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行星1890
- 外文名:1890 Konoshenkova
- 別名:1968 CD/ 1966 UW
- 發現者:柳德米拉·切爾尼赫
- 發現時間:1968年2月6 日
小行星1890(英語:1890 Konoshenkova)是一顆圍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1968年2月6日,柳德米拉·切爾尼赫在克里米亞發現了此行星。物理特徵這顆小行星的絕對星等為16.93493等。1軌道參數曆元2456...
小行星300(300 Geraldina),是由法國天文學家奧古斯特·沙盧瓦於1890年10月3日在法國尼斯發現的主帶小行星。小行星300的命名依據不詳。中文名 小行星300 發現者 奧古斯特·沙盧瓦 發現地點 尼斯 發現日期 1890年10月3日 。 [1] 科學分類 發現 發現者 奧古斯特·沙盧瓦 發現地點 尼斯 發現日期 1890年10月3日 命...
小行星294 小行星294是一個星系,發現者是奧古斯特·沙盧瓦,發現日期為1890年7月15日。基本信息 小行星294(294 Felicia),是由法國天文學家奧古斯特·沙盧瓦於1890年7月15日在法國尼斯發現的主帶小行星。小行星294的命名依據不詳。科學分類
小行星290 小行星290(290 Bruna),是由奧地利天文學家約翰·帕利薩於1890年3月20日在奧匈帝國維也納發現的主帶小行星。小行星290以奧匈帝國城市布爾諾(現屬捷克)命名。科學分類
小行星295 小行星295(295 Theresia),是由奧地利天文學家約翰·帕利薩於1890年8月17日在奧匈帝國維也納發現的主帶小行星。小行星295的命名依據不明。科學分類
小行星301 小行星301(301 Bavaria),是由奧地利天文學家約翰·帕利薩於1890年11月16日在奧匈帝國維也納發現的主帶小行星。小行星301以德國巴伐利亞命名。科學分類
1890年攝影術進入天文學,為天文學的發展給予了巨大的推動。此前要發現一顆小行星天文學家必須長時間記錄每顆可疑的星的位置,比較它們與周圍星位置之間的變化。但在攝影底片上一顆相對於恆星運動的小行星在底片上拉出一條線,很容易就可以被確定。而且隨著底片的感光度的增強它們很快就比人眼要靈敏,即使比較暗的小...
小行星299 小行星299(299 Thora),是由奧地利天文學家約翰·帕利薩於1890年10月6日在奧匈帝國維也納發現的主帶小行星。小行星299以北歐神話的雷神托爾命名。科學分類
小行星293 小行星293(293 Brasilia),是由法國天文學家奧古斯特·沙盧瓦於1890年5月20日在法國尼斯發現的主帶小行星。基本信息 小行星293以南美洲國家巴西命名。科學分類
小行星15006(15006 Chanjkdra)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小行星,為主小行星帶小行星。該小行星於1890年9月4日發現。軌道參數 小行星15006的軌道半長軸為3.100314559853 UA,離心率為0.170455。參考文獻 ^6952 Niccolo,小行星資料庫瀏覽器(JPL Small-Body Database Browser)-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小...
小行星302 小行星302(302 Clarissa)是一顆由法國天文學家奧古斯特·沙盧瓦於1890年11月14日在法國尼斯發現的主帶小行星。小行星302的命名依據不詳。科學分類
沃爾夫1888年獲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890年在該大學任職。他把他能找到的自伽利略時代以來關於太陽黑子周期的所有觀測收集的起來,擴充了施瓦貝的資料。沃爾夫證實了這個周期,但發現它有點不規則。然而,他最著名的成就是採用照相技術發現成批的小行星。第一顆小行星是一個世紀前由皮亞齊的發現的,此後,小行星是...
國際永久編號第189018號的“國科大星”是一顆亮度15.2星等的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上,繞日運行周期為5.33年,由中科院國家天文台於1998年10月14日發現。國科大建校40周年紀念日恰為這顆小行星被發現 20 周年的紀念日。由國家天文台申請,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這顆小...
奧古斯特·卡洛斯,法國天文學家,共發現99顆小行星。簡介 奧古斯特·卡洛斯:(法語:Auguste Honoré Charlois,1864年11月26日 - 1910年3月26日),法國天文學家。他共發現99顆小行星。行星列表 所發現小行星數量:99顆 小行星267 1887年5月27日 小行星272 1888年2月4日 小行星277 1888年5月3日 小行星282...
奧地利天文學家約翰·帕利薩於1890年8月17日在維也納發現的主帶小行星(即小行星295)被一些人稱為“295特蕾莎”。 [43] 奧地利維也納霍夫堡皇宮有瑪麗亞·特蕾莎廳。奧地利共和國新當選政府的一切任命、宣誓、招待的儀式都在廳內舉行,簽字儀式則在廳內她的巨幅肖像下進行。 [44] 匈牙利布達佩斯的總統府山多爾宮有瑪麗...
約翰·帕利扎(德語:Johann Palisa,1848年12月6日-1925年5月2日),出生於奧地利西里西亞的Troppau(現屬捷克),天文學家。簡介 他致力尋找小行星,由1874年至1923年共發現122顆。這些小行星之中,比較有名的包括小行星153Hilda、小行星216Kleopatra、小行星243Ida、小行星253Mathilde、小行星324Bamberga以及...
