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尹曉冬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物理學史、技術史
  • 任職院校:首都師範大學
個人簡歷,研究方向,主講課程,出版圖書,榮譽獎項,學術成果,

個人簡歷

2007年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博士期間承擔中德馬普夥伴小組力學項目“中國力學知識發展及其與其他文化傳統的互動”,從事明清火器技術及彈道學研究,每年短期赴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史研究所合作交流。2007-2008年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史研究所做博士後,參加國際合作項目量子物理的歷史研究(History and foundations of Quantum Physics,HQ)。2008年10月回國,到首都師範大學任職至今。2010年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梅隆基金高級訪問學者,2014年獲得美國物理學會貝勒講席(Beller Lectureship),並於March Meeting做邀請報告。2017年組建首都師範大學---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中德馬普科學史夥伴小組,擔任夥伴小組組長。現任物理系科學技術史學科負責人(2016-),系學術委員會成員

研究方向

中國近現代物理學史、中西物理學交流史、明清科技史

主講課程

物理學與世界進步(全校本科核心通識課)      
中國科技史(全校本科核心通識課)         
西方科技史(全校本科核心通識課)         
近現代物理學史(物理系本科選修課)       
科學技術史(研究生課程)            
物理學史(研究生課程)              

出版圖書

  • 沒有更多了
作者名稱:尹曉冬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4年1月
《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向中國的轉移》講述明清時期,隨著西方傳教士來華,西方的科學技術知識開始傳入中國。由於戰爭的需要,西方火器成為最早受到明朝重視的西方技術之一。明朝中晚期傳入的佛郎機、鳥銃、西洋火炮等西方火器提升了中國的火器技術水平和戰術水平,與此同時,明清...

榮譽獎項

第八屆全國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優秀論文(2003);
北京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04);
北京高等教育學會第六次優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優秀獎(2005);
北京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006);
美國物理學會2014年貝勒講席(Beller Lectureship, American Physics Society,2014),是首位由於物理學史研究獲得該獎項的中國學者(2014);
入選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畫(2015);
中國物理學會2017年優秀論文獎(2019);
美國物理學會2014年貝勒講席獲獎證書
中國物理學會2017年優秀論文獎證書

