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小西天”觀音廟位於福建省平和縣小溪鎮聯光村大坑山中,故又稱“大坑岩”。距縣城約5公里,背靠小溪第一高山雞籠山峰,一年四季竹蔥蘢,雲霧繚繞,變幼莫測,婉如仙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西天生態農業觀光園
- 地理位置:福建省平和縣小溪鎮聯光村大坑山中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別名:大坑岩
概況,歷史沿革,恢復與發展,傳統節日與活動情況,
概況
平和“小西天”觀音廟位於福建省平和縣小溪鎮聯光村大坑山中,故又稱“大坑岩”。距縣城約5公里,背靠小溪第一高山雞籠山峰,一年四季竹蔥蘢,雲霧繚繞,變幼莫測,婉如仙鏡。面向天馬山脈,面前山崗,大齒交錯,節節相護,藏風聚氣,天馬山脈橫臥運方,翠屏當戶。左右大坑山脈,牛頭倉山,起伏連綿,猶如兩頭雄獅對望鼓戲,栩栩如生,所以“小西天”大坑岩地理又有“雙獅結佛”之美稱。大坑坑流,斜從廟前流過,流水潺潺,清冽甘甜,婉延曲折,瀑布層生,猶如銀色彩鏈,揮舞雙“獅”之間。盛夏酷暑。涼風習習,清爽怡人,乃消夏避暑之絕妙去處。
“小西天”大坑岩觀音廟,建於兩“獅”之間,幽谷腹地,坐西向東(辛乙兼戊震),寬約5米,深約6米,同字殼結構,屋頂琉璃瓦,仰紅覆綠,瓷雕雙龍戲珠,雙鳳牡丹,古樸典雅,小巧玲瓏。廟內後半部為佛殿,正中觀間佛祖蓮座,安放觀音佛祖金身,兩側假山分層安放十八羅漢,前半部為供桌,安放燭台香爐,觀音佛祖金身頭頂牆上,鉗裝圓滿形水銀鏡一片,配以閃光圖案,廟前約30米處有一天然小石潭,貌似浴盆(俗稱“石腳桶”),潭水清涼,清澈見底。夏未秋初,旭日從天馬山升起,日光照臨“石腳桶”水面,正好反射在觀音頭頂鏡頭,閃爍生輝,祥光滿室,加上繚繞香菸,給人以身臨仙鏡之感,廟宇周邊古榕翠柏,四季常青,奇花異草,美不勝收,身臨其境,猶如置身“世外桃源”。
歷史沿革
據考歷代傳說,早在明未天啟年間,有一遊方高僧(據傳來自普陀山名諱佛號待考),因看中“雙獅結佛地”,就在該處結一草庵,奉祀觀音佛祖,誦經修行,參憚悟道。該僧不但深悟憚機,還精通醫學,猶擅長治療男女不育之症。因此,周邊民眾,前往拜佛求醫者日益增多,且大多都如願以嘗,喜添貴子。因此,人們就把這裡的觀音佛祖譽為“送子觀音”。
由於奇蹟層出不窮,在小溪及周邊地區一直廣泛流傳這樣的幾句諺語:“要生就要爬大坑;要囝就要上大坑嶺;要女畝(老婆)就要求大坑佛祖”。後來,周邊崩坎湖、後湖隙、大坑、牛頭仔侖、火巷、下後斜、上後斜等村社民眾,因感念觀音佛祖慈恩。自動捐資獻工,肩扛手搬,將草庵改成青磚牆,青瓦結構的觀音廟,並在主廟左前方百步處,建一持齋室,供奉伽藍菩薩,兼作信士持齋禮佛寄宿之用。
時至大明崇禎年間,明代著名學者黃道周,遊學閩南,應年友李光熙(侯山李氏第八世祖,崇偵十三年庚震魏藻德榜進士,後官拜廣東新會縣令,翰林院檢討)之邀,作《李節母許太孺人墓表》,相攜遊覽大坑岩。適逢雨後斜陽,周圍峰雲霧繚繞,五彩繽紛。坑流淙淙,翠岩粼波,銀興閃閃,景色迷人,交口贊曰:“不亞西天勝地,何殊蓬萊佩境。”感嘆之餘,黃道周揮毫書下“小西天”三個大字,贈作草庵匾額,李光熙亦即興作詩曰:“大雲起雨施西極,坑水流波映翠岩。”之佳句。
自此,“小西天”譽滿琯邑,聲及周邊縣市,香火亦隨之日益鼎盛。後來,高僧返回普陀山,廟宇由崩坎湖、後湖隙、牛頭侖、大坑、火巷、頂後斜、下後斜等社村民共同管理,香火依然十分鼎盛,信士求籤問事,求嗣得子,仍然靈驗無比。
清未民初,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土匪活動十分猩獗,拜佛信眾屢遭搶劫,“小西天”香火一度稠零。
1949年後,由於歷史原因,“小西天”已無專門管理人員,但仍有香客陸續朝拜。“文革”中“小西天”磚牆、屋頂均被拆毀,唯有地基倖存,已成廢墟,香火亦隨之中斷。“小西天”匾額被埋土中,後復修時發現已經腐朽,但字跡尚屬清晰,遂請書法行家依原跡描下,現存“小西天”匾額即黃道周原跡複製。
