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讀《資治通鑑》13·南北朝是一本2021年出版的圖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年讀《資治通鑑》13·南北朝
- 作者:劉娟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ISBN:9787020168507
少年讀《資治通鑑》13·南北朝是一本2021年出版的圖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少年讀資治通鑑13南北朝》是202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少年讀<資治通鑑>》是一套連續的歷史故事集,共20冊,311個故事。本書為第13冊——南北朝。 公元484年,北朝的北魏開始了轟轟烈...
但元英認為應靜觀形勢,勿與交鋒(《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六》)。此時洛口天氣突變,一夜狂風暴雨,蕭宏不顧昌義之等將領的反對,拋下大軍,領數騎落荒而逃。洛口的梁軍將士隨之散歸,魏軍追擊,魏軍斬殺梁將四十二人,梁軍失亡近五萬人,魏軍繳獲梁軍糧米三十萬石。昌義之亦放棄梁城而走。時宣武帝已有滅梁之志...
①蕭臨川雖騃,其下有良將韋、裴之屬,未可輕也。宜且觀形勢,勿與交鋒。(《資治通鑑》引)②是何神也!(《南史》引)姚察:“韋睿起上庸以附義,其地比(柳)惔則薄,及合肥、邵陽之役,其功甚盛,推而弗有,君子哉!”(《梁書》)李延壽:“韋、裴少年勵操,俱以學尚自立;晚節驅馳,各著功於...
為南向兩進院落,仿漢式建築風格,大門三間,單檐懸山頂。正房五間,東西配房各三間,正房內塑酈道元坐像,壁畫內容為酈家歷代人物。室內展有各代詠酈道元故居的詩詞和詠酈亭的詩詞。現為涿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史料索引 《北史·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魏書·卷八十九 列傳第七十七》《資治通鑑》《全後魏文》
劉彧曾罹患陽痿,沒有生育能力,把各親王懷孕的妻妾收入後宮,還把自己的嬪妃送給弟弟、大臣,所生的嬰兒都抱為自己的子女,然後殺掉嬰兒的母親。呂思勉認為這是南齊皇帝所捏造的誣衊之詞,不足採信。史籍記載 《宋書·本紀第八》《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三》影視形象 2017年電視劇《鳳囚凰》:劉恩尚飾演劉彧。
萬繩楠進一步認為,過去對黃白籍的誤解,源於胡三省於《資治通鑑》中的注釋。胡三省在為成帝鹹康七年的令文“實編戶,王公以下皆正土斷白籍”作注時誤解其意,以為此令意為土斷後將南遷的王公庶人著之白籍,學者據此認為土斷是將黃籍改為白籍。萬繩楠認為,此令的重點在於“實”字,即查驗編戶的戶籍是否皆為黃籍...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099《晉紀二一》:苻健左長史賈玄碩等請依劉備稱漢中王故事,表健為都督關中諸軍事、大將軍、大單于、秦王。健怒曰:“吾豈堪為秦王邪!且晉使未返,我之官爵,非汝曹所知也。”既而密使梁安諷玄碩等上尊號,健辭讓再三,然後許之。丙辰,健即天王、大單于位,國號大秦,大赦,改元皇始...
齊和帝:蕭寶融 邵陵王:蕭寶攸 晉熙王:蕭寶嵩 桂陽王:蕭寶貞 后妃 皇后:褚令璩 貴妃:潘玉兒 淑儀:黃氏,生蕭誦 余妃:改嫁王茂 吳景暉:改嫁蕭衍,生蕭綜 兒子 太子:蕭誦 傳遺腹子:蕭綜 史書記載 《南齊書·卷七·本紀第七·東昏侯》《南史·卷五·齊本紀下第五》《資治通鑑·齊紀》
根據史書《晉書》及《資治通鑑》所記載,賈后淫虐非常,除了與太醫令程據私通以外,更經常派人在路上尋找美少男,並加以虐殺。有一小吏因俊美而免於被殺,但因突然有華貴衣服而被以為偷竊,最終竟然供出了他曾與賈南風同睡歡樂數日,更獲得這些物品。眾人聽小吏講完,都明白了這女子就是皇后賈南風,便訕笑著離去了...
