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觀鎮

小觀鎮

小觀鎮,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轄鎮,位於膠東半島東部,交通極其便利,擁有24公里長的海岸線,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素有“黃金海岸”之稱,風光景色秀麗,是旅遊觀光,避暑療養的理想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觀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
  • 下轄地區:小觀  
  • 政府駐地:小觀村
  • 電話區號:0631
  • 郵政區碼:264402
  • 地理位置:華東
  • 面積:126平方公里
  • 人口:3.91萬
  • 方言:膠遼官話
  • 氣候條件: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 著名景點:南海公園
  • 火車站:文登站
  • 車牌代碼:魯k
簡介,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歷史沿革,行政轄區,經濟建設,經濟概況,“三業”調整,工業生產,海洋漁業,高效農業,特色鄉村,著名特產,相關傳說,

簡介

小觀鎮位於文登區西南部,瀕臨黃海,鎮政府駐小觀村。轄47個行政村,1.41萬戶,3.91萬人,面積126平方公里,耕地3912公頃,光威漁具、三
角輪胎、長虹衝壓件公司和群大家紡等14個廠家來園區投資辦廠。全鎮新上日本梨和各類優
小觀鎮(圖1)小觀鎮(圖1)
質水果253.3公頃,蔬菜大棚200公頃。有中學1所,小
學5所,在校生4119人。計畫生育率98.3%,人口自然增長率-5.67%。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村民自治
模範鎮稱號。
小觀鎮(圖2)小觀鎮(圖2)

地理位置

小觀鎮位於文登區西南端,南臨黃海,北依爬山,東西各由母豬河、黃壘河環托,青威高速公路、309國道橫貫境內。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小觀鎮位於膠東半島東部,文登區西南邊境,北依爬山,南臨黃海,東西各由母豬河、黃壘河環托,全鎮轄47個行政村,總面積126平方公里,人口4.3萬。這裡交通極其便利,青威高速公路、環海公路橫穿境內,距威海機場40公里、港口70公里;距煙臺機場、港口110公里;距青島機場、港口200公里;距埠口港40公里。
全鎮總面積126平方公里,有47個行政村,3.7萬人。2007年3月,以小觀鎮為中心,設立文登南海新區,規劃控制面積160平方公里,規劃建設面積55平方公里,整體定位是打造成現代製造業基地和濱海旅遊度假區。
小觀鎮海產品豐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有濱海旅遊度假區,是威海市的旅遊勝地。

自然資源

小觀鎮小觀鎮有優越的自然優勢。這裡屬暖帶海洋性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氣溫日平均12度。地處黃海之濱,擁山臨海,占盡山水之利,北有崑嵛山南延余脈,連綿起伏,構成北部屏障。向有“大雪不過爬山”之諺;中部是寬闊的平原,樹茂糧豐,花果飄香;南有黃海之浩瀚,海岸線長達24公里;沙灘細平,海水淺清,實為天然海濱浴場,岸邊青松密布,形成萬畝擋風固沙的環海林帶,濱海綠化,景致宜人,松風海濤,翠林碧水,素有“黃金海岸”之稱。小觀鎮物華天寶,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現已探明和開發的礦產資源有石灰石、高嶺土、火山灰、石灰沙、金、銀等10多種。24公里的海岸線是各種魚蝦貝類洄游孳生之地,現有養殖的魚、蝦、蟹、貝、參等海珍品達50多種,養殖面積達2萬畝,年產海產品3萬多噸;盛產的鰨目魚、爬蝦、桃花蝦、虎王蟹、西施舌等海產品聞名遐邇;海參、牙鮃、大菱鮃等高檔品種已形成了大規模養殖區。
小觀鎮(圖3)小觀鎮(圖3)
小觀鎮自然環境優美,風光景色秀麗。美麗的景色和宜人的氣候,使小觀鎮成為旅遊觀光,避暑療養的理想場所。2002年,小觀鎮立足實際,申時度勢,確定了“大招商,大開發”的新思路。全鎮迅速成為客商投資的熱土,已有日本、韓國、香港、北京、大連等20多個國家和省市的中外客商在小觀徵用土地2萬畝進行經濟開發和旅遊開發。

