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山

小金山

小金山是揚州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為瘦西湖中一小島,原名長春嶺,建於清代中葉。當時揚州豪紳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開挖了蓮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環水,水隨山轉,山因水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金山
  • 屬於:揚州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
  • 性質:為瘦西湖中一小島
  • 原名:長春嶺
簡介,名稱由來,組成,歷史,

簡介

小金山是揚州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為瘦西湖中一小島,原名長春嶺,建於清代中葉。當時揚州豪紳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開挖了蓮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環水,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山頂有“風亭”一座,是全園最高點。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為一方亭,名“吹台”。相傳乾隆皇帝在這裡釣過魚,因而又叫釣魚台。釣魚台三面臨水,各有圓門一孔。從釣魚台前右側看去,正中圓洞恰好收入“五亭橋”一景,左面圓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儼然兩張獨幅畫面,其借景手法之巧,令人欽佩。月觀是臨湖建築的廳堂,四面皆為格扇,堂後是桂園。當8月桂花盛開之際,推窗賞月,清香四溢,天上水下兩月同收眼底,此情此景,甚為動人。

名稱由來

關於“小金山”的名字,還有著一段來歷:說是有一回揚州和鎮江的兩個和尚閒聊,鎮江和尚說:“青山也厭揚州俗,多少峰巒不過江。”揚州的當然不同意這種說法,於是兩人就下棋打賭。結果揚州的和尚棋高一著,此景定名“小金山”,並在庭中掛了這樣一副對聯:“彈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帶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過江來。”只用了一個“小”字,就把鎮江的“金山”引渡過來了。

組成

小金山,沿用舊名勝“小金山”之名,屬列島。位於中心湖區西北隅,距淳安縣城西9公里。總面積約2.6平方公里,海拔220米,由 41個島嶼組成。
主島小金山,面積1.55平方公平。其地三面環水,東與金峰半島相連。一灣湖水自西向東,切斷了與北部群山的聯繫,緩和了北部陡峭山坡、濃重單一的綠色給人造成的壓抑感,從而使這一帶的環境得以改觀。這裡背靠層層疊疊的青翠山巒,面臨清碧澄綠的湖水,地處中心湖區通往西北湖區要衝,不但環境幽靜,石崖、小溪、瀑布等自然景觀資源豐富多樣,而且還有眾多的文物古蹟。

歷史

舊時的小金山,由於它的獨特形勝和精巧的人文設施布局,向為文人墨客所獨鐘,歷代縣誌、府志和通志均有記載,久負“浙西名勝”之盛譽。據清光緒甲申本《續纂淳安縣忐》卷一、卷四《方輿》諸條目記載:“小金山,與召石隔岸對峙,似鎮江金山而小,在縣西十里。下有舟渡,為往來通津”;“龜石庵,在縣西十甲。舊名溪心寺。現名小金山寺。左有石洞,可以納涼。前有山,橫出半江。山上有水陸寺,登臨者目為小金山;山下一石臥灘,若龜曳尾,名曰龜石”。清代汪漢的小金山吟詠,有如一幅淋漓盡致的山水畫,詩云:
龍宮一片石,秀拔出澄泓。
積翠中流見,空青水面平。
松陰搖剎影,鳥語雜鐘聲。
不歷波濤險,金山共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