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教皇尼古拉一世又稱教宗
尼各老一世,
尼閣一世,(約820年—867年11月13日),858年4月24日—867年11月13日在位。出生於義大利,是
格列高利一世和
格列高利七世之間,少數傑出的
教皇之一。為教皇地位及權勢立下堅固的基礎。
當時
查理的繼承者們軟弱無能,尼古拉試圖擺脫受保護的從屬地位,根據《艾西多爾文獻》思想,他向
法蘭克皇帝提出政教分離的原則,要求各方,各有所得,各安所榮。他還寫信給
拜占庭皇帝,聲稱羅馬擁有
基督教中首席地位,這是基督通過
彼得在羅馬確立的。 尼古拉一世在位期間發生過三次有重大意義的鬥爭。
佛提烏分裂
首先,拜占庭皇帝
米海爾三世(842-867年在位)為於母后
狄奧多拉爭權,858年對狄奧多拉任命的
君士坦丁堡的牧首依納爵進行侮辱,並宣布予以廢黜,命令在俗學者佛提烏為新牧首,佛提烏為當時傑出的
神學家,他力圖使整套基督教概念與
亞里斯多德邏輯學的要求相適應,他培養了一大批學者和神學家,美多得兄弟就是他的學生。
佛提烏為爭取新教皇的支持,主動做出友好姿態,誰料尼古拉一世趁機擴張權利,向皇帝提出以歸還被
利奧三世劃歸君士坦丁堡牧首的
西西里等地為先決條件,遭到米海爾三世的拒絕。尼古拉一世遂決定支持依那爵,立即派出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進行調查。861年尼古拉一世使節調查後指出,東方
教會處理依那爵是正確的。這結論違背了尼古拉一世的初衷。尼古拉一世召開宗教會議,對調查結論進行批駁,並革除佛提烏的教籍。佛提烏認為教皇越權,決定以禮相報。867年君士坦丁堡會議上,佛提烏公開譴責尼古拉一世傳播異教,並宣布給他以開除教籍的處分。教廷與牧首之間的衝突,成了以後雙方徹底決裂的起點。
王后離婚案
第二件事情是尼古拉一世於羅退爾之子,中部法蘭克國王
羅退爾二世的鬥爭,並開創了教皇革除各
總主教之職的先例。
事情起因於羅退爾二世欲與妻子托伊貝加離婚與
情婦瓦爾德拉達正式結婚,並立他為王后。當時,羅退爾二世請科隆
大主教和特里爾大主教以教會的名義,對托伊貝加提出亂倫控告,托伊貝加向尼古拉一世提出申訴。可是在亞堔召開的宗教會議,搶先做出決定:取消羅退爾二世於托伊貝加的婚姻關係,於862年批准羅退爾二世於瓦爾德拉達結婚。863年,在
梅斯會議上,尼古拉一世的使者未經請求就追認了亞堔會議的決定,尼古拉一世獲悉後,將梅斯會議議案全部推翻,還宣布免除
科隆大主教和
特里爾大主教的的職務。羅退爾二世被迫於865年8月將托伊貝加接回。867年新教皇
阿德里安二世登位,羅退爾二世再次向教皇提出離婚要求。
主教權利案
第三件為教務糾紛。法蘭西
蘭斯主教辛克馬爾(806-882年在世)是法蘭克教會中最有權勢的顯要人物,他認為主教有自己的職權範圍,他在自己的管轄教區內進行廣泛的整頓。尼古拉一世堅持
羅馬教會首腦高於其他各地神職人員,主教有向羅馬教廷控訴大主教的權利。尼古拉一世下令對辛克馬爾進行調查,並決定讓洛塔德復職,這是教廷首次印證偽教令,出現了不經教皇批准不得罷免或選舉主教的事列。
總結
尼古拉一世強調,羅馬教會首腦受權於上帝,是教會之首,基督把宗教和政治大權授予彼得,教皇自彼得一脈相傳繼承這種權利,皇帝掌握世俗權利,負責保護教會。尼古拉一世的學說中已經包含教皇
神權至上論的要素。尼古拉一世的活動大大促進了教皇凌駕於西方各教會至上局面的形成。
尼古拉一世和他的支持者
路易二世死後,教皇權利呈現衰落之勢,出現了誰能控制羅馬,誰就可以廢立的局面,於是有了荒唐的“淫婦統治教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