阻兵安忍,賊害君親,皇靈有知,鑒其凶德。”人際關係 (表格參考資料)主要作品 《臨終詩》《臨終詩》是元子攸臨死前所作,兩年後成為他葬禮上的輓歌,此詩被記載於《洛陽伽藍記·卷一》。史料索引 魏收《魏書·卷十·帝紀第十》李延壽《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司馬光《資治通鑑》卷152~154 ...
《晉書·卷一百十五·載記第十五》《魏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十六國春秋別本·卷四·前秦錄》《資治通鑑·卷一百零一》《資治通鑑·卷一百零三》《資治通鑑·卷一百零四》《資治通鑑·卷一百零五》《資治通鑑·卷一百零六》《十六國春秋·卷三十六·前秦錄》《十六國春秋·卷三十七·前秦錄》《十六國...
景元四年(263年)五月,曹奐詔令諸軍大舉進攻蜀漢,派征西將軍鄧艾率領三萬人從狄道奔赴沓中、甘松地區,以牽制姜維軍隊;派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領三萬多人從祁山奔赴武都、高樓(《資治通鑑》作武街、橋頭),斷絕姜維的退路,與鄧艾形成兩面夾攻之勢。又派鎮西將軍鐘會統兵十萬餘人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奔赴漢中,...
《後漢書·明德馬皇后紀》:前過灌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士口游龍,侖頭衣綠,領袖正氣顧視御者,不及遠矣。含飴弄孫 成語“含飴弄孫”出自明德馬皇后的口中。《資治通鑑》里記錄了馬太后對漢章帝說的一段話:“若陰陽調和,邊境清靜,然後行子之志,吾但當含飴弄孫,不能復關政矣。”...
七子:名不詳,早夭。八子 :齊和帝蕭寶融,母敬皇后。九子 :邵陵王蕭寶攸,母管淑妃。十子 :晉熙王蕭寶嵩,母殷貴嬪。十一子: 桂陽王蕭寶貞,母許淑媛。女兒 山陰公主,嫁給徐況。史書記載 《南齊書·卷六·本紀第六》《南史·卷五·齊本紀下第五》《資治通鑑·齊紀·齊紀五》(卷139年~141年)
,母不詳 五子:安德王高延宗,母陳氏 六子:漁陽王高紹信,母燕氏 女兒 樂安公主,母靜德皇后元仲華,嫁崔暹子崔達孥 某某公主嫡女(封號不詳),母靜德皇后元仲華 某女,母蠕蠕公主 史書記載 《北齊書·卷三·帝紀第三》《北史·卷六·齊本紀上》《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太平御覽·卷一百三十》
從中學便已熟讀的《資治通鑑》成為他唯一的精神伴侶。他常常是坐在破沙發上,翻到哪裡,就讀下去,時而沉浸在歷史之中,忘記了一切,時而古今對讀,發出會心的苦笑。1968年元旦,程應鏐是在寫檢查交代中度過的。這年5月,全國開始清理“階級隊伍”,他也沒完沒了地寫交代,現存有日期可查的交代計就有十餘份。1...
《魏書·卷十一·出帝本紀》作「廣平武穆王」。《漢魏南北朝墓誌墓誌集釋·元懷墓誌》(圖版193)稱「謚曰武穆」。《集釋卷四歷》據元悌(194)、元誨(195)、元靈耀(109)、元夫人趙光(64)諸墓誌及《洛陽伽藍記·卷二·平等寺條》、《金石錄·卷二一·范陽王碑跋》,證明了傳作「文穆」應是「...
