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陰病

病證名,六經病之一。是指以心腎兩髒虛衰為特徵的病變。可從三陽病傳變而來,也可以因外邪直中少陰而引起。由於心腎陽虛,陰寒內盛,其主要症狀有脈微細,但欲寐,惡寒蜷臥,下利清谷,四肢逆冷,甚至汗出亡陽等。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少陰病
  • 出處:《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一、少陰病的病因病機,二、少陰病的辨證要點,三、少陰病的治療方法,

概念

是指以心腎兩髒虛衰為特徵的病變,可從三陽病傳變而來,也可以因外邪直中少陰而引起。

解讀

少陰病常為外感疾病過程中的危重階段。邪入少陰,心腎陽虛,陰寒內盛,表現為全身虛寒的證候為多,以“脈微細,但欲寐”為基本特徵。
由於各人致病因素和體質的不同,本病雖然以虛寒為主,又有從陰化寒的寒化證和從陽化熱的熱化證兩種類型。心腎陽虛,虛陽生寒,則病從寒化;心腎陰虛,陰虛內熱,則病從熱化。

中醫套用

一、少陰病的病因病機

少陰經包括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兩條經脈。手少陰經居心,心屬火,主血脈,又主神明。足少陰經屬腎,腎屬水,主藏精,真陰真陽寄寓其中,為先天之本。心、腎二髒,為人身陰陽、水火之本。心腎虛衰,抗病力弱,則發少陰病證。若病邪直犯少陰,或其他經的病變誤治、失治,均可損傷心腎,形成心腎虛衰,氣血不足的病變。陽氣衰微,鼓脈無力,故脈微。陰血不足,脈道失充,則脈細。但欲寐是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昏沉模糊的狀態,是心腎虛衰,陰寒內盛,正不勝邪,反被邪困的徵象。
由於致病因素和體質的不同,少陰病有從陰化寒,從陽化熱兩類證型。其中,少陰化寒證,多因寒邪直接侵入少陰,或由太陰發病邪傳少陰所致;少陰化熱證,多因素體陰虛,邪入少陰,從陽化熱,陰虛陽亢而形成。

二、少陰病的辨證要點

《傷寒論》說:“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
“少陰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陰病的性質是全身性虛寒證。他的主要脈證為“脈微細,但欲寐”。由於陽氣衰微,營血不足,所以脈細,出現精神極度衰憊,欲睡不得睡,似睡非睡昏沉迷糊狀態。
1.少陰化寒證
少陰化寒證多見於陽氣素虛之人。少陰心腎陽氣衰弱,寒陰獨盛,機體失於溫煦,故身體畏寒蜷臥,手足逆冷;陽氣衰微,不能振奮精神,則見精神萎靡,睏倦似睡;陽氣衰微,無火以腐熟、溫運水谷,則出現下利清谷;陰寒之氣上逆,胃失和降,氣機上逆,則嘔不能食,或食入即吐;陽氣衰微,無力鼓動氣血,則脈細微。
2.少陰化熱證
其主要病機是少陰陰虧火旺。腎水虧於下,不能上濟於心以制心火,導致心火獨亢,心神不安,故心煩失眠;少陰陰液虧虛,不能濡潤喉嚨,則口燥咽乾甚則咽痛;舌紅少苔,脈細數,均為陰虧火旺之象。

三、少陰病的治療方法

少陰病的治療原則,以扶陽育陰為主法。
(一)少陰病的方劑治療
寒化則扶陽,宜溫補法;熱化則育陰,宜兼清熱法。少陰兼表,用溫經發汗法;實熱內結,用急下存陰法。
1.少陰化寒證
首選“四逆湯”,若有身體痛,骨節痛者可選方“附子湯”,以祛寒化濕。若有腹痛,小便不利,浮腫者可選“真武湯”,以培土利水,下利者可選“白通湯”。
①四逆湯 《傷寒論》
組成:甘草、乾薑、附子。
功效:回陽救逆。
主治:心腎陽衰寒厥證。四肢厥逆,惡寒蜷臥,神衰欲寐,面色蒼白,嘔吐不渴,腹痛下利,舌苔白滑,脈微細。
②附子湯 《傷寒論》
組成:附子、茯苓、人參、白朮、芍藥。
功效:溫經助陽,祛寒化濕。
主治:寒濕內侵,身體骨節疼痛,惡寒肢冷,苔白滑,脈沉微。
③真武湯 《傷寒論》
組成:茯苓、芍藥、白朮、生薑、附子。
功效:溫陽利水。
主治:陽虛水泛證。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動不寧,頭目眩暈,身體筋肉目瞤動,站立不穩,四肢沉重疼痛,浮腫,腰以下為甚;或腹痛,泄瀉;或咳喘嘔逆。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
④白通湯 《傷寒論》
組成:附子、乾薑、蔥白。
功效:破陰回陽,宣通上下。
主治:少陰病,手足厥逆,下利,脈微,面赤者。
2.少陰化熱證
方用黃連阿膠湯治療,以起滋陰清熱安神之功。
黃連阿膠湯 《傷寒論》
組成:黃連、黃芩、芍藥、雞子黃、阿膠。
功效:滋陰瀉熱,和陽安神。
主治:少陰病。心中煩,不得臥、舌紅苔燥,脈細數。
(二)少陰病的針灸治療
1.少陰化寒證
治則:溫腎逐寒、回陽救逆,針灸並用,重灸,補法。
處方:太溪、復溜、腎俞、神門、命門、氣海、關元、三陰交等。
2.少陰化熱證
治則:壯水制火、滋陰清熱,只針不灸,平補平瀉。
處方:太溪、湧泉、郄門、然谷、照海、通里、復溜、列缺、神門、內關、陰陵泉、三陰交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