歷史沿革

清末屬寧海州勝水、崑嵛二鄉。1930年屬牟平縣第十區勝泉鄉。1941年屬牟海縣第三區,次年改為五區。1956年,分屬乳山縣南黃區與文登縣虎山區。1958年末,東西部合建黃海公社,屬文登縣。次年改稱小觀公社。1984年3月撤社設鄉,1989年12月撤鄉建鎮。1990年末,面積101平方千米,人口15109戶、48200人,其中鄉村14904戶、46967人,轄小觀、萬家口、魚池、鄶家、於家莊、隋家莊、廟東、北黃、大蘆頭、小蘆頭、徐家莊、吳家莊、西店子、東店子、朱家莊、坦埠、北七口、南七口、金花、徐埠頭、西瓦砌埠、東瓦砌埠、才院、萬家莊、紫草泊、七甲、東爐、生家埠、裴家島、風口集、榆樹底、百壽莊、出林莊、壘子北、壘子、港北涯、西里島、東里島、東浪暖、二王家、北稻地灣、吳家、南稻地灣、波羅島、許家、萬家寨、孫家寨47個行政村,50個自然村。
小觀鎮(圖4)小觀鎮(圖4)
小觀鎮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境內有壘子、孫家寨、萬家寨等多處防倭遺蹟,爬山頂有延綿數十里的防倭圍牆。境內古廟眾多,其中鄶家西山廟香火尤盛,俗稱“南山尼姑(庵),北山和尚(廟)”,民間流傳有生動的傳說故事。