學術成果

主持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1205105,量子力學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1900-1950),2013/01-2015/12,已結題。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1075109,20世紀上半葉留學歐洲的中國物理學家群體研究,2011/01-2013/12,已結題。
3. 中國科協聯合十一部委項目,2012KZBJ07,老科學家學術成長經歷採集工程---王守覺院士學術成長經歷採集,2011/07-2013/12,已結題。
4. 中國科協聯合十一部委項目,CJGC2016-F-Q-GKD05,老科學家學術成長經歷採集工程---陸祖蔭學術成長經歷採集,2016/07-2018/12,已結題。
5.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資金,20世紀上半葉中國物理學家在歐洲的學術活動研究,2009/09-2011/12,已結題。
6.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科技計畫面上項目,KM201010028007,20世紀上半葉在英國劍橋留學的中國物理學家,2010/01-2011/12,已結題。
7.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科技計畫面上項目,KM201610028003,量子力學在高等教育中的傳播,2016/01-2017/12,已結題。
8. 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畫,20世紀上半葉留歐與留美中國物理學家比較研究,2014/12-2017/12,已結題。
9.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重大突破項目,Y62102,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史要彙編(近現代物理學史),2015/12-2017/01,在研。
10. 高等教育學會重大攻關課題文科物理(物理學史),2016/11-2017/12,已結題。
11.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學者拔尖人才培養計畫,2013/05-2015/05,已結題。
主要參與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1775207,20世紀中國粒子物理髮展研究,2018/01-2021/12,56萬元,在研。
2. 中國科協聯合十一部委項目,2010CJGC03-37,老科學家學術成長經歷採集工程---王守武院士學術成長經歷採集,2010/07-2012/12,30萬元,已結題。
會議報告
1. Western cannons in China in the 16th - 18th century, ICOHTEC3 GUNPOWDER AND EXPLOSIVES SESSION: ICOHTEC SYMPOSIUM, 2007-08-13, 丹麥哥本哈根;
2. Western cannons in China in the 16th - 17th century, XX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CHST, 2007-08-24, 中國南寧;
3. The influence of Europe's quantum field theory in China's development of modern physics---a case study on the work and experience of a Chinese physical scientist, Conference for the history of quantum physics(HQ2), 2008-07-14, 荷蘭烏特勒支;
4.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of the Chinese Physicist in Europe from 1920s to 1950s, XXI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CHST, 2009-08-01, 匈牙利布達佩斯;
5. Chang’s Contribution to the Quantization of Constrained Hamiltonian System,Conference for the history of quantum physics(HQ3), 2010-07-01, 德國柏林;
6.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military technology into C17th China---the Xifa Shenji, Seminarat Needam Research Institute, 2010-04-30, 英國劍橋;
7. Transmitted Western Cannons and Related Machine Technology, IFToMM Workshop on History of Mechanism, 2010-12-14, 中國北京;
8. Contacts between Joseph Needham and Zhang Dong-Sun’s two generations,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13th ICHSEA),2011-07-26,中國合肥;
9. 中央大學物理系的教授們, 2011海峽兩岸科學與工藝遺產研討會議, 2011-11-12, 中國台灣高雄;
10. Westen cannons in China in the 16th-18th century, Danish National History of Science, 2011-12-09, 丹麥哥本哈根;
11. One Hundred Years of the Bohr Atom :Bohr’s theory in China, 2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2013-07-25, 英國曼徹斯特;(特邀報告)
