實表現,博斯卻往往通過幻想的漫畫式形象,如老鼠、猴子,妖魔鬼怪或半人半獸影射諸如天主教主教、高級僧侶、神學家、封建主等人物,對他們進行了辛辣諷刺。他開創了一個嶄新的繪畫風格,衝破了尼德蘭傳統繪畫中虔誠肅穆的宗教氣息,站在進步的人文主義立場上,把批判的矛頭主要對準了天主教會,反對封建主義的思想情緒,也是尼德蘭新舊教派之間激烈鬥爭的一種表現。在他的畫作中經常出現一些怪誕、誇張的形象,這些形象以現實生活為依據,又和藝術家本人的幻想相結合,同時寫實性的表現手法與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緊密結合,形成博斯獨特的繪畫語言,也是他藝術上的一大特色。在《切除結石》、《愚人船》、《魔術師》、《乾草車》、《聖安東尼的誘惑》等作品中,我們都可以領略到博斯獨特的繪畫風格。
愚人船愚人船
老彼魯·勃魯蓋爾(約1525—1569),可稱為尼德蘭畫派的最後一位大師。作為偉大的現實主義藝術家,他與人民共同戰鬥。他早年曾以銅版畫家身份,從事風景畫創作而聞名遐邇。1556年左右開始較多地描繪人物,表現出博斯的影響。自1563年直到逝世這段時間進入了其創作的輝煌時期,產生了最重要的油畫傑作。要農民風俗畫中滿懷熱情地塑造了許多農民形象,如《農民舞蹈》、《農民婚禮》,刻畫了他們豪放的性格,展示了他們充沛的活力。勃魯蓋爾的風景畫也是十分出色的,他喜歡選取全景式構圖,意境開闊,風景和人物緊密結合,描繪了農民豐富的勞動生活和農村的秀麗景色。如田園風景組畫《收割乾草》、《收割》、《牧歸》、《雪中獵人》、《暗日》,表現了一年四季的自然風光與農民的勞動,情景交融,生機盎然,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幅幅尼德蘭農村景色與生活的動人寫照。
農民的婚禮農民的婚禮
他的作品《通天塔》取材舊約《創世紀》,傳說挪亞後代遷居南亞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一塊大平原,因為祖先被洪水沖怕了,擔心再遭水災,就齊心修建一座高塔使全體人員都住進去永保平安。塔越修越高達至天界,觸怒了上帝。上帝決定施神術攪亂造塔人的語言,使人們互相不能勾通而造不成塔,這是基督教解釋不同民族語言的來源。
通天塔通天塔
畫家以宏大的構圖來描繪通天塔( 一名“巴別塔” ),以雲霧攔斷顯示通天塔之高,以風俗畫手法描繪人與物、人與環境的關係。畫家以細密畫的技巧功力,描繪了眾多有情節性的人物活動,藉以揭示人戰勝大自然的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