行政轄區

小觀 明嘉靖時,李姓來黃壘河古道之北建村,名小河北。明末,以村近小觀廟而更名。450戶。
萬家口 明末,于姓由斥山來山口隘道居住,取興旺意稱萬家口。轄黃島、鳳疃、劉家庵 、分水嶺夼等自然村。810戶。
魚池 清道光時,于姓由萬家口來居,西有養魚池。1961年春自治。79戶。
鄶家 明末,鄶姓由雲南遷莊子河畔建村稱莊子河。清初,再遷此為富戶看管山林。430戶。
於家莊 明末,于姓由今福山區磨山來居。150戶。
隋家莊 清康熙時,隋姓由萊陽來居。103戶。
廟東 元初,孫姓由今乳山縣湯上來松林之南建村,名松嵐前。清代,村西五龍山建天神廟,遂稱廟東。450戶。
北黃 唐朝,當地土著舊族孫氏,臨黃壘河建黃壘村。後有南黃,遂稱北黃。850戶。
大蘆頭 明初,王姓由雲南來大路終端居住,稱大路頭。後以村北河畔蘆葦繁茂,改作今稱。208戶。
小蘆頭 清乾隆時,小英富戶孫又書在此設山莊以人名稱莊。後隨北村大蘆頭改今名。110戶。
徐家莊 清乾隆三十四年,徐士林後裔由徐家遷此居住。198戶。
吳家莊 此處原系瓦砌埠丁姓富戶山林草場,明末,吳姓受僱於此。450戶。
西店子 明天啟時,張姓由崖頭來居,稱張家莊。清初,東建店子村,遂稱西店子。245戶。
東店子 清初,楊姓由今榮成楊家夼來爬山之陽開店,稱爬山店子。後鄰村張家莊改稱西店子,本村遂易今名。352戶。
朱家莊 此處原有劉姓、遲姓的田莊。明末,朱姓來居。450戶。
坦埠 孫姓系當地土著舊族,約於隋唐時建村,以位處黃壘河東平坦地,四周多山丘土阜而得名。850戶。
北七口 清乾隆時,姜姓由今乳山縣河崖來七口村北建村。210戶。
南七口 明中期,譚姓由譚家口來爬山口,即泰礴頂南第七處山口立村,稱七口。乾隆時,北建北七口,遂易今名。798戶。
金花 明末,孫姓由坦埠來小軍營遺址立村,稱小營,演作小英。1981年以北瀕金花河改名。227戶。
徐埠頭 明萬曆時,徐姓於金花灣畔安村,南有港汊渡口。360戶。
砌埠2村 元朝,丁姓由諸城丁家窪來居。地勢低洼,但有7個土阜,故名窪七埠,演作瓦砌埠。1948年,分為西砌埠(485戶)與東砌埠(238戶)。
才院 明萬曆時,許姓於寺廟才家院後建村,稱才家院,簡稱才院。310戶。
萬家莊 明末,苗姓來居,取興旺發達意名村。451戶。
紫草泊 明朝,南方採藥者遷此多生紫草的平泊建村。260戶。
七甲 清初,殷姓建村,舊屬寧海州勝泉都第七甲。201戶。
東爐 清初,孫姓由廟東來居,設紅爐,稱爐上。1981年更今名。59戶。
生家埠 清初,高姓建村,東西均有土丘,三面有巨石,拴牛,稱生犍子埠。清初,舍俗求雅,易今名。270戶。
裴家島 明中期,裴姓建村。當時此處系陸連島。480戶。
鳳口集 清康熙初年,周姓由小觀來居。東南產石多孔,狀似蜂窩,演作鳳窩村。1940年,村印鑑訛刻鳳口集,沿用至今。405戶。
榆樹底 明洪武時,于姓由今榮成斥山來大觀廟旁建村,稱大觀。後黃壘河泛濫,大榆樹下數戶倖免,遂稱今名。104戶。
百壽莊 清初,東浪暖蔡姓於村北設田莊,稱北莊子。後蔡氏一妾來居,慶百歲生日時更今名。187戶。
出林莊 清康熙時,蔡姓從東浪暖過西南樹林立村。250戶。
壘子北  明嘉靖時,王姓因水災由今乳山縣石疃王家逃難來居。地勢高,南有3個土壘。145戶。
壘子 明末,王姓兄弟5人由今乳山縣湯上來居,南有3個土壘。228戶。
港北崖 1919年,楊姓由西里島來港汊北岸居住,稱港北崖。居西北者稱其為東南嘴子。1960年春自治。58戶。
西里島 清順治時,楊姓由今榮成金家莊來小里島之西立村。204戶。
東里島 明嘉靖時,王姓由萊陽來小里島安村,稱小里島。清初,稱東里島。251戶。
東浪暖 明嘉靖時,蔡姓在黃壘河東岸建村。以水流不止貌,取名東浪浪,後寫作東浪暖。478戶。
二王家 清初,王氏兄弟3人由今乳山縣海陽所東遷,老二於此建村。142戶。
吳家 清初,吳姓建村。450戶。
稻地灣2村 明末, 王姓由今小埠來居。周多水灣宜種稻,稱稻地灣。清初,王氏兄弟3人由海陽所東遷, 老大來稻地灣之南立村,初稱大王莊,後分別稱北、南稻地灣。簡稱北灣(220戶),南灣(165戶)。
波羅島 明中期,王姓由今乳山縣來半島建村,島上多生蘿,演作今名。540戶。
萬家寨 清初,蔡姓自東浪暖來萬家寨舊址安村。343戶。
孫家寨 清乾隆時,孫姓由東浪暖來土寨之東建村。260戶。
許家 明初,許姓由鳳陽府臨淮縣西溝村來黃壘河西岸落戶。河畔蘆葦繁茂, 縣近烽火台,稱葦埠台。嘉靖元年,洪水毀村,遷東岸重建,改稱許家。327戶。