12. Chinese Physicists Educated in the Great Britain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March Meeting of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2014, 2014-03-06, 美國丹佛;(特邀報告)
13. A Case Study on Transmission to China of Western Technology of Firearm in 17th Century, Europe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6th ESHS), 2014-09-06, 葡萄牙里斯本;
14. A little spark did not kindle the great fire---the influence of Werner Heisenberg, Paul Dirac and N.Bohr’s visiting China, Europe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7th ESHS), 2016-09-22, 捷克布拉格;
15. 物理學之花---巴伯獎學金與中國八位女物理學博士,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14th ICHSEA), 2016-09-22, 中國南京;
16. Chinese Physicists Educated in Europe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SCIEA 9th Annual Meeting, Society Culture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 2017-05-14,中國北京;
17. A Social Activist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Hannes Alfvén’s Visit to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72,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ordic-Chinese Relation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2017-12-08, 中國北京;
18. 美國巴伯獎學金與中國女物理學博士, 2018-05-19, 留學生與中國的現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徐州;
19. 物理學家漢尼斯.阿爾文1972年來華始末, 2018-10-28,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年會物理學史分會, 中國北京清華大學
20. 隱姓埋名十七年, 終見證蘑菇雲升起——核物理學家陸祖蔭, 2018-10-31, 紀念西南聯合大學在昆明建校80年及西南聯大博物館開館學術研討會, 中國昆明;
21. The European Sources of Firearm Knowledge in He Rubin’s 何汝賓Binglu 兵錄 (Records of Military Arts; 1630) ,2019-04-01, Transf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between Europe and China during the Early Modern Period,中國北京中德中心;
22. 矽芯築夢:中國半導體工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王守武院士的科學人生,2019-05-27,2019年“科學人生-百年”院士風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23. 矽芯築夢:中國半導體工業的奠基者——紀念王守武院士百年誕辰,2019-08-30,2019年文科物理及科學素質教育類通識課程建設研討會,中國銀川;
24. 20世紀上半葉留學英國的中國物理學家群體研究,2019-08-17,留學生與中國傳統教育的轉型和現代教育的發展,中國徐州;
25. Discussion on the exchan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tween China and Sweden in the 1960-1970s—A case study of Swedish Physicist Hannes Alfvén’s visiting China,2019-08-19,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韓國全州全北大學;
26.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北京譜儀τ輕子測量過程的歷史研究,2019-08-26,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七十年學術研討會會議,中國北京;
27. 阿爾文與中國---瑞典物理學家漢尼斯阿爾文兩次訪華,2019-11-13,北京大學空間物理與套用技術研究所;
著作教材
1. 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向中國的轉移,尹曉冬,山東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27萬字(專著);
2. 躬行出真知——王守覺傳,尹曉冬、付森、李艷平,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年11月,28萬字(第一作者);
3. 物理學與世界進步,尹曉冬、王福合,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11月,25萬字(第一作者);
4. 矽芯築夢——王守武傳,李艷平、康靜、尹曉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年1月,24萬字(第三作者);
5. 傳播與會通——《奇器圖說》研究與校注,張柏春,田淼,馬深孟著,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參與(翻譯一章節)
6. 重大科技創新案例,潘教峰,李成智編,山東教育出版社,2011,參與(撰寫一章)
7. 未來10年中國科學發展戰略總論,科學出版社,2013,參與(撰寫3K字)
8. 大學物理實驗,印刷工業出版社,2005,參與(撰寫光學部分實驗)