恢復與發展
1984年,隨著形勢政策的遂漸改變,信眾要求修復“小西天”的呼聲越來越高。在李宗麟先生的大力支持下,社村前輩李大頭、李水必、李長文等人,自發組織“小西天”大坑岩觀音“修建籌備小組”,著手發動民眾捐資獻工,並於當年,在“小西天”原基建簡易磚牆、土木結構的觀音廟及持齋室,收集散失的神像、香爐及籤詩等,恢復對外開放,並由五名前輩輪流值班管理,自此“小西天”的香火又日漸鼎盛。
1989年初,年近九十的“西山李”旅台宗親李世雄,感念大坑觀音浩蕩慈恩,三度偕夫人林桂蘭登上“小西天”虔誠禮佛,並捐資重葺,觀間廟屋頂(改成龍鳳瓷雕),重新修建,天公爐、壽金爐、修補道路,為“小西天”的恢復修善作出了貢獻。
1983年,大坑山及周邊山地被中央、省、市定為“福建省平和縣夏橙蜜柚示範場”,在“小西天”大坑觀音理事會,聯光村委會、黨支部及廣大信眾、蜜柚種植戶的共同努力下,以大坑村民小組為東道主,於1990年將通往“小西天”的人行小道擴建為簡易公路,為“小西天”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十年來,“小西天”管委會將大部分油箱香火收入用於寺廟基礎設施建設和遊覽景點的擴大。如:涼亭、管理人員值班室、接待室、停車場、戲台等,總投資逾五十萬人民幣。
為進一步將“小西天”建設成,集拜佛朝聖,觀光覽勝,避暑休閒為一體的旅遊景點,管委會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多渠道等集資金,分期分段,將簡易公路改成水泥路,專門負責旅遊景點的規劃和設計。小溪鎮政府結合旅遊項目開發,規劃投入500萬元,現已投入480萬元,建設基礎設施,拓寬改造從山下至寺廟2.4公里長水泥路,建設2個停車場,遊客觀光平台,900米登山階梯行道,2級瀑布開發、觀音廟擴建工程,農家樂配套項目建設等,將平和“小西天”聖地建成,集拜佛朝聖,生態農業觀光、農家樂為一體的旅遊景點。
傳統節日與活動情況
“小西天”除終年開放廟門供外界善男信女朝拜外,內部還有一種獨特的供奉形式;每日卯時、當值僧尼或管理人員就必須把清潔工作做完,並在佛前獻上三杯清水,三杯齋飯,這三杯齋飯更具特色,在裝盛齋飯時,必須先用二個大小形狀相同的飯杯,將飯盛平,然後對覆,取去上杯,使杯內、杯上的飯量相等。每日一更,周而復始,據說這是代表眾生平等之意。
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二十日是“小西天”香客朝拜高峰期,特別是正月二十日“天穿節”從天剛拂曉直至金鳥西墜,數以千計的年輕夫婦、戀人情侶、男女老少紛紛擁向“小西天”虔誠禮佛,求籤問卜,默默禱告:祈求來年平安順利、萬事如意。
每年農曆二月十九為觀音佛祖佛誕之期,六月十九為觀音佛祖成佛之日。屆期廟內必備上豐盛水果、茶點、“面線甜”等精緻壽禮,為觀音佛祖祝壽。周邊信眾也各備壽禮、果品紛紛前往“小西天”為觀音佛祖祝壽,熱鬧非凡。
每年農曆七月初六“小西天”中元日(即普度節),屆期,廟內延請出家僧人,設壇誦經,普渡生靈。周邊信眾則各備菜、飯、大米、牲禮、果品、香燭紙錢,準時匯集廟前,由法僧統一指揮,按佛教儀軌,進行參拜,這時,廟內廟外人山人海,蔚為壯觀,別具一番景象。延至現在,雖無出家法僧主壇,但“中元”習俗卻依然存在,祭品亦更加豐盛。
數百年來,“小西天”還流傳著迎請佛祖金身出巡四境的貫例,為避免爭議,鄉民們相約成例,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為金面基點(原後湖缺)巡境日,二月初三為大坑基點巡境日,二月初四為後斜基點(原上下後斜、火巷)巡鏡日,四月初八為產坑片巡境日,四月初十,十月初一為新建基點(原,崩坎湖)巡鏡日。屆期值巡基點男女老少,人人手執彩旗,敲鑼打鼓,列隊前往“小西天”將觀音佛祖神象奉上彩轎,由精壯人員抬扛,一路上吹吹打打,鞭炮連綿,回至本境,家家門前排上香案、供品、合家老少捻燒禮拜,隨後點燃一串鞭炮送駕,家家如此,合境歡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