經濟建設

經濟概況

小觀鎮耕地3912公頃,海岸線長25.58公里。2003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2.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6億元,農業總產值6.7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2.3億元,財政收入11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71元,比上年增加272元。境內交通發達,青威汽車專用線橫穿全境,環海公路順海環繞,有金灘旅遊度假區和天然優質海水浴場。水產資源豐富,各種魚蝦貝類達400多種,特產有牛舌(鰨目魚)、蝦蛄、桃花蝦、虎頭蟹、西施舌等。其中尤以“小觀貝”久負盛名。水產養殖成為支柱產業,養殖總面積1372公頃,其中梭子蟹養殖面積800公頃,是全省最大的梭子蟹養殖基地。工廠化養殖形成產業,建養殖大棚12萬平方米,存養大鯪鮃、河豚魚、牙鮃等名貴魚種120萬尾。園區建設步伐加快,招商引資成果顯著。光威漁具、三角輪胎、長虹衝壓件公司和群大家紡等14個廠家來園區投資辦廠。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府前商貿小區商貿樓交付使用,光威生活區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的住宅樓全部落成。全鎮機織、機繡、電腦刺繡廠20多個,放貨點30多個,從業人員6000多人,總收入達2000多萬元。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全鎮新上日本梨和各類優質水果253.3公頃,蔬菜大棚200公頃。有中學1所,國小5所,在校生4119人。計畫生育率98.3%,人口自然增長率-5.67%。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村民自治模範鎮稱號。
小觀鎮(圖6)小觀鎮(圖6)

“三業”調整

鎮黨委、政府圍繞農民增收的主題,重點抓好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三業”結構調整。種植業調整抓住山東省綠色食品綜合開發基地鎮的有利條件,引導民眾按照產地環境質量、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產品質量“三達標”的要求發展標準化農業生產,形成優質果品、綠色蔬菜和苗木生產三大優勢產業。全鎮新上日本梨、蘋果、大棗等優質水果253.3公頃,套袋蘋果3000萬個,蔬菜大棚200公頃,育苗面積27.9公頃。畜牧業調整抓住朗利乳品公司落戶小觀鎮這一有利條件,重點發展奶畜養殖,作為畜牧業結構調整的切入點和新的經濟成長點,鎮黨委、政府首先召開由朗利乳品公司、獸醫站、信用社等單位參加的專題會議,就乳品公司的誠信承諾和及時發放奶款、獸醫站提供優質服務、信用社發放貸款等事宜,進行全方位的協調與溝通。其次,召開全鎮畜牧生產經驗交流會,邀請“養牛狀元”“養羊能手”交流養殖經驗和體會,開闊養殖戶的視野,調動發展奶業生產的積極性。全鎮奶牛存欄量達到2000頭,奶山羊3600隻,年產鮮奶380萬公斤。水產業調整把因地制宜發展名優高效水產品養殖作為增收和調整的突破口。鎮黨委、政府結合蝦池租賃承包,確定在重點推廣名優高效品種養殖的前提下,根據灘涂的地理位置、地質結構、水質狀況和各類魚蝦生長特點、生活習性及生態需要,本著“宜蝦則蝦、宜參則參,合理布局,科學調整”的原則,調整養殖品種,改變傳統的對蝦養殖模式,大力發展海參、大鯪鮃、河豚魚等適宜品種養殖,其中養殖梭子蟹面積800公頃、海參面積226.6公頃、河豚魚面積153.3公頃,蝦、蟹、魚、參、貝養殖品種結構達到3:3:1:2:1的比例,全鎮漁業總收入4.3億元,比上年增長8%。

工業生產

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鎮村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開拓國內外市場,工業生產呈現良好勢頭。安全玻璃廠投資2000萬元。擴建廠房和技術改造,新上一條轎車玻璃生產線,為上海通用公司賽歐汽車配套生產高級汽車安全玻璃,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萬元。加大鎮屬企業改革步伐,將原鎮養殖場、海水養殖場、養蝦三場、五金建材廠、漁業公司、育苗場等12家企業成功地進行資產重組,各企業實現高速、高效、正常運轉。盤活閒置資產,鎮冷藏廠被私營業主買斷後,投入200萬元整修廠房,維修設備,從事水產品加工,當年投入生產。朗利乳品有限公司購買鎮飼料加工廠廠房,年生產加工鮮奶700噸,成為帶動全鎮奶畜業發展的龍頭。2003年,有鎮屬工業企業13家、村辦工業企業2家、私營工業企業22家,鎮村工業實現產值16億元,銷售收入19億元,利稅1.46億元。鎮村工業用電量達到3400萬千瓦時,同比增長26%。