9. 譯著:科學歷史百科全書——改變世界的重要發現和發明之終極視覺指南,羅伯特.溫斯頓主編,關曉武等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8,參與(翻譯2章)
論文(部分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
1. Xiaodong Yin,Influences of Western Military technology and mechanics on Chinese ballistics,Preprint of Max-Planck –Institut F?r Wissenchaftsgeschichte Vol 313, 2006
2. Xiaodong Yin,Western Cannons in China in the 16th-17th centuries,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Vol 14. 2008:41-61;
3. Xiaodong Yin,Zhongyuan Zhu,Chang’s Contribution to the Quantization of Constrained Hamiltonian System,Traditional and Transformations in the History of Quantum Physics, 2013;
4. Xiaodong Yin,The European Source of Firearm Knowlwdge in Binglu (Records of Military Art),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 尹曉冬,火器論著《兵錄》的西方來源初探,自然科學史研究,24卷,2005(權威核心期刊)
6. 尹曉冬,明清之際兵書文獻中彈道知識描述的辨析,自然科學史研究,28卷,2009(權威核心期刊)
7. 尹曉冬,張宗燧在歐洲的學術活動(1936-1939),自然辯證法通訊,32卷,2010(2)(權威核心期刊)
8. 尹曉冬、朱重遠,張宗燧對約束系統量子化的貢獻,自然科學史研究,30卷,2011(3)(權威核心期刊)
9. 尹曉冬,丹麥物理學家奧格·玻爾1962 年來華始末及影響,自然科學史研究,31卷,2012(3):(權威核心期刊)
10. 尹曉冬,李約瑟與張東蓀父子兩代人的交往,自然辯證法通訊,34卷,2012(8):31-35;(權威核心期刊)
11. 尹曉冬、王作躍,1963年中國物理學家赴丹麥玻爾研究所訪問研究的歷史考察,自然科學史研究,32卷,2013(12)(權威核心期刊)
12. 尹曉冬、胡大年,王竹溪留學英國劍橋,自然科學史研究,33卷,2014(12)(權威核心期刊)
13. 尹曉冬、王志,赫莎埃爾頓:傑出的英國女科學家,自然辯證法通訊,37卷,2015(4):143-149;(權威核心期刊)
14. 尹曉冬、蘇熹,賴朴吾與中國,自然辯證法通訊,38卷,2016(6)(權威核心期刊)
15. 尹沛,尹曉冬,英國劍橋大學20世紀初數學物理的弄潮兒:拉爾夫·霍華德·福勒,自然辯證法通訊,33卷,2011(5)(權威核心期刊)
16. 張輝,尹曉冬,1964年北京科學討論會的初步研究---以兩篇中國粒子物理報告為例,自然科學史研究,第36卷,2017(權威核心期刊)
17. 蘇熹,尹曉冬,台灣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方案的確立,自然辯證法通訊,第39卷,2017(6)(權威核心期刊)
18. 張爍,尹曉冬,瑞典物理學家漢尼斯.阿爾文1972年訪華考論,自然科學史研究,2018年第4期,37卷第4期,(權威核心期刊)
19. 孫婧涵,尹曉冬,物理學家薩拉姆與中國---從薩拉姆六次訪華看他對中國科學發展的影響,自然辯證法通訊,第41卷,(2019權威核心期刊)
20. 尹曉冬,17世紀中國的瞄準技術與彈道學知識,力學與實踐,31卷,2009(5):96-99;(核心期刊)
21. 尹曉冬,17世紀傳華西洋銅炮製造技術研究,中國科技史雜誌, 30卷,2009 (4)(核心期刊)
22. 尹曉冬,《窮理學》中的彈道知識,力學與實踐,32卷2010(核心期刊)
23. 尹曉冬, 胡乾善與李約瑟交往的一些材料,力學與實踐, 33卷,2011(4):79,06;
24. 尹曉冬,被遺忘的運動——李約瑟與英國援華會及其成員的交往與活動,中國科技史雜誌,32卷,2011(3):406-417;(核心期刊)
25. 尹曉冬、朱重遠,張宗燧與科學大師們,物理,第44卷, 2015(7)(核心期刊)
26. 尹曉冬、段菲菲,大師是如何煉成的:王竹溪留學英國始末,物理,44卷,2015(12)(核心期刊)
27. 尹曉冬、周金蕊,一位80年前留學生的博士論文---戴禮智關於汞合金磁化率的研究,物理,43卷,2014(11)(核心期刊)
28. 尹曉冬、周金蕊,胡乾善對宇宙射線的研究,物理,42卷,2013(1):40-48;(核心期刊)
29. 尹曉冬、周金蕊,金屬物理學家中的女傑---周如松,自然雜誌,34卷,2012(4)(核心期刊)
30. 尹曉冬、周金蕊,胡乾善對物理學和中國教育的貢獻,大學物理,31卷,2012 (9):39-44;(核心期刊)
31. 尹曉冬,劉戰存,考克饒夫和瓦爾頓對人工核蛻變的研究,大學物理,31卷,2012 (11):36-42;(核心期刊)
32. 尹曉冬、周金蕊,安德雷德的三位中國學生——江仁壽、錢臨照、周如松,大學物理,32卷,2013(9):43-50;(核心期刊)
33. 尹曉冬、金亮; 劉戰存,貝克勒爾對放射性的發現及研究,物理與工程,23卷,2013(6):38-44;(核心期刊)
34. 尹曉冬、姚遠,1945年李約瑟博士訪問西北大學初探,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43卷,2013.(4)(核心期刊)
35. 尹曉冬、張冬珊、劉戰存,鮑威爾對核乳膠方法的發展和對介子的發現,大學物理,34卷,2015(4);(核心期刊)
36. 尹曉冬、何思維,勞倫斯布拉格在曼徹斯特的三位中國學生,大學物理,34卷,2015(11):38-46;(核心期刊)
37. 尹曉冬、蔡國英、劉戰存,K.F.布勞恩對物理學的幾個重要貢獻,大學物理,35卷,2016(4):43-48;(核心期刊)
38. 尹曉冬,周金蕊,七位早期女物理學家留學活動分析,大學物理,36卷,2017(9):49-56;(核心期刊)
39. 尹曉冬、李睿,巴伯獎學金與中國近代八位女物理博士,中國科技史雜誌,37卷,2016(3):(核心期刊)
40. 尹曉冬,科海回眸:英國女科學家赫莎.埃爾頓.科普研究,10卷,2015(5);(核心期刊)
41. 尹曉冬、王新顏、劉戰存,珀塞爾對核磁共振的發現和早期研究,大學物理,36卷,2017(7):37-44;(核心期刊)