賢士星是人類發現的第659顆小行星。簡介 賢士星(Nestor)是人類發現的第659顆小行星。發現 天文學家M. F. Wolf 於1908年3月23日發現命名。天文學家 馬克斯·沃夫(1863年6月21日-1932年10月3日)是德國天文學家,也是天文攝影的先驅。他出生於德國海德堡,於1888年獲得海德堡大學授予博士學位,並在1890年成為該...
馬克斯·沃夫(1863年6月21日-1932年10月3日)是德國天文學家,也是天文攝影的先驅。人物生平 他出生於德國海德堡,於1888年獲得海德堡大學授予博士學位,並在1890年成為該校的職員。在海德堡工作的期間,他發現了200多顆的小行星,第一顆是在1891年發現的(323)布魯西亞 (Brucia)。他率先採用天文攝影的技術,用自動...
小行星884普麗阿姆斯星(Priamus)是在1917年9月22日由馬克斯·沃夫發現的。普麗阿姆斯星-發現者 馬克斯·沃夫 馬克斯·沃夫(1863年6月21日-1932年10月3日),是德國天文學家,也是天文攝影的先驅。他出生於德國海德堡,於1888年獲得海德堡大學授予博士學位,並在1890年成為該校的職員。在海德堡工作的期間,他發現了...
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Christian Heinrich Friedrich Peters,1813年9月19日-1890年7月18日)是一名美籍德國天文學家,並是首批發現小行星的人。簡介 他出生於丹麥什列斯威-霍爾斯坦的科爾登比特爾(後來成為德國一部分),曾經向高斯求學。他懂得多種語言,並有一段時間住在義大利和土耳其,不久後在...
曾用照相法搜尋小行星,發現了228顆。他早年對天文發生興趣,21歲時就發現了一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彗星。1890年任海德堡大學天文學試用教授。一年後,他在一架電機驅動的望遠鏡上安裝了照相機,以搜尋小行星,在此之前,小行星都是通過觀測逐個發現的。沃爾夫指出,運動較快的小行星在長時間曝光的底片上會形成短線而...
卡爾·史瓦西,1873年出生於德國弗蘭克福。十六歲時就發表了一篇關於行星軌道的論文,於1890年發表在最古老的天文學期刊——《Astonomische Nachrichten(天文學筆記)》上 。他在斯特拉斯堡與慕尼黑大學求學,1896年 在慕尼黑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是在儒勒·昂利·龐加萊所提的理論方面。1897年起,他在維也納...
天體物理學興起後,除恆星位置、自行等基本參數外,其他如恆星視差、色指數、光譜型、視向速度等恆星數據,逐漸成為星表的重要組成部分。1890~1936年,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台先後出版的有272,150顆星的光譜型星表(簡稱HD星表和HDE星表)是這方面的先驅。此外,還有側重於某些天體物理量的星表,主要有:恆星三角視差總表...
最早成立的是倫敦數學會(1865),之後創建的有法國數學會(1872)、美國數學會(1888)和德國數學會(1890)。在接近世紀之末,由各國數學會發起在瑞士蘇黎世召開了第一屆國際數學家大會(1897),後成為一項定期舉行的國際學術活動。19世紀數學的發展錯綜複雜,粗略地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數論、分析與幾何的創新(19世紀初至...
1890年,研究土星和木星間的相互攝動,建立木、土兩行星運動的精確理論(美國 喬·希耳)。1891年,發明太陽分光照相儀,並獲得太陽光譜圖(美國 赫耳,法國 德朗達爾)。1892年,發現木星的第五個衛星——木衛五(美國 巴納德)。1892年,根據貝塞耳的預測,發現南河三的暗伴星(美國 舍伯爾)。1894年,提出經典宇宙學的...
1890年開始了他的海上生活。在海上他度過了4年的學徒生活。1898年他24歲時獲得了船長執照,這樣他就有資格擔任任何一艘商船的船長。他以帶領“獵人號”船1907年-1909年向南極進發和1914年-1916年帶領“持久號”船的南極探險的經歷而聞名於世。雅各布斯·卡普坦 雅各布斯·卡普坦Jacobus Cornelius Kapteyn(1851年-...
陳芳允同志為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準確測量、預報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人物紀念 2010年6月4日,一顆由中國科學家發現國際永久編號為10929號的小行星1998CF1,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通報》第43191號通知國際社會,正式命名為“陳芳允”星。
外核(1906)、核心(1930)、大陸漂移(1911)、海底擴張(1950–1960)、板塊學說(1960)、對流層和平流層(1890)、宇宙輻射(1911)、磁場倒轉(1906)、周期性冰河時期(1930)、全球變暖(20世紀晚期)、地質變動(1830)、放射性定年法(1907)5.生命科學(起源與進化)恐龍因小行星撞擊滅絕(1980)、發現恐龍化石(1820–1840)...
定出了最早發現的2顆小行星的軌道。在天文光學和星曆表計算中也有重要貢獻。多星等高法儀器簡介 稜鏡等高儀 稜鏡等高儀是記錄一組恆星相繼過45°或60°等高圈的時刻,以測定觀測點經緯度的現代天文儀器。由稜鏡、水銀盤和望遠鏡等組成。法國天文學家丹容(André Louis Danjon,1890—1967)改進後的超人差稜鏡等...