海洋漁業

小觀鎮小觀鎮擁有24公里長的海岸線,2萬畝蝦池、1.7萬畝灘涂,魚、蝦、蟹、貝及海珍品50多種,年產海產品3萬多噸,並且形成了海參牙鮃大菱鮃等高檔水產品養殖區。擁有大型養殖企業6家,個體養殖戶300多戶,小觀鎮有著發展海水養殖業優厚的條件,漁業在農業和農村經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2004年全鎮水產品產量82200萬噸,總產值42162萬元,漁業總收入4.56億元。小觀鎮漁業形成以對蝦、貝類養殖為基礎,工廠化高效養殖為龍頭,海水捕撈為帶動,水產品保鮮加工、高值魚類為主的格局。工廠化養殖大菱鮃穩定在10萬平方米左右,工廠化養殖南美白對蝦達到1.5萬平方米;簽訂海參經營契約60餘份,契約經營面積3000餘畝,共投入參池改造資金1000餘萬元;河豚魚養殖面積達到1000畝;貝類豐產期日產量達50噸;海蟄養殖達到1000畝。擁有海參育苗企業3家,年可育苗5000萬頭,為海產養殖提供了可靠的種苗供應保障。

高效農業

蛋雞小觀鎮位於文登區西南部,鎮政府駐小觀村,轄47個行政村,總人口4.3萬人。鎮域面積1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017.2公頃。該鎮北部為丘陵,中部為平原,南部靠海,海岸線全長21.58公里,屬典型的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800左右,已形成糧、菜、果、畜牧、桑蠶、水產6大農業生產基地。2002年,被山東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確定為綠色食品綜合開發基地鎮,綠色食品種植面積700多公頃。2004年全鎮糧油總產量3974噸,果品5320噸,水產品73601噸,蠶繭184噸。養殖業種類繁多,規模較大,2004年奶牛存欄量1600頭,奶山羊3600隻,榮獲威海市“畜牧生產先進鎮”稱號,並獲得奶業專項獎勵基金,貂、貉存欄量達到10萬隻,蛋雞、肉食雞存欄量70萬隻。為加快高效農業的發展,小觀鎮黨委、政府大力實施“種子工程”和中低產田的改造工程。2004建立了3個二級種子和47個三級種子繁育基地,對培育的良種實行專庫“五統一”(統一引進、繁育、收購、儲藏、供種)管理,2005年統一供種達75%以上,將會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截止到2005年8月份,共完成中低產田改造1400公頃,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水平,增加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特色鄉村

養殖之鄉——小觀鎮風口集村
山東省文登小觀鎮北依爬山,南臨黃海,東西各由母豬河、黃壘河環托。兩河入海口之間,海岸線長達24公里,灘涂平緩,海洋浮游生物豐富,適宜蝦、蟹、貝等海產品生長。其盛產的優質貝類味道鮮美、品質優越、肉滿殼薄,深受人們喜愛。“小觀蛤”譽滿膠東。該鎮風口集村,地處母豬河入海口西岸,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村420戶,一千多人口,長期以來人們以海產養殖、水貂養殖、捕撈為生,海產養殖面積達3000畝,水貂養殖戶達60戶,從事捕撈從業的人員達全村總數50%,全年海產養殖收入達1500多萬元,水貂養殖收入達200萬元。借著改革的春風,勤勞質樸的風口集人民,在村委的正確指引下,個人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本村的經營項目有蝦、蟹、貝類的養殖及苗種繁殖為主,海產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鮮貝之鄉——小觀鎮東里島
該鎮東里島村,地處母豬河入海口西岸,南靠環海路西,西靠金海路,交通十分便利。長期以來人們以海產養殖為生。全村360戶,80%的農戶從事貝類生產。養殖面積13000多畝,盛產期日產鮮貝3萬多斤。另外,該地區魚、蝦、蟹、參等水產資源豐富