42. 尹曉冬,王新顏,劉戰存,王福合,布洛赫對核磁共振的早期研究,大學物理,38卷,2019(2):37-44;(核心期刊)
43. 尹曉冬,劉貝,隱姓埋名十七年 見證蘑菇雲升起——記核物理學家陸祖蔭,物理,48卷, 2019(12)(核心期刊)
44. 季瑩,尹曉冬,張赫南,冼鼎昌與尼爾斯·玻爾研究所,科技導報,31卷,中旬版,2013(2)P84;(核心期刊)
45. 周金蕊、尹曉冬,力學家胡乾善的治學精神與高尚人格,自然雜誌,33卷,2011(5):307-310;(核心期刊)
46. 周金蕊、尹曉冬,康普頓早期驗證地球自轉的“水管”實驗,物理實驗,32卷,2012(7):30-33;(核心期刊)
47. 李睿、尹曉冬,胡濟民院士誕辰95周年暨中國首枚核子彈爆炸50周年紀念,物理教師,35卷,2014(9):78-80;(核心期刊)
48. 李睿、尹曉冬,哈里梅塞及其兩個中國學生:胡濟民與徐躬耦成就的探究,物理教師,36卷,2015(4):81-84;(核心期刊)
49. 段菲菲、尹曉冬,英國物理學家布萊克特與中國,大學物理,34卷,2015(5):57-61;(核心期刊)
50. 李藝傑、尹曉冬,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與他的中國學生,科技導報,33卷,2015(15);(核心期刊)
51. 馬心逸、尹曉冬,薩拉姆:致力於第三世界科學的物理學家,大學物理,35卷,2016(9):30-36;(核心期刊)
52. 王佳、尹曉冬,紀念索末菲擴展玻爾模型100周年,物理教學,38卷,2016(10):72-76;(核心期刊)
53. 王佳、尹曉冬,伽柏與全息術的發明,物理教師,37卷,2016(11):68-72;(核心期刊)
54. 王成、尹曉冬,路易斯·沃爾特·阿爾瓦雷斯在實驗物理領域獲得的成功,物理教師,38卷,2017(8):65-70;(核心期刊)
55. 孫婧涵,尹曉冬,巴基斯坦物理學家薩拉姆1972年來華始末,中國科技史雜誌,40卷,2019(1):66-77. (核心期刊)
56. 侯捷,尹曉冬,英國物理學家內維爾·莫特爵士的科學人生,物理教師,40卷,2019(12),2019年12月出版,65-70.(核心期刊)
57. 劉戰存,李慧鵬,尹曉冬,蓋革對物理學的重要貢獻,大學物理,31卷,2012 (8):32-38;(核心期刊)
58. 劉嬋、劉樹勇、尹曉冬,淡泊名利嚴謹做事-紀念何澤慧誕辰100周年,物理教學,37卷,2015(2):73-75;(核心期刊)
59. 尹曉冬 陳夢,約旦的主要成就,廣西民族大學學報,15卷,2009(3):32-37;
60. 尹曉冬,明清西洋火炮的火藥及炮彈的製造工藝研究----以《西法神機》和《火攻挈要》為例,明清海防研究,第四輯,2010年6月:92-101;
61. 尹曉冬,李約瑟博士與力學家胡乾的交往,科學文化評論,10卷,2013(2)
62. 尹曉冬,張東蓀父子與北京大學,科學文化評論,12卷,2015
63. 尹曉冬,不可忘卻的物理學家---紀念張宗燧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專題,現代物理知識,27卷,2015(2):23-24;
64. 尹沛,尹曉冬,拉爾夫.霍華德.福勒與量子理論在英國的發展以及被忽略的教育影響,首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1卷,2010(2):20-23;
65. 尹沛,尹曉冬,20世紀初量子理論在劍橋的傳入,廣西民族大學學報,17卷,2011(4):24-29;
66. 王奕新,尤鑫,尹曉冬,民國時期德國對華軍事技術轉移與兵工署彈道研究所的建設,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32卷,2011(6):15-19;
67. 王志,尹曉冬,李欣欣,作為卡文迪什實驗室主任的勞倫斯·布拉格,首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3卷,2011(5):11-16;
68. 段士玉,尹曉冬,仁科芳雄對日本物理學的貢獻,首都師範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33卷,2012(1):21-24;
69. 何思維、尹曉冬,現代磁學巨匠---約翰范弗萊克,首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5卷,2014(5):31-36;
70. 段菲菲、尹曉冬,王恆守的科研和教育生涯,物理通報,2014年6月增刊
71. 何思維、尹曉冬,紀念X射線衍射發現100年暨緬懷晶體學家余瑞璜先生,現代物理知識,26卷,2014(5):5-7;
72. 蘇熹、尹曉冬,1955-1957北京師範大學理論物理進修班,首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6卷,2015(3):40-47;
73. 劉辛味、尹曉冬,郭可信導師---瑞典金相學家赫爾特格林傳略,首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7卷,2016
74. 張輝、尹曉冬,玻爾研究所與中丹科技交流與合作,科學文化評論,14卷,2017
75. 王春燕、尹曉冬,民國時期中學物理教科書中的原子物理學知識,物理通報,2017
76. 孫婧涵,尹曉冬,為科學獻身的物理學家---利赫曼,物理通報,2018
77. 張梓佳,尹曉冬,原國立中央大學英籍教授司徒德生及其對物理學的貢獻,首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40卷,2019
78. 王婧媛,楊光,尹曉冬,阿普爾頓在電離層物理領域的成就,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4卷第2期,2018
79. 趙馨宇,尹曉冬,澳大利亞物理學家托馬斯·豪厄爾·拉比,首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9卷,2018
80. 王作躍,尹曉冬,從康奈爾_列寧格勒到哥本哈根---清華大學物理學家張禮教授訪談錄,科學文化評論,15卷,2018
81. 張爍,尹曉冬,瑞典物理學家漢尼斯·阿爾文1963年訪華始末,科學文化評論,16卷,2019
報紙
1. 付森、尹曉冬、王守覺:百轉千回為求新.中國科學報,2014年6月27日第10版;
2. 尹曉冬、王志,英國女科學家赫莎埃爾頓.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11月3日第5版;
3. 尹曉冬,承擔大任篤定前行.中國科學報,2017年2月20日第8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