連蕭衍也感嘆不已,特命史官將此事記入國史。酒後失言 蕭衍經常擺宴召見功臣,共敘舊事。曹景宗酒後常胡說八道,有時誤稱自己是“下官”,蕭衍待人寬厚,所以也沒有加罪他,反倒以此為樂。親屬成員 史料記載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五》《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紀二》
實現南北統一後,周法尚奉調定州總管,去安定嶺南。周法明系周法尚之弟,北周時,任河北真定縣令,乘隋亂歸黃岡,沿父兄老路,在家鄉招募鄉勇,起兵反隋。據《資治通鑑》185卷記載:“前真定令法明,法尚之弟也,隋末結客,襲據黃梅,遣叔子孝節攻蘄州,子紹攻安陸,子德攻沔陽,皆拔之。”周法明奪此四地後,...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丁酉),呂思勉已能作文。從父命以所作就正於石小泉、薛以莊諸先生;又從族兄點讀《通鑑輯覽》,約半年畢。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己亥),呂思勉赴江陰應小試,考入陽湖縣學。呂思勉父親叮囑多讀書,不該兢兢於文字之末;是年始讀正史,及《資治通鑑》《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通典》《...
蕭秀擅長作文,有《安成王集》30卷,至晚在隋唐時期已經佚失。史料索引 《全梁文》卷60《司空安成康王碑銘》《全梁文》卷53《司空安成康王行狀》《梁書》卷22《太祖五王傳》《南史》卷52《梁宗室傳下》《資治通鑑》卷144《齊紀十》《資治通鑑》卷148《梁紀四》後世紀念 蕭秀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甘家巷...
在何晏被誅三族時幸免於難。外親 表親:漢少帝劉辯,何鹹的表兄弟,何晏的表叔或表伯。史料記載 《三國志·卷九·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魏略》《傅子》《世說新語》《資治通鑑·卷第七十四·魏紀六》《資治通鑑·卷第七十五·魏紀七》影視形象 2017年電視劇《虎嘯龍吟》:閻汶宣飾演何晏(反串)。
1. 試析《資治通鑑》中關於突厥的記載,《新疆社會科學研究》1983年第18期,1~12頁。2. 從回鶻西遷到黑汗王朝,《新疆社會科學研究》1984年第14期,1~13頁;後被收入《西北民族文叢》第二輯(1984年),94~108頁。3. 試論碎葉城與八喇沙袞城的興替,《中亞研究資料》1984年第1期,37~43頁。4. ...
被張敬兒誅殺。沈靈和,被張敬兒誅殺。史料索引 《宋書·卷七十四·列傳第三十四》《南史·卷三十七·列傳第二十七》《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宋紀十二》《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一·宋紀十三》《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二·宋紀十四》《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三·宋紀十五》《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四·宋紀十六》
《學問人生》人物軼事 1、少游於藝,粗有會心 父親為銀行家而兼擅文史,貫通中西之學,母親也知詩書。四歲啟蒙,母親曾陸續教以短淺古代詩文選本數冊,初步培養了泛讀《三國演義》《列國》《岳傳》《水滸傳》等小說的能力和興趣。十歲時,延聘浙江學者長於文字學與書法的張訪蓴先生講授《左傳》和《資治通鑑》,...
永和七年(351年)正月二十日,苻健入主關西,即天王位,建立前秦政權,定都長安,改元皇始。追謚父親苻洪為秦惠武皇帝(《資治通鑑》作秦武惠皇帝),廟號為秦太祖。軼事典故 姓氏由來 當初,苻洪家旁的水池中長出了蒲草,蒲草共有五丈長,其中有五節很像竹子,鄰居們都稱他家為蒲家,於是便以“蒲”為姓。...
母親:苟氏,出身略陽苟氏。表妹 苟太后,前秦明德皇后。表妹夫/知己 苻雄,前秦文桓帝。義弟 王猛,前秦清河武侯。表侄 苻堅,前秦宣昭帝。苻雙,前秦趙公。苻融,前秦陽平哀公。史書記載 《資治通鑑·卷一百》《資治通鑑·卷一百零一》《晉書·卷一百十三·載記第十三》《十六國春秋別傳·卷四·前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