著名特產

“天下第一鮮”小觀貝。小觀鎮12公里海岸線盛產花蛤、雜色蛤、西施舌、毛蚶等40多種貝類,人們統稱為“小觀貝”。民間有“品嘗小觀貝,不思外海蛤”之說。其中,小汪子海域捕撈的“文蛤”素以個大肥鮮、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而久負盛名。相傳秦始皇東遊文登,在品嘗文蛤後拍案叫絕,贊為“天下第一鮮”。唐代,文蛤被定為朝廷貢品。全鎮日產鮮貝40多噸,是威海市重要的海產品供應基地。
小觀貝小觀貝
“當地一絕”北黃韭菜。北黃韭菜以莖粗、葉寬、口味鮮、營養豐富、無公害而聞名遐邇。當地菜農選用抗病蟲、抗寒、耐熱、分株力強,外觀和內在品質優秀的品種,施用農家肥,嚴格控制化肥和農藥施用量進行栽培,使韭菜外觀與口感堪稱當地一絕,全村種植面積達500多畝。2007年,北黃韭菜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為“北黃”牌商標。

相關傳說

相傳乾隆年間,西宮娘娘之父“葉國老”為當朝丞相,其外甥李堂、李洪兄弟依仗家族勢力,到處欺男霸女。一日,李氏兄弟帶人來到文登縣金家莊,見莊主金氏有一對女兒,一名“金妲”,一名“鳳英”,生得如花似玉。李氏兄弟遂欲強占為妾。金莊主為免事端,差人連夜將兩女兒送出村外躲避。李氏兄弟找不到人,遂率領人馬將村莊包圍,一夜之間血洗了金家莊。為替親人和鄉親們報仇,逃出虎口的金氏姐妹,歷盡坎坷,進京告狀,遇到了三朝元老劉統勛。劉接案後,經過微服私訪,掌握了“葉國老”及李氏兄弟的罪行實據,經皇帝批准,“速懲國賊”。劉統勛之子劉墉接函後,即率兵衝進葉府,逮捕了“葉國老”,將李氏兄弟斬首。著名歷史劇《滿漢斗》就是依此事件改編而成的。
今小觀鎮所屬的47個行政村中,沒有金家莊這一村名。但自清代以來,小觀鎮內特別是生家埠村的百姓,祖祖輩輩都傳說,在村西100米處,曾有一個消亡了的“金家莊”。1970年,生家埠村在“農業學大寨”整地改土時,對村西坡地深翻整平,發現了金家莊古村落遺址。古村呈東南西北走向,遺址東西長約1300米,南北寬約800米,村民在遺址上挖出了碗、碟、盅、瓮、缸等容器數百件,古碎瓦數萬件。其中,多件碟、碗等容器上有“乾隆”字樣;古銅錢數十枚,上面亦有“乾隆通寶”字樣。在古村西頭有古廟遺址,出土了高約30厘米,直徑約10厘米的兩尊鐵菩薩,都眉清目秀,栩栩如生。古廟附近曾出土了一片完好無損的弓狀陶片,上面清晰呈現“觀音”二字。
1930年,生家埠村一老漢在古村偏西北部趕牛耕地時,耕牛的一隻蹄子深陷土中,不能自拔,老漢深感奇怪,便蹲下身,扒去周邊的泥土,用力將牛腿拔出。牛腿離地處呈現約3寸見方的窟窿,周邊土塊滾進時,叮咚有聲。老漢深感奇怪,便跑回村喊來一些村民,帶著工具,將窟窿周邊的泥土清理後,發現是一個碩大的碾盤,牛蹄恰好就插在碾盤中間眼上。撬起碾盤,下面呈現一眼石砌古井。當地曾有民謠稱“有人難得金家井,若得金家井,可發山東省”,是說金家井藏匿有大量黃金。這個古井的發現,令鄉親們興奮異常,村民們便下井打撈,遺憾的是並沒有撈到黃金,卻撈出了大量人體遺骨,從而證明該村歷史上確曾遭到過屠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